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6

經濟/長照財源不能以短支長

2016-10-07 00:22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會昨天拍板《長期照顧服務法》修正案,以調增遺贈稅及菸稅二項稅收做為財源,初步預估遺贈稅可挹注約60億元,菸稅可挹注158億元,從此長照2.0啟動,財源確立稅收制。
回顧新政府推動長照2.0,自從確定推翻規劃超過十年的保險制以來,即為加什麼稅而煩惱不已。新政府一度動過房地合一稅、營業稅的念頭,最後因為營業稅對物價衝擊太大,且有累退性增加中低所得大眾的負擔;房地合一稅在房價下修的趨勢下也屬杯水車薪,事實證明今年實徵稅收尚不及預期金額的一半,因而放棄這些稅目。經過幾次試探風向和民意後,最後選擇遺贈稅的調升,進而冒出調漲菸稅和菸捐的主張;到了行政院院會時,又放棄了菸捐。從這段舉棋不定的歷程,在在說明長照財源採稅收制的最大罩門就是「得過且過」,正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眾所周知,長照制度的建立是因應人口急遽老化所衍生益趨嚴重的失能失智問題,政府不得不為的未雨綢繆措施。因此,如果要採取稅收制,必須要以具成長性的長期、穩定稅目支應,在當前財政困窘以及反加稅費的民粹生態下,大概只能限縮在稅基狹窄、少數人負擔的稅目,因此新政府最後選擇富人的遺產和贈與稅,及少數吸煙人口的菸稅,也就不足為奇。
問題是,稅基既然狹窄,或是繳稅的人口屬於少數,就注定沒有成長性,如何支應急遽成長的長照需求?更何況,遺贈稅是機會稅,不確定性高,鄰近的星、港又無遺贈稅,此次我國稅率提高一倍,容易導致稅基外移,能否實現60億元的增加目標,其實大有疑問。而且遺贈稅屬於「共分稅」,財政也正面臨窘境的地方政府,將來是否會在立法院覬覦這部分的新增稅收,仍是未定之天。
至於菸稅(或菸捐)的目的本來就是希望「以價制量」,以提高菸品價格的方式來抑制消費量或減少吸菸人口,因此稅制的設計本身就是希望稅基縮小,也就不會寄望稅收不斷增加。換言之,真正發揮效果的菸稅,可從菸稅的負成長看出來。財政部的統計即顯示,菸稅自民國94年達245億元之高峰後,多呈逐年下降趨勢,103年已降至194億元,平均年減2.3%。再就吸菸人口來看,91年我國18歲以上吸菸率27%(約480萬人),之後呈逐年下降趨勢,98年每包菸捐由10元調漲為20元後,成人吸菸率由97年22%降至103年之16.2%,降幅達四分之一。
因此,新政府粗估菸稅提高20元,期望第一年能增加158億元,實屬過於樂觀,長期的未來,收入只有更少的可能。而且,菸稅提高後,即使抽菸人口不減少消費量,也可能被相對便宜的私劣菸替代,對合法納稅的進口或國產菸品並不公平,因為透過走私或以白牌方式規避、逃漏菸稅者誘因更強,也會造成稅收的漏損。
在上述偏於樂觀估計下的稅收,第一年只能用於支應第一階段的基礎建設,還需以公務預算支應不足部分,但仍遠低於目前近80萬失能人口的實際迫切需求與服務模式。難怪衛福部對於第二年之後「其他支應體系建構、服務量增加後的長期財源更不足」的質疑,也只能說「可再討論」,含糊應付。審計長則表示財源的籌措應更多元,不敢苟同新政府「走一步算一步」的作法。
總之,長照就是需要長期穩定成長的財源才能可長可久,新政府對「稅收制」如此死心塌地,卻以遺贈稅和菸稅勉強拼湊出第一年的長照財源,根本就是「以短支長」,如何能讓民眾對於新政府的長照規劃有信心?難道以後每年都還要再玩「猜猜看加哪個稅」的遊戲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