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健保統計,國內一般老人去年平均看病次數為27次,而失智老人平均卻只有6次,明顯少於一般老人,但失智老人若因病住院的天數平均為27天,高於一般老人平均20天,且失智老人住院後的死亡率高達一成六,是一般老人的2倍多。
「看到這樣的統計數字,讓我感到很心疼。」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說,失智老人並不是就醫需求低,而是不善於表達,至於就醫環境也要更友善,才能貼近失智者的就醫需求。因此健保署擬推動多項政策,除了失智門診之外,還需推動居家醫療及失智者親屬代拿藥物等制度,確保失智醫療的延續性。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教授徐業良表示,為協助失智者有更好的居家環境,研究團隊結合現代科技開發了許多產品,例如可遠端監控失智者的巧拼地板、床墊,在失智者在家中跌倒或半夜失眠時,都可傳送推播通知到家人的手機,以利隨時協助。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總長鳥羽研二也說,對於照護者而言,不斷聽患者重複講同樣事情,非常辛苦,日本近年開發了陪伴失智者的機器人,可讓患者與機器人進行對話溝通,減少照顧者的負擔,也延緩長者進入失語的狀態。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就醫保健處處長羅慶徽表示,失智者除了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也很重要,榮民之家為榮民進行「減法治療」,讓榮民伯伯學習自己照顧自己,另利用熟悉生活元素進行「懷舊治療」,讓他們藉由過去事物的回憶,達到穩定情緒、緩解病情作用。
羅慶徽說,他們曾在榮民伯伯的住所放許多已故歌手鄧麗君照片與當時的電影海報,卻發現多數伯伯視而不見,分析認為,應是伯伯當年沒錢娛樂,改放十大建設照片、蔣公抗戰相片等,才引起伯伯的反應。「所以不管何種治療提供,都應以患者角度為出發點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