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1

歐美3學者 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2017-10-05 01:13聯合報 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二○一七年諾貝爾化學獎由三人共同摘下桂冠,從左至右為瑞士科學家杜巴謝、美國科學家...
二○一七年諾貝爾化學獎由三人共同摘下桂冠,從左至右為瑞士科學家杜巴謝、美國科學家法蘭克、英國科學家韓德森。 歐新社
二○一七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四日揭曉,由三位學者共享殊榮,分別是瑞士的杜巴謝、美國的法蘭克和英國的韓德森,三人研發的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在為極小且冷凍的分子製造成像上,提供一個更佳與簡化的方法。
諾貝爾化學委員會表示,拜這支國際團隊的新「冷卻方法」,也就是利用電子束拍攝下細胞的最小結構,現在研究人員可經常製造生物分子的三D結構,「研究人員如今可凍結移動中的生物分子,看得見之前他們無法看見的過程,這對生物化學的基礎了解和製藥發展,都有決定性的影響。」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表聲明說:「這種觀測方式有助生物化學邁入新紀元。」
上述的超敏銳成像方法可讓分子速凍,讓科學家能以分子的最自然形式進行研究,不需染色或使用固定劑。
這項成像方法同時可揭露細胞、病毒、蛋白質內的細節,也讓科學家對包括造成失智症等的一些酶,有進一步了解。
委員會舉例說,巴西大批新生兒出現小腦症時,研究人員懷疑是茲卡病毒引起,於是他們利用低溫電子顯微鏡術去觀察這個病毒。
七十五歲的杜巴謝為瑞士洛桑大學教授,七十七歲的法蘭克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生化教授,七十二歲的韓德森為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實驗室科學家。

法蘭克夢中被喚醒「太棒的消息」

委員會在宣布得主六小時前,將法蘭克從睡夢中喚醒。法蘭克透過視訊說:「每天都有相當多新發現,我有點興奮到說不出話,這真是太棒的消息。」
由於強大的電子束會摧毀生物物質,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它僅適用於讓死的物質成像。但韓德森於一九九○年,以電子顯微鏡產生一個蛋白質的三D成像,做到了原子解析,成為突破性發展。
法蘭克則在一九七五到一九八六年間,將這項技術從二D成像變成三D成像。 杜巴謝於一九八○年代在這項技術中使用了水,他發現了快速將水冷卻方法,且快到可在生物樣本周圍以液體形式固化,讓分子即使在真空狀態下,也能保留自然形狀。
諾貝爾獎獎金今年加碼至九百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三千三百七十四萬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