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7/21

同理心視病如親 居服員超有耐心


中國時報【廖肇祥╱南投報導】
洪銘彥(左)協助賴衍通量血壓,叫他叔叔,就像是一家人。(廖肇祥攝)觀賞相片
洪銘彥(左)協助賴衍通量血壓,叫他叔叔,就像是一家人。
國內目前有近46萬的失智、失能老人,卻僅有2萬多名的本國居服員,人員嚴重不足。5月下旬通過的「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則為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帶來了一線希望,然而我們仍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居服員的行列。〈長情的告白〉系列報導 ,將為您解開「居家照顧服務員」的神聖面紗,讓26位居服員陪伴與愛的故事,帶給您不僅是滿滿的感動,還有更多的信任與鼓勵。
照顧住院爺爺的經驗,讓愚人之友基金會居家照顧服務員洪銘彥瞭解,身心失能,不僅是案主怨嘆,家人也蒙受無窮盡的壓力。居服員的角色不僅是處理案主的生活所需,也是心理醫師,重建案主對人生的期盼,也讓案家得以暫時喘息。
洪銘彥從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畢業後,90多歲的爺爺病重住院,由公務員退休的姑姑獨力照顧。一個女人照顧身形高大的老人,體力、精神都透支。銘彥因剛退伍,還沒找到工作銜接,照顧癱瘓在床的爺爺整整一年。過程中他有觀察到隔壁病床,身旁如果沒有人照顧,喪失生活品質,活著也沒尊嚴。爺爺病危彌留之際,他不忍心爺爺受到醫療器械的侵入,與家人討論後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自此心底也埋下做社會服務的種子。
一場嚴重的混凝土翻車車禍,賴衍通卡在變形的車體裡,腰部以下被壓碎,住院200多天、動了10多次手術。性命是救回來了,可是半身不遂,一家之主,成了一家之苦。兩年半前,銘彥在阿姨介紹下至愚人之友基金會上照顧服務員課程,賴衍通成了銘彥的服務對象。他叫賴叔叔,當成家人般照顧。
最重要的是陪伴
居家打掃、跑腿、按摩、協助復健,甚至把屎把尿、幫忙洗澡,這是銘彥服務10名案主,幾乎每天要做的事。銘彥說,跟案主聊天講話是重要的心理支撐。像賴叔叔出事之前曾做過糕餅師傅,在家裡有整套的烘焙設備,便鼓勵他重拾手藝,建立自信心,也鼓勵他透過基金會或脊髓損傷協會出門走走,有時候幫忙熱個菜與他邊吃邊聊。居家照顧除必備看護技術,最重要的是「陪伴」,讓案主不感孤單,讓案家得以喘息,不會覺得被社會所孤立。
賴衍通表示,7年多來,大概換了4位居家照服員。妻子在外工作,小孩在外地工作或唸書,自己行動不方便,有些事情真得需要居服員來幫忙,比如起身復健、幫電動輪椅打氣、處理尿袋。像銘彥這樣的年輕人願意投入居服員這個職業,他的活力與正向的能量,能夠帶給他這樣的重大傷病病患,有一個最基本的生活品質與希望。
洪銘彥表示,當居服員最需要的是耐性,因為難免會遇到因身心難過而無理對待的案主。有一位阿伯因為失智,很會「碎碎念」,並有嚴重的性別刻板意識。看他年紀輕輕又是一位男生,質疑他的工作能力,還數落他一個男生出來替人洗澡,把屎把尿的真沒出息。雖然當下很難過,但他並沒有被打倒,繼續留在照顧服務職場。
可預防社會悲劇
洪銘彥說,照顧服務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因為照服員的融入,預防了很多社會的悲劇,也讓他看遍了人世的真實面,這是寶貴的人生經驗,讓他比起同齡同學更成熟,更有同理心。

中時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台北市東華扶輪社、中視愛心基金會合作,推出「〈長情的告白〉系列報導」,每周日刊出。欲獲得更多資訊或協助,請洽基金會:(02)2332-0992或上網:www.cfad.org.tw。相關訊息亦刊載於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或上Facebook搜尋「中國時報活動企劃專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