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30

健康你我他/用愛陪伴婆婆 她變好奇寶寶

2016-11-26 02:24聯合報 文/蘇菲亞(北市北投)
多年前,婆婆告訴我,當家人陸續出門上班、上學,她覺得恐慌、空虛。當時不知這就是失智的前兆,直到家裡裝潢,她搬到小叔家那個月,性情大變、愛挑剔,加上頻頻上廁所,腿不良於行,每天抱上抱下近20次,照顧員和小嬸疲於奔命,最後家人決定送她去安養院終老。
但我們去安養院看她時,她被灌流質飲食,粥裡還摻了藥,五花大綁在床上,精神狀態迷迷糊糊,像蟲一樣動來動去,將心比心,如果換做是我,一生貢獻家庭,為兒為女,晚年被棄捨,丟在養老院獨自啃噬寂寞,無依無靠,情何以堪?
我和先生決定接她回家,一個在困苦環境,把四個孩子拉拔長大的母親不應該這樣被對待。
回家後,我以正常稍軟質的有機食材,訓練外勞協助她自己吃,訓練手部協調,每日五餐,少量多餐。常煮些她喜歡的食物。也為她烤蛋糕,做布丁,暖她的胃,暖她的心。
早上帶著她做早課,帶她去公園做運動,回家有外勞按摩,下午睡醒用完點心,就幫忙挑菜,一來訓練手的協調,二來有事做,才不會自尋煩惱。
她不能走,可是潛意識中常常要試,所以從復健床的欄竿縫鑽出來,或在輪椅上試著站起來,只好裝了離床感應器及離坐感應器,只要有動作,感應器響個不停,可以及時防範她跌倒,否則骨質疏鬆嚴重的婆婆,又來個粉碎性骨折,苦了她,也苦了我和外勞。又怕她久臥床榻得褥瘡,所以買了氣墊床。
除了看病,還帶她去上佛學課。幫助她少煩惱,多快樂。她也上的很開心。只要婆婆想去哪裡,我們就帶她去,想去陽明山,我們就帶她去二子坪,想去行天宮,我也如她願。
每天早上吃早餐,先生會逗她,我也講些因果故事給她聽,我們常和她開玩笑,雖然她人、時、事、物常錯置,把先生當成哥哥、把兒子當孫子、把孫子當兒子。可是因為愛,有家人的陪伴,她進步很多,從當初住安養院奄奄一息、無法溝通,到目前能談笑,有天壤之別。這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