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政策議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政策議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7/1

預立醫療諮商費高 3族群免費

2018-12-27 00:48聯合報 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病人自主權利法」明年1月6日上路,外界憂心高額諮商費是簽署門檻。圖/聯合報系資...
「病人自主權利法」明年1月6日上路,外界憂心高額諮商費是簽署門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病人自主權利法」明年一月六日上路,外界憂心高額諮商費是簽署門檻。衛福部昨天表示,將運用醫療發展基金優先支持在宅失能老人、低收與中低收戶,可免費諮商。至於早期失智、癌症病人的諮商費用,將與健保署研議是否納入健保給付。
立法委員王育敏昨天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質詢表示,衛福部籌備病主法長達三年,目前即將上路,但仍面對三大挑戰,包含宣傳太少、流程太複雜、諮商費太高等。根據過去兩年試辦經驗中,諮商費用約在兩千元到四千元,高額費用可能降低民眾簽署意願,甚至阻礙貧戶的善終選擇權。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指出,明年一月六日起,將運用醫療發展基金優先支持在宅失能老人、低收與中低收戶,在宅失能老人可找居家醫療醫師免費諮商,低收與中低收戶則可在全台廿二個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示範醫院免費諮商。
石崇良表示,因病主法規範甚嚴,民眾必須到醫療機構才能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實務運作確實有聽到困難,未來希望可朝簡化諮商流程進行,如現行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僅由醫師向病人說明,因醫病本來就有互信關係,不需要另組諮商團隊,也會減輕負擔。
衛福部估算,新法上路後,第一波可免費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者,包含居家失能老人約八萬人及中低收入戶,但實際簽署人數則視有簽約的家庭醫師能量及病人、民眾意願而定。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後,民眾可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事先立下書面「預立醫療決定」,為日後意外或重病狀況選擇接受或拒絕維生治療等決定。

預立醫療決定諮商費高 衛福部:在宅失能老人貧戶免費

2018-12-26 11:39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病人自主權利法》將於明年1月6日正式上路,但外界憂心高額的諮商費是民眾簽署的一道門檻。衛福部今日在立法院表示,將運用醫療發展基金優先支持在宅失能老人、低收與中低收戶,在宅失能老人可找居家醫療醫師免費諮商,低收與中低收戶則可在全台22個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示範醫院免費諮商。
即將上路的病主法讓民眾能在健康時預先選擇善終方式,簽署前須依法進行醫療機構提供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不過醫改團體曾多次指出,過去兩年試辦經驗中,這筆諮商費用落在2000到4000元不等,高額的費用可能降低民眾簽署意願,甚至阻礙貧戶的善終選擇權。
立法院今日召開衛環及社福委員會,立委王育敏質詢時批評衛福部籌備病主法長達三年,但即將上路之際還在講諮商費來源要研議。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回應,1月6日起,將運用醫療發展基金優先支持在宅失能老人、低收與中低收戶,在宅失能老人可找居家醫療醫師免費諮商,低收與中低收戶則可在全台22個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示範醫院免費諮商。未來將進一步與健保署研議是否以健保給付早期失智、早期癌症患者的諮商費。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記者羅真/攝影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記者羅真/攝影

研議了五年 重疾癌症險定義標準化明年元月上路

2018-12-25 19:11經濟日報 記者葉憶如╱即時報導
過去重大疾病險與癌症險常因「定義不明」爆理賠爭議,歷經長達5年的研議討論,金管會保險局今(25)日終於拍板定案,針對「22項特定傷病」及癌症,規定所有保險公司未來推出商品都要採標準化最新定義,明年1月1日正式上路。
保險局今天公布為使醫療保險商品之疾病項目及定義有一致遵循標準,減少理賠爭議,並維持商品開發設計之彈性,自明年1月1日起實施「嚴重特定傷病疾病項目及定義(計22項)及癌正保險之癌症定義」。明年開始,壽險公司銷售的新商品,只要在22項特定傷病範圍內,就必須採取最新定義,此舉可避免不同壽險公司的醫療險若對同一疾病定義不同,可能發生保戶買A公司保單可賠、B公司保單卻不賠的理賠爭議。
保險局副局長張玉輝表示,保障傷病項目與理賠條件名實相符,並經主要醫學會參與意見,將傷病定義明確化、標準化,各保險公司商品理賠定義從此一致,只差提供保障項目數、給付方式各有不同,有利保戶對照比較。
保險公司最早推出的重大疾病險為例,就只保障7大項重大疾病—心肌梗塞、癌症、腦中風、癱瘓、重大器官移植、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洗腎(慢性腎病變)。之後陸續加入近幾年民眾常見的特定重大疾病,像是阿茲海默型失智、帕金森氏症、紅斑性狼瘡、運動神經元疾病、重大燒燙傷...等。加總起來的給付疾病項目數,最高可達31項;至於2016年後新型態的重大傷病險,因為理賠範圍是依照「重大傷病卡」所涵蓋的疾病,因此共有22類、近400項之多。
但是因為各家公司對於某一重大疾病或癌症的定義不同,導致民眾買了A公司的保單可賠,但買B公司保單卻不賠,或是投保了保險公司也不理賠或不全部理賠的情況,屢傳爭議與消費糾紛。為了解決長年來的爭議,保險局宣布自明年開始各家保險新推出的相關保單,所有定義全部一致。同時也提供彈性,未來保險公司推出22種嚴重特定傷病以外的新傷病名稱,有配套作法,只要檢具相關專科醫學會認可的傷病定義,就可讓保障內容與醫學現況趨於一致。

108年1月上路 國保健保醫療新措施報你知

2018-12-23 11:14中央社 台北23日電
多項醫藥新措施將於108年1月上路,包括國保費率、健保費、健保住院費的調整、全面開放使用C肝新藥等,還有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也將於1月6日正式實施。
一、321萬人國民年金保險費率調漲:衛生福利部根據107年9月國民年金保險財務精算報告,國保費率已達調漲標準,因此明年元旦起國保費率將從現行8.5%漲至9%,影響321萬人,每月自付保費增加28至55元。
根據國保財務精算結果,國保基金餘額約新台幣2956億元,若依現行8.5%費率,僅夠支付未來13年的保險給付,低於20年的門檻,因此公告調漲費率。
二、329萬人健保費將調整:108年元旦起,基本工資將從2萬2000元調整至2萬3100元,因此健保署將連動修正投保金額分級表,共329萬人受影響。
目前原本月薪介於2萬2801至2萬3100元、月投保金額2萬4000元者,投保金額將調整為2萬3100元,預估12萬人保費將可少繳13元;目前投保金額2萬2000元、2萬2800元者,投保金額也將調整為2萬3100元,312萬人每月保費將增加4元至15元。
村里鄰長投保薪資將從3萬6300元增至3萬8200元,約有5萬人每月健保費將增加26元;自行執業且未雇用有酬人員幫同工作者的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投保下限將從2萬7600元增至2萬8800元,5000人保費月增57元。
三、住院自行負擔費用調高1000元:明年元旦起,單次住院自行負擔最高金額將從現行新台幣3萬8000元調整到3萬9000元,全年住院最高金額將從6萬4000元調至6萬5000元。
根據全民健保法施行細則,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住院費用的最高金額,單次住院以主計總處公布的每人平均國民所得6%為準,全年住院上限為平均國民所得10%,每年都會視國民所得變動做調整。
衛生福利部社會保險司長商東福說,住院部分負擔上限每年依法調整,過去調整曾有2000、3000元,此次調升1000元,是近4年最低的一次。健保署推估此次調整影響應屬有限,且重大傷病患者、低收入戶等弱勢群體均有免除或補助部分負擔的措施。
四、健保全面給付C肝治療藥物:為了讓更多患者可接受治療,健保署將C型肝炎新藥每個療程從現行新台幣25萬元議價至20萬元以下,108年元旦起,病人確診C肝就可接受治療,治療經費增加至65億元。
根據統計,全台慢性C肝患者約有40萬人,需要治療者有32萬人,扣掉已藉由干擾素治療成功的8萬名患者,以及近2年接受C肝新藥治療的患者,仍有約21萬人等待治療,預計未來7年內,每年將有4萬人受惠,可望在2025年以前消滅C肝。
五、病人自主權益法上路:民眾追求生命末期得以善終,政府推行安寧緩和醫療多年以來,明年1月6日將更進一步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這是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立法意旨希望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善終權益,促進醫病和諧。
根據病主法,民眾可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事先立下書面的「預立醫療決定」(AD),為日後意外或重病狀況選擇接受或拒絕維生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或其他醫療照顧及臨終相關意願決定。
適用病主法的5種臨床條件,包括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等4類病患,另外就是其他經公告令病人痛苦難以忍受或當時醫療水準無法治癒的疾病。
六、醬油正名:為了避免不肖業者以低價醬油偽裝成高價醬油,混淆民眾,衛福部食藥署公告明年元旦起製造的醬油,醬油產品將依製程標示「釀造」、「速成」、「水解」或「混合」醬油。
其中,只有天然麴菌釀造的醬油,才能標示為「釀造醬油」,另規範釀造醬油的總氮量須達每100毫升0.8公克以上,黑豆醬油總氮量每100毫升須達0.5公克以上,且果糖酸含量不得超過0.1%,以防攙水謀利。
「水解」醬油指的是以酸或酵素水解含植物性蛋白質原料,未經發酵製成的;若以水解醬油再經發酵及熟成所製成的則是「速成」醬油,而2種以上醬油製成的則屬於「混合(調合)」醬油。
七、染髮劑標示:為了讓染髮劑相關法令接軌國際腳步,食藥署耗時2年召開專家會議,修訂「化粧品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基準中染髮劑成分」及「染髮劑之標籤、仿單或包裝應加刊使用注意事項」。
在染髮劑成分方面將新增33種可用於染髮劑的成分,並且針對染髮劑的標籤、注意事項進行微調,包括新增「染髮劑可能引起過敏反應」、「染髮一星期前後不得進行燙髮」,並且加強呼籲「腎臟疾患或血液疾病患者」避免使用,元旦實施。

從搖籃到搖椅 托育、托老、身障學習 「新豐」實踐全人照顧

2018-12-22 10:00文/ 新北社會局提供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收藏點滴歡笑,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新北市政府8年來持續推動公共托育和托老政策,也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小型作業所,更為青年朋友建造新窩,還讓廣大市民有活動空間,可說是「從搖籃到搖椅」都考慮到了,打造「全人照顧」正是新北市政府施政的目標。
2018年11月間新成立的「新豐」公共托育、托老中心及身障小作所,位在新莊區樹新路222號,即新豐青年社會住宅內,該地段恰好位於新莊、樹林及板橋交界處,大樓3樓設立托育中心及小作所,4樓為托老中心及市民活動中心,9至14樓則為青年社會住宅,有獨立的出入口。
新北市推動「從搖籃到搖椅全人照顧」,新增公共托育、托老中心、身障小作所、市民活動...
新北市推動「從搖籃到搖椅全人照顧」,新增公共托育、托老中心、身障小作所、市民活動中心、社會住宅。 圖/新北社會局 提供
「新豐」四合一 滿足多元需求
朱立倫市長在啟用時表示,「新豐」是新北市第58家公托中心、第37家托老中心及第19家小作所,加上豐盛市民活動中心,可說是「四合一」,一樓還有派出所,都是利用青年社會住宅公益回饋空間來施作,宛如一個多功能的社區,可以同時滿足養兒育女的托育需求,年輕朋友的住宅渴望,年老長輩的扶持照顧,甚至身障者的特殊培力、訓練等。
朱立倫強調,政府必須照顧好小的、老的,年輕人才能放心去打拚,但年輕人還有住宅的煩惱,因此在新豐青年宅裡,新北市政府是將這幾項需求同步思考規劃,一次到位解決,幾乎「從搖籃到搖椅」的層面都考慮到了,讓市民朋友可以在這裡共生、共學、共創、共遊、共伴,可說是「全人照顧、跨代共融」。
新豐托老中心引進盤古銀髮公司所開發的「生活賦能活動寶盒」,藉由桌遊評估長輩六大生...
新豐托老中心引進盤古銀髮公司所開發的「生活賦能活動寶盒」,藉由桌遊評估長輩六大生活賦能。 圖/新北社會局 提供
托老引進桌遊 延緩失智失能
社會局長張錦麗指出,新豐托育中心委託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辦理,收托40名0到2歲嬰幼兒,是打造一座森林樂園親子館,讓社區父母或阿公阿嬤可以帶著小朋友體驗在叢林裡親子共讀,以及親子烘焙等樂趣。新豐托老中心則委託愛福家協會承辦,收托30名失智失能長輩日間照顧。
新豐托老中心最大的特色是引進盤古銀髮公司所開發的生活賦能活動寶盒,公司總經理林偉正說,長輩生活若沒有目標和樂趣,身體及認知功能會日漸退化,藉由活動寶盒,以活潑有趣的桌遊方式評估長輩自主生活能力,包含感官刺激、情緒溝通、認知邏輯、粗大動作、精細操作和視覺空間等六大生活賦能,以增進長輩生活樂趣,進而透過生活復建以延緩失能失智。
身障小作所 有如文創咖啡館
新豐小作所則委託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服務對象為15歲至64歲身心障礙者,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說,小作所空間設計以粉彩新北市地圖為底,配上斗大的HAPPY N.T.C鋼構字,再用鋼絲將29區串連起來,作業台也以蝶谷巴特拓印每塊磁磚,加上鐵桶椅墊擺設,刻意營造一股英倫工業風,不明就理還以為是文創咖啡或吧檯。
何天元希望每位身障學員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中,能激發潛能,不管是水泥脫模花器、拇指琴、鐵絲電吉他、蝶谷巴特、羊毛氈等,都會安排課程訓練,讓身心障礙者不僅可以手部靈巧,甚至能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文創小品。
四樓的另一側是豐盛市民活動中心,有休憩區及多功能綜合教室,可提供在地機關、團體集會或辦理各項研習活動。總而言之,「從搖籃到搖椅」面面俱到,「新豐」正是新北市政府實踐「全人照顧」的典範。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廣告)

北市公宅顧老托幼 周波:上海可借鏡

2018-12-20 23:25聯合報 記者楊正海張世杰/台北報導
上海市副市長周波(右)昨天參訪健康公宅日照中心後受訪表示,台北市利用公共住宅來安...
上海市副市長周波(右)昨天參訪健康公宅日照中心後受訪表示,台北市利用公共住宅來安排各種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作法值得學習。記者侯永全/攝影
雙城論壇昨天登場,台北、上海均面臨高齡化和少子化問題,上海市副市長周波昨前往北市健康公宅日照中心與長者共餐,稱讚台北面對老齡化社會問題,起步早,值得學習,也對台北市利用公宅安排各種公共服務設施,印象深刻。
周波與長者用餐近40分鐘後,參觀健康公宅的老年照顧中心、托幼中心。周波說,上海、台北面臨老齡化社會問題,尤其上海更加緊迫,65歲以上人口占全市21%,北市利用教育設施結合公益設施,上海可借鏡學習。
周波指出,台北利用公宅安排各種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值得學習,讓老人也能感覺到「我還有價值」,特別是失能失智的老人,不光是被照顧,而且來工作,他還建議讓兩岸老人可以交往。
雙城論壇昨天分頭進行環保及市民服務、文化、健康、公共住宅與都市更新的分論壇。都發局副局長王玉芬說明,北市面臨少子化、災害防治等課題,提出「台北願景計畫2050」、「公辦都更」及「公畫都更地區」等推動政策。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朱劍豪則介紹,上海市從高度發展改為對具有歷史價值的各類建築進行保護、再利用。
在文化分論壇中,針對文創、影視、時尚產業進行分享交流,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表示,雙方「分不開了」,兩岸交流合作,對台灣的資金、人才交流及拓展華語市場,幫助最大。
這次雙城論壇,台北市電影委員會與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簽署交流合作備忘錄;饒紫娟說,雙方接觸是在 2016年的論壇,今年所簽的是落實雙方合作的協約,之後會落實合作拍片項目,目的是讓華語電影行銷全世界。
饒紫娟還透露,目前合拍已經實質合作,台北市有美麗的淡水河,上海則有上海灘,籌拍的是一部愛情浪漫故事,女主角是空姐,男的是建築師,正邀請當紅的演員、導演參加。

2019/6/30

找回原音世界 提升生活品質

2018-12-20 14:55理財周刊
【文.理善國際關懷協會林冠伶】
【理財周刊第956期】
【理財周刊第956期】
重聽協會於八十六年創立,由一群熱心公益、關心聽損權益者所成立,因有感環境噪音的傷害及老人性聽力退化…造成重聽者增加;同時,鑑於政府福利政策因宣導不足致使聽損者無法善用,為推廣及照顧弱勢族群,搭起政府與重聽者橋樑,協助重聽者找回原音世界。
※巡迴聽力篩檢─「三聽服務」
重聽協會由扶輪社捐贈兩台巡迴車,「新都一號」聽力巡迴醫療車,具有聽力檢測專業設備;「扶輪鼎鼎號」設有升降梯能協助行動不便者登上巡迴車做聽力篩檢,進行巡迴聽力篩檢並舉辦聽力保健宣導講座。
一○五年度透過聯合勸募支持,由協會執行「偏鄉社區走動式三聽服務」提供聽力保健宣導、聽力篩檢服務、聽語諮詢服務,並透過持續改進與修訂服務方向,提升服務品質與有效推展方案。
五十四歲校警李先生早年從事水電工,因常使用電鑽等機械,及現在工作常需使用除草機,因器具噪音及無聽力保護措施,造成聽損而不自知。因此,平時與同事產生不必要的誤會與摩擦,在家裡與妻子溝通常發生口角、衝突,漸漸地李先生的脾氣變得不好,不喜歡與人溝通。該會在偏鄉地區進行免費聽力宣導及聽力篩檢服務時,發現其聽損問題,鼓勵及協助安排至醫院做檢查,並教導同事與家人正確與聽損者溝通的技巧,現已改善李先生人際關係及增進家庭和諧。
※為聽損人築起聽力照護網
重聽協會執行「三聽服務」時,社工、聽力師經常被詢問:「被診斷出有聽損,然後呢?」、「醫生建議需配戴助聽器,想試戴輔具?」、「想體驗助聽器戴起來聽力改善的效果如何?」協會基於社會責任的使命感,邀請輔具原廠廠商參與協會助聽器試戴服務方案,由廠商提供全新助聽器供聽損者體驗,建立周全的聽力照護網。
該會透過聽力巡迴車的機動性與各方參與,「三聽服務」已發掘各地潛在的聽損民眾,藉由當地資源連結與轉介,提供聽損者持續性的服務。
巡迴聽力篩檢數據證實年長聽損人口逐年增加,鼓勵聽損者善用聽覺輔具,越早配戴效果越好,能提升生活品質。
※重視高齡者聽損照護與聽力保健與預防
重聽協會「偏鄉社區走動式三聽服務」
重聽協會「偏鄉社區走動式三聽服務」

周波參觀北市日照中心 稱讚很多地方值得學習

2018-12-20 14:02聯合報 記者張世杰╱即時報導
「2018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今登場,上海市副市長周波中午參訪位於台北市健康路的健...
「2018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今登場,上海市副市長周波中午參訪位於台北市健康路的健康公宅日照中心。記者張世杰/攝影
「2018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今登場,上海市副市長周波今中午前往台北市健康公宅日照中心與長者共餐,用餐近40分鐘後,隨即參觀老年照顧中心、托幼中心,參訪活動並未開放媒體採訪,過程也沒遭遇抗爭;周波會後受訪時,稱讚台北市社福系統,指台北市利用公宅,安排各種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作法值得學習。
台北市許多公宅結合公益設施,包括托嬰、托幼、長照。周波表示,上海、台北面臨老齡化社會問題,尤其上海更加緊迫,65歲以上人口佔了全市人口21%,台北這方面起步很早,上海有很多學習地方。
周波參觀後發表三點心得,他說,第一是台北利用公宅,安排各種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值得學習;第二為老人能夠感覺到「我還有價值」,特別是失能失智的老人,不光是被照顧,而且來工作,他品嚐了一些作品,直呼「很好吃」。
周波又說,第三是相互交流、更多合作,建議讓兩岸老人可以交往,另外,西醫很發達可以治很多救急的病,但中老年以上的疾病,中醫還是有特色,這方面他感覺有很多合作空間。
周波提到,台北市有很多值得借鏡跟學習的地方,回去以後,也可以邀請一些局處首長及專業機構到上海去,例如他聽了利用教育設施結合公益設施,就是上海可以借鏡跟學習的地方,如克服困難對公眾開放,這就很有意義。

中山大學結盟國軍高雄總醫院 共推智慧銀髮長照

2018-12-19 15:49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即時報導
中山大學國軍高雄總醫院,今天簽署學術交流暨產學合作備忘錄,未來雙方將針對醫學、智慧銀髪長期照護等相關議題研發最新技術,並開設專班,培育高階臨床醫事人才。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雙方合作有助於拓展區域國際醫學研究能量,將共同建置南台灣相關醫療產業鏈,推動區域醫療創生。
中山大學與國軍高雄總醫院體系,包括總院、左營分院、岡山分院及屏東分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合組策略聯盟,首先聚焦「智慧銀髮長照」相關需求。
鄭英耀表示,依據衛福部的全國國民長照需要調查資料顯示,台灣「隱形失能」人數目前已高達131萬人,約有230萬工作人口因為照顧失能家人而影響工作,其中有13.3萬人因此離職、近18萬人選擇請假或減少工時。「高齡化社會下,若長照失能,社會將要共同承擔!」中山大學積極投入相關研究,希望為南台灣的醫療品質及產業發展貢獻心力,培育長照人才。
國軍高雄總醫院院長柯朝元表示,在國防部軍醫局指導與支持下,國軍高雄總醫院體系不斷提升技術與服務,守護軍民的健康。目前約有30名在職同仁在中山大學進修或取得博碩士學位,過去兩年雙方已聚焦公共醫療政策、新藥開發、致病機轉及醫材研發等主題,針對國家或區域性醫學投入33次研究,將於明年1月舉辦研究成果發表會。院 方可提供機構式照護、失智症照護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日照中心、居家服務、居家醫療、居家護理、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等多元化實習場域。
中山大學表示,中山為全球50大新興潛力大學,雖然本身沒有醫學院,但在藥理及毒物學、化學、臨床醫學、植物及動物科學這四個和醫學相關領域,都進入全球頂尖學術指標查詢(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資料庫中全球前1%之列。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右)與國軍高雄總醫院院長柯朝元(左),簽署學術交流暨產學合作...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右)與國軍高雄總醫院院長柯朝元(左),簽署學術交流暨產學合作備忘錄。記者徐如宜/攝影

桃園推外籍看護照顧訪視 編多語手冊

2018-12-19 08:22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即時報導
桃園市外籍家庭看護工約2萬1千多人,比例約占市內外籍移工2成,市府勞動局今年首推支援訪視計畫,請專業照護講師搭配翻譯人員到宅,親自指導外籍看護如何妥善照顧,不僅避免自身職業傷害,也提升照護品質,市府也編印照顧技巧指導手冊,明年擴大發放。
參與計畫的專業照護講師賴維澤有物理治療師背景,他實地到宅訪視,有感多數看護工都用心照顧長輩,但因訓練不足或是語言不通,照護技巧不如預期,舉例如翻身並非靠蠻力硬翻,如此易讓臥床者不適,翻久了,看護自己也會受傷,翻身應先彎腳,再帶動身體向一側翻,才不那麼費力。
賴維澤也提到,提升照護品質也要兼顧休閒娛樂,若受照顧者長時間被關在房間裡,沒有接受外界刺激,更可能讓四肢退化變形,他透過訪視,除了指導外籍看護照顧技能與溝通技巧,也盼灌輸其他家庭成員正確觀念。
除了指導照顧技巧,賴維澤也發現,外籍看護易因語言不通,與雇主雞同鴨講,彼此間難免產生負面情緒,他透過訪視時介入了解,也因計畫找來該國翻譯人員協助,正好能居中協調,進而替雇主與看護解開誤會。
勞動局外勞事務科長張哲航說,今年首度推出計畫採定點授課與到宅訪視雙管齊下,內容有基本身體清潔、日常照顧、協助活動及輔具使用、失智症照護及溝通技巧等課程,辦理多月下來成效良好,約有七百多人受惠。
勞動局今年也首度印製「外籍看護家庭照顧技巧指導手冊」,內有中文、英文、泰文、印尼與越南文版本,隨訪視與授課時發放,今年僅剩300本,需求者可向勞動局索取,預計明年擴大印製,擺放在各區長照據點。
桃園市政府勞動局為增進外籍家庭看護工照護技巧,今年首度推出「外籍家庭看護工支援服...
桃園市政府勞動局為增進外籍家庭看護工照護技巧,今年首度推出「外籍家庭看護工支援服務暨宣導訪視」計畫,採定點授課或到府指導方式教導外籍家庭看護工照護技能知識與溝通技巧。圖/桃園市政府勞動局提供
桃園市勞動局今年製作「外籍家庭看護工照顧技巧指導手冊」,內容有基本身體清潔、基本...
桃園市勞動局今年製作「外籍家庭看護工照顧技巧指導手冊」,內容有基本身體清潔、基本日常照顧、血糖血壓測量、協助進食、鼻胃管的照護、身體正確的姿勢與移動及需緊急救醫情形等,並貼心翻譯成英文、印文、越文、泰文四國語言。記者張裕珍/攝影
桃園市勞動局今年製作「外籍家庭看護工照顧技巧指導手冊」,內容有基本身體清潔、基本...
桃園市勞動局今年製作「外籍家庭看護工照顧技巧指導手冊」,內容有基本身體清潔、基本日常照顧、血糖血壓測量、協助進食、鼻胃管的照護、身體正確的姿勢與移動及需緊急救醫情形等,並貼心翻譯成英文、印文、越文、泰文四國語言。記者張裕珍/攝影

創意捐款機抵嘉義 邀民眾關注老老照顧議題

2018-12-17 20:23中央社 嘉義市17日電
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為協助弱勢老人,今天推出10台不同造型的「為愛出力機」創意捐款機,由藝人曾莞婷邀請民眾為愛出力,關注老老照顧(老人照顧老人)議題。
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董事長陳美惠、執行長黎世宏今天在嘉義市統一超商門市召開記者會,與曾莞婷一起邀請民眾共同關注嘉義地區「老老照顧重擔」議題。
黎世宏指出,根據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的服務調查數據顯示,嘉義有47%的照顧者年齡超過60歲(平均年齡72歲);68%高齡照顧者有健康問題、30%照顧者需同時照顧2人以上;有34%的老老照顧家庭,同時面對失智和失能並存的狀況。
他說,為了協助弱勢老人面臨的困境,中華聖母基金會與統一超商合作,推出10台造型不同的創意捐款互動裝置「為愛出力機」,即日起至12月23日將巡迴嘉義門市讓民眾捐款做公益時,也能獲得獨特的體驗。
中華聖母基金會今天邀請曾莞婷南下,與代表嘉義老老照顧困境的「擔擔MAN」怪物比腕力。曾莞婷在連番擊倒「擔擔MAN」之後,也邀請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打倒阻礙長輩生活的困境。
曾莞婷表示,先前她的外婆氣切又臥床,雖然她與家人會彼此分擔照顧,但仍可深深體會照顧長輩的辛苦,很難想像如果是兩位高齡長輩互相照顧的情形,更別說其中還有失智或失能情況。
陳美惠指出,嘉義年輕人口外流嚴重,許多老老照顧家庭面臨照顧重擔問題,期盼嘉義鄉親透過趣味的互動捐款機,一起來為愛出力,共同投入關注老老照顧議題,幫助在地的老老照顧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