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31

兄弒妹家庭照顧悲歌 專家嘆「手足照顧」的哀愁

2017-05-18 19:48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即時報導
家庭照顧悲劇頻傳,專家指出,家有失智、失能、精神障礙或心智礙障者,照顧時間恐達數十年之久。如罹病者為子女,雙親年老過世,照顧重擔便落在兄弟姐妹身上,「手足照顧」家庭愈來愈多,因對照顧不熟悉、中途接手扛起重擔、沒有主動求助形成難以負荷的身心壓力。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秘書長林惠芳說,手足照顧與雙親照顧角色不同,兄弟姐妹在脫離原生家庭後,會結婚、生子擁有另個家庭,對後來的家庭負起責任;對原生家庭的父母應盡孝道,但對手足的照顧卻沒有如同父母對子女般的照顧「義務」。
且隨著生育率減少,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陳正芬指出,台灣家庭平均子女數僅兩人,甚至一人的比率增加,兄弟姐妹變少,父母因年紀增長、疾病早逝後,罹病需終身照顧的手足若仍待在原生家庭,主要照顧重擔便轉移到兄弟姐妹身上,因過去並非主要照顧者,中途接手應接不暇,可能犧牲工作、婚姻全身投入引起生活巨變。
但政府對於照顧者的協助,以心智障礙者照顧家庭來看,林惠芳說,衛福部將試辦的「雙老家園服務模式」計畫,讓撫養心智障礙患者的家庭能住在同一社區、互相幫助,出租對象僅以心智障礙者與年邁父母為主,手足照顧卻未納入,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林口成庚醫院復健及社區精神科主任、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張家銘說,避免照顧悲劇再發生,由家人、兄弟姐妹分擔照顧重擔,主要照顧者不應集中在同一人身上,當身心感受壓力、情緒難以負荷時,可申請喘息服務或主動求助,聯繫當地衛生所,由衛生所通知醫療院所醫師,親自到家進行諮商,更應改善社區對精神疾病汙名化的認知,鼓勵患者就醫。

高雄市苓雅區福德路昨天上午發生一起疑因家族糾紛,50多歲妹妹向胞兄跪地求饒時,遭...
高雄市苓雅區福德路昨天上午發生一起疑因家族糾紛,50多歲妹妹向胞兄跪地求饒時,遭兄長持彎刀砍殺斷頭,警方據報趕往現場並將凶嫌帶回偵訊。記者劉學聖/攝影

新創瞄準老人 尋找「銀光獨角獸」

2017-05-18 23:24聯合報 記者吳貞瑩/台北報導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呼應高齡社會多元需求,2017年銀光經濟創客論壇開跑!主軸在抗老產業與醫養生態圈,6月10日國際重量級講者將與台灣新創團隊同場,介紹銀光產業新商業模式與前景,國內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將提出價值醫療主張,提供高齡醫療的全新思維。
論壇另一亮點是尋找「銀光獨角獸」,即日起只要具備公司資格,提出具體服務、商品商業模式即可報名。優勝團隊贏者全拿,可獲得10萬元獎金以及10小時免費與投顧公司交流,進一步爭取投資機會。
2018高齡社會倒數計時,工研院預估產值達3兆,不景氣中唯高齡商機看好,此次銀光經濟創客論壇邀請五位講者,包括南韓釜山大學教授金哲民介紹新抗老產業的發展現況,中國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劉挺軍從保險集團如何挹注資源,架構醫養合一生態圈。
劉挺軍身兼泰康之家投資 公司首席執行官,他曾說,養老產業依需求不同,細分至醫療保健、日用生活、家政服務、房產、保險、金融、娛樂文化、旅遊、諮詢服務、其他特殊產業。他將分享大陸建立八個城市養老社區與醫養結合的經驗,受到對連結服務資源有興趣的保險、房產、高齡設計界關注。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將就長者的健康照護,提出價值醫療主張。他表示,世界管理學大師麥可波特主導的國際健康照護成效測量聯盟(ICHOM),2015年針對長者健康照護擬訂價值醫療的成效指標,屏除傳統醫療觀點,從多重用藥、跌倒、衰弱、死亡地點、參與決策等,重新檢視長者的照護服務,推動對高齡者最具價值的醫療服務,希望鼓勵醫療、產業思考以「人」為本的長期照護成效。
論壇安排多組新創參賽團隊接力開講,結合跨領域資源團隊,例如結合陪伴商機與串接資源的失智陪聊機器人,保全加物流服務的高齡社區管家服務,串接社區咖啡店的新服務模式等,精彩可期。
「尋找銀光獨角獸」新創團隊競賽開放報名,詳情請上元氣網搜尋「銀光獨角獸募集令」
智榮基金會龍吟論壇營運總監李竺姮就多年觀察長者需求的經驗交流,安泰商業銀行副董事長蔡文賢將進行總點評,從投資觀點看新創公司發展與交流實務經驗,並與專家選出優勝新創團隊。
現場並安排花甲書屋進駐,由南機場社區里長方荷生率飛行少年提供手沖咖啡試飲,民眾可在休息時間瀏覽新創團隊展示區,回饋使用者需求,並票選人氣創客團隊。論壇名額有限,請儘速報名。
時間:106年6月10日(六)9:00-16:30(8:30開始報到)
地點:張榮發基金會1001國際會議廳(台北市中山南路11號10樓)
報名網址
udn售票網:https://goo.gl/C690Rb

李雪雯/功能「高不成、低不就」的小額終身壽險 真的像業者說的那樣「適合你」嗎?!

2017-05-18 16:35:19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台灣即將進入高齡化社會,居家照護需求攀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鼓勵業者開發類似保險...
台灣即將進入高齡化社會,居家照護需求攀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鼓勵業者開發類似保險。 聯合報系資料庫
根據媒體的報導,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鼓勵保險業開發及銷售符合高齡者需求的保險商品及服務,目前開辦的商品有團體年金保險、實物給付型保險、具外溢效果的健康管理保險,以及小額終老保險等4種商品。
但是在這4款高齡化保險商品中,小額終老保險開賣腳步是最晚的(保險公司今年2月份才正式開賣),卻是目前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高齡化保險商品。
截至3月底為止的統計顯示,已有台灣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以及中國人壽4家保險公司開辦小額終老保險,累計有效契約件數達2萬4970件、保費收入約2.94億元。
儘管政大風管與保險學系副教授彭金隆,曾經寫文章提出質疑:「總結一下,小額終老保險對投保條件差的弱勢中老年人,雖然有一點幫助,但是保費負擔過重、且不符合當下需求。對有保障需求的青壯族群來說,3年保障空窗期,即使保費少3成也不划算!因此,主管機關的美意可能要落空了」!
但市場買氣似乎依然不減,甚至還有媒體報導:「保險局官員不少人都有投保小額終老保單,就連壽險公司的精算人員也覺得划算,就是預先替自己存身後事的費用,減少家人的負擔」。
實際問過銷售端的業務員的說法,小額終身壽險之所以熱銷的原因,就在於「保費打7折」、「不用體檢」、「每人終身限購1張(也就是在A公司買了之後,到B公司就買不到了)」的行銷話術,讓過去因為體檢過不了、沒保單可買的民眾,覺得「買到賺到」。
但實際比較同一家壽險公司,兩張一般終身壽險與小額終身壽險的內容可以看出,所謂「保費打7折」,根本就是銷售上的不實話術。因為實際以30、40、50、60及70歲的保費來看,小額終身壽險在同一繳費期別、性別、年齡下的年繳保費,折扣最多只有「打8折左右」而已。
同一家壽險公司小額終身壽險與一般壽險的比較。製表/李雪雯
同一家壽險公司小額終身壽險與一般壽險的比較。製表/李雪雯
而有關「不用體檢」的說法,也並非完全正確。實際的狀況是:這種小額終身壽險只是「原則上免體檢」,但被保險人還是要詳填告知事項,且在核保需要下,保險公司仍得要求抽檢或體檢。
至於「用身故保險金預先替自己存身後事的費用,減少家人的負擔;用祝壽保險金妥善照顧家人及自己的經濟生活」的說法,恐怕也是為了銷售方便的行銷話術。
所以在筆者看來,這種「小額終身壽險」的適用性,根本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為什麼這樣說?首先以「高不成」來看,雖然這張保單的最高承保年齡可達84歲。但仍有以下3大問題:
一、保費雖比同年齡其他保單要便宜,但所繳保費負擔一點都不輕鬆。以上表為例,70歲男性10年期繳費保單的每萬元年繳保費是949元,等於10年繳9490元,來換取最終1萬元的保額,根本就是「拿自己繳的保費『賠』給自己」,更何況前3年還幾乎沒有任何保障。
回歸到投保的本意來看:能用少少的保費,獲得最大倍數的保障,那才叫「用保險轉移風險」;假設未來事故發生後所拿到的錢,差不多等於自己繳出去的金額,那只能叫做「存錢」而已。
二、從不同種類保險的功能來看,終身壽險的「唯二」功能之一,就只有「支付身後的喪葬費用」。但以「10年總繳保費28萬4700元,換得30萬元保障」為例,話說的極端一些:一位沒有工作,卻有能力每年拿出近3萬元保費的銀髮族,會有可能連最後這30萬元的「身後事」費用,都拿不出來?或是在105歲之際,沒這30萬元祝壽保險金,就完全「活不下去」嗎?
三、前面提到終身壽險的功能,除了「支付喪葬費用」之外,另一大功能就是「可以附加非常多保費相對便宜的各種附約」。像是可以拉高壽險保障的定期壽險附約、提高意外保障的意外險附約,以及各種提供健康保障的健康險附約。
然而對於銀髮族來說,最大的風險是「住院醫療」、「罹患花大錢的重大疾病或特定傷病」、「因為意外造成骨折的不住院醫療費用」,以及「因為失能或失智所導致的龐大長期看護費用」…等,很抱歉,根據銷售人員的說法,這種「小額終身壽險」卻完全不能附加任何附約。那麼,銀髮族應該「只因為便宜,買到就賺到的感覺」,而瘋買這種「高不成」的保單嗎?
其次以「低不就」來看,以家庭責任重的青、壯年為例,小額終身壽險最大的問題之一,是能買的金額最高只有30萬元;問題二是前3年的保額幾乎沒有(只有退回「應繳保費的1.025倍」,且不退回已繳未到期保費);問題三則是「這種保單無法附加其他任何附約」,等於所買的青、壯年,也不過是多了一張不能拉高任何壽險,或是健康險保障的「終身壽險」而已。
但,每月餘錢不多、且應該把大部分的錢,都用在累積財富的青、壯年,不是更應該用最少的保費,購買最能拉高保障的定期壽險,而不是「高保費、低保障」的終身壽險嗎?
另一個「低不就」的原因在於:一直以來「沒有保險」的人中,絕大多數除了是因為年輕時,沒有正確投保的觀念而錯失良機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沒錢」。
假設是一個負責任的保險監理單位,在考量大多數低薪、沒有多餘金額購買基本保障之下,應該鼓勵各壽險公司推出的,也許是「終身壽險主約保額只有1萬元,但可以附加更多定期險附約」的「整體保費更為低廉,且續保年齡再拉高」的保單組合,而不是這種「只有保費便宜」,保額從10萬元起跳,卻一張附約都不能附加的終身壽險。
要不然,也可直接要求壽險公司,未來每賣多少張的儲蓄險保單,就必須賣出以上「(低保費)更高續保年齡」的各類保單組合,恐怕還更符合高齡族群的真正風險需求。
儘管根據業者的說法,這種小額終身壽險給的佣金「普普」,但據說因為金管會修正「人身保險及財產保險安定基金計提標準」,保險公司銷售越多小額終老和身心障礙者保險,就能獲得越高的評鑑,有助於降低安定基金提撥比率。
再加上對於業務單位來說,不管金額大小,只要能有保費收入,總是能對業績有所幫助。且在媒體不斷報導「連金管會官員都人手一張」、「保費打7折」等話題推波助瀾之下,一般民眾只要聽到「保費打7折」、「一人只限購一張」…等話術,就迫不及待地掏錢購買。
但筆者想藉此機會提醒「非常有興趣購買小額終身壽險」的民眾,應該先回過頭來,仔細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風險及保障是什麼」?而關於「身後事」的費用來源,真的就只有透過「購買最高30萬元小額終身壽險」這一途嗎?
因為首先,民眾就算沒有商業保險支付「身後事」的費用,還是可以善用某些社會保險(例如勞保或國保)提供給「被保險本人或遺屬」,金額不一且名為「遺屬年金(津貼)」或「喪葬給付(津貼)」的給付(請見下表二)。

說明1:小額壽險保費以「10年期繳費」、「保額30萬元」為例
說明2:勞保保費計算以2017年最低工資-2萬1009元為例
說明3:依據《勞工保險條例》第74-2條規定,被保險人發生死亡保險事故,遺屬同時符合勞保、國保的喪葬給付(津貼)或遺屬年金(津貼)請領資格,應擇一請領
說明4:以上試算依據為各項保險的投保與給付標準,僅供讀者參考,實際繳費及領取給付金額,應以各保險公司及勞保局計算為準
註1:以上為一般保險人每月自付保費,如果是低收入戶或極重度、重度身心障礙者,可不用繳保費;其餘所得未達一定標準,或是輕、中度身心障礙者,則有不同的保費減免
註2:遺屬資格

註3:遺屬年金或津貼的給付順序為:配偶及子女→父母→祖父母→受扶養的孫子女→受扶養的兄弟姐妹,當序遺屬不請領時,後順位遺屬就可以請領(例如被保險人的配偶或子女存活時,但不請領遺屬年金,被保險人的父母就可以請領)
註4:自2016年1月1日起,不足3628元時,按此金額給付;同順位遺屬2人以上,每多1人加發25%(4535元),最多至50%(5442元);遺屬須符合請領資格,當序遺屬存在(活著)時,後順位遺屬不得請領(例如被保險人的配偶或子女存活時,就算不請領遺屬年金,被保險人的父母仍舊不能請領)
註5:勞保則假設平均投保薪資為第一級-2萬1009元,且身故時投保年資超過15年,遺屬具有可以選擇「一次請領老年給付」的資格
註6:假設勞工仍在工作,且持續繳交勞保保費

當然,如果讀者說「我及家人連國保的保費,都繳不出來了,哪還有自己的身故給付或遺屬的喪葬費用、津貼可以領」。那麼,筆者更可以很肯定地告訴讀者:你就更不是小額終身壽險的適用對象!
記得筆者之前在此專欄中,曾經不只一次提醒「沒有任何保單」的保戶:還可以透過「加保子女公司的團體保險(當然,依目前各公司保單續保規定,最高也只到約70歲)」,以及「自提基金」的方式來因應。
更何況,對50、60或70歲以上銀髮族來說,最可能發生以下4種,也是讀者最需要依靠保險,來移轉的龐大費用支出的風險:

一、退休生活費。

因為只要人活著,所有食衣住行等開銷,在在都需要花錢;且只要平均壽命越長,所需要準備的退休金也就越高。假設以台灣地區2015年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為2萬0421元,以及平均餘命22.1年(平均餘命80.2歲-平均退休年齡58.1歲)推算,等於這輩子至少要準備差不多540萬元的退休金。

二、各項(住院)醫療費用。

根據衛福部「104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的數字來看,65歲以上的住院就診率,每10萬人就高達1萬3722人(等於是每百位65歲以上者,就有13人在當年度住院),且超過85歲以上者,每百人大約有35人在當年住院。
且除了住院就診率高之外,高齡人口的住院花費也高,根據衛福部「104年全民健保統計摘要及分析」的數字,男性住院平均每件醫療點數6萬3796點,高於女性5萬4295點,且男性各年齡組的平均每件醫療點數,都高於女性的數值。
除了住院的相關費外,不要忘了高齡人口意外跌倒後的風險。根據衛福部的統計,每年約有46萬名老人有跌倒的經驗,其中13萬人因跌倒受傷,包含骨折、骨裂、扭傷、脫臼等。
這是因為高齡者普遍有「骨質疏鬆」的關係(骨鬆是65歲以上人口最常見慢性疾病的第二名),骨折後骨頭癒合的時間會延長,相關住院及非住院的醫療花費,都將會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三、罹患重大疾病開銷。

事實上,各種專找高齡者發病的重大疾病也不少。從衛福部「104年主要死因統計結果分析」來看,65歲以上國人主要死因的前10名,分別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事故傷害及敗血症。
以上國人主要死因前十名中,就有6項都與重大疾病有關。且如果按照全民健保給付點數來看,上面提到的10大疾病都有在「65歲持卡人門診及住院給付點數」中,排進前5名之列。

四、失能或失智後的長照費用。

根據衛福部社會福利社會司所做過的統計顯示,65歲以上失能率約有7.29%以上,而超過85歲以上的人,失能率更高達48.59%。
一旦落入長照階段,就需要專人照顧。不論是選擇在家照顧,或是送去專業的長照機構,每月固定月費加上變動開支,平均至少就要3萬5000元起算;甚至,最高每月花個8萬元也並非不可能。
因此總的來說,家庭責任已了的銀髮族,真正應該要擔心並及早透過保險來轉移風險的保單,並不是死亡的風險,反而是圍繞著身體健康相關的風險,才是需要優先解決的對象(相關風險及對應保單,請見下表三)。
製表/李雪雯
製表/李雪雯
當然,以上這些保單,只要被保險人的年紀越大,保費就會越貴;甚至,還可能因為體況不佳而買不到保單。但正因為如此,讀者才更應該趁著自己年輕、身體狀況還不錯時就「正確投保」、「足額投保」,而不是年紀大了,才突然想起「自己一張保單都沒有」,在隨聽信業者「保費打七折」的行銷話術之下,就跟著買一張「唯一能夠買、保費便宜,但風險移轉功能並不強」的保單。否則,錢是花了,但最需要的風險保障,仍舊無法獲得滿足。

籌建失智症照顧家園 專業髮品響應

2017-05-18 13:40中央社 嘉義市18日電
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基金會將籌建全國第一座「社區型失智症複合式照顧家園」,今天...
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基金會將籌建全國第一座「社區型失智症複合式照顧家園」,今天有業者宣布將提撥專業髮品25%的銷售金額響應。本報系資料照片
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基金會將籌建全國第一座「社區型失智症複合式照顧家園」,今天有業者宣布將提撥專業髮品25%的銷售金額響應。
為了讓失智症照顧者鬆口氣,中華聖母基金會今天舉辦失智症照顧者紓壓茶會,由專業髮品業者為照顧者舉辦頭皮健檢,東吳高職師生也到場公益義剪,讓長期處於緊繃狀態的失智症照顧者放鬆一下。
去年剛退休的劉女士表示,她與母親相依為命,高齡的母親出過兩次車禍,雖然都幸運康復,但在4年前卻罹患失智症,目前白天在失智症日照中心接受專業照顧,晚上回家由她一人照顧。
劉女士表示,她退休後,迎接她的是一整年的「大夜班」,母親失智症病情加重、半夜如廁跌倒等,讓她每個夜晚幾乎都是坐著打盹,也造成她嚴重的「熊貓眼」。
另一名失智症照顧者也現身說法,表示母親去年開始出現「順手牽羊」的異常行為,家人還幾次陪她進出法院,最後確診為失智症,家人才了解母親為何頻頻走失、行竊的原因。
這名照顧者坦言,有好幾度她都希望母親走失後,就不要再回來,直到母親被送到失智症照護中心,接受「聖母家屋」24小時的失智症專業照顧,才讓她的生活恢復平靜。
中華聖母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表示,照顧失智症者的難度遠大於照顧一般失能者,在臨床病程平均長達10年的過程中,龐大的照顧重擔,大多落在大齡兒女或老伴身上。
黎世宏指出,面對家中失智老人的精神狀態、時空錯亂、脫序等行為,讓照顧者隨時都處於精神緊繃狀態,長期的疲憊容易造成內分泌失調,甚至罹患脂漏性皮膚炎或乾癬等問題。
為了提供失智症患者專業照顧,中華聖母基金會將籌建全國第一座「社區型失智症複合式照顧家園」,專業髮品業者今天在為照顧者家屬進行頭皮健康檢測時,也宣布將提撥產品25%的銷售金額幫助興建失智症複合式照顧家園。

黎世宏表示,全國第一座「社區型失智症複合式照顧家園」預計於108月1月開辦,將提供日間照顧、24小時團體家屋照顧、家屬支持及照顧技巧課程等服務。

20歲的他從紐西蘭來台陪伴獨居老人 微笑是共通語言

2017-05-17 17:33聯合報 記者曹馥年╱即時報導
來自紐西蘭的崔佛(Trevor),來台擔任國際志工1年,除了在台南家齊高中服務,也協助華山基金會陪伴獨居老人。華山台南北區站今天舉辦10周年感恩茶會,崔佛穿上華山背心,協助老人家DIY製作口罩預防空氣品質紫爆。雖然語言不太通,肢體語言與微笑,讓老人家覺得這位外國朋友「愈看愈有趣」。
20歲的崔佛來自紐西蘭基督城,父母均從事社福相關工作,耳濡目染下,他對社福領域產生興趣。高中畢業後,他到醫院工作兩年,今年2月透過ICYE(國際青年文化交流協會)來台擔任志工,希望對亞洲文化與社福體制有一些認識,回國後再就讀大學,朝健康科學相關科系發展。
住在台南市東區寄宿家庭的崔佛,每周有一半時間得騎30分鐘的腳踏車,前往華山安平站服務。他表示,雖然華山人員平日為了各項業務與募款奔忙,但總以無比耐心陪伴老人家聊天,讓他印象深刻。他僅會簡單中文,陪伴老人家時得透過翻譯,或用關鍵字、肢體語言拼湊出對方想表達的意思,但每當遇到溝通障礙,微笑總是共通語言。他擬在今年暑假到成大上中文課,希望有助他更認識長輩。
華山長輩對崔佛相當好奇,頻頻問他從哪裡來、為什麼來台灣,還有人想請他當孫子的英文家教,讓崔佛連忙澄清他的簽證不能在台灣工作。看到金髮碧眼的崔佛,不少人會直覺認為他是美國人,他只得半覺無奈、半覺有趣地說:「我從紐西蘭來!」
華山基金會表示,台南地區已成立32個愛心天使站,服務2000位失智、失能、失依長者。也呼籲民眾支持「送愛到家~因為有您」計畫,每月1250元、一年1萬5000元,一同協助一個天使站守護100位老人。愛心專線:(06)2523113孫逸安站長。
華山台南北區站今天舉辦10周年感恩茶會,來自紐西蘭的崔佛(左)協助失明的紀阿公(...
華山台南北區站今天舉辦10周年感恩茶會,來自紐西蘭的崔佛(左)協助失明的紀阿公(右)製作口罩,預防空品紫爆。記者曹馥年/攝影
華山台南北區站今天舉辦10周年感恩茶會。記者曹馥年/攝影
華山台南北區站今天舉辦10周年感恩茶會。記者曹馥年/攝影

華山台南北區站今天舉辦10周年感恩茶會,來自紐西蘭的崔佛(右)協助長輩製作口罩,...
華山台南北區站今天舉辦10周年感恩茶會,來自紐西蘭的崔佛(右)協助長輩製作口罩,預防空品紫爆。記者曹馥年/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