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

賴士葆/憐憫那些貧窮與軟弱

  

賴士葆

你認為人都生而平等嗎?盧梭的傳世名言-人生而自由平等,美國獨立宣言亦如是主張。造物者創造了平等的個人,並賦予生存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權利,但是每個人天生賦予的條件及原生家庭環境大不相同,就像過去印度種姓制度一樣,貧窮、潦倒、疾病通常不斷的世襲複製,人生勝利組和失敗組就像兩個涇渭分明的群體,各自循著既定的模式周而復始。

根據內政部102年統計資料顯示,智能障礙者100,380,自閉症有13,366人,罕見疾病2,012人,失智症者40,417人,歸類身心障礙者人數總計1,128,032。這些人當中有老有少, 筆者接觸很多上述相關個案,聽聞許多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悲慘辛酸故事,當肩負照顧責任的父母日漸老邁,心中最大的牽掛就是,當他們老了、病了、走了,誰來照顧這些不能獨立生活的弱勢親人?這是這些家屬最沉重的擔憂,這些家庭的社經條件通常不佳。年關將屆,歲末寒冬,有許多善心人士發起的冬令救濟或街友尾牙,這些一次性的應景關懷最主要的是聊表心意,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想到這些孤獨貧窮的人,但是並無助於他們每天要過的日子,社會安全網需要持續性的做才能發揮果效,以目前政府的社會福利所能涵蓋的數量與範圍幾乎是九牛一毛。

最近我提案通過一個法-就是保險法22條的修正案,這個法極為冷門,不譁眾取寵,當然不會像黃色小鴨或圓仔吸引大家的關注或目光,更非關工商團體的企業獲利,所以不會有人有興趣談論,但是它是關乎台灣三十多萬個弱勢家庭的權益,影響所及近百萬人,這些弱勢散落在台灣各個不知名的角落,他們總是沉默,縱使發聲也少有人聞問。

家中有殘障子女是父母心中一輩子的痛,除了照顧得心力交瘁,內心長久自責、內疚、不捨、不忍,還要忍受親友鄰舍指指點點異樣的眼光,很多父母長期的積勞成疾,憂鬱成病,不只是生前的勞心勞力,臨終依然放不下心頭的重擔。傳統的作法是將弱勢子女的照顧,包括財務託付其他的子女或是親友,但是被不當使用或是所託非人,遭吞吃或遺棄的案件屢見不鮮。

這個修正法案的精神就是,明定金錢信託所購買的保險,將來保險公司所給付的保險金額皆屬於信託財產,這對於保護弱勢子女的財產是具有相當大的意義,對於家中有弱勢或是身心障礙子女的家庭父母可以安心的將財產交付信託,不必擔心子女的財產或保險金遭人挪用,子女被遺棄的不幸發生。也就是父母除了規劃身故之後把要照顧弱勢子女的錢交由收託銀行管理,也可以透過保險的方式約定將身故保險金匯至信託財產專戶,尋求指定合適的教育安養機構支付醫療安養的費用,其他的子女或是親友可以擔任信託的監察人,無須負擔管理財務的責任及風險,讓銀行依契約善盡管理的責任。

一個法案的通過並非得要昭告天下,值得一書乃是因為在上一屆立委的任內筆者即已通過保險法22條的修法,然而只因為寫在說明欄而非本文條文化,就未被官方及銀行業者遵行,讓我徒呼負負,扼腕不已,強烈的感受到銀行業對於貸款或是服務巨賈大戶趨之若鶩,但是照顧弱勢真的興趣缺缺,避之唯恐不及。這個相同的法案再次於去年底12月24日修法成功,說來諷刺,然而真的殊屬不易而備感欣慰,應該是弱勢家庭最好的聖誕禮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