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6

破除瘦身迷思 避免越減越重

2016-03-16 11:30
二○一四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的政策聲明指出,在不久的將來,肥胖將取代吸菸,成為美國最主要的致癌因素。肥胖也將是二十一世紀全球共同面臨的一大公共衛生問題。
目前證實與肥胖相關的癌症,包括乳癌、子宮內膜癌、食道腺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腎臟癌及攝護腺癌等。由於肥胖主要是由不健康的飲食、生活型態造成,因此也常伴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生。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二○○五至二○○八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男性每二人有一人過胖,女性每三人有一人過胖,兒童及青少年每四人有一人過胖。國健署指出,肥胖兒童有四二%到六三%機率變成肥胖成人,肥胖青少年變成肥胖成人機率更高達七○%至八○%。所謂「小時候胖就是胖」,青少年肥胖問題必須正視,最好是從小就做好體重管理。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禁食減重迷思
如何正確管理體重、不發胖?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適當運動,是老生常談的瘦身要訣。針對這三點,很多人卻有不少跟減肥有關的錯誤觀念。
首先,不規律進食是減肥的大忌。
人體在非活動狀態,身體器官維持生命機能所消耗熱量,稱作基礎代謝,占人體總消耗熱量六至七成,是人體熱量消耗最主要途徑。惡性禁食減重,讓身體處於過度飢餓狀態,人體會啟動保護機制,讓基礎代謝率下降,降低熱量消耗,此時反而更容易發胖。
因此,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提醒,偏離規律飲食作息的減重,換來短暫的減肥效果,恐怕「攏是假」。
再者,睡眠看似與減肥無關,但美國研究指出,晚睡的人比正常時間入睡的人,平均每天多攝取兩百四十八大卡。許惠玉說,睡眠時間少,體內瘦體素(leptin)減少,飢餓素(ghrelin)增加。食慾增加,更喜歡吃高熱量食物。因此,作息規律的人才不容易胖。
藉運動消耗過多的熱量、刺激肌肉生長,仍是瘦身的硬道理。但運動後胃腸的吸收能力較佳,不少人擔心此時進食會發胖。
對此,敦仁診所營養師李姿儀澄清,運動後用餐,肌肉組織競爭血液能源的力量強,能減少養分被送往脂肪及肝臟儲存。運動後不要怕進食。
瘦身偏方迷思
許惠玉說,坊間宣稱有效的減肥祕方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減少進食、提升新陳代謝,或人體短暫脫水所致;但違反飲食規律,最終健康一定出問題。
減肥祕方推陳出新,甚至宣稱具有醫學知識佐證,例如號稱日韓盛行的減重祕方「香蕉泡醋」,據說食用能引發體內檸檬酸循環,達成瘦身。許惠玉表示,水果的檸檬酸和身體的檸檬酸循環( itric acid cycle)無關,這個食譜並無實證效果,只會讓香蕉變難吃而已。
消化蛋白質、脂肪時,脂肪酸分解及胺基酸脫氧作用會產生酮體,坊間流行已久的高蛋白、高脂肪飲食法,即是因代謝酮體脫水而減輕體重。和碳水化合物相比,人體消化蛋白質確實可以消耗較多的熱量,但許惠玉提醒,高蛋白、高油脂飲食,將造成腎臟很大負擔,過量的酮體,會使血液酸化,甚至有酮酸中毒的危險。
健康飲食迷思
有些食物看似健康,卻暗藏高熱量地雷。李姿儀指出,蔬菜沙拉的沙拉醬熱量高,果汁、水果罐頭、乾燥水果片與蜜餞,都添加過高的糖分,醃漬蔬菜、油炸乾燥蔬菜片則有過多的油脂。
此外,一般人拿來解饞的零食,貌似健康的蘇打餅、高纖餅乾,油、糖含量都不低。堅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不飽和脂肪酸,算是優質的健康食品,但因屬油脂類食物,若食用過量,熱量很嚇人。
你不是真的胖
然而,對發育中的青少年而言,體重管理固然重要,但不需要「斤斤」計較。許惠玉表示,在擁有健康飲食、適度運動與充足睡眠的前提下,青少年朋友應把體重數字放一邊。有足夠的營養,人體才能發育成長,有時發胖只是抽高的前奏。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目前廣泛用來衡量肥胖程度,的標準,計算方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平方,大於二十四即過重。許惠玉表示,BMI只是方便計算的工具,對骨架大的人不盡公平。
總之,體重管理固然重要,卻不意味瘦才是健康。掌握飲食、運動、睡眠金三角,健康體態才能水到渠成。
(文/游昇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