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2 02:54:09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專題報導
史丹福大學研究革新中心主任教授約翰.尤安尼迪斯(John Ioannidis)。 記者吳佳珍攝
許多研究都指出,喝咖啡可以保護心血管、防失智;但也有學者警告,咖啡會增加鈣質流失,恐會導致骨質疏鬆症。面對各種標榜「權威」、「創新」的研究結果,不乏是顛覆傳統概念的「新發現」,民眾要如何看待呢?
史丹福大學研究革新中心主任教授約翰.尤安尼迪斯(John Ioannidis)日昨受邀來台演講,指出多數的醫學研究可信度仍待考驗,容易誤導社會,建議民眾要多方查證。
尤安尼迪斯兼具醫師、流行病學專家、統計學者等身分,他於2005年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PLoS Medicine)期刊發表《為何大多數發表的研究都是錯誤的?》的論文,創下迄今引用技術論文次數最多的紀錄。
尤安尼迪斯表示,目前發表的醫學研究中,有8成常見的非隨機研究,其結果都是錯誤的。他舉例,像是維他命E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類黃酮會降低80%的心血管死亡風險,低卡飲食會明顯降低癌症、心臟病、中風、乳癌風險,多吃水果可降低9成罹患乳癌機會等,「研究結果被誇大或過度概括(over generalizing)」,他說。
許多醫學研究缺乏驗證,尤安尼迪斯的研究團隊將同樣數據,以另一種統計方法分析,竟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研究團隊於2005年曾針對同主題分析大陸、歐洲及美國研究,發現大陸研究的藥物療效都較歐美研究增加2至3倍,甚至高出8倍紀錄,推測這些差異可能跟文化有關。他強調,「對任何醫學研究都應小心解讀。」
「顯著不一定等於可靠。」尤安尼迪斯說,許多研究都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結果卻不見得可靠。例如1994年曾有TNFA基因與腦性瘧疾關係的醫學論文,發表在「自然」(Nature)國際期刊上,多年來被引用超過1000次,包括研究相同基因不同疾病、不同基因相同疾病、討論、新聞等,卻沒有任何一篇是反覆確認的研究,直到10年後有其他研究團隊根據原始資料重新分析,並進行更大規模研究,才發現兩者毫無關聯,卻一直被錯誤引用。
尤安尼迪斯指出,這些偏差可能是研究人員刻意的、無意的、甚至不知情的情況所犯下的錯誤,因研究者通常傾向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解釋,所以對於新的研究最好不要全盤接受,須待時間、更多研究檢驗。
台北醫學大學實證醫學中心主任陳杰峰表示,醫學研究常遇到同樣主題卻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需要反覆驗證,例如考科藍合作組織(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就是國際性的論文「觀察員」,藉由系統性回顧文獻,彙整多項研究結果,提供更具說服力的建議。
相信醫學研究之前,先看看…
1.數據來源 2.研究設計方式
3.研究的重要性 4.可應用程度
5.出資者
資料來源╱John Ioannidis、陳杰峰主任
製表╱吳佳珍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