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21

誰給糖吃就跟誰出去? 59歲姨原來失智了

2018-08-18 16:53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剛開始發病時的症狀不同,未必是記憶不佳。一名59歲的女性近四年嗜糖如命,愛吃糖的程度,甚至到了會忍不住在拜拜時,將貢桌上的糖果拿起來吃、養樂多拿起來喝。誰給她糖吃,她就隨著誰去,就曾有不同的男子在晚間以糖果引誘她出門遊玩,惹怒丈夫,但依舊不把丈夫的話當一回事。她的丈夫盛怒之餘,也覺得她的行為過於怪異,將她帶往就醫才知道,原來妻子罹患「額顳葉型失智症」。
桃園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今日舉辦「年輕型失智症與職務再設計研討會」,該院失智症與認知障礙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徐榮隆出席介紹年輕型失智症。
徐榮隆表示,65歲以下的失智症都屬年輕型失智症,其型態多樣,可能是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成人早發性退化疾病」,可能是粒線體疾病、白質失養症、溶小體儲積症等「兒童晚發性退化疾病」,也可能源於腦中風、發炎、感染、代謝異常等次發性原因。
棘手的是,相較於老年失智患者,年輕患者的病程惡化較快,但是,卻這群人卻容易延遲診斷。徐榮隆說,臨床上看到,許多年輕型患者發病後2至3年才被確診,有的人一開始誤以為是退休症候群,有的人則因為有精神症狀、誤以為只是精神方面的疾病。
另外,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剛開始發病時的症狀不同,未必是忘東忘西。他舉例,廣為人知的阿茲海默症,剛開始發病時會出現記憶方面的問題,會持續喪失近期記憶,難以學習新事物;但像額顳葉型失智症就不同,剛開始發病時,則有較明顯的個性改變、生活變得較退縮或有不恰當的社交行為。
衛福部草屯療養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楊詠仁指出,研究顯示,老年失智症患者平均約需2.8年,年輕失智患者則需要4.4年,多出近1.6倍的時間,這可能與年輕人的病識感不足、或者診斷專業能力不足等有關。
楊詠仁表示,醫界推估國內約有1萬2千名年輕型失智患者,正值中壯年的他們可能仍在職場工作,對家庭與社會的衝擊更大,無論在診斷、治療、生活、照顧、財務、法益或性靈等層面,都有待提升。
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剛開始發病時的症狀不同,未必是記憶不佳。圖/翻攝自徐榮隆醫師簡...
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剛開始發病時的症狀不同,未必是記憶不佳。圖/翻攝自徐榮隆醫師簡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