2014/1/31

李玉春、吳肖琪/多少家庭正等待長照…


李玉春/陽明大學教授、衛福部長期照護保險規劃總顧問
吳肖琪/陽明大學教授、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
延宕多年的長照服務法昨在立法院通過初審,這是面對高齡社會,解決民眾切身的家庭照顧問題的首部曲,主要是為後續將推出的「長期照護保險法(長保法)」鋪路。
目前長照資源尚未普及,很多家庭仰賴外勞,請不起或無法請外勞者,家人常在盡孝道與工作間左右為難、備受煎熬。近四分之一的主要照顧者有壓力性負荷,每年都有多起因不堪負荷,帶著家人共赴黃泉的悲劇。我們的社會還要等多久,才能避免悲劇不斷上演呢?
為尋求長照體系永續之財源,台灣自二○○八年開始規畫長照保險,期發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會互助之精神,每個人的健保費只要再多加一點點——約健保費五分之一,就足以幫助需要者獲得基本長期照護,讓家庭免於後顧之憂。
但開辦長照保險並非一蹴可幾,必須先建構長照服務體系,才不會有保險無服務。長照服務法的目的就是要藉「長照發展基金」的獎補助,在二○一五年完成「長期照護服務網」之建置,讓全國各縣市、鄉鎮皆有基本長照資源可用,為推動長保法鋪路。
有學者主張:不需立法,政府即可推動服務網,建議直接推動長保法;殊不知若無長服法,政府雖可獎勵資源不足區長照發展,卻無法定權力限制資源過剩區長照機構之新擴建。
目前長照資源尚在發展中,若此時通過長服法,有助於形塑理想的長照體系之發展,落實「社區、居家服務優於機構照顧」的理想。若任由自由市場發展,未來可能機構過剩,且落得跟醫療體系一樣集中化、大型化、過度競爭,造成社會很大的負擔。
另外現行長照機構之管理(法)令出多門、疊床架屋、莫衷一是,已造成很大的問題,例如身心障礙機構過去只照顧非失能的身障者,隨著其平均餘命增加,有些已開始需要長期照顧,但卻因長照機構依老福法只能收容老人,而求助無門。因此有賴長服法統一各種法案對長照機構之規範,避免太多框架,限制長照組織之發展。
面對高齡社會,民眾莫不引頸企盼政府與立院推出有感的民生法案,協助家庭解決照顧之問題。台灣此刻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一定要儘快三讀通過長服法,才有機會繼續推動長保法,才能建構理想的長照體系,錯過時機,未來一定會後悔莫及。

【2014/01/09 聯合報】http://udn.com/

長照保險 上班族估月繳70到670元

長照保險 上班族估月繳70到670元
長照保險未來上路,民眾每個月的保費支出將再增加。長照保險的保費預計將跟著健保費一起收取,計算公式也與健保費相同,投保者及依附的眷屬都要收保費,但費率約為健保費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若以健保費的四分之一計算,受雇者約要月繳70元到670元間。
目前長照保險費率未定,以目前健保費率4.91%而言,若以四分之一計算,長照保險費率約為1.2%左右,以上班族王先生月薪4萬5000元,太太月薪3萬元但要扶養一個小孩,小孩依附她納保,計算下來王先生每個月的長照保險費約為165元,王太太與小孩每個月要多繳218元。
以目前受雇者每個月健保費最低281元、最高2681元計算,長照制度上路後,每個人每個月最少要繳70元、最高要月繳670元保費。


【2014/01/13 聯合晚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長照保險 上班族估月繳70到670元 | 要聞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422075.shtml#ixzz2rzaIDB5z
Power By udn.com 

長照/長照費用 將跟著健保費一起收費



2014/01/13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李樹人╱台北報導】
長照保險未來上路後,民眾每個月的保費支出將再增加。長照保險的保費預計將跟著健保費一起收取,計算公式也與健保費相同,投保者及依附的眷屬都要收保費,但費率初估約為健保費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若以健保費的四分之一計算,受雇者約要月繳70元到670元。
目前長照保險費率未定,以目前健保費率4.91%而言,若以四分之一計算,長照保險費率約為1.2%左右。以一名上班族月薪4萬5000元、太太月薪3萬元,只扶養一名小孩,小孩依附太太納保,計算下來本人每個月的長照保險費約165元,但太太與小孩每個月長照保費要繳218元。
衛福部規畫,長照保費與健保費相同,一般受雇的上班族,保費的負擔比率,分別是政府負擔10%、雇主60%、受雇民眾30%,但有錢人多付一點,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則有補助。月投保薪資越高,或是大老闆、雇主,保費也會比較高。例如李先生經營公司,月薪19萬元,因為要自付雇主負擔部分,長照保費一個月就要付2184元。


全文網址: 長照/長照費用 將跟著健保費一起收費 - 醫界話題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94558#ixzz2rzZh1TA2
Power By udn.com 

長照/長照服務有哪些?現金給付有條件!



2014/01/13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李樹人╱專訪】長照法上路後,未來國人每人、每個月平均繳納200至300元長照保險費,就能得到照護服務。根據衛生福利部研議中的方案,考慮讓失能者的主要家庭照顧者領取現金給付,機構照護則以重度失能者為主,輕、中度失能者想住長照機構須補差額。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鄧素文說,長照保險跟健保不一樣,必須先經過評估。目前規畫多元評估量表,依照患者失能程度提供適當的服務,失能者無法自行選擇。
目前有些家庭是媳婦、女兒等成員扛起照顧失能者的責任,衛福部社會救助司司長曲同光指出,考量家庭成員的犧牲付出,目前考慮給予現金給付,但每小時給付金額不可能比照長照服務員每小時180元,將會打折。
鄧素文強調,「不是要錢就給現金」,現金給付屬於有條件,會從嚴審查。必須是主要照顧者、需經過訓練且要有一定的照護品質,經過審核才能獲得現金給付。至於聘用外籍看護工,目前傾向不給現金給付。
目前許多失能者都住在24小時的養護機構,曲同光指出,由於各家照護機構收費不一,未來對於長照機構的給付將統一上下限。
但由於機構照護費用高,長照上路後,機構服務將以重度失能者為主,輕度、中度失能者則以社區、居家照護為修先考量,由照服員提供家屬喘息服務、居家照護或日照服務等。如果失能者屬於輕度、中度失能,但家屬仍想讓患者住在機構裡,就必須自行補差額。曲同光強調,希望失能者都能在社區住家接受照護,讓長照機構比重可以逐年減少。


全文網址: 長照/長照服務有哪些?現金給付有條件! - 醫界話題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94559#ixzz2rzZSukfT
Power By udn.com 

長照/邱文達:長照屬全民強制納保


2014/01/13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黃玉芳╱台北報導】長照制估民國106年上路
邱文達:「要跟民眾收錢一定會被罵,心裡早有準備」


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上午接受本報專訪,談論目前長期照顧保險法的推動進度,預估最快將於民國106年正式上路。 記者程宜華/攝影
約健保費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長照服務法草案上周在立法院通過初審,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上午接受聯合晚報專訪時強調,根據精算,長照費用約健保費用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平均民眾每人每月約需多繳兩、三百元。要跟民眾收錢,一定會被罵,但這是他的任務使命。
邱文達期盼立院本會期能夠三讀通過長照服務法,長照保險法草案則預計在今年4月送至行政院,如果一切順利,行政院版長照保險法草案將在今年9月送至立院,希望國內長照制度能在民國106年上路,照顧到每個失能者及家庭。
長照勢在必行 屬全民強制納保
外界關心長照實施後,費率如何計算、每月該繳交多少錢?邱文達直言,長照屬於全民強制納保,要讓民眾從荷包拿出錢來,一定會遇到相當大的反彈及阻力,他心裡早有準備,一定會罵到「亂七八糟」,但台灣人口急速老化,長照制度勢在必行。

邱文達指出,目前健保每年規模約5000億元,而長照服務約需1000億元,長照上路後,費用標準將與健保費用連動,精算後費用約為健保費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衛生福利部問卷調查發現,超過七成的國人希望長照盡快上路,大部分受訪者願意每月支付300至500元。依照目前精算後的初步費率推估,長照實施後,平均每人每月約需支付200元至300元。為了避免不公平,長照也設有門檻,失能者必須在台灣待滿上三年,才能申請長照給付。

長照服務法草案,外籍看護工聘用採雙軌制,雇主可以自聘,也可向長照機構申請。目前國內共有20多萬名外籍看護工,1萬2000人在養護機構,19萬人在雇主家中。邱文達指出,希望長照上路後,大部分雇主都向長照機構申請外籍看護工,看護工不用跟現在一樣住在雇主家裡,可以減少雙方許多摩擦,並能確保照護品質。

對於長照服務法草案上周能在立院完成初審,邱文達再三感謝衛環委員會委員不分藍綠,一起努力完成初審。希望立委能繼續支持長照保險法草案,讓長照制度能夠長久運作。


全文網址: 長照/邱文達:長照屬全民強制納保 - 醫界話題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94557#ixzz2rzZGRzln
Power By udn.com 

聯合報社論/漫漫長照:真的太慢,格局也太小


經過漫長等待,《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日前終於在立院委員會通過初審。即使保留了許多重要條文,朝野協商也尚在未定之天;但誠如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那聲嘆息:台灣的長期照顧法制化,邁出了多麼不容易的一步!
正因為漫長等待醞釀了較高的期待,也正因為未來在立法戰役及執行現場還有不同的挑戰等在前頭,我們必須承認:這部草案絕非什麼完美法案。事實是,這部掐頭去尾的《長照法》,基本上沒有太多「服務」,而比較像一部「長照產業的管理法」。以當前台灣社會對於長照的需求之龐大,以及民間可以提供的創意和資源,這部草案的規劃不僅太拘謹,也太缺乏新意。
《長照法》草案開宗明義第一條採納了民間的呼聲,宣示將提供「普及、多元及可負擔的服務」,也聲言長照服務不因「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婚姻、年齡」等而有「差別待遇」,值得讚賞。然而,通篇草案看不到任何長照體系將如何落實「普及、多元、可負擔」的具體條文,令人遺憾。《老人福利法》第三章訂有「服務措施」,《身障權益保障法》第五章訂有「支持服務」;但《長照法》草案只提到長照機構依居家式、社區式、機構收住等服務方式,卻未說明內容。
亦即,草案通篇都在談如何對不同類型的長期照顧機構「輔導、監督、獎勵、評鑑」云云,卻看不到老年及失能者可以得到什麼樣的服務,這些服務如何輸送,頻率、品質如何?這些,正是近年社會老人悲劇如王老先生釘死病妻案中,輿論不斷追問政府的問題。少了對服務對象的關注,這部法案豈不失落了最重要的精神?
儘管規劃的學者已先行緩頰稱:未來會加緊提出「六個子法規、三個公告」,以補強這部《長照法》;但在今天的朝野情勢之下,如此空白授權的母法,真能提供人民足夠的照顧嗎?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長照法》草案終於「看見」家庭照顧者,承諾將目前擔負起六十萬個家庭長期照護責任的看護者的「喘息福祉」入法;這批家庭服務大軍的默默付出,終於不再被當成理所當然。此外,法案也正視台灣「外勞撐起長照半邊天」的現象,放寬「個人」與「機構」聘用外勞雙軌並行;然而,立委林淑芬所提「個人聘雇外勞應於九年後逐步併入機構聘雇」的落日條款在折衝中被保留,不無遺憾。這項條文攸關台灣本土照護體系的發展,朝野立委務必三思。
在台灣建置長照體系的漫長歷史中,外籍看護工受到高度依賴,也遭到高度剝削;從而,也使本土可用的長照人力和資源無法有效開發。政府的說法是:「人民愛用外勞」,所以本土居家照顧服務員市場無法發展;這其實是「倒果為因」的說法。事實是,由於本土長照產業的服務付諸闕如,許多家庭迫於無奈必須聘用外籍看護。試想,長照產業的偌大需求,如果妥善利用,可以創造許多青年和中壯年人的就業機會;如果能再妥善結合社區資源,對於解決失業、人口外移均有正面效果。主事者心中若只想著外籍看護工,那就太愚昧、也太狹隘了!
本土長照人力難以發展,主要是市場規模太小、時薪太低,使長照難以成為一份可堪「養家活口」的職業。台灣居家照顧服務員十年來薪資不曾調漲,一直是時薪一百五十元;更因為雇用者轉向外勞,本勞受雇時薪不足,居服員每月平均收入約僅一萬三千元,比基本工資還低。若以外籍監護工月領兩萬元的基本工資計算,廿萬名外籍看護工每月計領取四十億元,一年就是四百八十億元。若這些工作由本國居服員接手,台灣GDP立即增加四百八十億元;加計擴大內需的效果,還更驚人。
《長照法》通過了立法院的第一關,對需要者及關心者稱不上有太多喜悅。當全民盼望長照制度能讓人們「安心老去」之際,這樣的立法架構,恐尚難以教人安心。

【2014/01/14 聯合報】http://udn.com/

長照費 每月每人300元


針對研擬中的長照保險法,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昨(13)日表示,目前健保經費每年規模約5,000億元,精算後,長照費用將為健保經費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約達1,000億元,以此估算平均民眾每人每月須繳費用約200到300元。
衛福部推動「長照政策」中的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上周在立法院通過初審,內部希望今年可以拚通過三讀,長照保險法則由該部積極研擬中,希望今年4月前送審行政院,並在9月送達立法院進行初審,力拚2017年上路實施。
長照服務和長照保險是政府針對台灣老齡化社會所研擬、推動的政策,長照服務猶如醫療服務,長照保險類似「健保」,透過全民納保,將成立的經費用於「失能者」(喪失肢體行動能力)的照顧,以減輕失能者家庭成員的經濟、精神、人力等方面的負擔。
衛福部表示,近期經問卷調查,有七成比重的國人希望長照政策盡快上路,絕大多數民眾每月願意支付300到500元不等的費用。
邱文達指出,根據精算,長照費用約健保費用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如果加上健保費用的支出,平均民眾每人每月約需多繳200到300元。業界認為,這項政策不僅可以推動長照、老齡化產業發展,也能照顧弱勢族群,有利國家人力的配置。
對於長照政策進度,邱文達期盼,立院本會期能夠三讀通過長照服務法,長照保險法草案預計4月送至行政院,如果一切順利,行政院版的長照保險法草案今年9月送至立法院,並希望國內長照制度能在2017年上路,照顧到每個失能者及家庭。

【2014/01/14 經濟日報】http://udn.com/

永續長照 依既定時程進行


針對十四日貴報社論「漫漫長照:真的太慢,格局也太小」提及有關長照制度建立種種,特向社會大眾說明。
政府對長照制度有長遠而完整的規畫,先推長照服務法,完成長照基礎建設、網絡及法律基礎;隨即再推出長照保險法,落實普及、多元、可負擔的長照服務精神,唯立法規畫不宜在母法中訂出細節項目。
依照時程,原即規畫於民國一○二至一○四年完成長照服務法立法,並建置長照服務網絡;一○三年則推出長照保險法。如今,長照制度完全依照既定規畫內容及時程進行。
因應我國社會各類家庭及長者的需求與偏好,長照體系實需提供多元與創新之服務,故立法時應考慮未來可以改善的彈性空間,以容許長照體系的發展,更能符合新興需求;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健保法等均授權多項子法,以便納入更完善的細部規畫,長照服務亦然。
本次立法將外勞照護者納入長照體系管理,以確保其照護品質,是一項重大突破。經由長照服務法規畫之雙軌聘僱、多元選擇的制度,擴展本國居家服務能量,增加其收入的設計,並避免目前近廿萬已聘僱外勞之家庭擔憂,已是綜合各方意見並考慮民眾不同需求的較佳選擇。
目前長照服務法草案同時賦予本國照顧服務員的專業定位,以及居家服務業的發展基礎,對本國長照人力發展至為重要,也可提升本國長照人員薪資及就業條件,吸引更多有志者投入長照服務領域,活絡國內人力資源及本土經濟發展。

【2014/01/15 聯合報】http://udn.com/

老盟:政府應先建置好長照服務



2014/01/24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壽險業者搶推「長照險」,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表示,民間團體對商業的長照保險樂觀其成,但政府應先建置好長照服務,不然即使有給付卻缺乏服務,也無法解決有長照需求家庭的難題。
吳玉琴說,民間團體曾與壽險業者討論長照業務,未來推動長照保險法,也會像全民健保一樣,由壽險業者推出自費項目,經濟能力較好民眾,可透過保險給付來使用自費項目;而弱勢群族也可享政府提供的基本服務。
不過,對壽險業者想經營長照機構,民間團體就有不少反彈聲浪。吳玉琴表示,目前長照機構僅限於由非營利組織經營,並未開放給財團法人;壽險業者若跨足長照機構市場,設置高檔長照機構,一旦服務費用變貴,長照保險給付就會被墊高,大家繳的保費可能也用不起這些服務。


全文網址:udn個人理財 - 保險 - 保險要聞 - 老盟:政府應先建置好長照服務http://money.udn.com/mag/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328&f_SUB_ID=3009&f_ART_ID=302870#ixzz2rzXWlrpu
Power By udn.com


保單減稅優惠 擬轉往年金、長照險


富人節稅管道更少了,據了解,金管會規畫將躉繳型、類定存保單的租稅優惠,轉往年金險、長照險。規畫案預計今年底前完成,金管會屆時將就涉及稅法修訂的部分,和財政部共同研議。
金管會指出,國內壽險業過去販售短天期、類定存的保單比率偏高,影響保險公司風險承擔能力,希望業者加以改善;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天與壽險業者座談,討論類定存保單調整方式。
會中雖然沒有要求保險公司將閉鎖期(收解約金的年限)由現行的六年拉長至九年;不過,曾銘宗已在昨天指示保險局,保單的租稅優惠,不應該配置在政策不鼓勵的保單;反而應該將優惠,挪到有利於國內發展的保單種類。
金管會過去曾向財政部爭取,年金險、長期看護險每人每年各有兩萬四千元的免稅額。
舉例來說,除了原本的兩萬四千元保險免稅額以外,保戶如果打算替退休後的生活投保年金保單,且每年保費在兩萬四千萬元以內,同樣可不計入所得計稅。
另外,團體保險年金則是爭取每人每年有八萬兩千元的免稅額,鼓勵員工自提累積退休金。
不過,財政部到目前為止,都沒點頭同意。金管會考量到,向財政部爭取新增的免稅額度「已不可能」;因此,在不減少國家稅收的情況下,打算把現行適用租稅優惠的保單,轉移到年金險或長照險。


【2014/01/29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保單減稅優惠 擬轉往年金、長照險 | 稅務法務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8457228.shtml#ixzz2rz2hG2JU
Power By udn.com 

伊佳奇/長照不能只靠加薪

長照不能只靠加薪

作者:伊佳奇(大學教師、曾為失智症家屬 )

長照制度是否能建立,在於足夠的長照人員,長照人員中則應以照顧服務員為主幹。主管長照的衛福部長邱文達日前指出,將要調高照服員鐘點費,以吸引人力投入長期照顧,但那僅是頭痛醫頭的作法,要有質與量兼具的照服員就必須建立照服員長期培訓及職業發展制度,否則台灣長照制度將僅是海市蜃樓,高齡化社會所產生照護不足,更將形成國安問題。

為何照服員目前人數不足?原因包括:待遇不佳、勞動條件差、社會地位低、職業尊嚴及專業角色未受肯定、欠缺職業生涯規劃、流動率高,也因為就業門檻不高、專業訓練及實習不足、無證照分級制度,形成年輕及少壯族群加入工作行列有限,反而吸引退休及中高齡失業族群開闢第二春。

邱文達表示,歷年各單位培訓且領有合格證的長照人員約有9萬人,實際投入長照服務卻不到2萬人,估計到了民國105年實施長照保險制度時,照顧服員需求5萬8000人,有3萬8700的人力需要補充,唯有調高薪水,才能吸引人力投入。

就待遇而言,現有鐘點費新台幣180元,實質月薪不到20K。醫院的看護一天24小時可得2,400元,實際可拿1,800元,又不必奔波,工作地點固定,每月收入可達4到5萬元。此外,照服員因工作穩定性不夠,當就業市場熱絡時,就立即離開照服員工作。

我國在2004年開辦「照顧服務員」職類技術士技能檢定認證制度,即整合病患服務員與居家服務員名稱,學歷只要求國小畢業,接受64小時核心課程、80小時臨床實習,總共144小時的專業訓練,就業門檻低,未提供職業生涯規劃與證照分級制度,如何能吸引高學歷與有技能者讓其安於室。

所以不能單靠提高照服員鐘點費,衛福部需要建立照服員證照制度,給予職業尊嚴。譬如日本的照服員(介護員)的養成有一級、二級介護員,前者需要230小時的訓練,包括84小時的課程教育、62小時的實務操作、8小時的學習觀察、76小時的演練,後者需要58小時的課程教育、42小時的實務操作、6小時的學習觀察、24小時的演練,這是由國家考試來認證的制度,介護員還經個人經驗累積及學習,可考試成為介護福祉士,成為照管師,有生涯前景才能吸引人力投入長照市場。

照服人力關係著我國長照制度是否能建立,立法院在審查「長期照顧服務法」草案時,如能以法律規範建立我國長照人力的培訓機構,並以子法來規範照顧服務員的分級培養、考試證照、薪資福利、工作條件與環境等制度,才可能早日建構出我國的長照人力照護網。
高齡化社會後的長期照護不足,將形成國安問題。

楊志良/關懷一下吧!



 

楊志良

過年了。近幾年每逢年關,有時聽到的不是歡天喜地的吉祥話,反而抱怨、擔憂居多。有些人雖不是家大業大,但親朋好友一堆,過起年來手忙腳亂,清掃房屋、採購送禮、準備年夜飯。搞不好還要到超級停車場(高速公路)停它個幾小時(希望今年不用),更糗的是有時還得在路旁小解一番,幸而這時眾人還都「相忍為國」,尊重隱私,並不用手機亂拍一通。更有為人媳婦者,想到一大家子的年夜飯,以及前來走春親朋戚友的飲食吃喝,便頭皮發麻,不由得心生離婚之意。

結果是嘆年不過也罷!假不放也罷!不但累得半死,還要花錢包紅包。

其實這些都應該算是「甜蜜的抱怨」,代表個人擁有綿密的人際網路,也就是有很好的家庭、社會支持,是幸福的。另一方面,人是社會的動物,因被他人期待、需要與依賴,才有尊嚴及價值。相較之下,台灣越來越多的「個體戶」,獨居老人、宅男宅女、光棍、養育幼兒的單親媽媽等等,逢年過節時的處境,才是應該特別加以關注的。

每逢佳節倍思親,若又遇到陰雨連綿又濕又冷,成為孤島的個人不免憂鬱,因此這時往往成為自殺的高峰。台灣自2000年起,自殺人數不斷增加,從2000多人到2006年達到4400餘人,以後經社會各界不斷努力,稍有下降,但在2012年仍有3766人。這只是自殺「成功」死亡的人數,而曾試圖自殺但未遂者不知多少倍於此。分析自殺原因,以「憂鬱傾向」為大宗,「家庭或成員問題」及「感情」分居第二及第三。其實「憂鬱傾向」為果而非因,遇到困難卻缺乏社會支持,才是主要原因。

社會支持及人際關懷絕對可以減少很多生命的損失,因此富有人情味的華人社會,不但遊子要返家團圓過年,還有己經成家的人在年節要邀請光棍朋友、外國友人一同圍爐吃年夜飯的傳統。這是分享友誼及親情,是非常良善的社會風俗。

    台灣是具有高度溫情的社會,不要吝於伸出你的手,請多多關懷身邊孤單無助的人。不管是社區中獨居的左鄰右舍,或是單親的年輕父、母親,哪怕只是分享一袋水果,送上一斤白米,都能溫暖很多孤獨的心。有時甚至只要幾句噓寒問暖,就能「勝造七級浮屠」(救人一命),付出甚微而收效甚大,何樂而不為呢?

被年節往來酬酢所苦的人,也請換一種眼光好好看待這種熱鬧的氣氛,這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珍貴資產,請好好珍惜!

適量補充魚油 助抗壓穩定情緒





深海魚中含豐富的魚油,有助穩定情緒與對抗壓力。

精神科醫師鄭光男表示,已有許多醫學文獻證實,深海魚類身上的魚油富含Omega-3,有助銀髮族預防失智症,而美國《大腦、行為與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上,亦有研究指出,補充魚油助紓解壓力和穩定情緒。建議民眾可適量補充魚油,或以同樣富含Omega-3的植物性亞麻仁油替代。
鄭光男醫師表示,魚油中的Omega-3對人體好處多多,從眾多醫學文獻中可知,舉凡過敏、心血管問題、注意力缺乏或過動、結腸功能、情緒穩定等都有幫助,由於Omega-3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得要從食物中獲得,深海魚類如鯖魚、鮪魚、鮭魚等,或是植物性亞麻仁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若民眾是從魚油類保健食品中獲得,則最好要有第三方實驗室純度認證背書,才可避免重金屬汙染。

若要從保健食品中攝取魚油,應注意有無純度認證。

魚油 非魚肝油

鄭光男醫師強調,許多民眾常將魚油和與魚肝油搞混,但兩者其實完全不同,魚油來源於深海魚類的脂肪,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而魚肝油則是從魚的肝臟萃取而出,富含脂溶性維生素A、D,若維生素A服用過量每日超過2萬國際單位(IU)時,在體內難以代謝恐引起中毒。
鄭光男醫師也提醒,對健康的成人來說,魚油較沒有過度攝取的疑慮,不過有個小方法可以自我檢測,當上大號時,發現馬桶內浮上了一層油,就代表可能吃的太多,要減量攝取。另外,魚油還帶有些許抗凝血的功效,若是要動手術、生產前,都要停止攝取魚油。 

壽險業錢進長照 營利甜頭惹議


政府籌辦長期照顧保險,壽險業想分杯羹,衛福部長邱文達今天說,原則可讓壽險業設「非營利」基金辦理長照保險,但也不能讓業者沒甜頭。
台灣是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老弱失能的長期照顧需求殷切,迄今長照雙法中的長期照顧服務法已在立法院初審通過,明天拚三讀,長照保險法由衛生福利部規劃中,準備今年送立法院審查,希望民國105年開辦長照保險。
邱文達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認為,長照保險屬於非營利性質,壽險業者要投資卻不能賺錢,因此業者若要參與長照保險,政策方向是另外成立基金專辦長照服務,由基金去租用養護場地或聘用照顧人力。
商業保險業者除了商業銷售看護險,也挾著龐大壽險資金,頻頻釋出進軍長照保險的意願,打算開辦銀髮公寓或醫療養生村。
然而,老人福利、失智者、家庭照顧者等社福團體擔心引進壽險資金,恐怕業者會為了賺錢,只照顧有錢老人,最需要的弱勢失能者反而得不到照顧。
邱文達說,壽險資金辦長照期間,並非台灣獨創,日本就有用商業壽險業者辦理長照機構。不過,他也承認,日本老人有長照保險,也可以用國民年金在長照機構接受照顧,台灣老人的國民年金所得替代率與日本不同,所面臨的需要可能不一樣。
他舉例,最需要長照的失智者,不一定都需要住養護機構,輕度失智住進機構接受照顧,反而會加速惡化病情。
目前財團捐贈成立的財團法人醫院,在醫療法與健保法的規定下,不能以營利為目的,但財團捐贈可以節稅,將來壽險業設基金辦理長照,邱文達認為,「總不能連(節稅)這點甜頭都沒有」,對壽險業者沒有誘因。


【2014/01/13 中央社】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壽險業錢進長照 營利甜頭惹議 | 要聞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422713.shtml#ixzz2ryvTCGq4
Power By udn.com 

食品殘留殺蟲劑 恐致阿茲海默症


知名殺蟲劑主成分「DDT」殘留在環境中汙染食物,可能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原因!美國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血液中DDT代謝物「DDE」的含量是正常人的3.8倍,儘管美國本土已禁用DDT逾40年,但許多亞、非洲國家仍使用該成分防堵瘧疾,研究人員推測,民眾很可能因食用來自該地區進口的農產品或魚、肉類而導致DDT在體內殘留。
【DDT累積體內致病】
占全球失智人口成因比例最高的阿茲海默症目前病因未明,一般認為與基因遺傳或突變、長期生活習慣及環境荷爾蒙有關。美國羅格斯大學、艾默理大學及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團隊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學》的研究發現,知名殺蟲劑主成分「DDT」自然分解後產生的物質「DDE」,在高齡阿茲海默症患者血液檢體中濃度為正常人的3.8倍,代表體內DDE含量高者,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較高。
羅格斯大學環境與職業醫學所副教授傑森里查森表示,除血液中DDE濃度外,研究人員透過細胞實驗發現,在高濃度DDT及DDE的培養環境下,細胞產生的乙型類澱粉蛋白量較高;乙型類澱粉蛋白會堆積在腦部神經細胞間,阻礙神經細胞傳遞訊息,許多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都有乙型類澱粉蛋白累積形成的斑塊存在。里查森推測,累積在患者體內的DDT及DDE,是造成斑塊增加的原因之一。
化學物質DDT曾在二戰期間用於防堵瘧疾與傷寒疫情擴散,後來普遍用於農用殺蟲劑及防疫噴藥,包括台灣都大量使用DDT成功根除瘧疾。過去認為DDT直接毒性低,就算在大規模噴灑時沾到皮膚,也不致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各國噴灑過量的情形相當嚴重。
【寂靜的春天】
直到生態學家瑞秋卡森在1962年出版名著《寂靜的春天》,揭露DDT會汙染環境,對野生動物傷害尤鉅,例如鳥類蛋殼因吸收DDT變軟而無法正常孵化,恐致春天沒有鳥鳴而「寂靜」的可怕事實,各國才開始正視DDT的問題。後續也有許多研究指出DDT會造成人類罹癌及不孕,歐美因此自1972年開始陸續禁用DDT。自中國在2007年全面停產以來,全球僅剩印度還在大規模產製DDT。
DDT看似脫離全球多數人生活已久,且研究也證實,DDT在環境中的累積量會隨時間逐漸減少,例如美國密西根湖中魚類體內的DDT已減少近9成;但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統計,8成美國人血液中仍可驗出DDT,原因就在於其他國家仍繼續使用DDT,里查森推論,民眾仍可能從進口水果、蔬菜、穀物,甚至在汙染水域捕獲的魚類中食入DDT及DDE,特別在乳製品及魚、肉類含量尤多。
【飲食預防阿茲海默症】
里查森建議,未來評估阿茲海默症罹病風險或病況時,應加入血液DDT或DDE濃度的檢驗項目,而對一般人來說,可從飲食著手預防阿茲海默症,也就是嚴選蔬果及魚、肉類,盡量選擇已禁用DDT多年產地的食品。
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教授史帝芬迪寇斯基認為,該研究尚不足以確定DDT或DDE就是阿茲海默症元凶的原因,係因印度或過去使用DDT最多的西班牙等國,民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比例並未比其他國家高,因此仍有待大規模的跨國研究,才能釐清DDT是否直接導致阿茲海默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2014/01/29 台灣醒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食品殘留殺蟲劑 恐致阿茲海默症 | 生活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8458517.shtml#ixzz2rytG9fHn
Power By udn.com 

研究:運動者工作與家庭較平衡


美國聖里奧大學研究發現,處在工作與家庭兩端的上班族,只要維持運動的習慣,較沒有規律運動的人易取得心境平衡。過去幾項不同的研究也指出,運動能降低壓力程度以及讓人更不容易焦躁。
聖里奧大學研究者克萊頓指出,過去一項針對有氧運動的結果證實,運動可以減輕壓力,這次研究者分析476位上班族填寫的問卷資料,包括每周運動頻率與自己處理工作、家庭事務壓力的情形,結果發現經常運動的人,比較有能力處理家庭與工作產生的壓力。
克萊頓認為,「運動」之所以具有如此功效,在於運動時已經離開辦公環境,而且專注在運動上,因此能夠再度提升自信。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發現,運動的確可降低內在壓力程度,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更指出,運動遠比坐著休息更能緩和焦躁。克萊頓表示,「一個人如果規律運動,較有信心能面對工作與家庭產生的問題,也較不易因工作產生壓力,因此,我建議雇主可以多鼓勵員工運動。」
另一項針對1500位民眾觀察20年的研究發現,運動對長期的保健效果更顯著:在中年時期,每周至少運動2次的人,在邁入70歲時,明顯較不易出現失智症狀。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克斯認為,職場大環境不佳,上班族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被裁員的對象,因此變得越來越難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除了運動外,另一名心理學家龐德優蔻則建議,要避免讓工作佔去生活太多時間,需要懂得取捨,她說,「很多人浪費時間在沒有價值的人事物上,例如花太多時間在炒八卦或抱怨的同事身上,無形中也讓時間變得更不夠用。」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期刊。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2014/01/13 台灣醒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研究:運動者工作與家庭較平衡 | 國際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8422648.shtml#ixzz2rysD4Zdn
Power By udn.com 

銀杏葉萃取物 無助改善失智症


受廣告效應,銀杏葉萃取物產品受民眾歡迎。健保署表示,銀杏產品是預防保健用,促末梢循環輔助治療,對改善失智症沒幫助。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施如亮說,銀杏葉萃取物(Ginkgo)用途是「末梢血管循環障礙之輔助治療」,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多國將Ginkgo歸類為功能性的健康食品,但台灣仍將Ginkgo當成藥品管理。
健保署統計,94年Ginkgo藥費總計約2.7億元,在民國95年10月實施管控措施後,96年Ginkgo總藥費已降為約1.6億元,至101年全年Ginkgo藥費只剩下約0.49億元,處方件數也從74萬餘件降到46萬餘件,成效顯著。
施如亮說,截至去年12月健保署給付含Ginkgo藥品的品項數共59項,包括口服液劑、滴劑、注射劑、錠劑,其中指示用藥有7項。
她說,但由於Ginkgo屬於保健類,不是必要使用的積極治療,評估國內使用情況平均標準審核藥品給付,同時食藥署也將藥品逐步改為指示藥,同時健保署將評估取消健保給付之可行性。
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沈采穎表示,許多民眾購買Ginkgo產品給長輩,但錯誤認知是「Ginkgo對腦細胞沒有任何幫助」,也就是對強化老年人記憶或改善失智症是沒有任何功效。
沈采穎說,臨床上是改善血液循環,不過若曾中風、心肌梗塞患者,服用藥物中若含阿斯匹靈及抗凝血劑者則不適合Ginkgo產品,建議購買時多詢問藥師或是告知藥師目前正在服用什麼藥品。


【2014/01/17 中央社】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銀杏葉萃取物 無助改善失智症 | 生活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8431933.shtml#ixzz2ryrCb9Ed
Power By udn.com 

戶外活動 可延緩失智症退化

戶外活動 可延緩失智症退化

2014/01/17
【聯合報╱採訪整理/記者黃文彥】

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國內65歲以上失智盛行率達5.4%,相當於14萬名老人失智,以1993年盛行率3.38%計算,這20年來失智人口增加近9萬人。如果趨勢不變,台灣失智人口將在廿年後突破62萬人。

60歲以上老人是失智高危險群,失智是認知功能衰退的疾病,通常伴隨各方面退化,患者可能出現個性改變、妄想等症狀;一般而言,罹病風險與年齡成正比。

失智症病程可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疾病退化時間隨照顧品質而不同;在完全沒有照護的情況下,最快2到3年就會從輕度退化到重度,原本只是忘東忘西的老人,最後可能連身旁熟悉的人事物都不記得。

妄想是許多失智症患者的早期症狀,以懷疑自己的東西被偷與疑心伴侶出軌的嫉妒妄想,最為常見。

家人此時對待患者,不宜與之爭辯,而是應引開他的注意力,症狀嚴重時,可透過精神科藥物改善,待症狀改善,再逐步減少藥量。

失智症雖然無法恢復,但透過良好照顧,可讓老人家盡量保有日常生活能力。失智症患者伴隨情緒起伏,可能有焦慮、憂鬱的情況,此時特別需要家人陪伴,多帶老人家出去戶外活動。

另外,不見得要強迫老人學習艱澀的事物,但適度接觸新事物,對減緩失智症病程有明顯幫助。

重度失智症患者幾乎無法外出,照顧輕度失智症患者,最令人擔心的就是老人家迷路;台灣失智症協會發起的「瑞智友善商家」活動,邀請便利商店、小吃攤與公司行號加入,形成社區互助網路,避免失智老人迷路。

目前全台已有一萬多間商家加入「瑞智友善商家」,家屬可以在公司行號門口看到友善商家貼紙,提供社會更好的失智症照顧網絡。

諮詢/恩主公醫院神經科主任孫瑜、振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袁瑋、台灣失智症協會


全文網址: 戶外活動 可延緩失智症退化 - 失智症 - 疾病大全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95144#ixzz2ryqZ6MCY
Power By udn.com 

照顧失智症家人 錦囊妙計報你知


因為承受不住照護失智長者壓力發生的悲劇陸續發生,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表示,去年1693通諮詢電話中,男性只占了30%,由於男性照護者因個性或是社會印象,比較不會主動求助,呼籲國人多關心男性照護者。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今天舉行「錦囊有妙計 照顧男‧不難-失智症照顧錦囊手冊發表記者會」,彙集了12項失智長者最常發生的症狀,幫助照護者與長輩互動。現場演出家庭照護短劇,一位失智老婆婆因忘記錢包放置何處,因而指稱家人為小偷,經由錦囊的指導,家屬可準備一模一樣的錢包先讓長輩安心,情緒穩定後再幫忙找尋。
鄧世雄指出,失智症的病程約5至10年,部分甚至長達15年,且伴隨疾病進展而產生幻覺、妄想、病態收集、攻擊行為等症狀,加重照護的困難度,導致家人挫折與失落,而男性成長過程欠缺照護技巧培養,當身心無法負荷時,就容易發生以激烈不當手段來處理。
衛生福利部社家署主秘陳坤皇表示,目前台灣高齡人口已達268餘萬,占總人口11.4%,去年失智患者有19萬人,2056年年將達72萬,可以看出家扶照顧者的壓力,與失智長者的相處之道更形重要。
陳坤皇說,部分照護者不知道向外求助,目前長照十年計畫,政府提供的資源包括提供家屬照護技巧課程、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喘息服務,而照顧機構的失智專區也能讓長者以才藝課程減緩失智症惡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主任王寶英指出,把失智症患者受送到養護機構並不是家屬的唯一選擇。
失智症電視劇「含笑食堂」導演葉天倫也出席呼籲關心照護者,葉天倫表示,自己的外婆近年罹患失智症,每天找存摺與印章,並追著家人來問,「當下真的笑不出來。」他說,照顧者很需要幽默感,否則照顧起來很痛苦。
對於照顧失智症的外界資源,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諮詢專線,由社工、護理人員、職能治療團隊接聽並規劃適合的照護模式,而「失智症照顧錦囊手冊」也可至基金會臉書頁面或官方網站下載。

足夠維生素D 可改善帕金森氏症


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研究發現,維生素D如果足夠,可以避免帕金森氏症病患繼續出現認知功能受損或憂鬱惡化,如果能因此及早治療,將可避免其惡化成失智。
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研究者觀察286位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的病患,結果發現體內維生素D含量越高者,病況較和緩。研究者皮德森醫師表示,近3成的帕金森氏症病友可能有知能受損與失智,一旦失智後則通常必須再給予專人照護且壽命較短,因此及早介入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研究者讓所有人進行知能、憂鬱與語言記憶及行動能力等測驗後,再接受血清「25-羥化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檢查,最後經過謹慎評估,確定61人已有失智症狀,225人沒有失智。在實驗中,從所有受試者來看,體內維生素D3量越高,能正確辨別物品名稱的能力較佳;即使將來失智組的225人單獨進行組內比較,當中維生素D量較高者,其語言學習與流暢度也較佳。
另外,研究者還指出,不管是否有失智,維生素D不足與憂鬱的確有關連。根據美國帕金森氏症基金會指出,美國有6成的病患備受憂鬱症所苦。
維生素D可以幫助人體吸收鈣質,讓人體的骨骼與牙齒保持健康,維生素D對於健康的影響一直被廣泛研究,過去的研究發現,體內維生素D不足容易造成第二型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與感染。
帕金森氏症在美國是第二大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約有100萬名病患,全世界也有500萬人備受帕金森氏症所苦,人數在2030年時更恐增加一倍。最常見的症狀與動作相關,例如手部不由自主擺動且肌肉僵硬,心理上則易出現憂鬱及焦慮症狀。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Journal of Parkinson's Disease》期刊。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2014/01/21 台灣醒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足夠維生素D 可改善帕金森氏症 | 生活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8440460.shtml#ixzz2rycZl3oP
Power By udn.com 

陳建仁/遠離疾病風險 管好三高不抽菸

陳建仁/遠離疾病風險 管好三高不抽菸

2014/01/28
【聯合報╱陳建仁】
記者陳立凱/攝影
在病因尚未發現以前,疾病治療都是「對症下藥」,按照症狀和徵候給予藥物,像鎮痛劑、解熱藥、止咳劑、化痰藥等。病因發現以後,就可以「對因下藥」,針對特定病因研發預防和治療的方法,像疫苗、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等。柯霍氏準則 不能通用
探索人類疾病的病因,有效防治疾病,一直是醫學科學家努力的方向。190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柯霍(Robert Koch),在19世紀末提出判斷傳染病因的「柯霍氏準則」:「自罹病生物體內可找到病原,該病原可在體外培養,培養成功的病原可使健康生物體發病,其體內也可以發現該病原。」該準則強調「一對一」的疾病因果關係,也就是「感染該病原就會發病,發病都是該病原引起。」

圖/聯合報提供
但柯霍本人也發現,並非所有傳染病原都可以完全符合柯霍氏準則,有些感染者不會發病,有些發病者卻找不到病原。但該準則對傳染病原的探索及防治,有很大的貢獻。
退化性疾病 健康殺手
20世紀初期以來,許多傳染病原陸續被發現,加上化學藥物、疫苗、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成功,有效控制傳染病對人類的危害。到了20世紀中期,隨著平均壽命延長與人口老化,退化性疾病日益重要,像癌症、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失智症等,成為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
柯霍氏準則對退化性疾病的病因探索,完全不適用。因為一種疾病可以由眾多病因造成,而一個病因也會造成多種疾病,像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慢性砷中毒,都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病因,而抽菸則是肺癌、口腔癌、冠狀動脈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胎兒畸形的病因。「一對一的因果關係」,顯然不能作為退化性疾病的病因判定準則。
預測罹病風險 需追蹤研究
探討退化性疾病的多重病因,必須應用流行病學的不同研究方法。若要預測長期罹病風險,必須長期追蹤研究。在研究開始時,收集各式各樣病因的暴露資料、血液或尿液等生物檢體,並且進行血壓、血糖、血脂等生物標誌的檢測。
然後定期追蹤研究對象,分析「有風險因子暴露者,發生疾病的機率是否有顯著差異?」,並計算發病的相對風險。由於每個人的多重風險因子暴露狀況不同,長期罹病機率也不同。「疾病風險評估表」就是根據長期追蹤研究資料,設計出推算發病機率的風險表,可協助醫師和民眾,進行預防保健或臨床診療的參考。
心臟病發生率 6風險因子
以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預測為例,按照美國Framingham長期研究,年齡、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血壓、糖尿病、抽菸等,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6個病因,也可以用來估算未來發病的機率,稱為風險因子。將風險因子分組,分別給予不同的風險分數,再將分數加總,即可以推算10年內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率。
一位62歲,總膽固醇212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50mg/dl、血壓124/74mmHg、無糖尿病、不抽菸的人,根據風險分數表,他的6項風險因子分數分別是5、1、0、0、0、0,總分是6。他未來10年出現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累積機率是10%。如果他的總膽固醇可以降到160mg/dl以下(-3分)、高密度膽固醇可以上升至60mg/dl以上(-2分),他的風險總分為0分,未來10年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累積機率就可降為3%。
個人化的疾病風險預測,讓醫師和民眾了解預防醫學的重要,雖然年齡無法改變,但只要有效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戒菸,就可大幅度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風險。
全民健保給付的成人健康檢查,就包括血糖、血脂、血壓測量,一旦發現異常,即可轉介醫師處理,早期發現三高,透過減輕體重、控制飲食、藥物治療等,可有效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並減少血管攝影、心導管檢查、裝置血管支架、血管繞道手術等昂貴診療費用的支出。
疾病追蹤研究 徵求20萬人
各種常見疾病的風險預測分數,在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也可能不盡相同。若要發展簡易又精準的疾病風險預測表,必須在台灣進行大規模的長期追蹤研究。中央研究院與14家醫院共同推動的「台灣人體資料庫(Taiwan Biobank)」將徵求20萬名民眾參加台灣常見疾病的長期追蹤研究。
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夠發現具有預測效力的生物標誌,設計出精準的疾病風險預測表,提供國人主動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落實個人化預防保健計畫,進而延年益壽而永保安康。

(本文作者陳建仁為中研院院士、中研院副院長)


全文網址: 陳建仁/遠離疾病風險 管好三高不抽菸 - 健康名人堂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96918#ixzz2ryae2440
Power By udn.com 

2014/1/12

守住老本 善用退休安養信託


生活醫療費專款專用 避免詐騙集團覬覦


 

退休安養信託可防止亂花錢,確保退休金可以「專款專用」在長輩身上。康仲誠攝

提早規劃
【林巧雁╱台北報導】信託不只是有錢人的專利,善用金錢信託可以防止自己亂花錢的風險,也可避免長輩辛苦存的退休金被詐騙集團騙光光。

退休安養信託 規劃注意事項

大眾銀行財富管理事業處協理吳碧芬指出,如果自己管錢,很容易隨意花錢,可能還沒實現目標,中途就把錢花光了。不妨善用金錢信託,與銀行約定實施資產分配計劃,達到設定的效果,比如將家產分20年,將財富平均分配給3小孩。
委託者也可以在合約中要求投資計劃,避免存款縮水,比如指定20%買基金,20%買股票等。如果沒有特別指定,銀行通常做定存。
國泰世華銀行客戶張先生沒有跟父親同住,無法時時刻刻照料父親的生活,他擔心父親的數千萬退休金遭人詐騙,於是幫父親成立「退休安養信託」,由張先生擔任信託監察人,約定每月給付生活費5萬元。 

可設立公正監察人

另一位高齡90幾歲的陳老媽媽,子女擔心她的退休金只由小兒子管理不安全,子女們也簽訂退休安養信託,指定信賴的親友擔任信託監察人,退休金專款專用在媽媽的生活費、醫療費及養護費。透過規劃「退休安養信託」,可約定每月領取固定生活費、醫療費、養護機構費及看護費等,確保「專款專用」在長輩身上。國泰世華銀行表示,委託者還可設立一個公正的監察人,幫忙監督信託資金的運用。 

建議告知家人內容

國泰世華銀行表示,客戶花30萬元就可設立信託,信託簽約費用為5000元,另外每年須繳管理費為千分之3~千分之5。主管說,每年定存的利息錢就可支付管理費了。
國泰世華銀行信託部協理張齊家表示,罹患老人痴呆症、失智症或單身年老者愈來愈多,很容易成為被詐騙的對象,還有些因為子女移民,或工作忙碌無法隨侍在父母身邊,這些長輩都很適合規劃信託。
張齊家說,「信託」最大的好處是信託財產具有獨立性,退休金交付信託後,由銀行依照契約管理運用,可指定子女、信賴的親友或社福團體擔任信託監察人,約定契約變更或提前終止,需經信託監察人同意。
國泰世華銀行建議規劃「退休安養信託」注意幾項重點,如契約可約定支付醫療費、養護機構費及看護費等,確保退休生活各項支出。視退休金交付信託規模,計算每月給付金額,避免退休金提早消耗殆盡。也建議讓家人知悉內容,若身體不佳時,可請家人協助辦理信託給付事宜。也可由社福團體擔任信託監察人,協助聯絡受託銀行支付臨時性費用。 

賴士葆/憐憫那些貧窮與軟弱

  

賴士葆

你認為人都生而平等嗎?盧梭的傳世名言-人生而自由平等,美國獨立宣言亦如是主張。造物者創造了平等的個人,並賦予生存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權利,但是每個人天生賦予的條件及原生家庭環境大不相同,就像過去印度種姓制度一樣,貧窮、潦倒、疾病通常不斷的世襲複製,人生勝利組和失敗組就像兩個涇渭分明的群體,各自循著既定的模式周而復始。

根據內政部102年統計資料顯示,智能障礙者100,380,自閉症有13,366人,罕見疾病2,012人,失智症者40,417人,歸類身心障礙者人數總計1,128,032。這些人當中有老有少, 筆者接觸很多上述相關個案,聽聞許多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悲慘辛酸故事,當肩負照顧責任的父母日漸老邁,心中最大的牽掛就是,當他們老了、病了、走了,誰來照顧這些不能獨立生活的弱勢親人?這是這些家屬最沉重的擔憂,這些家庭的社經條件通常不佳。年關將屆,歲末寒冬,有許多善心人士發起的冬令救濟或街友尾牙,這些一次性的應景關懷最主要的是聊表心意,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想到這些孤獨貧窮的人,但是並無助於他們每天要過的日子,社會安全網需要持續性的做才能發揮果效,以目前政府的社會福利所能涵蓋的數量與範圍幾乎是九牛一毛。

最近我提案通過一個法-就是保險法22條的修正案,這個法極為冷門,不譁眾取寵,當然不會像黃色小鴨或圓仔吸引大家的關注或目光,更非關工商團體的企業獲利,所以不會有人有興趣談論,但是它是關乎台灣三十多萬個弱勢家庭的權益,影響所及近百萬人,這些弱勢散落在台灣各個不知名的角落,他們總是沉默,縱使發聲也少有人聞問。

家中有殘障子女是父母心中一輩子的痛,除了照顧得心力交瘁,內心長久自責、內疚、不捨、不忍,還要忍受親友鄰舍指指點點異樣的眼光,很多父母長期的積勞成疾,憂鬱成病,不只是生前的勞心勞力,臨終依然放不下心頭的重擔。傳統的作法是將弱勢子女的照顧,包括財務託付其他的子女或是親友,但是被不當使用或是所託非人,遭吞吃或遺棄的案件屢見不鮮。

這個修正法案的精神就是,明定金錢信託所購買的保險,將來保險公司所給付的保險金額皆屬於信託財產,這對於保護弱勢子女的財產是具有相當大的意義,對於家中有弱勢或是身心障礙子女的家庭父母可以安心的將財產交付信託,不必擔心子女的財產或保險金遭人挪用,子女被遺棄的不幸發生。也就是父母除了規劃身故之後把要照顧弱勢子女的錢交由收託銀行管理,也可以透過保險的方式約定將身故保險金匯至信託財產專戶,尋求指定合適的教育安養機構支付醫療安養的費用,其他的子女或是親友可以擔任信託的監察人,無須負擔管理財務的責任及風險,讓銀行依契約善盡管理的責任。

一個法案的通過並非得要昭告天下,值得一書乃是因為在上一屆立委的任內筆者即已通過保險法22條的修法,然而只因為寫在說明欄而非本文條文化,就未被官方及銀行業者遵行,讓我徒呼負負,扼腕不已,強烈的感受到銀行業對於貸款或是服務巨賈大戶趨之若鶩,但是照顧弱勢真的興趣缺缺,避之唯恐不及。這個相同的法案再次於去年底12月24日修法成功,說來諷刺,然而真的殊屬不易而備感欣慰,應該是弱勢家庭最好的聖誕禮物。

3個小方法 幫失智家屬寬恕自己


失智症對一般人而言,可能只有在電影、新聞中看到,但對失智患者的家屬來說,常因患者不自主的突發狀況,或是如不愛乾淨、亂發脾氣、憂鬱等眾多日常問題,干擾到自己的生活,甚至嚴重影響情緒。建議照顧者對失智症應有正確認知,找到雙方合宜的相處模式,最重要的是學會「寬恕自己」。

據統計台灣目前失智人口約17~19萬人,粗估到2046年將達到62萬人。認識、預防與照顧失智症的觀念刻不容緩,今4日威盛保險經紀人公司特別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舉辦「失智症宣導手冊」發行記者會,會中威盛保經董事長王信力提到,自己高齡100歲甫剛去世的老奶奶,老化以後便飽受失智所苦。
「當最親近的人卻認不得自己,家屬可能比老人家還痛苦。」王信力眼眶含淚地說道,不僅是家屬需要用愛關心照顧患者,也要多多包容與珍惜相處的時間。與會的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感性地回應,家屬們要學會寬恕自己,尋求正確的支援。
3個小方法:正確認知、分散壓力、尋求協助
陳俊佑提到,失智症患者因為腦部逐漸退化,常出現如不愛乾淨、夜晚難眠、行為重複或依賴、幻覺與妄想、暴力和憂鬱等不自主的行徑,造成家屬照顧上的困擾,甚至嚴重影響情緒,粗估失智家屬罹患憂鬱症的傾向高達3成,只要用對方法,尋求協助就能避免掉負面情緒。
1. 正確認知:當家中長者出現疑似失智警訊如記憶喪失、行為表達能力變差等等,第一時間要先就醫檢查,當確診後了解失智症是一種大腦漸進式功能退化症狀的總稱,伴隨出現的日常生活中所有「不方便」都不是患者故意的行為,家屬們唯有先調整好情緒,才能面對日後照顧的漫漫長路。
2. 分散壓力: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若一直把壓力加諸在自己身上,只要發生突發狀況,就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建議照顧者要多找親人幫忙,哪怕每天只有一小段時間也好,都能暫時紓緩照顧的緊繃情緒。
3. 尋求協助:目前各民間團體與社區幾乎都設有家屬支持團體,提供照顧者因應技巧,同時可以和照顧者討論未來生活的計畫,在社會資源上,例如醫院提供的失智症中心或記憶門診,就有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等組成的團隊提供良好的諮詢協助。
陳俊佑補充,照顧者即使再怎麼努力,一定會有疏忽的地方或是面臨情緒崩潰的邊緣,學著寬恕自己、肯定自己的努力,適時尋求協助,能更樂觀積極的面對與家中失智者間的關係,取得健康的平衡點。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預防失智症 團體互動活化大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除了透過極早期失智篩檢,將疑似個案轉介治療,失智症其實可以預防的!台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去年舉辦14場失智大腦活化課程,運用活動設計與團體互動,激發失智長者運用認知、心理能力,共346參與人次,結果顯示課程介入後,照顧者身心負荷量由11分降至7.75分,失智長者簡易智能量表分數,也明顯由19分進步到24分。
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推估,2060年台灣地區65歲以上失智人數,將達72萬人以上,失智人數急遽增加,同時加劇醫療、家庭社會的負擔;但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重點是避免危險因子,延緩失智症發病年齡。

老年人多主動接觸新事物、從事刺激大腦功能的活動,如看報章雜誌、寫作、打橋牌、繪畫、園藝、烹飪等,並加強休閒活動,藉由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等活動強化腦部機能,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 另外,控制心臟病及三高等慢性疾病,可降低發生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

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許怡平表示,對待失智症個案努力的方向是積極「防、治、照、護」,該區除了推行極早期失智篩檢,並持續去年的「大腦活化學習療法」活動;另外針對輕度失智症個案開闢「憶學堂」,安排如數字遊戲、繪圖、走迷宮、跳棋、書本閱讀等活動,讓老年人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活絡腦細胞,也藉此多了交朋友的機會。

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憶學堂」,於每週三上午及週五下午全程免費,活動詳情請上台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網站,或電話02-2782-5220轉104找喻護士洽詢。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照顧失智家人 7大狀況輕鬆處理


失智症隨著年紀增加、罹病風險愈高,腦部退化導致許多認知和行為問題,常常讓照顧的家屬非常挫折。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指出,台灣長者多有在家安養的觀念,失智患者可能有下列7大狀況,家屬要能正確應變與預防,以免失智長者受傷害,也傷了彼此的感情。

台灣長者多有在家安養的觀念,提醒失智患者可能有下列7大狀況,家屬要能正確應變與預防,以免失智長者受傷害、也傷了彼此的感情。/>▲ 台灣長者多有在家安養的觀念,提醒失智患者可能有下列7大狀況,家屬要能正確應變與預防,以免失智長者受傷害、也傷了彼此的感情。

狀況1:突然想衝出家門
有的失智患者會突然衝出門,最基本的預防方法就是鎖門,也建議居家利用屏風來遮蔽,讓患者不會直接看到門;或是加裝提醒的裝置,一但失智患者真的打開了門,家屬還可以藉由聲音的提醒,立即發現。
狀況2:出門可能走失
失智長者出門一定要有人陪同,以防萬一,最好替長輩戴上手鍊、或是衣服繡上名字電話等識別方式;此外,平時多敦親睦鄰,找人時也可發揮功效。
狀況3:逐漸認不得家人
隨著病情進入重度失智,患者會更加記不住近期的事情,甚至連家人都認不得,這時只對於過去還記得零星片段,因此不妨多跟他談談過去的、特別是愉快的經驗,即使他認不得你、也有利於建立友好關係。
狀況4:幫忙反而被嫌惡
千萬不要把失智長者當小孩對待,他們雖然行為能力不如以往,但還是有固定的做事模式,跟什麼都不懂的小孩不同,太貿然介入會讓他們反感,幫忙前最好先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徵得同意再去做;協助時要多一點笑臉、問句最好簡潔且清楚,只讓他回答「要」或「不要」就好。
狀況5:大小便失禁問題
不少失智患者面對大小便失禁的窘境,多半會很不自在,建議家屬處理污穢物時要多一點耐心、減少責備。平時可協助失智者建立規律作息,比如每天讓他定時去上廁所,調整給水頻率與數量等,可改善失禁問題。
狀況6:精神狀態疑神疑鬼
當出現疑神疑鬼這類精神異常行為,避免當面指正他,以免引發衝突,這時應與醫師討論藉由藥物緩解。此外,為了避免用藥出現副作用,家屬就應協助記錄患者用藥的反應,提供醫師處方的參考。
狀況7:跟失智患者說「不」
照顧失智患者要抱持著「彈性要夠大,想法可轉換」的態度,當失智者想做某一件事時,在安全的原則下不妨順著他,而不是用自己的標準去限制不能做;若考量安全而不能如他的意,除了委婉勸退,最好找替代方式轉移他的注意力。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全國第一個24小時 失智症關懷專線1999轉5880

全國第一個24小時 失智症關懷專線1999轉5880
(記者黃秀麗台北報導)臺灣現有失智人口逾19萬人,未來每年亦將增加1萬名失智患者。臺北市衛生局日前宣布,全國第一個24小時全時服務的失智症關懷專線1999轉5880(我幫幫您),將於9月25日啟動,臺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社會局長江綺雯、資訊局長詹德存、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與代言人李艷秋女士也出席記者會,共同宣布這項諮詢服務。

依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101年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目前臺北市失智症總人口數約為2萬1千多人,其中65歲以上失智老人約有1萬8千8百人,而65歲以下約有2千3百人。臺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失智症造成患者記憶力、定向感、判斷力、語言等功能的逐步退化,疾病破壞了患者處理日常生活事務的能力,也傷害了患者的家庭與社區關係,使得失智症患者周圍的親友也常一起捲入失智症帶來的混亂中;家屬承受沉重照護負擔,甚至成為「隱形病人」!

主播及主持人李豔秋,其實也是失智症患者的家屬,她表示在照顧媽媽的過程,也曾對媽媽的失智症狀到困擾,也曾獲得台灣失智症協會的專業協助,因此表示臺北市能設立專業諮詢管道,是民眾的一大福音!

臺北市衛生局林奇宏局長表示,失智長者常出現黃昏症候群及日夜顛倒之問題,導致夜間是家屬最痛苦的時間,因此臺北市政府體察民眾之需求,特別設立24小時的失智症關懷專線,並委託具有十年以上失智症專業諮詢經驗的團隊--台灣失智症協會來承接此業務,希望藉此專線能幫助辛苦的失智症家屬們,減輕家屬之照顧負荷。

臺北市社會局江綺雯局長表示,為了照顧失智長者,社會局近年來持續推動一區一日照及防走失手鏈,希望能幫助長者及家屬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臺北市資訊局長詹德存表示,資訊局已協助建置好諮詢專線所需資訊設備,並與臺北市民熱線1999的系統結合,現在臺北市民只要撥打1999再轉5880(我幫幫您),即可與失智症專業諮詢人員對話。此專線是24小時的,因此市民可享受到全天候的專線服務,解決夜間求助無門之困擾。

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市民有關失智症之相關問題都可利用此電話來諮詢。台灣失智症協會十年來,民眾最常問的問題有:什麼是失智症?就是阿茲海默症嗎?失智症可以治療嗎?應看哪一科?失智症長輩不願意吃藥,怎麼辦?失智長者常走失該怎麼辦?長輩不願意就醫怎麼辦?家中長輩出現一些問題,是否可能罹患失智症?失智個案可以辦理身心障礙手冊嗎?可申請外勞嗎?有適合失智長者的課程活動嗎?因此,民眾及家屬對失智症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失智症關懷專線即可協助家屬們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專業諮詢人員會視需要轉介適合之服務或資源給家屬。

衛生局表示,關懷專線可提供的服務與範圍包括提供就醫資訊、疾病衛教、提供行為問題之因應方式、說明照顧之原則及技巧、提供社會福利及照護資源之資訊,如各種喘息服務及長照資源、與家屬討論照護資源之使用、法律議題之討論、提供相關活動參與資訊,如瑞智學堂、家屬團體、家屬照顧技巧訓練班等。若有相關問題可以撥打1999轉5880 (我幫幫您)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

圖說:醫護管理處黃敬堯專員、醫護管理處劉越萍處長、衛生局林秀亮副局長、衛生局林奇宏局長、推廣大使李艷秋女士、臺北市資訊局詹德存局長、社會局江綺雯局長、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民政局林菁專門委員

失智疾病 將有專險可投保


(中央社記者吳靜君台北10日電) 現在老人失智也有專險可以投保,康健人壽推出針對失智的保險保障。康健人壽行銷長邱柏爾舉例,像是佘契爾夫人(MargaretThatcher)的情形,就達到理賠的標準。
佘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因年歲增長健康狀況惡化,晚年曾發生過數次中風,2005年醫生建議她不宜再公開發表演講,後來健康持續惡化,罹患老人失智症。
台北榮總醫院主治醫師蔡佳芬指出,老人失智症病患病期可長達10年,一名失智症患者一年平均的醫療及照護花費,就超過新台幣300萬元。
康健人壽明天(11日)推出專門保障失智的保險。也就是若有阿茲海默、帕金森氏及腦中風等,都在保障範圍之內,邱柏爾表示,可以減少失智患者的負擔。
即使是中風卻未達到失智的標準,同樣有理賠,惟若因為意外導致失智,就可能不在保證範圍內。
一般重大疾病險也有理賠失智,邱柏爾表示,一般重大疾病險對於失智的理賠約保額的50%到100%,但失智保單則是專門針對失智問題保障,保障範圍可以達90%。
邱柏爾也承認,失智保單保額1萬元,特定疾病保險金可理賠到120倍,保費每年要1.69萬元,保費確實較高,適合中高齡族群投保。1020410

失智徵兆 7成誤為正常老化

失智徵兆 7成誤為正常老化


台灣老年人口明顯增加,以致65歲以上的失智人口也隨之增加。但是,根據調查發現,5成受訪者不了解失智症,有高達7成的民眾誤將「失智徵兆」視為「正常老化」的現象,而且只有3.3%的民眾認為自己很了解失智症。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昨(23)日表示,失智症每年約新增1萬名個案,目前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18萬人,若無法被早期發現,將會產生許多地困擾與衝突。
75歲的李奶奶,最近變得十分健忘,每天的約會都需要丈夫提醒;即便提醒,也經常把當天的事情搞亂。常會遺失東西,變得不愛動,每次出門散步總會有幾次忘記回家的路,與家人團聚時,也常會叫錯名字。
然而,調查中也發現,有13.4%的民眾沒聽過失智症,近兩成的民眾不認為失智症是可以防止或減緩退化的,近兩成民眾不會帶失智長者出門,逾兩成的民眾認為失智者不再享有生活樂趣。
湯秘書長表示,在協會「瑞智學堂」8年實務經驗中,失智長者在瑞智學堂中可以快樂地享受活動,且家屬反應長者參加之後有進步、較開朗等,長者也變得喜歡出門,家屬很開心。錯誤的觀念不但影響失智長者、家人的生活品質,更可能加速失智長者之功能退化。
國人常因為對失智症片斷的認識,而害怕就醫確診;或以為失智是絕症而放棄治療,不但延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也妨礙其他社會資源介入、分擔家庭照顧壓力的機會。許多研究已證明患者愈早確診接受治療、增加社會互動,家屬及早接受照護訓練,不但可改善患者功能,更能減輕心理上的羞恥感和照顧壓力。
惟有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勇敢面對,了解有多少社會資源可以協助,才能做出最好的決定。民眾對失智症有相關問題,可以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詢問,或是查詢失智症專業資訊網站:www.tada2002.org.tw,得到相關的協助。

《社論》長照制度對慢性病患的助益

南韓偶像團體SJ隊長利特的父親,早年與妻子離異,長期罹患憂鬱症,獨自照顧年邁失智父母,疑因壓力過大,竟先殺害兩老再上吊自盡,遺書表示:爺爺奶奶很空虛,我帶他們去天國了。這幕慘絕人寰的悲劇,聞者為之鼻酸。
一個人突然失去三位親人,內心哀痛不難想像,利特父親忍心殺掉父母再賠上自己性命,一定已瀕臨感情和精神臨界點,他顯然承受不了那排山倒海而來的重壓,使他頓失生的樂趣,走上這條不歸路。他生前或許不是一個好爸爸,但自殺前一剎那,卻展現出果決的勇氣,他不想讓父母活著受苦,更不想把重擔留給子女去承擔,他鬱抑情緒,經年累月的堆積在一起,缺乏申訴對象,也沒有喘息管道,他整個人崩潰了,終於把自己徹底擊倒。
台灣也經常上演類似悲劇,隨著高齡化社會的演進,老人人口越來越多,失智老人也相對增加,照顧失智老人是一樁繁瑣工作,勞心又勞力,如果他本身患有憂鬱症,更容易徬徨失據,心力交瘁。林姓國際女紅星母親,就因憂鬱症而跳樓輕生,使美滿家庭立刻蒙上破碎陰影。死者已矣,生者何堪?因此,要守護失智長者,也要關心憂鬱症病患,兩者有時會產生互為因果關係,不能顧此而失彼。
立法院初審通過「長照服務法」草案,接著要推出「長期照護保險法」,藉以建置完善的長照系統,俾能協助家庭解決照顧之難題。可惜長服法剛剛有點頭緒,社會已經雜音四起,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吳玉琴憂心忡忡指出,九十六年老人福利法修訂通過後,各項要求門檻增高,已有上百家小型機構因而關門,擔心又來個新法規再審一次,造成更大衝擊。婦女新知基金會主任覃玉蓉進一步質疑,事關一百萬人以上的長照服務,政府今年好不容易才有三十二億經費,幫不上需求迫切的人。以上兩位熱心社會工作者,說得很有道理,值得重視與參採。
不過,實際上許多制度均非一蹴而成,龐大經費也不可能馬上到位。我們認為,有做總比不做好,遲做也比沒做好,不理想地方可以設法改善,與其恣意指責不如善意建言。陽明大學兩位教授李玉春和吳肖琪強調,為尋求長照體系永續之財源,政府應廣籌財源,每個人的健保費只要再多加一點點,就足以幫助需要者獲得基本長期照護。這種想法頗有創意,但未必能被廣大民眾所接受。由於長服法和長保法,係有感的民生法案,有儘速完成之必要。
社會競爭太激烈,一般人多有很重心理壓力,全國失智人口高達七十一萬人,憂鬱症病患亦逐年增加,一旦家中出現失智老人,會使他病情更加惡化,這時候太需要長照機構伸出援手,協助他走出生活陰霾。初審通過的長照法案有三大變革,最重要的是外籍看護採雙軌制,家庭照顧者納入長照體系,我們樂觀其成,期能確保照護品質,防範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