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越不與人互動越憂鬱 1成老人有明顯憂鬱症狀

2016-10-18 13:44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董氏基金會調查指出,越少與朋友互動往來,老人憂鬱情緒越明顯。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董氏基金會調查指出,越少與朋友互動往來,老人憂鬱情緒越明顯。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越不與人互動往來,越可能出現憂鬱。董氏基金會公布「台灣民眾的憂鬱分佈、壓力源及對老年生活看法」調查,60歲以上長者,約每10人就有1人有明顯憂鬱症狀者,須尋求專業協助,憂鬱老人中有3成6是一個人離群索居,其中從未出遊或進行戶外散步運動,憂鬱比例更明顯。
醫師建議,老人多運動,可減少身體疾病發生;多參加活動,則能獲得人際支持,讓頭腦較靈活、遇到壓力較能夠反應,比較不容易憂鬱與失智。
董氏基金會在今年7、8月期間調查,分析其中千名60歲以上長者的情緒狀態和壓力來源。情緒方面,情緒起伏不定者,61至70歲占15.8%,71至80歲占18.5%,81歲以上占18.8%;有明顯憂鬱情緒、須專業協助者,71至80歲占最多,為12.4%,其次為81歲占10.2%、61至70歲占6.4%。
長者的壓力來源方面,有32.1%煩惱自己或親人的身體健康,8.3%煩惱未來生活,7.2%煩惱經濟問題,也有8.7%的人覺得憂鬱來得沒有原因。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宗正指出,年紀越大,越容易罹患慢性疾病,有病就會不舒服,也會有更多擔心。若患有腦血管疾病,可能因疾病破壞腦中跟情緒有關的迴路,更容易讓感到低落。
此外,當長者退休不再工作,減少人際支持,想不開或得不到支持,更容易出現憂鬱。
黃宗正說,該份調查樣本取自國高中學校職員、樂齡學習中心、社區大學,因此樣本是相對健康的老人,數據可能低估。根據過去的研究,台灣高齡長者憂鬱且須專業協助的比率約13%至20%。
黃宗正表示,老人憂鬱除了進行憂鬱篩檢,也可以從生活狀況變差發現端倪,例如吃不下、睡不著、動作變慢、不想出門等;建議家人每天回家跟長輩講幾句話,觀察他們的表情、聆聽他們抱怨什麼,發現有異狀就及早處理。
調查也提及,24.6%的人沒有儲蓄理財或投保保險,11.4%的人沒有健康規劃。黃宗正指出,因台灣少子化,可預見未來子女在身邊的機會越來越低,因此即將邁入老年的人也應提早作準備,有了財務與生活規劃,老年生活就更順利健康。
●我憂鬱嗎?自我篩檢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也可下載「DS憂鬱情緒檢測App」,自我檢測。
資訊提供/董氏基金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