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27

完善退休拼圖的一角——長照險

2017-03-27 11:14
【文/賴麗秋】
您可曾想像過退休後的生活樣貌?或是思考過自己想要的退休生活?含飴弄孫、遊山玩水、當志工、實踐年輕時的夢想……不論哪一種退休生活,可以確定的是隨著國人平均餘命的增加,退休生活至少還有十五、二十年以上,如何讓自己過得好呢?
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在他的著作《下流老人》中指出,即使您年輕時收入達平均水準,但在邁入熟齡期(五十五歲以上)以後,只要發生「因為疾病或意外,而支付高額醫療費」、「無法入住高齡者看護設施」、「子女因為貧窮,或身為蝸居族而依靠父母」、「熟年離婚」及「罹患失智症,身邊沒有可依賴的家人」等問題,即便是中產階級,也會立刻淪為「下流老人」。
據衛福部的統計,銀髮族的收入來源,有高達六成五來自退休金與子女奉養,但在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下,退休金準備不足、醫療與長期照顧需求,成為銀髮族的擔憂。
相信沒有人希望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在臨老之際還要身陷下流老人的危機。
老化威脅逼近中
根據國發會推估,一○七年台灣老人人口將占總人口的一四%,正式進入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老化,相對的失能人口也快速增加。據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一○四年全台灣失能人口數為七十五萬五千人,預估到一二○年時將會增加至一百二十萬人。
同樣的,高齡化社會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便是失智的威脅。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推估,至一五○年,全台將有超過八十六萬的失智人口,亦即每百人就有近五人將為失智症所苦。
不論失能或失智,還是失智加失能,影響所及已經不是單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首先要面對的,便是長期照顧需求。面對台灣失智人口不斷增加,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曾說:「失智二萬、失能二萬,失智加失能六萬。」指的雖是每月照護所需的費用,但我們必須了解,當失能、失智同時上身,家屬面對不僅是照顧費用的驟增,還有照顧失能與失智親人的漫漫長路,必須同時承受經濟、心理及身體三重壓力。
避免成為下流老人 長照預先規劃
南山人壽商品部副總經理陳維新指出,面對高齡化、少子化及低利率趨勢,一萬元利息連百元便當都買不起的情況下,退休生活要過得好、過得健康,就要及早規劃,他建議準備退休規劃的人士,應該有三本帳戶要提前準備,那麼退休後的生活,就可以像勞勃狄尼洛在電影《高年級實習生》中展現的一樣,可以自在優雅地過生活。
陳維新所指的三本帳戶,首先是退休帳戶,建議要提前預估個人退休生活的資金需求,再計算退休後的資產與資金,透過合適的理財工具,來補足資金缺口。
【完整內容請見 Life Plus熟年誌》 2017年3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