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30

台灣失智症病人有26萬 確診卻不到3成

2017-01-15 18:11:11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即時報導
輕度失智症病人及早治療,有益延緩病情。在歐美有種新型照護模式「記憶診所」,將診斷工作從專科醫師轉移到基層家醫科醫師,提高早期診斷率。但專家指出,國內失智症診斷率不到3成,若要做到在地老化,如看輕症感冒、慢性病人等的基層醫師要訓練,跟家屬都要對家中長輩有失智徵兆的警覺心。
今日台灣失智症協會主辦「2016全球失智症報告研習會」,現場多名專家分享國內外失智症照護、診斷趨勢,提供台灣面對高齡化社會對照護、治療失智症病人的建議。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秉晃指出,歐美國家記憶診所的經驗,由基層家醫科負責診斷,再搭配醫學中心、受過專業訓練的記憶護理師、多專科團隊包含心理醫師、個管師等,將「任務轉移」到基層醫師,或由專科醫師定期於社區診所駐診進行「任務共享」,適當將病人轉診到醫學中心進行確診,提高個案發現數。
蔡秉晃說,類似模式在台灣並不普遍,目前宜蘭有些診所已推動「任務共享」,但礙於部分法規規定,如治療失智症用藥必須由區域級以上醫院開立,才能獲得健保給付,基層醫師因此受限,且醫師法規定醫師需親視病人,不像國外有些醫師遠端視訊即可,降低偏鄉就醫不便。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賴德仁說,台灣有26萬名失智症病人,再過50年將達1百萬人,目前診斷率不到3成,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應達5成的標準,若非神經內科專科醫師,其實很多醫師並不清楚如何發現潛藏失智症病人的徵兆,家屬警覺性也低。
賴德仁說,耳鼻喉科診所、基層家醫科診所等醫師,要提高揪出潛藏失智症病人、做到普及化的目標,這些基層醫師必須加以訓練,加強對失智症的認知和醫療知識。一發現長期來拿高血壓藥、固定來診所看感冒的長輩,當有反覆不明所以的就醫或經常問相同的問題等,就要有所警覺。
但要吸引基層醫師投入、受訓,新北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顏鴻順表示,因為健保給基層醫師的餅就那麼大,目前並沒有試辦計畫或專案。若要給基層醫師投入誘因,應先從基層醫師協助失智症診斷、教育等試辦計畫開始。
今日台灣失智症協會主辦「2016全球失智症報告研習會」,多名專家分享國內外失智症...
今日台灣失智症協會主辦「2016全球失智症報告研習會」,多名專家分享國內外失智症照護、診斷趨勢。記者黃安琪/攝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