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6/20

原住民照護員 守護偏遠山區部落


中國時報【潘杏惠╱專訪】
編 按國內目前有近46萬的失智、失能老人,卻僅有2萬多名的本國居服員,人員嚴重不足,5月下旬通過的「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則為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帶來了一線希望,然而我們仍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居服員的行列。〈長情的告白〉系列報導,將為您解開「居家照顧服務員」的神聖面紗,讓26位居服員陪伴與愛的故事,帶給您不僅是滿滿的感動,還有更多的信任與鼓勵。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對很多原住民長輩來說,一旦失智、失能,由於部落中很多年輕人都到平地就業,欠缺照護人力是目前部落面臨的嚴重問題。斗佈是目前居家照護體系中,少見的原住民照護員,對她來說,照顧族人長輩就像家人一樣,很稀鬆平常。
斗佈是烏來泰雅族人,畢業後她和多數的族人一樣,為了工作需要,得離開熟悉的部落,到城市討生活,擔任客運車掌小姐的她,卻因為媽媽生了一場大病,毅然決然決定回到家鄉,肩負起照顧媽媽的重責大任。
斗佈無微不至的照護,家人都看在眼裡,母親過世後,她在外孫女鼓勵下,報名了天主教耕莘醫院開辦的培訓照顧員訓練課程,就近照顧烏來山區族人長輩。
斗佈會陪同中風的伯伯散散步,幫忙中度失智的長者整理家裡、剪指甲,為獨居長者洗澡,對她來說,照顧長輩就如同照顧自己的家人一般,稀鬆平常。
不過山區交通很不方便,加上斗佈也不會騎機車,還好部落裡的族人都熟識,關係很緊密,「搭便車」是她最常使用的交通方式,偶爾也會坐公車,上山到部落中更偏僻的地方,服務偏遠山區的原住民;無論颱風下雨、出太陽,總是可以看到她為部落長輩提供服務的身影。
斗佈也因為原住民天生樂觀的個性,在照護過程中,很容易讓長輩及家屬用正面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任何困難。
因為頸椎受傷而申請居家服務的宋先生,平時由斗佈協助備餐、復健及沐浴,宋太太也因為太勞累中風時,斗佈同樣悉心照顧,用強大的服務能量鼓勵夫妻倆。
斗佈說,當初報名培訓課程,一度還很擔心受訓困難有點抗拒,但家人一直鼓勵,現在也覺得這份工作很棒;她平常生活就是出門前先洗菜、洗衣服,接著到個案家服務,中間回家晒衣服,再出門服務,晚上回家煮晚餐,對她來說,照護員的工作能兼顧到家裡,很不賴。

除了工作外,斗佈會固定參加教會活動,每到周末還到教會小組服務,宗教信仰力量是她舒壓的好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