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29

顧失智者 須融入患者生活歷史

2015-03-25 02:52:19 聯合報 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


民眾醫院副院長蘇哲能。 記者蕭雅娟/攝影

屏東縣民眾醫院副院長蘇哲能在失智症領域服務達20年,昨天他在前進長照樂智社區據點,談如何照顧失智者,他認為需要懂得病患的心理,了解背景、生活,才能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更要以照顧長者為榮。
一名住院的80歲失智阿嬤,晚上睡不著,吵著要去大陸找丈夫,也認為孩子不孝,氣憤地說,丈夫帶小三去大陸都不帶自己去,越有成就的孩子,就跑越遠。
蘇哲能說,阿嬤從前為養孩子賣水煎包維生,辛苦了數十年,老了生病卻沒人陪伴,醫師稱讚她,「你是屏東最好最認真的阿嬤,找不到第二個」,阿嬤回答,「哪有用,大家都沒看到」。

前進國小學生陪伴,前進長照樂智據點的失智阿嬤種絲瓜。 圖/前進國小提供

分享
極力勸說都無法解開她心中的埋怨,蘇哲能得知阿嬤信佛教,從心靈層面開導,「孩子沒看到沒關心,觀世音菩薩都在身邊,都知道您的善行」,她漸漸認同,也祈求事事順心,病情得以控制。
蘇哲能說,必須融入患者的生活歷史,了解他的歡喜、悲傷、榮耀,以及思維,失智長輩擔心自己人生到頭來都是白忙,所以才會感到不滿、憤慨,建議家人須陪伴在身旁,帶領他們走向快樂光明面。
他指出,現在年輕人視阿公阿嬤為大包袱,但是應該建構「照顧長者是一種榮耀」的觀念,長輩照顧自己數十年,能報答養育之恩的方法就是,不要將他們遺棄在家,多陪伴,讓他們感到開心。

6道問題 測失智症風險

2015-03-24 21:11:07 中央社 倫敦24日綜合外電報導
最讓你擔憂的未來健康狀況是什麼?有可能不是心臟情況或甚至癌症風險。今日民眾最擔心的是,可能在晚年得到失智症。醫界目前設計了6道問題,可協助評估是否有失智風險。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喪失思維能力或記不起親人,當然會令人不安,這種情況發生在愈來愈多的民眾身上。
根據阿茲海默症學會(Alzheimer's Society),英國目前已有80多萬人罹患失智症,人數將在未來35年增加一倍。
● 失智症有200種
失智症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群大腦受損疾病的總稱。事實上,有200多種失智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最常見,占了60到70%。
阿茲海默症與所有失智症類型的主要症狀之一是,大腦萎縮。剛開始時影響海馬迴,即與記憶有關的大腦部位。
繼阿茲海默症之後,下一個最常見的疾病是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占了失智症20%,與生活型態有關,有點像大腦的心臟疾病。
● 要怎麼知道自己肯定罹患失智症?
這是個關鍵問題,目前沒有診斷失智症的決定性檢驗。唯一能確定是否得到失智症的方法,是死後解剖。
不過,醫師的確把記憶力測驗當作基本篩檢機制,用來找出可能存在風險的民眾。
家庭醫師最可能使用的測驗是6項認知功能損傷測驗(Six Item Cognitive Impairment Test),這項測驗是1983年在美國研發出來,英國家庭醫師布魯克(Patrick Brooke)更新成6CIT- Kingshill Version。

請某人回答這些問題,之後為每個答案打分數,總分最高為28分。

1. 今年是那一年?(回答正確0分,不正確4分)
2. 現在是幾月?(正確0分,不正確3分)
在測驗的這個階段,給受試者一個名字與住址,請受試者記起來。名字與住址應由5個詞語組成,舉例來說:彼得.史密斯(Peter Smith),盧頓鎮(Luton)大街56號(56 High Street)。
3. 別看時鐘,現在最靠近幾點鐘?(正確0分,不正確3分)
4. 從20數到1(正確0分、錯誤2分、出現超過1個錯誤計為4分)
5. 反過來說出一年的月分(正確0分、1個錯誤2分、兩個以上錯誤4分)
6. 說出稍早提到的名字與住址(正確0分、1個錯誤2分、兩個錯誤4分、3個錯誤6分、4個錯誤8分、全錯10分)

分數0到7分:沒有記憶問題跡象。
8到9分:有記憶問題的若干證據,應看家庭醫師。
10到28分:有記憶受損的明顯證據,需要進一步診斷。

2015/3/25

北投日照中心 專人幫忙泡澡


2015-03-24 07:09:32 聯合報 記者邱瑞杰/台北報導

北投區老人日間照顧服務中心昨開幕,中心設有泡腳間讓長者泡腳。 記者邱瑞杰/攝影

北市北投區老人日間照顧服務中心昨開幕,配合北投溫泉鄉特色,中心內規畫泡腳區,讓長者泡腳放鬆身心,另外還添購方便長者進出的開門式浴缸,長者可付費由照顧人員協助泡澡。
北投日照中心位在裕民六路120號3樓,是北市府成立的第17座老人日間照顧據點,委由伊甸基金會負責營運,昨正式開幕,包括北市副市長周麗芳、社會局長許立民和伊甸基金會董事長葉瀛賓等人均出席。
社會局表示,北投日照中心提供日托和月托兩種服務方式,日托每天960元,月托每月1萬3500元,北市府將依長者家庭經濟狀況和失智、失能程度提供不同金額補助,像一般家庭日托最高補助580元,實收380元;月托補助4025元到1萬2600元,實收900元到9745元。
此外,中低收入戶日托補助745元,實收215元;月托補助5175元到1萬3500元,重度者免費,輕度者收費8325元。低收入戶日托補助825元,實收135元,月托補助5750元到1萬3500元,重度者免費,輕度者收費7750元。
有趣的是,伊甸基金會考量失能和失智長者在家中泡澡的機會不多,因此在內部配置開門式浴缸,方便長者泡澡,每次收費250元。
社會局表示,設籍北市或有子女設籍北市,年滿65歲以上有輕、中度失能或失智的長者若有送托需求,可在明天起到31日的上午9點到12點、下午2點到5點前往北投日照中心參觀,但需於參觀前一天預約安排,4月7日起接受申請送托,詳洽2821-8267轉分機103姜社工,或分機104陳社工。

丟掉聖誕節



2015-03-23 14:21:17

【陳思宏╱文】
她不要聖誕節,丟掉。
三代傳家木櫃,安靜置在公寓角落,掀去蕾絲花布,撢離灰塵,露出精緻雕花、沉穩木紋,她對我說過,這是二十世紀初的波蘭手工櫃,戰時房子被炸,人死屋毀,這櫃子卻沒事。我問她,木櫃該不該留下?她眼神越過我,穿過木櫃,離開這住了二十年的公寓,去很遠的地方。她堅定搖頭說:「那不是我的。」
坐了二十年的搖椅不是她的。小碎花春天色調的沙發不是她的。丈夫的舊照不是她的。陽台上的橄欖樹不是她的。詩集小說不是她的。衣裳高跟鞋不是她的。搖頭不肯進食,拒絕服藥,說自己很健康,吵著要回家,但完全不認得這個住了二十年的公寓。
丈夫中風過世後,她賣掉郊區的房子,搬到濱波羅的海的都市公寓,開始獨居。她出生在傳統天主教家庭裡,嚴父嚴兄,結婚後,服飾丈夫,教養獨子,一直想去遠方旅行,但丈夫放假只喜歡在花園種花。丈夫走後,她自己挑公寓,選沙發,英語不靈光,但獨自飛去澳洲拜訪童年手帕交。自己,真自由。獨居老人似乎有悲情色彩,但她真心享受獨處,認識我之後,她說想去台灣。後來真的成行,我們在士林夜市吃鐵板燒,去國家劇院看舞蹈。
去年,電話上的她,語言混亂,說有人要殺她。我們隔天出發去海邊城市拜訪她,電鈴不應,門不開。報警,消防隊破門而入,她躺在床上。醫生問,今天幾月幾號?她答,一九四九年,有空襲。廚房裡堆滿腐臭食物,果蠅狂歡。
急診醫生判斷,她已經超過三天沒有進食喝水了。她拒絕進食,一直說有人跟蹤她,要殺她,原本性情溫柔的她,出手打護士。
失智,妄想,寫進病歷。上個聖誕節才見過她,當時硬朗,不過半年,怎麼就失智了?醫生無解答。老同事搭了六小時的火車來,親戚,老友,一個接著一個來醫院,她搖頭,不認得,都不認得。手帕交聽聞病情,特地從澳洲飛來,握著她的手,哭出聲,說著少女往事,還有澳洲旅遊,記不記得,雪梨房子後院那隻毒蛇?毒蛇咬破失智,腦子突然清晰,她認出手帕交,是妳,是妳啊,妳怎麼在這裡?澳洲天氣這麼好,妳為什麼回來這麼冷的德國?兩個人相擁大哭,我和護士退到門外去哭。兩個老人哭了好久,淚裡道過往。擦淚時,皺紋又深了一些。
隔天,她不肯握手帕交的手,一切又忘了。「誰?我不知道那是誰。我從沒去過澳洲。」
她無法料理自己生活,必須遷入全天照顧的失智機構,公寓退租,裡頭累積了二十年的記憶,必須處理。這是她一手打造的家,誰有權力,決定什麼該留著,什麼該丟棄?在醫生同意下,我們把她帶回公寓,一件一件物品問她,該丟,還是,搬去安養中心?
「不是我的。都不是我的。」
安靜的古董木櫃裡,藏著熱鬧的聖誕節。她重視聖誕節,總是會去市場拖回一棵聖誕樹,用老唱盤放聖誕歌曲,把從小到大收集的聖誕飾品掛上去,放上燈飾,如此星星閃閃熱熱鬧鬧,過節才完整。櫃子裡塞滿聖誕飾品,鈴鐺,蠟燭,星星燈罩,花圈,玻璃球,木偶,一年出櫃一次,熱鬧一次,然後分類收回紙盒,回櫃安放。
櫃子尺寸過大,其實根本無法搬去安養中心的房間,請親戚接收。那裡面的聖誕節呢?時間亂序,節日失去了意義,後院秋楓金黃,她說外頭正在下雪。只要在德國,聖誕節我們都會來陪她過。她烤蛋糕,煮大餐,穿上新買的鞋,說著從小到大的聖誕記憶。戰後物資缺乏,爸爸一定會想辦法讓大家在聖誕夜吃飽。後來吃過世界各地美食,最想念的,是媽媽親手做的馬鈴薯沙拉。
現在,她對著聖誕節猛搖頭。不要,都不是她的,不留。
累了,她在輪椅上睡著。
她醒來時,眼神和公寓,都空。
她拉拉我的手,喚我的名,想起身。
我知道,她,想去遠方。
陳思宏
彰化永靖鄉出生,農家的第九個小孩。農家老么從小就想往外跑,愛遠途,東跑西顛,跑跑跑到了柏林。表面上在柏林寫作、演戲、採訪、翻譯,其實根本在密謀並且實行叛逆。曾獲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小說獎、九歌年度小說獎、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國藝會常態補助等。出版品:《指甲長花的世代》、《營火鬼道》、《態度》、《叛逆柏林》。電影作品:《曖昧》、《宮保雞丁》、Global Player。網站:www.kevinchen.de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三月號365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聯合文學

《聯合文學》發行海內外,每期均以抓住社會脈動製作專輯,並選載中外經典名作及國內知名作家創作作品,《聯合文學》除努力經營文學園圃外,對藝術、電影、演講、表演、各式活動、均不遺餘力參與贊助及主辦,我們期使雜誌立體化、文學生活化,因為文學是我們心靈的語言、人類的心聲、歷史的紀錄、社會的寫照、也是生活的反映、更是藝術的表現。

區里采風/北市國興社區 為長者打造療癒花園


2015-03-22 10:23:31 聯合報 記者吳家宇

一到傍晚,國興社區的老人家便聚集在「療癒花園」拈花弄草。 圖/國興水漾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分享
一到傍晚時分,國興社區的老人家便聚集在「療癒花園」拈花弄草。4年前,國興水漾社區發展協會將萬華醫院後方的閒置空地,打造成綠意盎然的空間,讓社區內長者透過接觸植物,達到園藝治療的效果。
國興水漾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國崧有感於社區內眾多長者,時常躲在大樓裡足不出戶。「一定要讓老人家有事情做。」他為吸引待在家裡的長者走出來,同時讓光禿禿的社區增加生氣,便著手打造這座療癒花園。
「園藝治療是一種不需說話的力量。」林國崧表示,藉由接近大自然植物,幫助長者,特別是憂鬱、失智老人從疾病中康復。
一開始老人家只是安靜地坐在一旁,協會志工便引導他們嗅聞花園裡的香草。後來更在植栽間開闢一條小徑,讓爺爺、奶奶能走動其中,和植物近距離接觸。久而久之,有的老人家便願意開始動手,一起投身園藝的行列。
每年5、6月雨季不方便在花園裡活動時,他會替社區長者辦理室內課程,像利用花園內的植物做貼畫等手工藝。今年他計畫將花園內步道打造成桂花巷,讓長者可以製作桂花釀,進一步發展成社區產業。
林國崧說,老人家看著自己種的木瓜由綠轉紅,產生情感依靠,自然會天天出來活動。這是到其他花園單純欣賞植物所無法獲得的效果。
林國崧每天都到花園裡修剪花木,留意植物生長情形,並趕在枯死前,買回一樣的品種種回來,以免老人家看了難過。他也會定期調整花園內的動線和植栽,讓這座療癒花園生生不息。

失智前兆?健忘原因多莫驚慌


2015-03-22 02:37:44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20日電
你找不到鑰匙或是忘記與別人有約,可能只是單純的健忘,但對很多中老年人而言,這種事卻很嚇人,因為令人擔心是否開始失智。
不過全國老齡研究所(NIA)指出,失智不是導致健忘的唯一問題,若知道原因,健忘通常可治療。記憶力減退,因為不同的原因,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
若你擔心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與醫生討論症狀並接受各種測試,也許能幫助醫生確定原因。有時以下原因可能導致健忘:

睡眠呼吸暫停:這種常見但可治療的睡眠障礙,造成整個晚上呼吸經常短暫停止,與記憶力減退和失智有關。如果你睡醒會頭痛,白天覺得累,或是伴侶抱怨你打鼾太大聲,那你可能有這種障礙。若不予治療,你的空間導向記憶會受影響,例如難以記住方向或是鑰匙放在何處。

沉默型中風:思考和行動的明顯改變,可能是阻擋主要血管的中風造成。若發生影響較小血管的沉默型中風,不嚴重的記憶問題會逐漸出現。記憶力減退的人較易中風,同時健忘可能是中風的預警。

藥物:記憶力減退可能是你的藥物需調整的徵兆。多種藥物可影響記憶,包括安眠藥、抗組織胺劑(antihistamines)、抗焦慮藥、抗憂鬱藥、某些止痛藥、降低膽固醇藥和糖尿病藥。
營養缺乏:維他命B對維持正常神經功用很重要,B12若不夠,可導致思緒混亂,甚至失智。每天應從乳製品、肉類和魚類攝取2.4毫克的B12。

壓力、焦慮和憂鬱:重大壓力或焦慮可導致注意力和記憶的問題,在忙著兼顧工作和家庭又睡不好的人當中特別常見。通常降低壓力,就可改善記憶。未予治療的長期壓力可導致憂鬱,後者也會影響大腦功能。

養老機構一床難求 新疆砸27億改善



2015-03-21 14:00:08 中央社 台北21日電

中國大陸新疆今年將砸人民幣5.4億元(新台幣約27億元)改善養老機構一床難求現象。新疆日報指出,新疆養老床位目前每千人有20.6張,改善後盼增加到24張。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0歲以上老人有253.18萬人,人口老齡化比例達11.18%,且每年平均成長4.36%,象徵新疆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尤其是農村的養老問題更加凸出。
為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今年新疆將投入4.3億元建設自治區「失能失智」老人照料中心;投入2000萬元建設250個農村幸福院;投入8100萬元用於老年養護院、社會福利院、農村互助幸福院等建設。
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政廳黨組書記莫涓表示,今年民政廳在大力增加機構養老床位的同時,也要使更多高齡、貧困、獨居、失能老人享受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
同時,還將協調相關部門制定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福利機構公建民營等政策,探索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充滿生機活力的養老服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事業。
此外,民政廳還將探索建立養老機構責任保險和年檢等政策,積極研究建立養老服務市場運行機制、風險規避機制和投入激勵機制。
至2014年底,新疆共建成各類養老服務設施1726個,床位數達5萬2183張,每千名老人擁有20.6張床位,全區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具有示範功能的養老機構網路。

2015/3/24

健康管理/健康人生 從睡個好覺開始

健康管理/健康人生 從睡個好覺開始


2015-03-18 03:32:20 經濟日報 王欽堂

常常因為加班很晚又要填飽肚子,吃完晚飯往往已經10點了。這個時間即便不是假日,捷運仍然擠滿了人。繁忙的街道上汽機車隨處可見,再加上大樓外牆的霓虹燈,一點都不像是應該要休息的時刻,對許多人或許才是工作或娛樂的開始。晚上10點,超商外年輕男女都還在聊天,喝的是24小時提供的咖啡。台北真是一個不夜城。
回到家梳洗完畢,如果再看看電視(特別是政論節目)、喝一點酒,雖然很容易就入眠,但是隔天起床精神就很差,自己屢試不爽。
愈晚睡覺 愈不快樂
最近,一項美國大學的研究發現,睡眠時間較短或晚睡的人,容易產生消極想法,也不快樂。這項發表於《認知療法與研究期刊》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的文章提到,睡眠時間短或晚睡的學生,情緒較差、也較悲觀。這項調查研究能驗證睡眠習慣和心理健康有關。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所洪蘭教授,對於現在的學生習慣晚上不睡覺,徹夜上網,影響學習成效,非常憂心。她說神經科學家很早就知道睡眠會直接影響學習,年輕時的睡眠品質,更會影響他們老了以後的認知能力。
她提到最近的一項研究,在追蹤受試者22年和28年後,都發現年輕時的睡眠品質,會造成類澱粉蛋白(Beta-amyloid)在神經細胞的沉積,增加年老後失智症的機率,而失智症是一個很可怕的病。
正常的睡眠可以幫助記憶的穩定,整合白天所發生的訊息,促進創造力的激發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睡眠可以延緩認知功能的老化,提升情緒度、減少憂鬱症的發生。
日夜顛倒 失智老化
中醫裡講求「天人相應」。天道乃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要違背此原則,絕對會以數倍速度老化。所以早衰的第一步就是熬夜、值夜班及失眠。而中醫認為熬夜工作、玩樂是第一損精耗氣的行為。唐朝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精血虧空者需三年修養生息得以補回。精就是腎精,血就是肝血,男人缺精則衰,女人缺血則病。這是中醫看睡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現代醫學也早知道,日夜顛倒會使內分泌失調、嚴重影響生理機能,並造成免疫系統紊亂,特別是修復組織的功能。
另外,許多人可能知道,由大腦松果體所分泌的退黑激素(Melatonin)是可以調節幫助睡眠。但後來的研究更發現,退黑激素的缺乏和夜間工作者罹患癌症有關。晚間的光亮環境,也被認為是已開發國家愈來愈多人罹患癌症的原因之一。
生活習慣 影響健康
不順應天時的生活,是導致現代人疾病叢生的主要原因。日本將現代人所發生的主要疾病及死亡原因稱為「生活習慣病」,其實是貼切的。只是現代醫學主要以藥物處理多數睡眠障礙,是遠不如幾千年前古人的傳統醫學智慧。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署統計,國人安眠藥每年用量約3億2,000萬顆,相當於中山高速公路的總長。安眠鎮靜劑長期吃所造成的副作用,是難以追蹤其影響的。
隨著社群網站及即時通訊的發展,現代人晚睡的情形恐怕愈來愈嚴重。要求一個良好的睡眠,看似簡單但也不簡單。睡覺本來就是人類的本能,現在竟然成為現代人的挑戰和課題。既然睡眠障礙是生活習慣問題,要改善睡眠,仍然需要從生活型態改變做起。
要怎麼樣才能睡個好覺?先排除病理性因素,綜合專家及個人經驗建議 :一是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運動、維持健康飲食、避免抽菸酗酒等。二是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規律的清醒/睡眠作息時間、不在臥式看電視、發展就寢前屬於自己的例行儀式。三要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如控制臥室的噪音、隔絕光線、保持涼爽通風、舒適的床等。四要留意會破壞睡眠的因素。如睡前咖啡因(睡前五小時避免)及酒精的攝取(睡前三小時避免)、香菸及不易消化的食物等都應避免。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時間要在床上度過,這一定有人類演化上的重要意義。許多事,本來就是很簡單的,像人到了晚上就應該要睡覺。但是現代人把這件事弄得很不簡單。尊重人類演化的設計,還有回歸「順應天時」、「天人相應」的生活,才是健康之道。
(作者是哈佛健診健康管理事業董事長,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飲食逆齡 你吃對了嗎?

 

2015-03-18 02:50:57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專題報導
每個人都會老,專家指出,老化是逐漸營養不良的過程,想要減緩老化對健康的衝擊,必須逆勢操作,從增加營養開始。
根據衛生福利部2005年到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結果,國人常將「富含醣類的便利食品」當作正餐,例如麵包、速食麵、三明治、漢堡、包子、餃子等,但都屬於低營養密度食物,且蔬果與乳品攝取量也不足,反倒是烹調用油增加。
振興醫院營養師蕭如榆表示,老人需要攝取豐富營養素,若全穀根莖類、牛奶和蔬果攝取不夠,鎂、鋅、鉀、鈣等礦物質就容易攝取不足,身體的機能無法充分運作下,容易感到疲倦、焦躁。
尤其是富含B群的全穀類食物、豆類、蛋奶類和深綠色蔬果,有幫助神經系統傳導功能,攝取量足夠,可預防老人失智、減少中風機會。
六大類食物、彩虹蔬果
「逆齡食物不外乎就是六大類食物和彩虹蔬果,烹調則以少油、少糖、少鹽為主,雖是老生常談,但影響廣泛。」蕭如榆說,高油、高糖、高鹽食物會讓血脂、血糖增加,破壞血管內皮,增加血管發炎機會,也可能導致粥狀動脈硬化。尤其是高糖食物,可能增加膠原蛋白流失,殺掉能讓皮膚滑嫩Q彈的好幫手。
對於信仰虔誠而長期茹素的老人,蕭如榆建議,除了豆製品、深綠色蔬菜要吃夠,也應適時補充鈣片或B群,代替動物性食物內的營養素。飯後吃水果,也可幫助鈣質吸收。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健康老人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因攝取1到1.2公克蛋白質,例如60公斤老人,每天攝取60到72公克蛋白質。看起來很少,但許多老人都攝取不足,影響生活功能退化,他建議分散在三餐,且集中於早餐和午餐,蛋白質合成肌肉的效率會更好。
適當運動 營養轉換肌肉
不過,老人的身體組成和成人不同,若長期坐臥卻沒有適當運動,食物的營養無法轉換成肌肉,反而容易造成脂肪堆積。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說,老人若擔心肥胖影響健康,就應多運動,依自身狀況在公園大步走、踩腳踏車,或利用復健器材增進肌力及肌耐力,不只能讓蛋白質等營養轉換成肌肉,還能減少老人跌倒機會。
逆齡幫手—彩虹蔬果
紅:胡蘿蔔、番茄、蓮霧、櫻桃
橙黃:金針、黃椒、玉米筍、芒果、木瓜
綠:地瓜葉、蘆筍、菠菜、茼蒿、莧菜、碗豆莢、綠花椰菜、奇異果、芭樂
藍紫:芋頭、茄子、紫菜、藍莓、葡萄
白:茭白筍、白蘿蔔、洋蔥、蒜頭、白菜、豆芽菜
黑:木耳、香菇、芝麻
資料來源╱蕭如榆、國健署

整合醫療長照 醫師公會擬推社區平台

2015-03-17 19:49:09 聯合報 記者張嘉芳╱即時報導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需要醫療及長期照護的民眾愈來愈多,但目前醫療歸健保署給付,長照服務為衛生利福部社家署補助,至於預防保健則有國民健康署、疾病管制署等機關負責,對高齡民眾的照護看似完整,可是資源卻分散在各單位,民眾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且還有許多服務尚無法完整提供。
為因應國內高齡人口現況,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第一次針對老人提出跨醫院、跨社區的整合計畫,計畫推動「以社區民眾為基礎的照護管理平台」,希望成為一個涵蓋醫療到長照、醫院到社區與居家的資源整合平台。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以社區為基礎的照護管理平台,其實是以民眾的需求為出發點,無論是醫療長照或社會福利、預防保健,將由這個平台做資源整合與安排分配,為民眾提供量身打造的持續性健康照護服務,讓每個人可以透過照護管理的機制明確知道自己可用的資源有哪些,不必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奔波、到處詢問。也就是當急重症病情穩定,後續可能需要急性後期照護、長照或在宅醫療,患者透過此一照護整合平台,即可知道自己下一站可去哪?還有哪些服務資源選項。
以罹患多重疾病的老人為例,失智症、中風的長者若罹患蜂窩性組織炎,個案除需接受抗生素的療程,還有中風復健、失智的長照服務需求,但失智症患者若轉換環境將不利精神症狀控制,可是抗生素一般療程又需連續住院用藥10到14天,加上中風復健不能中斷,這時整合性的資源調配使用就很重要。
陳亮恭說,當個案使用抗生素後2、3天病情穩定,未來透過資訊整合,患者或許可以往社區或居家移動,進行在宅醫療,不需為了完成後續抗生素療程而住院。另外,糖尿病患若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較密集胰島素注射控制,也可以透過這個整合平台,將照護資源外展,讓病患維持在社區與居家進行控制,患者就不需住院,在家即可施打正確的胰島素用量進而控制血糖,也不會中斷原有的生活照顧或長期照護服務。

健康名人堂/生命或尊嚴 醫療抉擇的不歸路

2015-03-17 02:49:20 聯合報 趙可式

林阿嬤洗腎患者,72歲時因感冒併發肺炎,造成呼吸衰竭,醫院建議氣管切開使用插管及人工呼吸器。5名兒女投票表決,3票贊成,2票反對,最後決定氣切並急救到底。經過醫院悉心治療,林阿嬤康復出院。如今她83歲,雖每周需三次洗腎,卻能坐在白蘭花樹下為兒孫打毛衣,生活品質相當好。
張法官的父親78歲,長期患氣喘及B型肝炎,因病情惡化造成肺纖維化及肝硬化,多次因呼吸問題及食道靜脈破裂出血送醫急救,幸好每次都有驚無險。1年多前,老人家發生同樣狀況,基於過去經驗,全家人要求醫師救到底,還裝上葉克膜。但老人家全身插滿管子,吃盡苦頭,最後含恨而終。面對老父不得善終,張法官有無盡的遺憾與悔恨。
醫學有其不確定性,醫療抉擇常是一條不歸路,即使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但生命無法由人完全掌握,醫學有極限,也有其不確定性。上述兩個臨床案例在作醫療抉擇時,就是條不歸路,選了一條就無從後悔再重新抉擇。
醫療抉擇常牽涉到三方面意見:病人本身、家屬、及醫療團隊。
病人有其自主權,但其意願會隨著所接受的訊息;身體的痛苦;家人的愛、關懷、與照顧及經濟條件等因素而改變。家屬們則隨著醫療訊息及對病人的關愛等有不同的意見。醫療團隊也因本身所接受的專業教育及專業經驗而相左。要達成三方共識,且不悔的醫療抉擇相當困難。除了各種醫學科學的證據,提出先進國家常用的醫療抉擇三項指南

1.「驚訝」問題
「如果病人在半年之內死亡,你會不會驚訝?」如果答案為「不會驚訝」,則病人應屬「末期病人」。按台灣法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在病人/家屬簽署意願書/同意書之下,病人就可以「不予」或「撤除」維生醫療,且不需給予各種急救措施,這是合乎生命醫學倫理且合法,常能造成病人的善終及家屬的善別。但若答案為「會驚訝」,則表示三方面都無法預估病人會死,就該盡力拯救,畢竟人命關天。

2.「視病如親」問題
「如果這位病人是我最愛的親人,我會如何作抉擇?」「真愛」就是「以他最大的福祉做考量」。這點對醫療團隊尤其重要,若病人成為醫療人員自己最愛的親人,還會做同樣的處置嗎?若答案為「是」,則可確認是考量到病人的最大福祉。

3.「生活品質」問題
「如果經過所有的醫療處置,病人的生活品質是病人所不能承受的,我還要救他及治療他嗎?」
現代許多人對生命的「質」更重於「量」,若接下來的生命只是「苟延殘喘地活著」,具有心跳呼吸,卻毫無品質可言,還需要用盡醫療儀器去救治嗎?我臨床上遇過無數病人:如癌症、漸凍人、失智症剛診斷初期意識仍清楚時,就立下「生前預囑」,交代一旦發生併發症等危及生命的情況,就不必再救了。

這點在先進國家如英國、美國、澳洲、紐西蘭等頗為常見。我國因健保給付太好,造就許多無效醫療及纏綿病榻,生活品質極差的案例。因此這第三個指南可做為個人抉擇的參考。
生命誠可貴,尊嚴價更高。一個國家的進步除經濟發展外,精神文明更為重要,如何做醫療抉擇,也是精神文明的指標之一。
(本文作者趙可式為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社區福利圈 柯文哲視察忠勤里


2015-03-14 02:46:13 聯合報 記者吳家宇/台北報導
市長柯文哲昨天前往中正區忠勤里社會福利據點視察,計畫以此為示範點推廣到全市。社會局預計3月底以研討會形式,邀集示範據點分享如何連結社區福利資源,找出適合各區在地特色的福利服務發展模式。

社會局百日新政打造整合型社區福利圈,讓民眾在步行20分鐘路程內即可享有服務資源,實現在地樂活的精神。

忠勤里將閒置的國防部宿舍轉移成社區服務據點,提供老人共餐、弱勢兒少課後輔導、失智長者非藥物治療等服務,並開辦食物銀行,讓社區弱勢民眾透過志願服務獲得社區貨幣,換取物資。

忠勤里里長方荷生表示,配合社會局整合型社區福利圈計畫,他將跨越單一社區服務。以南機場社區為核心,將服務範圍拓展至周邊鄰里,或其他有意願的社區。

其中,老人送餐服務4月將擴及鄰近的南門、永昌里,中午時以桶餐方式送至該里據點。食物銀行也將在公館的水源里和古亭的頂東里開設分行,讓資源得以共享。

為應付更多的物資,方荷生規畫將閒置的中華區民活動中心做為物流倉儲。他也和家樂福基金會合作,號召民眾捐出買一送一的特惠商品。

方荷生向柯文哲簡報時提到,自從市長公開推薦他後,今年他申請的經費都被駁回,希望市長替他想想辦法。

此外,方荷生也很重視人力資源。他說,每個據點都要有社工人力,帶領長者從事健康促進活動,或在民眾領取物資時介入關懷,才能真正的協助弱勢族群脫貧。

健康你我他/失智妻暫托護 給我喘息空間

2015-03-14 02:32:16 聯合報 鍾欽鑌/南投草屯

為了全力照顧失智的內人,我提早退休,結束公職生涯。看到內人曾把水果藏在衣櫃裡,因發霉而汙染衣服,又常把冰箱冷凍的食物未經烹煮就拿去食用等,我才驚覺罹患失智症的嚴重性,但除了吃藥控制病情之外,實在想不出良策來解決。

尤其是,內人因走路不穩,容易跌倒,依賴性強又沒有安全感,每天纏著我,讓我也因此脫離社交生活,和親朋好友有疏離感,退休後的聯誼活動、同學會等幾乎都無法參與,讓我感到孤獨、疲累、哀傷和無奈,甚至於感到人生乏味。

直到獲悉鄰近的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有附設老年日間照護中心,專門安置失智的病患,內人經該院評估後,可由該中心接受照護,每天安排不同的課程,諸如卡拉OK、手工藝製作、繪畫,還有健康操等,讓我的日常生活獲得喘息的機會,品質也大大提升,得以享受和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照顧內人將近25年的歲月,如今我已走出自閉、走出哀傷,不再疲憊、挫折、無奈和悲痛……。可惜,國內提供失智症的日間托護場所實在太少,希望政府相關機構應廣為設置,以減輕家屬的經濟和照顧的負擔。

2015/3/22

五股托老中心啟用 歡迎北市共享

2015-03-13 08:55:05 聯合報 記者周毓翔/五股報導


新落成的五股公共托老中心採莊園式設計,樓上還可以眺望淡水河景。 記者周毓翔/攝影

分享
五股獅子頭公共托老中心昨天啟用,開放40個托老名額,市長朱立倫表示,日前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談雙北合作時,有很大一部分在談托育與托老的合作,「新北市在托育托老方面已大幅超越台北市,歡迎台北市民到新北市使用公托資源。」
五股獅子頭公共托老中心位於五股區孝義路上,原是一片草地,這3年間改建為公共托老中心,兼具銀髮族俱樂部功能,外觀採莊園式設計,二樓還有河景祖孫遊戲區,長輩可帶著小朋友到遊戲區玩樂,托老中心裡頭還設有「獨立失智照顧空間」,有專人照顧失智老人。
社會局長李麗圳表示,據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統計顯示,65歲以上長輩輕度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為4.97%,且近年來有越來越多早發的案例,「獨立失智照顧空間」的擺設主要以懷舊為主,會擺設古早的物品,幫助延緩失智老化,中心也都有專人照顧,透過讓長輩增加社會參與也可減緩失智症。
市長朱立倫出席啟用典禮,與長輩們搓湯圓、搓獅子頭,他說日前參訪新加坡與香港發現,台灣在托老部分起步算晚,他還提到,在雙北論壇上,就公共托育托老的議題上與柯文哲談了很多,目前新北市在公托方面大幅領先台北市,歡迎台北市民共享資源。
五股獅子頭是新北市第18家公共托老中心,即日起開放申請,可收托40名,每月最高1萬5千元,市府依長輩失智失能情況和福利身分給予補助,最高補助1萬5千元,詳請可上新北市社會局官網查詢。

婆媳之間/陪婆婆倒帶

2015-03-13 08:54:51 聯合報 伍華英(彰化員林)

這一、二年來,回鄉下陪伴失智的婆婆和體弱的公公,成為我們每天下班後的必要功課。幸好兩個孩子都已成年,讓我和外子能有餘力奔走照料年邁的雙親。
有人說,四、五年級生的我們,把照顧父母視為天經地義,可是我們的下一代卻不這樣認為,日後也許安養中心才是我們老年的共同居所。每想到此,心中不免有些悲涼,不過,如何不成為晚輩的負擔,倒是我們真正該努力學習的課題。
老年失智的人口比例似乎不少,光是鄉下常來和婆婆聊天的長輩就有好幾位。有時聽他們的對話,常會讓我想起跳針的老唱盤。甲說:「你呷飽沒?」乙說:「都呷飽,阿你咧?」甲回說:「就是呷飽才來找你坐。」然後開始聊一些我已聽過無數次的陳年舊事。
不久,甲又問:「你呷飽沒?」乙又說:「都呷飽,阿你咧?」甲再說:「就是呷飽才來找你坐。」聽他們一再倒帶,而且說得流暢自然,反而是我們在一旁聽了,都忍不住在心中默數:第三次、第四次……,也許我們覺得不耐煩,不過仔細一想,這也是失智者說話的頻律呀!
好幾次,當婆婆和那些同是失智的長輩在一起時,原本呆滯無神的表情,總一下子亮了起來,也許他們是彼此最佳的聽眾,每一次對話,對他們來講都是「首播」,都能得到熱切的回應,而不像她和公公或是和我們說話,常會收到我們對她投以不耐煩的口氣和表情。
看來要讓婆婆開心,我們都得陪著她一起「倒帶」。

健康你我他/失智二姑精力旺 家人排班輪流陪


2015-03-13 02:53:03 聯合報 大內高手/高市三民
照顧失智老人真的要無微不至、事必躬親,而且既要鬥志,也耗費體力。80歲的二姑姑雖然罹患失智症,但仍有不錯的行動力,我們總是憂心忡忡,怕她外出就迷路,總要不眠不休小心的緊迫釘人。
最近,二姑姑性格變得愈來愈多疑,一有風吹草動就大喊大叫:「有人要搶我的錢包,趕快抓他到警察局。」不僅弄得全家人雞犬不寧,坐立不安,也擔心她突如其來的攻擊,被抓得傷痕累累。
二姑姑的個性暴躁,白天精力旺盛,在客廳和房間走來走去,三更半夜時仍然精神奕奕。表哥、表姊為了照顧她,避免一個不留神、打個瞌睡,一有閃失,造成她發生意外,為此更換四道難開啟的大門和後門,還得多排班,兩人一組陪她半夜不睡覺,又哄又騙地軟硬兼施,常常搞得大家疲憊不堪、失眠傷神。
為了減輕照顧上的負擔,我們不斷地去上課學習、聆聽專業醫師的錦囊妙計:「增加社區活動來消磨長輩的體力,多陪伴,來盡量延遲長輩的病情,減少入住機構的時程。」盼望她忘得怡然自得,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朱立倫:提供安心舒適托老空間


2015-03-12 17:43:04 中央社 新北市12日電
新北市長朱立倫出席全市第18家的五股獅子頭公共托老中心啟用典禮表示,持續提供安心舒適托老空間,落實在地就養的目標。

朱立倫今天上午參加啟用儀式時,除一一參觀獅子頭托老中心的每個空間,並與在場的阿公、阿嬤話家常,氣氛溫馨和樂。

他表示,21世紀托老的問題將日趨重要,新北市推動高齡照顧存本,結合佈老志工和世代志工,可減緩家庭照顧壓力。

他說,五股獅子頭公共托老中心是新北市第18家公共托老中心,年底前會再增設3家,使公共托老中心達21家,妥善運用公共空間照顧老人,除能減輕家屬照顧負擔,也能讓年輕人可以認真來打拚。

社會局表示,獅子頭公共托老中心的建築設計融合區域特色,不僅具有濃厚藝術色彩,也讓長輩有置身於歐式莊園的感覺。

托老中心設有閱讀室、復健運動室、多功能室、卡拉ok室、棋藝區、泡茶區、開放式廚房及家庭影音設備等,讓失能失智的長輩與年輕世代增加代間融合,彼此照顧學習,建立親密關係。

夏珍/滾滾紅塵 趁你還記得

2015-03-13 15:36:58

【撰文/魅麗雜誌;攝影/魅麗雜誌】
我感覺自己不在這兒,也不在那兒。
我不記得昨天,最害怕明天,什麼時候完全失去自己?
我連在家都會迷路,想不起叫我媽的女孩是誰?
我的記憶趕不上遺忘,僅有的一點自己也不斷遠離。
我想念曾經有的精采,想念摯愛的家人,我更想念我自己。 《我想念我自己》
記憶,對人到底有多重要呢?當意識到有「我」之時,生命就有你和他的「人我之分」,人之所以構成完整的「我」,就是一點一滴從你我他中建構的關係裡,確認自己的位置。做為兒女,你有爸媽;做為手足,你有兄弟姐妹;做為職場中人,你有工作、有夥伴……。
如果有一天
你忘了自己
如果忘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朋友……,甚至自己,你還是你嗎?當記憶遠離,生命還有「想念」嗎?沒有念想的日子,還算得上是日子嗎?
《我想念我自己》,是小說,是電影,是一個悲傷的虛構故事,卻是真實會發生在每個人生活中的情境。小說敘述一位世界級的語言學家,丈夫眼中最聰明的女人,卻得了基因遺傳的早發性阿茲海默症。上課的時候,才講完上一句,突然就忘了下一句;她慢跑著理應熟悉的路徑,竟陌生了;理智的她選擇就醫,卻掙扎很久才能告訴最親密的愛人,她需要協助,卻感到丟臉。
「我寧願自己得的是癌症,至少不會這麼丟臉。」女主角如此感傷但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受,在丈夫面前,她尿褲子,因為,她找不到家裡的廁所。這一段情節讓我震動不已,再過不了多久,她就不再記得先生,回到家裡照顧她的女兒,也得一步一步適應她幹練又美麗的母親逐漸失去了自己,當母親不再記得女兒的時候,女兒該如何定義自己的位子?
阿茲海默症在現代社會不算是罕病,除了遺傳基因,也有著老年退化的可能性,甚至伴隨憂鬱症,確診後餘三到九年不等,過程中,患者很可能出現妄想、甚至暴力,這讓照顧更顯困難。缺乏家人照護的患者,退化只會加速,更困窘的是,自覺丟臉的患者,總會走到一天,或許連「自覺丟臉的情緒」也會失去;但照護到可能失去耐性的親人,卻不知如何向外求救,實際點說,求救也是無用的,畢竟在人的記憶最深處,終究只有親人。
趁你還記得
盡力去愛
我的前輩伊佳奇,長期關心老人失智議題,還為社區提供照護諮商,去年底他寫了一本書《趁你還記得》,他的爸爸就是老人失智患者,在長期照護十年後離世,這已經超過一般平均水準的餘命,不能不說是他的用心。我問他:「爸爸到最後還知道你是你嗎?」他說:「眼神會不會聚焦,還是有差別的。」當一切都不記得的時候,只能潛入記憶的最深處,營造爸爸曾經有過、可能留存的印象,比方說,他會親吻爸爸的臉頰,爸爸看他一眼,用手抹去親吻跡痕,這是他和父親以前常玩的遊戲,是父子之愛的表達。他的吻回溯曾有的情境,喚醒父親的殘存的記憶,而父親的動作讓他知道,「爸爸還在」。
佳奇兄和妻子輪流照顧爸爸,即使午休時間都要有人在旁邊,有時父親醒過來側頭媳婦一眼,嘴角帶著笑,轉頭再睡,他說,「爸爸顯然還留著若有似無的、輕淺的記憶,讓他看到媳婦感到熟悉,因此有了安全感。」這樣的安全感,除了家人,是任何照護人員不能提供的。
【完整內容請見《魅麗》2015年3月號】

健康你我他/疼惜失智母 哄一下又何妨


2015-03-12 02:17:12 聯合報 蘭馨/竹縣竹北
雙親獨居南部,但父親怕我們擔心,隱瞞母親其實早有失智的現象,例如天黑忘記煮飯菜、常常購買相同的衣飾,到早餐店不會結帳,無視家裡凌亂等。直到母親隨遊覽車參觀101大樓一度走失後,家人商量,決定委由經營安親班的妹妹照顧。

不過,聽妹妹提起,母親見到孩子不當行為會嚴厲指責,往往把孩子嚇哭;母親也變得愛好甜食,常把學生的飲料一飲而空;稍不注意,她就會走出大門而迷路,得發動人馬到處找尋。

為了減緩妹妹照顧母親的辛苦,我在寒暑假接媽媽北上。剛開始,我對媽媽的問話和牢騷,會不自覺地以教導的方式回答。例如,母親常忘了吃過飯,尤其半夜喊肚子餓。我苦口婆心告訴她吃過了,母親會罵說,是不是想餓死她?之後想想,泡杯牛奶讓她充飢,事情就解決了。

媽媽才和我住幾天,會強烈吵著回家,常望著窗外。懷念家鄉的她,會想念家門口種的兩棵九重葛,只是,她最熟悉的家是永遠回不去了。

母親因為失智,忘卻人生悲痛的過去,我會想,若是最後的相處能重來,將以母親的需求為出發,哄她、疼惜她,讓愛美的她能夠活得快樂。

2015/3/9

30年老菸槍 失能風險高

30年老菸槍 失能風險高


2015-03-10 02:29:39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圖/ingimage,為情境圖

分享
最新研究發現,老菸槍菸齡超過卅年以上,中老年失能風險高。陽明大學衛生福利所教授李玉春表示,雖吸菸者的失能風險明顯較未吸菸者高;但六十歲前若能成功戒菸,或戒菸超過十五年,失能風險則與一般人相當。
該研究以國民健康署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進行分析,追蹤一九八九年至二○○七年。吸菸者的輕度失能及重度失能風險分別是未吸菸者的一點一五倍及一點三四倍,菸齡逾卅年的失能風險更高。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台灣衛誌」上。
所謂輕度失能,是指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含)以上需協助者。
李玉春說,國內五十歲以上的吸菸率達百分之十四點二,約一百萬人,失能除了造成自己及照顧者生活上不便,醫療支出也是一筆可觀費用。據統計,台灣一年可歸因於吸菸的死亡人數逾兩萬人,健保醫療花費約三百億元,占健保整體支出的百分之六,加上民眾自費估計達五百億元。
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賴志冠表示,長期吸菸會造成血管硬化、小血管阻塞,在身體各部位引起小中風,因症狀沒嚴重到影響四肢體活動,因此常被忽略,長期易增失能、失智風險。

聯合/濫用外籍看護,台灣恐成長壽失能老人島

2015-03-10 02:31:3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印尼政府多次放話將停止女性勞工來台,勞動部立即還以顏色,宣布開放已凍結十年的越南家庭移工入台,以替補印尼看護工可能留下的長照人力荒。加上政府最近宣布放寬八十五歲以上輕度失能長者聘雇外勞,未來只要年紀夠大,幾乎都能申請外籍看護。

這些措施,顯示政府了解長期照護是社會老化不可避免的趨勢,民眾的照護需求必須滿足。問題在,勞動部不斷放寬外籍看護來台的門檻,不僅增加長照體系對移工的依賴,也與衛福部宣示「長照人力以本勞為主、外勞為輔」的方向矛盾,更與行政院「優先發展社區式及居家式長照服務,占長照服務總量五成以上」的策略背道而馳。同一個內閣,各部會步調卻南轅北轍,政策究竟要走向何方?

衛福部之所以宣示長照以「本勞為主、外勞為輔」,行政院之所以要發展「社區式」及「居家式」長照服務,目的就在矯正台灣長期過度倚賴外籍看護工的問題。廿年來,長照市場高度依賴外籍移工的結果,一則導致看護模式及人力供應的僵化與惰化,無法提供不同家庭長短期照護的多元需要;二則在廉價外勞的競爭下,本國勞力缺乏切入與參與的機會;三,貪圖簡便與便宜的結果,是台灣長照市場的扁平化,品質和服務無法提升。以下,我們分三個面向討論。

首先,我們的長期照護體系是要追求「自己的老人自己顧」,或者只能仰賴外勞?台灣實施長照廿年,如今靠廿一萬外籍移工撐起長照大半邊天;行政院提倡的「社區式、居家式長照服務」卻難以推動,歷年訓練的國內十萬照顧大軍,竟僅剩一萬人留在體系裡。這個現象,與政府不斷放寬外籍看護工聘雇門檻及留台年限有很大關係。

從被照顧者的福祉著眼,未受過看護專業訓練、身心過勞、乃至言語不通的外籍看護,其實無法帶給失能長者最周全的照顧。不少移工在母國缺乏照顧老病的經驗,仲介提供的職前訓練也只是紙上談兵;到了台灣,卻往往要非法承擔抽痰、換導尿管等護理工作,壓力極大。若遇到被照顧者管路脫落,看護工可能擔心遭責罵或扣錢而隱瞞事實,老人因此出現吸入性肺炎或尿路感染再入院率頗高。因此,如何導入本地受過專業訓練的看護人力,勢在必行。
其次,回到老年照護的根本看,最好的政策應是預防失能、活躍老化。台灣八十五歲以上的「超老族」愈來愈多,他們也許力衰,卻不見得病弱;此時的最佳照顧對策,應是儘量維持老人的自主行動能力,包括提升肌力及社會參與,才能預防失智及失能。就如北歐國家的理想老化:「只有臨終前的兩星期,才躺到床上過日子!」

因此,仿照日本介護保險推出的「小規模多機能事業所」,是台灣應走的方向。這是以學區為範圍的社區照顧中心,提供包含日托、共餐、復健、居家服務、失智團體家屋的多元服務,讓老人家白天有人照顧,與人互動,訓練肌力,延緩失能。讓老人活得好、活得有品質,是比長壽更重要的目標。現行許多家庭因缺乏選擇而引入外籍看護,凡事由外傭服其勞,老人原本能自理的日常活動、社會參與、語言刺激皆被取代,其實反而容易導致其心智與身體功能退化。無微不至的替代,老人將只剩下「活著」。最壞的狀況,就是超老族集體「重度失能而長壽」,這將是長者、家人及社會都不願見到的結果。

第三,台灣的長照制度,不應再建立在對外籍移工的剝削上。多少人知道,在台外勞的薪水是兩套制度:工廠勞工比照基本工資調整,而家庭勞工薪資還沒有基本工資的保障,有人仍是一五八四○元。印尼政府要求移工赴台的三個前提,一是家庭看護的工資,應比照基本工資,二是合理工時,三是必須自有宿舍,不可再與雇主同一屋簷,廿四小時無休待命。如果我們不思改進,以為換個國家進口外勞就好。台灣「血汗長照」的惡名何時能擺脫?
說到底,長照制度必須將眼光放遠,讓本國勞工與移工搭配與互補,共同構築有品質、多元、永續的照顧體系,才能許長輩一個樂觀的未來。如果台灣變成一個長壽卻失能的老人島,將多麼可悲!

健康你我他/照顧失智母親 天天陪她逗她

2015-03-10 02:29:46 聯合報 洪君脩/南市東區

母親罹患失智症已近10年,這3000多個日子中,我看著母親由幹練的銀行專員,逐漸退化至樣樣都需人照顧的嬰幼兒,點點滴滴的變化,有如「我想念我自己」的電影情節。
約莫10年前,當母親開始出現遺忘、重複某些動作的生活習性時,我就帶她就醫,經一連串的檢查後,確認是阿茲海默症,從此展開漫長的照顧之路。
由醫學書籍得知:失智症是無法治癒的疾病,只能盡力延緩它的發作,因此在初期,我不斷利用母親熟悉的東西來穩住她的記憶,例如用相片讓她認人、跟她一起回憶相片中當時的情景、或利用算盤,讓她做一些加減運算…等。看母親玩得忘我,我也覺得很有成就。
漸漸地,母親無法處理生活瑣事,為了能專心陪伴母親,我辭去教職,每天陪母親散步、帶她去吃喜愛的小吃。此時的母親,心性像小孩,因此,常帶她到公園與小孩玩耍,看母親純真模樣,我仰天祈求上蒼:讓病況就此打住。
但是,母親還是逐漸退化,生活需專業照顧,不得不安排她住進護理之家,而我依然天天到母親跟前報到,像老萊子般,逗弄娛樂母親。
這一路走來,感觸良多。由此,我也深深體會:照顧失智者不能全靠藥物,陪伴更重要。

2015/3/8

重聽恐加重老人失智 預防6要點


2015-03-08 09:07:52 聯合晚報 李樹人

台灣老年性重聽盛行率相當高,75歲以上有四成重聽。 報系資料照片

「奇怪,老爸看電視時,聲音怎麼越開越大聲。」陳家兒子最近發現爸爸很難「溝通」,不管是看電視、聽廣播,總是開得很大聲,讓家人受不了,但他卻一副沒關係的模樣;如果關小音量,老爸還會罵人、不高興。
另外,家人出遊,就算到了聲音吵雜的環境,陳爸也一副茫然、表情放空,對另一半及小孩的問話,也幾乎不太回應。好幾次在餐廳吃飯,因為溝通不良,小孩點了陳爸不喜歡吃的菜餚,場面尷尬。
小孩直覺陳爸反應遲鈍,聽力也變差,想帶他就醫,但陳爸總是以「我沒病」、「年紀大了,本來就如此」為由拒絕,但這卻讓他與家人之間更難溝通。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振吉指出,聽覺是人類與外界環境溝通的橋樑,一旦聽覺受損,聽不清楚旁人說話,與他人互動頻率越來越低,就會導致社交能力退縮及情緒低落。
據統計,台灣老年性重聽盛行率相當高,65至75歲的銀髮族中,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患有聽覺障礙,75歲以上者更達四成,已經成為高齡者重要的疾病。
國外研究指出,老年性重聽與失智症具有關聯。吳振吉指出,聽覺屬於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聽力出現退化,這可能代表其他神經系統也會退化。吳振吉在門診經常收治反應變慢、動作遲緩的老年人,聽力檢查確診為重聽,因對外界聲響刺激越來越無感,變得不願與家人互動,以致失智症狀越來越嚴重。
老年重聽的主要原因為內耳耳蝸及聽神經退化,以致於感音功能變差;正常聽力的成人可聽到的最小聲音應小於25分貝,如果可聽到的最小聲音介於26至40分貝,屬於輕度聽損,如已影響工作或生活,就應考慮使用助聽器。
如果可聽到的最小聲音介於40至70分貝,則為中度聽損,此時一般交談都覺困難;若可聽到的最小聲音介於71至90分貝,屬於重度聽損,即使大聲交談都覺困難,必須使用助聽器。
若可聽到的最小聲音大於91分貝,則屬於極重度聽損,此時患者無法與人交談,助聽器效果也有限,必須考慮植入人工耳蝸(人工電子耳),才能對外溝通。
吳振吉指出,許多重聽的老年人排斥配戴助聽器,等到症狀嚴重、非戴不可時,都已拖了五年以上,但此時聽神經萎縮、聽覺遲鈍、語音辨別能力變差,即使戴上助聽器,效果也有限。
「配戴助聽器愈早愈好。」吳振吉指出,早期聽力退化患者如能使用用助聽器,可提升語音聽辨能力,可減少聽損在日常生活中造成的困擾,才能與家人及朋友保持良好互動。

如何預防老年重聽?資料來源:吳振吉 整理:李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