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13

動作遲緩誤認失智 腦膜瘤作怪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近期一位70多歲的男性,出現漸進性動作遲緩、走路不穩、左腳不聽使喚和記憶力衰退等症狀,家人認為是失智症,將病人送至醫院檢查。地區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指出,患者透過腦部核磁共振〈MRI〉被檢查出,右腦運動區長出一顆4到5公分大的腦膜瘤,壓迫到運動區,形成相關症狀。提醒民眾,退化並不等於老化,更不等於失智,有類似症狀應該就醫檢查,以釐清病因。
蔡清標表示,腦膜瘤僅次於神經膠質瘤,為第二種常被發現的原發性顱內腫瘤,流行率為每10萬人約50人,在台灣約有1萬名腦膜瘤患者,97%屬於良性腫瘤。值得留意的是,腦膜瘤長成的速度緩慢,通常有症狀被發現時,腫瘤已長大到一定程度,儘管腦瘤非惡性,但若腫瘤持續變大,會擠壓腦部造成腦壓過高、頭痛、手腳無力,甚至人格改變,若壓迫到腦幹,更可能因腦溢血造成腦死。
腦膜瘤好發於女性,於50到70歲者最常見,也曾檢查出另一位50多歲的腦瘤女性個案,腦部額葉有顆4公分的腦膜瘤,症狀是重複敘述事情頻率過高,家人以為是失智症,才到院檢查。蔡清標說,腦膜瘤雖歸類於腦瘤,但它並不長在腦組織內,而是在腦的表面,加上腦膜覆蓋整個腦的表面,因此,腦膜瘤可出現在顱內任何部位。
一般來說,2公分以下的腫瘤可用馬刀照射治療取代開刀,但若腫瘤大到一個程度,就需要以手術切除,而腫瘤壓迫到視神經或腦動脈,將增加手術難度。根據醫界證實,正確治療的良性腦瘤,15年內控制率可達95%以上,幾乎等於治癒。至於腦膜瘤成因,蔡清標說,先天性可能較高,少數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及多發性腦膜瘤病患,可能有家族遺傳。提醒民眾,良性瘤可定期透過磁振造影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