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31

美研究:大腦訓練 可降低失智風險

2016-07-25 20:34 中央社 芝加哥24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1項長達10年研究的新分析結果顯示,1種電腦化大腦訓練計畫...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1項長達10年研究的新分析結果顯示,1種電腦化大腦訓練計畫,可降低健康成人罹患失智症風險高達48%。 圖/Ingimage圖庫授權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1項長達10年研究的新分析結果顯示,1種電腦化大腦訓練計畫,可降低健康成人罹患失智症風險高達48%。
路透社報導,這項初步發現於多倫多舉行的國際阿茲海默協會大會中發表,首度顯示透過人為干預,可延緩正常健康者罹患失智症。
截至目前,認知心理學家與神經科學家大多駁斥電腦認知訓練軟體或「大腦遊戲」對認知功能有任何功效的證據。
金恩(John King)博士表示,如果能通過同儕審查並於科學期刊上發表,這項新發現勢必會相當令人振奮。金恩是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on Aging)的社會研究專家。
金恩從事原先的一項臨床實驗,而新的結果就是針對此實驗進行分析所得。先前的實驗對象是2785名健康老年人,參與者被分成3組,1組被訓練來改善記憶,1組用來訓練推理,另外1組透過電腦訓練,用來加強處理速度。
研究結果於2014年發表,發現多數效益出現在推理與加速處理組,但記憶組則無。
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愛德華茲(Jerri Edwards)博士針對這項10年研究資料進行2次分析,調查研究對象多久後罹患失智症,結果發現,相較於控制組,接受速度訓練組的失智症相關風險少了33%,推理與記憶組則無這種效益。
愛德華茲指出,完成11項或更多速度訓練課程者,在研究進行的10年期間,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高達48%。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運動防失智又提高記憶力

2016-07-24 20:59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即時報導

打破「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迷思!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年研究所發表最新研究,分別利用正常小鼠及組織蛋白酶B缺陷小鼠,讓牠們跑步後再進行水迷宮測試,正常小鼠比缺陷小鼠表現更好,主因是運動提升組織蛋白酶B濃度,進而增強記憶力。國內醫師表示,運動從年輕開始培養,會是預防失智的最好良藥。
該研究文章於6月發表在「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國際期刊。研究人員指出,組織蛋白酶B能刺激大腦神經分子,提升大腦記憶力,包括小鼠、獼猴和人類,血液中都具組織蛋白酶B,建議持續運動4個月,使組織蛋白酶B維持高水平,就可完成更好、更複雜的記憶任務。
事實上,成大醫學院生理所7年前也曾在小鼠實驗中發現,適度運動能增強記憶力及學習力,研究登於國際生理學期刊後引發熱烈討論,原因是許多人確實發現,運動後較有創造力,或有耳清目明的感受,使得民眾愈加重視運動,而不是只埋頭讀書或工作。
北榮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世彬表示,運動對身心幫助大,一旦身體變得健康,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協調就會變好,可減緩腦神經細胞受損,讓腦袋更聰明,甚至能預防老年失智,所以「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句話,完全不成立。
陳世彬舉例,他曾收治一名接受失智測驗的長輩,測驗分數低且達失智狀況,但當孩子開始每天晚上陪他出門散步一小時,持續幾個月後回院檢測,測驗分數回升,連帶高血壓、膽固醇等健康狀況跟著改善。他建議年輕開始運動,維持腦袋清晰靈活,別等到老了才醒悟,以免因體力差、肌肉萎縮,更不想動。
如何聰明培養運動習慣?新光醫院骨科主任、中華運動醫學會理事釋高上建議,先選擇「喜歡」的運動,甚至找一名以上的運動夥伴,維持運動的動力,從一周運動一次,逐漸進展「333原則」,也就是周運動3次、一次30分鐘、心跳130下,不過「運動最終還是得自己堅持下去。」
陳世彬說,年輕人能培養各式有氧運動,包括游泳、慢跑等,上了年紀的民眾則建議打太極拳或健走。至於目前最流行的高強度運動,例如重訓等,只對肌肉和心肺訓練較有幫助,對大腦的幫助則較少。
●培養運動習慣,你可以這麼做…
1.「喜歡」的運動: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能從中得到快樂,才有動力持續做下去。
2.「適合」的運動:應視年紀及疾病而定,例如退化性關節炎病人不適合長跑,可改騎單車或游泳。
3.揪團運動:自己運動可能會懶散,可找伴集體運動、互相激勵。
4.漸進式運動:先嘗試每周運動一次,再逐漸拉長運動時間及頻率。
諮詢/釋高上、陳世彬醫師
美國國衛院研究,運動可提升組織蛋白酶B濃度,進而增強記憶力。記者鄧桂芬/攝影

美國國衛院研究,運動可提升組織蛋白酶B濃度,進而增強記憶力。記者鄧桂芬/攝影

想培養運動習慣,醫師建議可「揪團運動」,互相激勵不懶散。 記者鄧桂芬/攝影

想培養運動習慣,醫師建議可「揪團運動」,互相激勵不懶散。 記者鄧桂芬/攝影

聯合/長照2.0讓照顧升級了嗎?

2016-07-25 02:2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新政府上任兩個月,國人期盼甚殷的「長照十年計畫2.0」內容終於揭曉:增列四種服務對象;在社區分級建立長照據點,依規模分為長照「旗艦店、專賣店、柑仔店」;並為照服員加薪,時薪制改為保障月薪三萬元。
衛福部次長呂寶靜說,過去的長照十年1.0版,七十六萬名失能失智者中,僅一成能使用政府長照資源;但經過這次改版,她「拍胸脯保證」,長照十年2.0一定好用。真的是這樣嗎?
衛福部次長(中)呂寶靜帶領照護司長游麗惠(左)、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右),共同說...

衛福部次長(中)呂寶靜帶領照護司長游麗惠(左)、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右),共同說明最新的長照十年2.0計畫內容。 記者鄧桂芬/攝影

檢視衛福部長照十年2.0洋洋灑灑的內容,確有可喜的進化。例如:服務的可近性,三四年內增設近四千處長照據點,長者「走到巷口就有服務」;增加日間托老設計,並重視失能預防,以免增加長照體系的負擔等。但是,新版成品好不好用,不是賣家說了算,還要看實際推動的成果;這點,還得民眾實際用過,方知真正的感受。
事實上,現行長照十年計畫之所以被認為「不好用」,主要原因是服務時數嚴重不足;輕度失能者每月僅得廿五小時的居家服務,中度失能者五十小時、重度失能者九十小時,皆屬不足。簡言之,嚴重失能的臥床老人,一天只能獲得三小時的居家服務;其他的時間,全靠家屬自理,這是嚴重的折磨。政府因服務量能不足,所能提供的服務僅及民眾所需之半數或三分之一,有些家庭甚至完全無法獲得服務,其落差極為嚴重。
如此「若有似無」的服務,家屬最終只能放棄政府的長照服務,轉而自力救濟。民眾自救之路有三:一是聘用外籍看護,二是送往養護機構,三是家屬自行照顧;然而,這三條路都不在政府的選項之中。同樣繳稅,卻得不到照顧,這公平嗎?
那麼,長照2.0增加了居家服務的時數嗎?答案並不樂觀。儘管明年長照預算增為二○七億元,但服務對象也由五十一萬人增為七十四萬人;換算下來,每人每天只多分得八十元,這能增加什麼服務?衛福部雖辯稱估算失真,因為「不會每個失能者都來申請服務」;但這種心態,其實也意味政府仍打算把擔子放在民眾身上。
這也留下了一個懸念:為何長照2.0要「擴大服務對象」,而不是增補對原有失能者的照顧服務,滿足他們的基本照顧需求?可以理解的是,要擴及輕度失智者,是為了預防失能,但財源明明捉襟見肘,面對服務廣度和深度的兩難問題,政府為何如此抉擇,仍欠人民一個解釋。
再看長照的服務網絡,2.0版最大的亮點應是「三級設計」:從鄉鎮到村里各設置不同規模與功能的據點,分別是長照旗艦店、專賣店、柑仔店。名字雖取得親切俏皮,但不論叫什麼,民眾能在這些店家買到自己需要的服務嗎?
這樣的三級設計,是出於「社區化」、「居家式」服務優先的思維,但看得出來,長照2.0依舊將「社區化的住宿式機構」排除在外。可以想見,學者通常不喜歡住宿機構,因為不符合「在地老化」理想;但是,排斥此一選項的結果,就是繼續讓養護機構處在私有化、市場化的局勢中。
其實,政府對安老的想像,應該可以更多元、更貼近需求。例如,在社區設立眾多家庭式的小型住宿機構,接受補助與管理,讓家屬足以負擔,且就近能探望、監督。再如健康老人共住的「熟年公寓」,共享護理、清潔人員,也是政府可以在社會住宅中納入的多元規畫。
說穿了,長照網無法涵蓋人民需求,根本原因是缺錢。要不要加稅救長照,林全仍舉棋不定,甚至傳出其內閣一致反對任何加稅舉措。尤其近日公布的經濟數字難看,連「保一」都岌岌可危,蔡英文要調漲遺贈稅及營業稅以挹注長照的政見,恐怕也受到內部掣肘。然而,籌措財源、健全長照,是人民需求的重中之重,需要的是政治決心而非時機,不能一鼓作氣,就永遠是半調子。

超商變身社區健康中心 轉型搏感情

2016-07-23 13:45 中央社 台北23日電

超商藉由舉辦鄰里活動,與社區居民聯絡感情,成為重要的生活場域。近年超商積極發展軟性服務,透過公益性的活動,轉型社區中心,或幫助身障者就業,大大提升民眾心中好感度。
統一超商7-ELEVEN近年積極發展軟性服務內容,希望消費需求外,為民眾創造更多價值,期望轉型成在地社區中心。
統一超商藉由與公益單位合作,利用門市據點提供在地長者及民眾健檢與互動活動,以5000家門市深入各地、24H營業的通路特色,舉辦各類保健的門市活動,協助進行血壓、失智、肝病等篩檢,或是加強老人家與社會互動性的不老店長趣味活動。
統一超上半年在門市舉辦保健與銀髮關懷活動場次,較去年整年增加4.5倍,活動比重也由2.3%提升至4.5%。像2014年起舉辦「不老店長」活動,至今共舉辦近70場,有近400位長輩參與過活動。
而統一超商佈建「千禧健康小站」的已有677站,小站內備有血壓計、腰圍量尺和衛教單張供民眾免費使用和索取,民眾可用來監測血壓及腰圍兩項代謝症候群。
統一超商的「救救肝苦人」計畫邁入第11年,今年將完成巡迴全台164個偏鄉,總計投入醫護人員及志工已超過1萬5千人次,完成高達13萬4千人次的肝炎篩檢。
另外,身心障礙者就業率在各族群中偏低,據內政部統計,103年身心障礙者因為教育體制不健全,就職不易銜接及身體受限等因素,勞動參與率僅19.7%,失業率更達11%。
全家便利超商在2011年與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合作,並由台北市政府勞工局輔導,開創企業、公益團體與政府部門三方合作的便利商店就業模式。
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主任張英樹就說,一開始想為身障朋友們爭取工作機會,在接觸全家前,都覺得讓身障朋友經營一家店是不可能的事。
他說,沒想到接觸後,全家態度十分開放,也很願意一起嘗試。經過努力,「台大二活店」甚至拿到全家的區營運成長第一名。
全家指出,利用「混合障別」工作團隊,標準作業流程(SOP)重製轉化,加上輔導員兼店長專業協助,選訂台大公館特殊商圈「台大二活店」為訓練基地,晉用多位身心障礙者朋友,發展出「社區就業」模式,幫助身心障礙者回歸職場。之後陸續開出「松醫店」、「二賓店」、「汐止福全店」等四間超商。

失智篩檢車上路 挺進10偏鄉

2016-07-23 10:31 中央社 台北23日電

家住屏東來義鄉70多歲的高爺爺,6月開始出現說話反覆、一直回憶過去的症狀;失智篩檢車7月開進來義,為高爺爺篩檢後發現異常,協助衛教和就醫。
屏東基督教醫院與7-ELEVEN合作「好鄰居健康教室」失智篩檢活動,在各鄉鎮門市及社區據點舉辦超過230場次,今年更深入偏鄉地區、提升服務廣度,首創失智篩檢服務車,日前首度到屏東縣來義鄉服務。
失智篩檢服務車內除基本配備,也有3名專業護理人員及1名原民語翻譯人員,提供偏鄉長者服務,也宣導認識失智症及為民眾初步篩檢,針對行動不便的部落長輩,也有到宅篩檢、評估與協助就醫。
今年高齡70多歲的高爺爺(化名)6月開始有說話反覆、一直回憶過去等失智症症狀,家人覺得爺爺怪怪,但不知道怎麼處理。適逢失智車開進來義鄉,家人帶爺爺去篩檢,確認有異常,後續需要追蹤就醫。
失智症的症狀並非同時一起發生,而是在生活中一點一點慢慢出現,初期若非特別留意,很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老化而延誤就醫。
屏基提醒,失智症的症狀一般都是由身旁親友發現,失智症診斷需持續就醫才能確診,別因時間耗費而打退堂鼓,早期確診和治療,才能延緩失智症的症狀。
為幫助偏鄉,解決醫療資源不足問題,失智篩檢車今年預計挺進枋山、崁頂、獅子、牡丹,瑪家、春日、泰武、霧台等10個鄉鎮,幫超過300人次進行失智篩檢。

苗栗「全家」加入瑞智 守護失智老人

2016-07-22 03:48 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

失智老人走失迭有所聞,苗栗縣62家「全家」便利商店昨天加入瑞智友善店家,縣府長期照護管理中心期許便利商店遍布到社區角落,店員的認知與協助可以幫失智老人「找」到回家的路。
苗栗縣62家全家便利商店加入瑞智友善商店,昨天舉行授證儀式並以行動劇提醒協助失智...

苗栗縣62家全家便利商店加入瑞智友善商店,昨天舉行授證儀式並以行動劇提醒協助失智老人「看、問、留、撥」四字訣。 記者范榮達/攝影

全縣原有129家瑞智友善店家,以醫院、診所、藥局等場所為主,62家全家便利商店加入,昨天在苗栗市英才路店舉辦認證揭牌儀式,副縣長鄧桂菊、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等人授證,全家北中一課課長陳朝政表示,「全家樂於擴大服務」!
長照中心指出,全縣8萬多名老人,推估有6000多名罹患失智症,且超過九成都在社區活動,目前培訓1萬2000名失智症守護天使,全家62間店加入,社區守護網將更綿密。
苗栗縣62家全家便利商店加入瑞智友善商店,昨天舉行授證儀式。 記者范榮達/攝影

苗栗縣62家全家便利商店加入瑞智友善商店,昨天舉行授證儀式。 記者范榮達/攝影

昨天並演出行動劇提醒民眾發現疑似失智老人有「看、問、留、撥」四字訣,技巧包括「看到」疑似失智患者,能主動「詢問」對方去處,將對方「留住」,協助「撥電話」報警或聯繫家屬。
湯麗玉表示,苗栗是全台最努力推動瑞智友善社區的縣市,全家便利商店加入,期待未來全台的全家都能加入,全台有25萬以上的失智老人,但目前沒有這麼多的日照中心及養護中心,希望瑞智友善店家普遍化,可以深入社區為失智老人及時伸出援手。

失智忘關火…盼有科技幫忙

2016-07-21 06:57 聯合報 高克培/神經科醫師(台北市)

近日一位六七十歲的婦人炒菜炒到一半離開,忘記關火,引發火災,女兒、外孫和孫子燒死,聞之鼻酸,筆者亦非常感慨。
我們這科服務的患者裡,有很多是類似年齡的失智者,很多患者都有「忘記關火、險些肇大禍」的記錄。對這些「短期間事情記憶力有問題」,尤其是女性、沒有病識感而行動自如的初期患者,筆者一定偷偷警告她們家人,最好禁止她們獨自使用爐火。可是往往家人都回說「怎麼可能」?
事實上,也真的困難,除了獨自或和老伴兩人生活,不做飯不行;還有,大部分這個年齡的婦女,最拿手、最長期從事或最有興趣的就是烹飪,更何況母愛無邊,往往這就是她們開始失智後用來與家人心靈聯結最重要的手段,限制她們再入廚房,不合情、更不合醫理。
年齡愈大,愈容易得失智症,老人時代來臨,類似「失智性禍害」的廚房火警,絕對會一發再發。預防勝於遺憾,深深期盼有人能發明一些防呆裝置或器材,譬如,超過一個時間,瓦斯管線可以自動關閉的節閥;萬一廚房著火,可以自動對著熱源噴灑無毒滅火劑的滅火器…等等。科技來自人性,而且「需求就是商機」啊!

每人77元的斷腳長照

2016-07-21 06:57 聯合報 沈政男/醫(台中市)

衛福部公布十年長照計畫2.0,預計在二○一七年花費二○八億元投入長照,此金額固然高過以往,但與台灣需長照人口以及外國長照花費相較,只能算是斷腳長照。
衛福部估計當年需長照人口約七十三萬人,等於平均每人每天只能分得七十七元長照費用。衛福部次長辯駁說,「不能用總金額除以總需求人數來估算,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使用長照」。既已標榜讓民眾「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卻又不希望太多人來用,豈非自相矛盾?
「錢太少」是蔡政府十年長照2.0的致命傷,只能做居家與日間照顧,不理會機構照顧。如此一來,類似前陣子發生在新北的安養院大火,以及近年頻傳的「照顧殺人」悲劇,恐難以杜絕。
有長照制度的國家,沒有不把機構照顧列為給付項目,比如日本的長照經費,有三到四成花在機構照顧。機構有了補助,才能改善照顧品質,比如設置小型溫馨的失智之家,或者雇用更多本國看護,讓老人家不必跟外籍看護雞同鴨講。
日本二○一四年的長照花費是GDP的一.五八%,而台灣二○一七年的長照花費將只有GDP的○.一四%,蔡政府是不是認為,台灣的老人家不值得像其他國家一樣,花那麼多錢照顧晚年?
十年長照2.0說要採行A、B、C分級制,讓鄰里、鄉鎮與縣市設立不同層級的長照據點,但既然有醫院等級的日照中心可去,為什麼還要去里長伯家接受「巷弄長照」服務?
耍這些花拳繡腿,只能糊弄失智失能老人家,斷腳長照改變不了台灣長照體質。

回響/加速建構失智服務網絡 不再讓社福團體墊付

2016/07/23 06:56:20 經濟日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

分享
回應本報願景工程「誰來伴老」系列,政務委員林萬億做四點承諾:
一、長照2.0將往前、往後延伸,包括預防失能、出院準備服務到安寧居家療護等,盡可能延後臥床階段。
二、加速建構失智服務網絡。
三、政府撥款會及時,社福團體不必再墊付費用。
四、簡化文書作業,讓大家做專業的事。
社福團體因為地方政府支付時間太晚,必須先墊付大筆費用,林萬億大聲說:「以後不會發生了」。
「誰來伴老」系列訪問地方政府及第一線居服團體談執行問題,地方政府殷切期待長照可將亞健康老人納入,延緩老人臥床期程;本報也報導全國失智網絡極為匱乏,很多家庭面臨不知如何照顧失智長者焦慮。
林萬億表示,長照2.0特色之一,就是增加「延伸」服務,服務「往前」包括預防失能、延緩失能(如功能性復健自主運動、吞嚥訓練、膳食營養等),並將老人住院後的出院準備服務,也納入照顧管理專員無縫評估;「往後」部分則是一般居家照護及安寧居家療護,讓老人盡可能在後期於家中照護,政府會提供較多時數的護理及居家服務,減緩耗費龐大的臨終醫護人力。
林萬億非常認同本報報導失智網絡急又缺現況,強調長照2.0的三級社區整體照顧模式,如「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級)、「複合型日間服務中心」(B級)、及「巷弄長照站整合型模式」(C級)等服務據點,希望對失智者也能提供相同模式照顧。他說,失智與失能不一定全然分開照顧,輕、中度可與一般老人共同使用日照中心,但重度老人可能要分開照護、安排適合的活動。
其他如社福團體反映的法令鬆綁、照管專員書面工作太多等,林萬億都表示,「這些問題會被一一解決」,他將逐一到各縣市座談,無論是地方政府、社福團體或照管中心,核銷流程、程序等將盡可能減化,讓大家盡可能做專業工作,而非文書作業。

主動出擊失智症 屏基行動服務車啟用

2016-07-19 14:21 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即時報導

屏基與便利商店業者合作推出行動服務車,希望能主動出擊找出失智症患者。 記者林良齊...

屏基與便利商店業者合作推出行動服務車,希望能主動出擊找出失智症患者。 記者林良齊/攝影

為了深入偏鄉,屏東基督教醫院今天啟用「好鄰居健康教室」行動服務車,不僅會在各社區辦理失智篩檢,更會主動出擊,深入交通不便地區,除了篩檢、評估以外,必要時也要協助就醫。
行動服務車上除了有護理師外,還有原住民語的翻譯人員。 記者林良齊/攝影

行動服務車上除了有護理師外,還有原住民語的翻譯人員。 記者林良齊/攝影

2年前屏基與便利商店業者合作,讓疑似罹患失智症的患者能自行初蒒,更辦理多場失智篩檢,但許多偏鄉往往沒有便利商店。因此業者便與屏基合作打造行動服車,車上配備螢幕、血壓計、血糖機、發電機等,更有3位護理人員及原民語翻譯人員隨行。
在去年屏基協助810人接受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檢測,其中逾10%的民衆有認知障礙現象出現,需要儘早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據研究指出,失智症在台灣的盛行率達8.04%,即每12.5位長者便有1人患有失智症,預計今年失智症人口將增至25萬人,其中偏鄉地區比例更是都會區的2倍。
屏基護理師紀美霞說,許多不願出門參加活動的長者其實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更高,希望透過社區、鄰里之間的通報讓他們主動出擊,讓長輩有機會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延緩失智現象。
紀美霞表示,過去還曾遇過長者把他們認為是詐騙集團,即使找了員警、村長仍不願開門,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長者願意敞開心胸接納他們的幫助。預計今年將在各鄉鎮提供100場失智篩檢。
70歲的劉清勇表示,過去社區衛教宣導往往是衛教師帶著幾張圖片、簡報,「有時還會聽到睡著」,而現在的宣導除了增加許多設備以外,也活潑許多,讓他們來聆聽的意願也增加許多。

看政論節目暴怒 他隔天起床竟失憶

2016-07-20 03:03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台北報導

擁有高學經歷的58歲男子某晚看政論節目,因政治立場不同而情緒激動憤怒,且因便秘問題睡前用力解便,隔天起床竟驚覺自己什麼都不記得,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罕見的「頸靜脈瓣膜關閉不全」,引起短暫性完全失憶症。
收治個案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指出,患者雖還認得家人,但過去幾周的事情卻完全想不起來,與家人對談只會一直問「今天星期幾?」「這些是什麼東西?」即使家人告訴他後,過了1、2分鐘又忘了,然後又重複相同的問題,如此持續10幾小時。
黃啟訓指出,短暫性完全失憶症每年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好發於50歲以上者,發生原因仍不明,以往經驗發現常好發於激烈運動、性交、泡冷水等狀況發生,近年才發現有6至8成短暫失憶患者是因「頸靜脈瓣膜關閉不全」造成顱內靜脈充血所致。
黃啟訓表示,頸靜脈瓣膜關閉不全平時沒有特別症狀,但在情緒激動、用力解便或劇烈運動等情況時,血液可能逆流到腦部,導致腦動脈供血暫時停頓及腦深部海馬迴缺血,海馬迴像是錄影帶的磁頭,一旦出問題就會出現短暫失憶、黑朦或慢性頭痛,也可能有被掐脖、窒息的感覺,長期還可能與老年失智或腦部深層病變有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指出,頸靜脈阻塞很少見,嚴重度也不如頸動脈阻塞,一般都是患者出現頭痛、顱內壓力高等症狀,做腦部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可用抗凝血劑治療,若長期腦部血流停滯循環不佳,可能導致腦水腫、癲癇或神智不清。
黃啟訓表示,這名個案後來已恢復記憶,但由於目前缺乏頸靜脈的人工瓣膜可供置換,因此這類疾病尚無法根治,提醒有突發短暫性失憶或窒息感覺發生的患者,即使之後自然恢復,最好要就醫檢查。若確診為頸靜脈瓣膜關閉不全,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情緒過大起伏、用力解便、突然泡冷水等,減少腦靜脈淤積造成腦部深層缺血引發嚴重病變。
這些行為顱內壓力恐增加
1.情緒起伏過大
2.用力解便
3.咳嗽或打噴嚏過猛
4.突然泡冷水
資料來源/黃啟訓、甄瑞興醫師

看政論激動 睡醒竟失憶

2016/07/19 15:00:44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一覺醒來,竟什麼都不記得了。一名58歲患者,某天睡醒後,突然發現自己什麼都不記得,雖還認得家人,但忘了過去幾天去哪裡、做什麼,經家人告知後,兩分鐘又忘,一再重複同樣的問題,嚇得趕緊就醫。醫師檢查後發現,他罹患罕見「頸靜脈瓣膜關閉不全」,引起「短暫性完全失憶症」。
書田診所神經內科主任黃啟訓表示,這患者是名外商公司高階主管,一時失億,連之前做什麼事、星期幾都忘了,太太講過後他轉頭又忘了,最後檢查出是頸靜脈瓣膜關閉不全,醫師推論,可能是前一晚看政論節目情緒太激動,接著上廁所太過用力,造成腦部暫時性缺血失憶。
他表示,大腦就像是一部很大的電腦,要記憶事物,要靠錄音、錄影的方式記錄進大腦內,腦部深層有海馬迴,就像是錄音機的磁頭,腦部突然缺血,就像是磁頭壞了,影音「沒錄進去」,所以才會失憶;推估發生率約萬分之一,患者以50歲以上的熟齡者居多。
黃啟訓表示,靜脈血流得很慢,人體腿部的靜脈血流,靠著身體一段一段的瓣膜,才能把下肢的靜脈血打回心臟,但腦部靜脈沒有瓣膜,靠頸靜脈瓣膜把關,若瓣膜老化、血液關不住,腦部會缺血,就造成失憶。過去文獻上也曾有患者因此暫時一隻眼睛失明,甚至多發性硬化症、深層中風也有可能。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表示,靜脈狹窄堵塞、回流不好,會造成腦部回流增加,有時也會水腫、顱內壓增高、嘔吐或神志不清楚,反應也比較慢,這種血管性的失智,民眾應提高警覺。臨床上不僅是老人家,40至50歲的中壯年也有,患者可先就醫檢查,找出原因較安全。
醫師表示,這類患者血液慢慢回流後,就會逐漸恢復記憶。

家人關係/失憶的父親

2016-07-19 08:44 聯合報 曉玲(台北市)

父親重度失智了。可是我依舊在他身上看見今生最堅定的愛戀。 圖/倩

父親重度失智了。可是我依舊在他身上看見今生最堅定的愛戀。 圖/倩

去年三月,九十四歲的母親中風後成了植物人,不能說話、無法行動,營養靠鼻胃管灌食、小便靠導尿管,對周遭沒有一絲反應。看著這樣的母親,我真正懂了什麼是欲哭無淚。
九十五歲的父親堅持將母親接回家中照顧。「結婚時我答應要照顧她一輩子,現在她病了,不能動了,也要照顧啊!或許她不知道了,可是我知道啊!人不能沒有良心,我一輩子作戰飛行,家裡都靠她一個人,不能把她丟到療養院去,我會於心不安啊……」父親哭著、說著。
就這樣,家中客廳成了病房,電動椅、氣墊床、抽痰機和氧氣機占據了原來放沙發和茶几的位置。
接母親回家的第二天起,父親也跟著急速退化。忽然間,他不知道怎麼用湯匙吃飯、不知道怎麼穿脫衣物、分不清白天和黑夜,言語表達亂七八糟,大小便更是弄得滿床滿身……
父親重度失智了。可是我依舊在他身上看見今生最堅定的愛戀。
儘管,已經混亂得讓我們抓狂的父親得靠藥物控制情緒和睡眠,但只要他腦袋裡突然恢復一絲記憶,一定會扶著助行器,一小步一小步走到母親床前,摸摸她的手和臉,並為她蓋好被子。「不要叫醒她,讓她好好睡,她太累了!」然後父親會坐在床前的椅子上,拉著母親的手打瞌睡。你能想像那個畫面嗎?我強壓著百感交集的心緒,為父親披上一條毯子。
但,大多時候,父親的神智是混亂的。「躺在那裡的人是誰?」、「她是我太太還是我媽媽?」、「我要回家,不能整天待在醫院裡。」陷入長時間昏睡的父親,經常大聲叫著母親的名字。「爸爸,媽媽在客廳睡覺。」「叫她進來,我的飛行衣放在哪裡?下午要飛行。」
父親無意識的囈語,一頁頁翻起他不連貫的久遠記憶。
一個十四歲就跟著流亡學校躲日本兵的男孩孤獨地長大,為了能吃飽,考進空軍官校,從此生命隨著時代翻轉。他到美國受訓、和日本戰機作戰、勦匪戰爭裡中彈跳傘,在台海戰役九死一生……
如今一切都不復記憶,就連最親愛的老妻,他也記不清了。

長照2.0挑戰/讓用得到的長照 消弭照顧悲劇

2016-07-19 03:21 聯合報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台北市)

許多人真實的「長照經驗」是:當家人倒下的那一刻,手足無措、訊息混亂、不知道哪裡找人幫忙。沒有太多人聽過「出院準備服務」或「照管中心」,反而是「外籍看護工」廣告到處看得到。不放心外勞看護或付不起費用,就只能選擇由家中那個收入最少、最沒有聲音的人辭去工作、在家照顧。
目前全國約七十六萬名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僅一成使用政府長照資源,近三成聘僱外籍看護工,逾五成仰賴「家庭照顧者」。照顧者中的七成是女性,平均照顧長達九.九年,每天照顧約十三.六小時,身心俱疲,最近五年間已發生近五十起「照顧悲劇」。更令人擔心的是,家庭照顧者辭去工作、缺乏退休保障,很可能淪為另一個新的貧窮人口。
看到新公布的長照十年2.0版,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這項計畫內容有別於過去「服務提供者」思維,而是從「服務使用者經驗」,放寬申請資格、排除使用服務的障礙、增加彈性。其中最大亮點是A、B、C三級制長照服務體系,若能落實,應可從點、線、面鋪陳一個較為綿密的長照服務網絡,民眾「看得到、用得到」的長照服務體系。
憂的是,長照十年2.0版並未處理最棘手的「外籍看護工」管理政策,是否會抵消努力?計畫如何落實?才是挑戰的開始。以下提出幾點建議:
一、推動「全民長照教育」:照顧悲劇案例的共通點,「把照顧視為個人責任,拒絕外援」、「不了解或不信任政府長照資源」、「家庭成員缺乏溝通與共識」。建議政府強化教育、宣導及溝通,教導民眾認識長照資源與使用方式,並引導學習家庭內的溝通對話。
二、更前瞻的「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現行十四至廿一天的喘息服務根本不足,應提供每年至少五十二天、周休一日的喘息服務。對下班後照顧的「在職照顧者」,可否提供夜間喘息或「顧老假」,幫助他們留住工作。建議政府應從年金、住宅、就業、退休、社會參與等更多面向,發展更周延的「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
三、建立「使用者意見回饋平台」:長照需求非常多元化,也受到區域既有資源、人才等客觀條件限制,應建立「使用者意見回饋平台」,增加服務設計之參與,並促進數據公開與經驗交流,鼓勵創新,持續檢討與修正,打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服務。
四、訂定「長照成果指標」供全民監督:長照資源發展,各地條件不一,挑戰也不同。例如台北或因房租成本因素,過去十二年間,小型養護機構從二○二家銳減至一○二家,二.二個有需求的重度失能者僅能分配到一個床位。因地制宜非常重要,應釐清中央與地方權責,訂定成果指標,供全民監督,落實責任政治。

長照相對論/林萬億:長照靠稅收 串連照護體系

2016-07-18 03:36 聯合報 林萬億/行政院政務委員

林萬億(行政院政務委員)

林萬億(行政院政務委員)

聯合報與元氣網共同策畫「元氣醫百」專欄,陸續邀集上百位專欄作家於元氣網駐站,提供多元視野與觀點,聯合報首波推出「長照2.0」相對論,人口老化速度第一的台灣,很快進入超高齡社會。我們準備好了嗎?我心中理想的長照世界是什麼模樣?你的老後生活,又該有怎樣的姿態?且聽專家怎麼說…
民進黨執政,決定用指定稅收作為長期照顧的財源。自二○○七年行政院通過「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馬政府編列的預算不及預定四成,使長照服務建構進度嚴重落後,服務數量成長緩慢,主因在於馬政府思以推動「長期照護保險」取代建立長照服務體系。
別重蹈健保錯誤經驗
長照保險費是一種社會安全稅,且費率百分之一點一九高於任何指定稅率,保費分攤也不公平,政府負擔百分之卅六的財源也不明。此外,龐大的保費收入容易量入為出,為了把錢花掉而找名目,結果將長照帶向女性在家照顧,或大型機構化。嚴重違反長照的社會化、在地化、家庭式、小型化、人性化原則。
長照5件事,問問你我他 圖/聯合報提供

長照5件事,問問你我他 圖/聯合報提供

以健保來類推長照保險,極其危險。一九九六年,全民健保第二年,保費收入二千四百一十三億元,支出二千二百二十九億元。廿年後,台灣人口增加不到二百萬,但保費收入已超過六千億,支出也超過五千三百億,成長二點四倍。到底是國民健康愈來愈差,需求醫療增加?還是醫療費用高漲?同時期,勞工實質薪資幾乎停滯。
服務以使用者為中心
據此,長照2.0版要一舉將台灣的長期照顧體系,從支持家庭照顧者、到宅服務、居家醫護、日間照顧、短期臨託、餐食服務、交通接送、團體家屋、機構式照顧等基礎建設,同時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照護團隊,向前銜接預防保健,向後發展在宅臨終照顧,橫向整合衛生、社會福利、退輔、原住民等部門,發展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的服務體系。
培育外配、學生變資源
普及以社區為基礎的小規模多機能整合型服務中心,提供在地老化的社區綜合長照服務。並提高服務時數、擴大範圍、增加服務樣式,滿足人民需求。訓練充足的照顧服務員、社會工作、護理、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營養等人力,將外籍配偶與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學生納入長期照顧人力培育計畫,增加潛在人力資源。

長照2.0版密如蜘蛛網 關愛長輩不漏接

  • 建構社區照護模式,每一鄉鎮至少設立一個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

  • 將擴大服務對象與項目,照服員改為月薪制。
新政府規畫的長照十年2.0計畫終於出爐,除了確認擴大服務對象,還把長照服務體系畫分A、B、C三級,猶如長照旗艦店、長照專賣店和長照柑仔店,號稱長輩只要走到巷口,就能獲得服務,以強化社區整體照顧模式,是全新作為。

行政院長照推動小組於本月15日召開第一次會議後,取得各部會、專業學者、民間團體及各縣市政府代表之共識,敲定以長照十年1.0計畫為基礎;衛福部次長呂寶靜表示,長照2.0將會擴大服務對象並擴增服務項目,最重要的是發展長照在地化,並向前優化社區初級預防功能。

2.0進化版 照服員薪水將提升

長照十年2.0計畫將擴大既有照顧失能的對象,納入四大照顧對象(見下表1)。此外,原本的長照8項服務也擴增至17項,包括失智症照護、原民地區整合服務、家庭照顧者支持等(見下表2)。衛福部估計,長照服務人數將增加至近74萬人,衛福部次長呂寶靜拍胸脯保證,2.0「進化版」絕對好用。
表1/長照2.0擴大照顧的對象

長照1.0照顧對象: 因老化失能衍生的長照需求者

★65歲以上老人
★55歲以上山地原住民
★50歲以上身障者
★65歲以上僅IADL(生活功能評估量表)需協助之獨居老人

長照2.0照顧對象:除1.0服務對象外,擴大納入

★50歲以上失智症患者
★55到64歲失能平地原住民
★49歲以下失能身障者
★65歲以上衰弱老人
註:預估長照2.0服務人口,總計約73.8萬人
資料來源/衛福部 製表/鄧桂芬
表2/長照2.0擴大服務項目

長照1.0服務項目:

1.照顧服務(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及家庭托顧)
2.交通接送
3.餐飲服務
4.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
5.居家護理
6.居家及社區復健
7.喘息服務
8.長期照顧機構服務

長照2.0新增服務項目:

1.失智症照顧服務
2.原民族地區社區整合型服務
3.小規模多機能服務
4.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
5.成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複合型日間扶助中心與巷弄長照站
6.社區預防性照顧
7.預防失能或延緩失能之服務(如肌力強化運動、功能性復健自主運動等)
8.延伸至出院準備服務
9.居家醫療
註:從長照1.0到2.0,服務項目由8項擴增至17項。
資料來源/衛福部 製表/鄧桂芬
呂寶靜指出,政府自民國96年開始推行長照十年計畫,至今剛好滿10年,但涵蓋率偏低,檢討後發現:
1.0版「不好用」是因照顧時數不夠、城鄉服務差異過大、經費不足,且長照服務單位各自為政等,導致行政院原本編列817億元,最後只用了327億。
為逐步建置完善的長照服務體系,衛福部照護司長游麗惠表示,行政院今年編列50億元,明年編列207億元,第三年起視長照服務提供狀況,增加至300多億元。呂寶靜說,明年擴大照顧對象,人力更應補足,因此明年編列的207億元中,照顧服務員薪資就占99億元,希望提高時薪吸引更多人投入長照。
衛生福利次長呂寶靜指出,未來的長照服務體系將以在地分級模式,提供民眾普及的社區化長照服務。 圖/報系資料照

長照服務在地化 將採分級模式

長照該如何在地化,並達到初級預防功能?呂寶靜說,衛福部設計的長照服務分級模式,從上而下分A、B、C三級,預計每一個鄉鎮至少設立一個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每一個國中學區至少設置一處B級複合型日間服務中心,每3個村里至少設置一處C級巷弄長照站。計畫在未來的3到4年內,分期完成A級469處、B級829處、C級2529處。

A到C級據點分別在何處?呂寶靜指出:

A級以醫院、日照中心等為主,至少能夠提供5項以上的長照服務。

B級則以日間托老所、診所、物理治療所等為主,提供日間托老、居家護理等服務。

C級則是以社區關懷據點、村里辦公處等為主,最好是1樓方便進出,且站內需配置一名照服員,提供社區保健服務,甚至能臨時托顧輕度身心失能障礙者。

特別的是,考慮過去長輩得「走出家門」才能獲得長照服務,但有的老人行動不方便,因此規畫「長照交通巴士」,每天定時定點巡迴接送失智及失能老人。
長照2.0將擴大既有照顧失能的對象,衛福部估計服務人數將增至近74萬人。圖/報系資料照

綿密長照網 新政府積極布建

呂寶靜表示,過去長照十年1.0服務涵蓋率低,僅有3成5,就是因為「不好用」,服務難進到民眾手中。為了讓長照2.0更好用,才規畫A到C的綿密長照網,希望長輩走到巷口,甚至只要在家等車,長照需求就能被滿足,連續、彈性且多元。

呂寶靜舉例,住在公寓4樓的老太太需要口腔復健,卻因為跌斷腿無法下樓,透過交通巴士,專門到她家接送,不僅能去口腔復健,也能到附近長照站參與老人共餐,並申請居家打掃等服務,「老太太不會因為跌斷腿,就讓生活變黑白。」

呂寶靜說,衛福部已先在台東縣海端鄉試辦分級據點,由愛德日照中心作為A中心,霧鹿村、崁頂村、海端村、加拿村、廣原村的社區關懷據點作為C級巷弄長照站,透過小巴交通巡迴接送,讓長輩去就醫、社區復健、參與社區活動等,每月約能服務150人。

聯合報/鄧桂芬、李樹人 報導
聯合報/詹建富、柯永輝、吳姿賢、張淑敏 製作
主圖/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