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28

為協助照顧者找資源 她讓圖書館變得不一樣

2017-10-02 12:05健康事業部 張益華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一般人對圖書館的印象是借、還書的地方,但新北市立圖書館蘆洲永平分館不一樣,除了借書,還是獲取照護資源的地方。從門口走進去,映入眼簾的是失智專區,擺放失智照護相關書籍,民眾不必迷失在茫茫書海,可以直接找到所需資源。一旁的影音專區,播放失智相關電影,還能動手寫下照顧心情,互相打氣。
改造圖書館,幕後推手是分館主任和她的團隊,她也是照顧者,七十六歲母親歷經兩次大病後,出現重複買東西的行為,最誇張時一口氣買了數十箱土雞蛋、五斤油麵,還說自己沒錢,後來照服員告訴她,母親疑似罹患失智,建議思考應對母親的方式。
「那時候我常偷哭,覺得很無助,即便在公部門,也不知道資源在哪?」她感嘆,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又看到公園中,外籍看護聊天玩手機,一旁坐在輪椅上、插著鼻胃管的阿公阿嬤,只能在烈日下打瞌睡,實在很不忍,更加深他想幫照顧者的信念,於是思考在圖書館、從書的角度出發,可以做什麼?
她把圖書館打造成交流平台,分成數個專區,除了失智專區外,針對亞健康老人,設立樂齡專區,放置報紙、養生和樂活書籍;另外親手製作動腦區,打造益智教具,預防長輩腦部退化。針對外籍看護,主動詢問想看的書籍類型,引進東南亞語言的雜誌,打造多元文化專區,讓他們願意帶長輩走進圖書館。
來圖書館的還有小朋友,圖書館與附近幼稚園合作,只要申請,故事媽媽會精選照顧系列繪本,從故事中教導孩子,觀察爺爺奶奶是否失智症狀?進行「代間教養」的教育模式。目前正努力規劃戶外閱讀空間,打造懷舊風,用紅磚砌成牆面與地板,把國小報廢課桌椅改成座位區,旁邊種植古早味的花草,讓長輩休憩,或是請長輩來講古,分享回憶,發揮圖書館更多元的功能。
「努力營造圖書館變身照顧資源,這一切幾乎是零經費」,她靠團隊和民間力量,一手打造圖書館。曾有民眾來圖書館借印尼文的工具書,只為和外籍看護溝通,解決看護和母親的衝突,這一刻,圖書館成了有溫度的地方,它傳播照護資源,也讓照顧者獲得喘息,除了資訊交流,還多了人情味。

想了解更多失智相關訊息?請前往》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

獨家/失智進步藥不給付 家屬認為不合理

2017-10-01 21:15聯合報 記者劉嘉韻╱即時報導
失智症病況持續惡化,但健保給付失智症藥物卻有限制,當患者認知測驗成績進步達一定標準,或惡化速度過快,就停止給付,患者如需繼續用藥,每月須自費2、3000元。失智症團體認為,評估給付用藥宜更有彈性,也須符合公平立場。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症患者用藥希望症狀能改善或延緩惡化,有些患者用藥後,症狀明顯改善,顯示有效,但認知測驗成績進步到一定標準,健保就不再給付藥物,相當不合理。她認為,病人有權獲得妥善治療,但失智藥物的給付方式並不符合公平正義。
失智症狀改善停止給付,服藥後症狀惡化也不再給付。天主教失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表示,其他疾病如惡化,健保都持續給付用藥,但抗失智藥物卻不同,一旦患者認知測驗成績退步太快,健保就停止給付,家屬只能自掏腰包,每月至少須自費2、3000元,許多失智家屬對此反彈卻又無奈。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表示,失智用藥給付規範與限制,遵照專科醫學會討論後訂定,失智病況惡化太快,顯示使用藥物無效,因而不給付;認知程度進步幅度太快,也不符合給藥標準。他說明,審慎給藥也可善用健保有限資源,如果相關病友團體有需求,可以提出建議,健保署將邀集專家與醫學會共同討論。

獨家/失智藥健保給付放寬 免除事前審查

2017-10-01 21:14聯合報 記者劉嘉韻羅真╱即時報導
失智人口愈來愈多,但抗失智症用藥價格昂貴。以往失智患者初次申請使用含donepezil hydrochloride、galantamine hydrobromide、memantine hydrochloride及rivastigmine等四類成分的抗失智症用藥,須檢附相關量表、測驗、病例等文件,並事前申請核准之後才有健保給付,但文件準備、申請程序曠日費時。健保署近日通過修正四款抗失智症用藥給付規定,十月起初次使用者僅需於病歷上記載相關檢測報告即可,不需再事前審查。臨床醫師進一步請命,盼放寬失智藥物開立科別,不再侷限精神科與神經內科,讓失智症照護更普及。
抗失智藥物去年事前審查件數逾五萬件。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指出,抗失智藥本月起雖免除事前審查,仍將監控用量、事後抽查,如發現濫用,不排除日後重納事前審查。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古博仁表示,含上述四款成分的藥物涵蓋所有抗失智藥,但都屬高價藥,一盒動輒二、三千元,推估因失智人口愈來愈多,為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審慎評估財務狀況後,才鬆綁審查規定。
國內失智患者約26萬人,65歲以上有5%罹失智,但用藥比率不到1%。醫師表示,抗失智症藥物能改善患者精神症狀,也可能延緩失智進程,過去患者從就醫、檢查、確診到用藥,可能須數個月至半年,刪除用藥事前審查,對於患者是一大福音。
不過,許多失智病人未必只到精神科或神經內科就醫。不少醫師指出,日本、英國等已開放其他專科開立抗失智藥,呼籲健保署放寬開藥科別限制。醫界對是否放寬科別爭議已久,目前仍無共識。
北部某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任指出,醫師不僅開藥,還得評估患者精神症狀是否與病程有關,其他科別醫師並未接受相關訓練,進行醫療處置恐有困難。
也有神經內科醫師持不同意見,認為大量失智症患者未確診,若開放讓其他科別醫師接受訓練,也可診斷開藥,並不是壞事。開業張姓醫師說,失智診斷需高度專業性,但失智預防、篩檢或給藥照顧,應放寬其他科別執行,才有更多患者受到照顧。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過度專科化無法應付愈來愈多的失智症人口,開放社區醫療照護失智患者,有助提高確診率、延緩惡化。失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說,開放給藥科別將為患者及家屬帶來便利性。
台灣失智症協會暨精神科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指出,免除事前審查可縮短用藥等待期,但呼籲健保署審查委員對用藥資格形成共識,以免事後審查時遭到核刪甚至罰款,同時呼籲醫師自律,在患者確診前,不宜隨意開立失智藥物。
失智藥健保給付放寬,免除事前審查。本報資料照片
失智藥健保給付放寬,免除事前審查。本報資料照片

科大生研發智慧裝置 讓失智老人輕鬆趴趴GO!

2017-10-01 15:54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即時報導
「輕鬆外出,不再怕走失!」修平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4名學生,考量社會中仍有許多失智症患者,因害怕走失而不敢出門,成天生活一成不變,失去目標與動力。加上社會治安問題頻傳,許多家長不敢放心讓孩子獨自出門,因此研發出一款防老人及小孩走失的智慧裝置,不但能偵測位置還可拍照,家屬透過手機App遠端監控,就可得知對方的所在位置,多一分安心與自在。
修平科大資管系學生沈汎奇、張凱傑、許文祈、林聖傑等4人,共同組成「安媞洛斯特」團隊,在教師程裕繁指導下,透過智慧科技及大數據的應用,研發出一款防走失手機App,透過監控手錶配戴人所在位置,即可透過手機GPS定位,找到對方的精確位置,甚至在收不到訊號時,也能輸入日期、紀念日及氣候狀況等,透過數據分析,研判出對方當時可能的所在位置。
團隊指出,失能者和幼童缺乏自理能力,需要他人幫忙照料日常生活,雖然已有為數不少的專業照護機構,但華人社會仍然偏好居家照顧的方式。在台灣,有超過5成的失智症患者曾經走失,2016年共有789名幼童和3703名老人走失,因此,在「居家照顧情境之下防止走失」,是當今一項重要的課題。
張凱傑說,平時很常聽到身邊的長輩走失,因此與同學們討論後,有了設計防走失智慧裝置的念頭。只要防走失對象戴上特殊手錶,就能透過App偵測出經緯度等精確位置,此外還可利用手錶的拍照功能,紀錄周邊人物地景,傳送至手機端,若幼童不幸遭遇綁架,就能透過此功能,更快速揭露所在位置,以及身邊的人為何,將傷害減到最低。
團隊表示,此裝置從今年3月開始構想、4到5月程式設計大致有雛形,6月到9月完成程式開發,目前經過多次測試與調整,大致上已趨近完整。指導教師程裕繁說,這款裝置經過實驗後已可實際應用,但唯一的缺點是電子手錶的蓄電量不足,每次充電僅能使用約10小時,不過顏色及樣式多,可供消費者不同選擇。
修平科大資管系教師程裕繁(左起)指導學生許文祈、沈汎奇、林聖傑及張凱傑,研發出一...
修平科大資管系教師程裕繁(左起)指導學生許文祈、沈汎奇、林聖傑及張凱傑,研發出一款防老人及小孩走失的智慧裝置。記者吳佩旻/攝影

HER2陽性乳癌 腦轉移風險高達4成

2017-10-01 14:34聯合晚報 李樹人

儘管已經82歲,且罹患乳癌,但吳姓阿嬤仍不改爽朗外向個性,經常參加社區活動,搭乘遊覽車至廟宇參訪、拜拜,不過,最近平衡感變差,好幾次因重心不穩而跌倒,所幸傷勢輕微,小孫子還笑她是「不倒翁」。
不過,一次跌倒之後,阿嬤像是變了一個人,原本喜歡跟鄰里阿桑聊天、話家常的她,突然變得不愛說話,整天待在家裡,發呆、看電視,連一向熱心參與的社區老人共餐,也興趣缺缺。
女兒覺得不對勁,擔心她失智,陪同就醫,腦部影像檢查發現,腦部竟然有一大片陰影,切片結果確診為乳癌轉移。一聽到自己乳癌復發,癌細胞又跑到腦部,阿嬤整個人傻住了,直說「這次應該躲不過了」。
吳阿嬤是在八年前確認罹患晚期乳癌,隨即切掉乳房,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化療、電療,並定期回診,希望能夠降低復發風險,不料,日前回診時,醫師發現她手臂上的紅疹,切片檢查證實,癌細胞已經轉移至皮膚。
在醫師評估下,阿嬤接受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效果不錯,紅疹逐漸散去,然而一兩個月後,癌細胞竟然轉移至腦部,腫瘤壓迫到中樞神經,平衡感變差,讓她走路重心不穩,容易摔跤。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外科主任莊捷翰表示,乳癌復發轉移部位,以骨頭排名第一,其次為肺臟、肝臟、皮膚、淋巴結,至於轉移至大腦的比率約一成,如果為HER2陽性乳癌患者,腦轉移風險則高達三至四成。
莊捷翰指出,乳癌轉移至腦部,最常見的症狀為腦壓上升,引發頭痛,嘔吐、噁心,無法進食,有人則是走路不穩,肢體無力,對於癌友來說,打擊很大,很難樂觀看待。
臨床顯示,癌友復發轉移後身體狀況變差,不少患者因為治療藥物副作用太強,而中斷治療。最新標靶化療二合一藥物正因副作用較小,而成為治療首要選擇。
莊捷翰表示,標靶化療二合一藥物直接作用於HER2基因表現活躍的癌細胞,釋放化療藥物,毒殺癌細胞,因此,不會濫殺無辜,其他正常組織就不會受到攻擊,癌友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接受治療後,吳姓阿嬤腦部腫瘤明顯縮小,她走路穩健多了,不再跌倒,個性也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常一早就至社區活動中心與老朋友們聊天,分享自身抗癌經驗,告訴其他姊妹,「遇到了,不要害怕,聽醫師的話就對了」。
莊捷翰提醒癌友,如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無法進食、走路不穩、肢體無力等症狀,即應立即回診。儘管腦轉移的乳癌患者存活期最短,但患者還是不可放棄希望,與醫師討論出最適合的治療策略,才能提高生活品質,活出新生命。
乳癌病友小叮嚀資料來源/莊捷翰 整理/李樹人
乳癌病友小叮嚀資料來源/莊捷翰 整理/李樹人

孫越/生活,也可以過得很隨興

2017-10-01 14:06聯合報 孫越
最近,我和以前的老友常有機會碰面,大夥兒聚在一塊敘敘舊,談談自己的近況,聯絡聯絡感情。
我們這些朋友的交情,有好幾十年了。難得有這樣的聚會,大家都很高興,滔滔不絕講個半天。但是每次聚會老是談話,有時候也挺單調的,所以,我會帶頭唱早年大家一塊兒唱的軍歌,我先開頭,唱個一句兩句,慢慢地,其他老朋友就會加進來了,真的很有意思。有時候,我也會唱京劇,像《四郎探母》裡的「楊延輝坐宮院」,嘿,馬上就有老朋友接著唱:「自思自嘆」;有時候,我才開頭唱了句:「時光一去永不回」,馬上就有老朋友唱:「往事只能回味」……有意思極了。
很多人的生活過得太呆滯,總覺得應該這樣過,不應該那樣過。其實,人,尤其是老年人,就應該過得活潑一點,隨興一點,只要不妨礙或傷害到別人就好。彼此關心的朋友聚在一塊兒,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唱個歌兒,不是挺好的嗎?
這些年,我慢慢體會出一些事,就是人可以老,但是要老得很健康、老得很快樂,健康不是我們能掌握的,但是快樂可以。快樂的老人不一定很健康,也不一定很有錢,但是他們的快樂從哪裡來?在於心態。不管我們年紀多大,不要排斥任何以前沒做過的事,像是試著學習使用3C產品,跟朋友傳簡訊、用LINE聊天,跟孫子用iPad聯繫……我相信,只要把自己的心態好好調整過來,生活可以過得可以很隨興,很開心。
其實,人,尤其是老年人,就應該過得活潑一點,隨興一點,只要不妨礙或傷害到別人就好...
其實,人,尤其是老年人,就應該過得活潑一點,隨興一點,只要不妨礙或傷害到別人就好。彼此關心的朋友聚在一塊兒,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唱個歌兒,不是挺好的嗎? 圖/ingimage

我要去住養老院

最近看了(愛.慕)(Amour)這部電影,內容是說一對退休夫妻在妻子得了失智症之後,丈夫不忍妻子受苦,自己又束手無策,最後主動結束了她的生命,道盡了失智症家屬照護病人的痛苦和無奈。
看完了電影,更加深了我一貫的信念,那就是「我要去住養老院」。為什麼呢?因為:第一,我不要老伴每天忙著煮三餐,還要照顧我,這些事兒養老院裡都有人做;第二,雖然孩子們很孝順,可是他們一面上班,一面還要照顧我們,太辛苦了,我不想增加他們的負擔;第三,住在養老院裡的人年紀相仿,可以聊天作伴,還有陶藝、書法、京劇各種休閒活動,日子可以過得很充實;第四,萬一身體真的出狀況,養老院隨時提供救護服務,健康安全都有保障。
為了替自己將來打算,我去參觀過幾間養老院,發現每個養老院裡頭,都有快樂的老人和不快樂的老人,為什麼呢?我覺得問題出在老人自己的心態:有人認為這裡凡事有人打理,對老人來說再適合也不過,帶著喜樂的心情入住;也有人認為這裡是「收容可憐老人」的地方,心情很低落,自然就快樂不起來了。
如果有天我和老伴住進了養老院,我一定會以感恩的心情住進去,並且主動將自己的愛心和快樂傳遞給周遭的人。我相信,只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算住進了養老院,照樣也可以過得很開懷。你說是不是呢?
(以上內容由GOOD TV《孫叔唱副歌》節目提供)

銀髮族每日飲食建議

2017-10-01 11:47聯合報 本報訊
我們身體的熱量來自六大類食物,但是依據性別與活動量的不同,所需要的食物也會不同。...
我們身體的熱量來自六大類食物,但是依據性別與活動量的不同,所需要的食物也會不同。每天都要吃到六大類食物,在各類食物中可多加變化。
我們身體的熱量來自六大類食物,但是依據性別與活動量的不同,所需要的食物也會不同。
每天都要吃到六大類食物,在各類食物中可多加變化。
*油脂類食物一般由烹調用油即可獲得,不需要另外攝取。
※生活活動強度
低:大部分時間都坐著談話,部分時間會躺著看電視或欣賞音樂,並有約1小時的散步等活動。
稍低:大部分時間都坐著談話,有時會站著,如乘車、做家事、打麻將等,並有約2小時的步行。
適度:日常活動強度與稍低者相同,但每日多從事1小時強度較強的活動,如快走、騎腳踏車等。
高:從事重物搬運、農漁業等站立姿勢且活動強度較強的工作。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老人營養餐食手冊》
銀髮貼心餐具
銀髮貼心餐具

銀髮貼心餐具

Daiwa日本製通用輔助筷
長輩手指力量退化、甚至中風無法用慣用手,使用輔助筷可輕易夾取食物、不滑落,一樣可自行進食、獨立生活。
購買連結:https://goo.gl/Qye8GQ
Daiwa日本製軟湯匙攜帶組
長輩掉牙或手顫抖,使用柔軟材質的湯匙,不會傷牙肉。長短兩握把,適用各種容器;附專用盒攜帶便利。
購買連結:https://goo.gl/grrneR
Eatwell餐具組
10/4前買8件組送蘑菇開瓶器,送完為止
榮獲史丹佛銀髮設計競賽首獎;鮮豔色彩對比,有效刺激長者食欲;特製湯匙搭配內碗弧度,舀取不潑灑;通用設計,失智症、認知功能退化等適用。
購買連結:https://goo.gl/ME8UDz
哪裡買樂齡網 服務專線:02-2577-5025

增記憶力別靠口香糖 專家教3絕招

2017-09-30 15:47中央社 台北30日電
日本樂天推出一款標榜不黏牙,又可維持記憶的口香糖。圖擷自產經新聞(08/30)
日本樂天推出一款標榜不黏牙,又可維持記憶的口香糖。圖擷自產經新聞(08/30)
網拍熱賣的日本「記憶力口香糖」,因涉誇大不實遭食藥署下架,有「金魚腦」該如何增強記性?腦部專家指出,多運動、保持營養均衡、每天睡飽8小時,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台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主任林冠宏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近年上班族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很多人年紀輕輕就經常忘東忘西嚇得求診,擔心自己罹患失智症,但其實記憶力衰退原因很多、牽涉層面也很廣,舉凡飲食、心情、壓力、運動習慣、生活習慣都是重要因素。
睡眠不足、工作壓力大,記憶力真的會特別差,林冠宏解釋,根據研究,當壓力大、生活不規律時,腦部就會出現不協調現象,內分泌如多巴胺、血清素等也會不平衡,可能導致頭痛、頭暈;另一方面,當細胞氧化壓力太大,就容易造成神經細胞損傷、死亡,腦細胞無法正常獲取營養、排出廢物,也會影響腦部運作。
日本正夯的「記憶力口香糖」,號稱含可維持記憶力的銀杏葉萃取物,是否真的有用?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葉信顯說,銀杏萃取物確實對於記憶力有幫助、預防老年痴呆,但口香糖裡含的劑量究竟有多少,是否有科學證據證明有效,都是未知數。
想用有科學依據的方式增強記憶力,葉信顯說,多運動、保持營養均衡、每天睡飽8小時是最有效的方法。
他解釋,很多人都知道,運動流汗時會促進新陳代謝,這時腦部流通的血液也會增加,提供的養分、氧氣也會隨之增加,運動後肌力變好,活動量就會增加,形成一個好的循環,因此經常運動的人,反應也會比較快。
不只如此,經常動腦也能讓腦部變得活躍,葉信顯指出,特定的記憶或技術只要經常使用,腦部神經就會自動學習、找出捷徑,但若是經常不用就會漸漸忘記路徑,最後被掩埋、淡忘。
除了運動,營養均衡對於腦部也相當重要,葉信顯說,細胞在運作時有許多必須的微量礦物質,若是長期缺乏,細胞運作也會不活躍。
舉例來說,缺「鎂」容易思慮不集中、睡不好,缺「鋅」容易力不從心、感到無力,缺「鐵」容易貧血,導致血紅素攜氧率不佳,帶到腦部的氧氣就會變少,而細胞間的溝通需要仰賴鈣離子,因此鈣質的補充不只有助骨頭,也關係著全身細胞的健康。
最後,讓腦部好好休息的睡眠,也是避不可少,葉信顯說,人體在睡眠時,腦部、肝臟都處於修復狀態,若長期疲勞工作,大腦太累沒有力氣記東西,當然會影響記憶力,建議每天放空20分鐘,不要想任何事情、稍作休息,並且睡飽8小時。

失智10年讀完碩士 她到處演說

2017-09-30 00:25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五十九歲的國際失智症聯盟主席凱特.史懷弗(Kate Swaffer)罹患早發性失智症十年,她以自身與失智症相處的經驗表示,失智症患者最大心聲,是繼續確診前的生活模式,有開車、工作權,希望全球未來都能將失智症視如高血壓、糖尿病般的慢性病,不被剝奪獨立生活的機會。
國際失智症聯盟主席凱特史懷弗(左)最怕忘記老公和小孩。 記者杜建重/攝影
國際失智症聯盟主席凱特史懷弗(左)最怕忘記老公和小孩。 記者杜建重/攝影
監察院昨天舉辦「老人人權研討會」,史懷弗以「失智症人權及照護議題之發展」發表演說。
凱特在二○○五年罹患小腦下疝畸形症,依醫師建議開刀後,某天她想唸出一通電話的數字,卻只能唸出前面幾個號碼,視線所及所有文字全都失控,如同跳舞般,沒一個字安穩地躺在紙上。
醫師告訴她說,這是早發性失智症。當時育有兩名子女,還在攻讀碩士的她,以為人生即將退場。醫師還對她說:「可以準備臨終。」後續治療時,醫師從不和她雙眼對視,總看著她的丈夫說話,好似她已經不存在。
不願讓自己的生活由失智症擺布,當時也沒有任何機構、政府倡議患者可與失智症和平共處,她決定維持既定生活,完成課業。雖遇上非常多困難,好在科技幫忙,她透過語音系統傳遞文字給友人,解決她拼音障礙,閱讀時在每一行字上畫上相同色塊,防堵跳行閱讀。
史懷弗說,自己不怕死,但最怕忘了老公、家人還有自己。

桃園首家失智共照中心 從院區走入社區

2017-09-29 23:31聯合報 記者張益華/桃園報導
失智症照護是長照2.0的重點項目,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已陸續在各縣市啟動。本報資料...
失智症照護是長照2.0的重點項目,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已陸續在各縣市啟動。本報資料照片
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今年陸續在各縣市啟動,桃園市第一家失智共照中心,由林口長庚醫院率先帶頭,串連醫療和社區連結,在共照平台上整合醫療院所、個案管理、社區三面向,讓每位失智症長者獲得完善資源,回家安老。
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桃園市目前約一萬八千位失智症患者,市府於九月開始,聯合轄內醫院建置失智共同照護網,從專業醫療端延伸與社區照護結合,提供一條龍服務,連鄰近竹苗地區的民眾,只要有來林口長庚就診,也可納入服務範圍。
徐文俊說,失智症共照中心與坊間老人安養機構,最大不同在於「醫療診斷」,共照中心由醫院出發,患者經醫師診斷,確診後由共照中心平台收案,再由個案管理師與家屬聯繫,依據病患狀況評估需求,非藥物治療轉介職能治療師,照顧者衛教由社工協助。
林口長庚八年前為了提供失智症患者專屬治療,成立失智症中心,去年又成立日間照護中心「長智園」,結合非藥物治療,改善長輩症狀,成為醫療中心等級的托老所。徐文俊指出,根據統計去年失智症門診攀升至兩萬人次,個案管理、日照中心等人數上也持續上升,代表愈來愈多民眾接受服務。
如今成立失智共照中心,徐文俊說,從七月至今已收案約一百人,收案標準需確診罹患失智症,以輕度、極輕度並住社區的患者優先,住機構者因享有服務先排除。
除了替患者串連出院後的社區資源,共照中心還向外延伸,走進社區宣導失智症,增加民眾對失智友善的概念。徐文俊說,診間中有一位家屬照顧失智症婆婆和媽媽多年,原本是在失智症中心就醫,從中參與照顧技巧訓練課程和家屬支持團體後,她進一步在社區推廣「歡喜學堂」據點,讓失智患者擁有學習和活動空間,家屬也可彼此互助。類似的成功案例,未來透過失智共照中心的力量,徐文俊希望能擴增服務據點,讓更多人理解失智症,創造友善環境。

台灣失智症者人權保護 國際聯盟主席肯定

2017-09-29 20:03中央社 台北29日電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失智症中心承接衛福部長照2.0創新計劃,成立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失智症中心承接衛福部長照2.0創新計劃,成立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29日宣示啟動桃園失智共同照護網,結合政府與社區照護,延伸中心專業服務經驗。桃園市長鄭文燦(左3)出席。 中央社
國際失智症聯盟主席史沃弗(Kate Swaffer)今天肯定台灣具備不輸西方國家的完善醫療,也預期台灣在失智症患者人權的貢獻將居全球領導性地位。
監察院今天舉辦「106年老人人權研討會」,第二場議程談「失智與人權」,邀請國際失智症聯盟主席史沃弗、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葉炳強、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與談,藝人譚艾珍擔任回應人。
史沃弗表示,她在49歲時被確診為極輕度失智症,當時育有2名子女,起初以為人生將退場,繳回汽車駕照及辭掉護理工作。
她說,失智症患者最大的心聲是希望能繼續確診前的生活模式,有開車、工作的權利,在有需要時,能像其他身心障礙者一樣能獲得醫療、復健的服務及支持,不會被剝奪獨立生活的機會。
史沃弗表示,她肯定台灣具備不輸西方國家的完善醫療,預期台灣在失智症患者人權的貢獻將居全球領導性地位。
葉炳強表示,失智症是綜合症候群,非單一疾病,民眾應適當運動,避免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危險因子;目前芬蘭的實證研究顯示,飲食、運動、認知訓練及代謝與心血管危險因子的處理,可有效提升老人認知功能。
陳俊佑則說,除了政府及民間的照護資源外,失智症患者及家屬應學習「慢性病自我管理」、「生活型態再設計」,即使患有失智症,也能健康生活。
曾經照顧失智症父親及婆婆的譚艾珍則提醒,失智症患者於確診前,會經歷恐懼、焦慮等階段,所以對老人的照顧應擴及到心靈層面。
主持研討會的監察委員江綺雯於結論時表示,監察院關注失智症患者的人權維護及促進,將密切注意國際對其人權保障趨勢、傾聽失智症患者及照顧者心聲,並督促教育部、勞動部及交通部對失智症的識能、失智症患者的職務再設計、交通安全等事項,提出具體的執行方案,保障失智症患者人權。
桃園市長鄭文燦(前右5)29日出席林口長庚醫院舉行的照護中心啟用活動時表示,失智...
桃園市長鄭文燦(前右5)29日出席林口長庚醫院舉行的照護中心啟用活動時表示,失智症照顧已成為長照核心議題,政府應同時支持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社區照顧據點、家庭照顧等3層面。 中央社

官民醫3方攜手 打造桃園失智照護網

2017-09-29 19:44中央社 桃園29日電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失智症中心承接衛生福利部長照2.0創新計劃,成立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今天宣示啟動桃園失智共同照護網,結合政府與社區照護,延伸中心專業服務經驗。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受訪表示,失智症照顧已成為長照核心議題,政府應同時支持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社區照顧據點、家庭照顧等3層面。因此長庚醫院與桃園市政府合作,成立「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提供個案追蹤、社區支援等醫療服務,提升國人對失智症的正確認知,也強化失智照顧醫療品質。
鄭文燦指出,調查顯示,桃園失智人口約1萬8000人,林口長庚醫院以共同照護中心為核心,透過社區服務據點,擴及家庭照顧,期望「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能找出失智照護新方向。並持續與醫療院所及社區型照顧據點增加合作,提供家庭照顧者支援,也加強社會對失智症的正確認知。
歡喜學堂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振凰也分享照顧失智症婆婆與媽媽的心得,她表示,一開始因為不了解,不但自己委屈,面對患者更是手足無措,隨著前往長庚失智症中心就醫,參與照顧課程及家屬支持團體,不僅透過藥物治療改善婆婆的狀況,自己也嘗試結合社區空間與退休人力資源成立「歡喜學堂」,結合公部門資源成為失智症友善社區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