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1

法國新浪潮健將 賈克希維特病逝

2016-01-30 20:34 聯合報 記者祁玲/綜合報導

法國新浪潮導演之一賈克希維特病逝,享年87歲。圖/法新社

法國新浪潮導演之一賈克希維特本月29日病逝於巴黎家中,享年87歲。法國文化部長芙樂培瑞琳在推特上證實此事並表達哀傷之情,據知賈克希維特多年前便罹患阿茲海默症,自2009年起便淡出影壇。
與高達、楚浮、克勞德夏布洛和侯麥同屬法國新浪潮健將,賈克希維特的國際知名度卻不如同儕。「綜藝報」報導,他的作品允許演員即興發揮,長度也總是偏長。例如「美麗壞女人(La belle noiseuse ,1991)」電影版長達四小時,電視版也有140分鐘。且後者並非前者的縮短版,根據導演說法,他反而加進電影版沒有的鏡頭。
賈克希維特公認最好也最知名的作品是1974年的「席琳和茱莉出航記(Celine and Julie Go Boating)」,該片長達192分鐘。
從影超過60年,賈克希維特畢生僅因「美麗壞女人」、獲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凱撒獎提名一次最佳導演,該片當年也入圍最佳影片。「美」片也曾贏得坎城影展最佳評審團獎。
賈克希維特出生於法國諾曼地的盧昂,1949年他赴巴黎念書,隔年便在侯麥和高達主編的Gazette du Cinema刊物上發表影評。不多久,他們三人加入安德巴贊主導的雜誌「電影筆記(Les Cahiers du Cinema)」,之後才投入導演工作。1966年的「情欲修道院」讓賈克一炮而紅,因為該片一開始被法國官方禁演,高達寫公開信伸援他,他後來也因該片入圍坎城影展。

失智拒治療 竹榮偏鄉服務碰壁

2016-02-02 02:38 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竹東報導

「餐點不好」、「有病才要進行治療吧?」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去年在竹東鎮實行失智症社區服務計畫,但長輩因認知有落差導致失智症關懷效果有限,醫師呼籲家中有長輩的家庭,應多以「鼓勵」「支持」態度,陪伴長輩積極面對失智,減少家庭負擔。
58歲陳姓阿嬤與家人同住於竹東鎮,過去無服用任何失智症藥物,去年經竹榮衛教後填寫「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發現有判斷力與記憶力衰退問題,經醫師輔導進行非藥物治療,一個禮拜兩次打麻將、烹飪及園藝學習。幾個月下來,陳阿嬤卻只抱怨餐點難吃,以後可不可以看電影就好,讓在場醫師無奈傻眼。
54歲蔣阿嬤去年12月填寫完失智症篩檢量表後,檢定出有「重複相同問題、常忘記正確年月日」,經醫師建議進行非藥物治療,卻遭質疑「我又沒有病,為何要治療?」儘管醫師、志工解釋仍遭到拒絕。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主任林明燈表示,都市老年人口多會主動就醫,醫院常人滿為患,偏鄉卻是資源擺在眼前,卻沒有被妥善利用。他解釋,去年帶團隊進入偏鄉衛教,許多年輕人、老人對「失智症」認知有誤差。
林明燈引述聯合報調查,台灣20至49歲的青壯族群,關注的社會議題以就業及食安為主,對老人相關議題相對無感,針對老人的捐款比例,甚至比流浪動物還低。他說,年輕人白天在外工作,回到家鮮少關心長輩,即便老人有輕微「失智症」也渾然不知,導致最後花費龐大醫療資源治療。
他解釋,「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主要是針對有失智傾向篩檢,如有兩項以上徵兆會建議進行非藥物治療,多數病患可獲改善,透過前端治療,避免後續醫療浪費。

銀光經濟 跨領域探索大趨勢

2016-02-01 04:44 聯合報 文/吳貞瑩

2018年台灣的高齡社會將至,國內長者形象過去幾乎與醫療、長照畫上等號,但隨著戰後嬰兒潮成為老人潮,隨之而來將是全新的銀光經濟。
今年的後青春安老學—「銀光經濟創客論壇」,將持續關注高齡生活型態轉變,這次首度結合創客元素,跨領域邀請醫療、資通訊、通路、設計等產業,十位重量級講者共同分享布局銀光經濟和大趨勢觀察,以及如何串聯生態圈,建構商業模式。
亮點議題包括:全家超商會長潘進丁觀察銀光經濟的通路變化;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剖析,北榮如何在十年間建構亞洲頂尖高齡醫學中心;錸德科技副總裁楊慰芬主講科技業如何以減法照顧,經營日照機構;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將演講如何創新模式,改善隱形照護的問題;以及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慧康生活科技創辦人鄧居義分別分享以雲端科技結合照護的新模式等。
此次論壇還邀請國際專家歐盟老年醫學會前理事長Jean-Pierre Michel演講「健康老化」,以及日本老年醫學會前理事長大內尉義主講「失智是生活習慣病」的新發現。另外國內創新設計公益平台5% Design Action將在現場展示多組健康照護創新服務設計。
無論您是已在健康照護產業的創客,或有心進入這個領域的創新者,又或者您是長者,願意無私提供您對高齡生活需求的各項創見,歡迎報名參加,現場的交流與創意激盪,將讓您我的老後生活更豐富精彩。
時間:2016年2月21日(周日)9:00-16:15
地點:張榮發基金會1001會議室(北市中山南路11號10樓)

圖/聯合報提供

20年後得失智? 大腦有徵兆

2016-01-31 02:52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29日電

卡洛林斯卡學院刊登在「大腦」期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最初症狀出現的20年之前,就可看到大腦的發炎變化。
監控大腦多個病變的研究顯示,早期就啟動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s),會大幅影響此病的發展。
阿茲海默症有個特點,就是大腦神經元萎縮,這些細胞為何會死去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在首批症狀出現的多年前,大腦就會產生病變,例如澱粉樣蛋白累積形成澱粉樣蛋白斑,tau蛋白累積和發炎變化,最終導致神經元的接觸點退化。在調查有阿茲海默症基因突變,因而患病風險很高的家族時,研究員可審視在早期就出現的變化。
結果發現,有這種突變的人,在記憶問題預計將出現的20年前,大腦就有澱粉樣蛋白斑和發炎改變。當澱粉樣蛋白斑開始在大腦累積時,星形膠質細胞的數目達到高峰,神經元的功能在症狀出現的前七年開始衰退。主要研究員艾娜塔.諾柏格指出,星形膠質細胞增加是阿茲海默最早徵兆。

商家貼協尋卡 幫失智老人回家

2016-01-29 02:47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宜蘭市順泰老人長期照護中心常有失智老人走失,最近將招集民權、復興兩社區的愛心商家,提供失智老人愛心協尋卡,張貼在門前,如果發現有走失的失智老人,就打電話給卡上的順泰專線,院長陳惠茹希望幫走失的老人,順利找到他們的家。
宜蘭市長江聰淵昨天前往順泰老人長照中心,和老人家一起玩「動腦遊戲」,院長陳惠茹說,院內照顧不少失智老人,因此設計各式各樣的動腦遊戲。
前陣子該院有名失智老人,企圖離開養護中心到外面散步,但走出中心之後,就忘了回家的路,該中心人員跟在這名長輩後方,陪他走一段路之後,帶他回家。陳惠茹說,她看到老人在外流浪找不到路的身影,十分心疼,很希望能幫助這些走失老人。
陳惠茹請丈夫和友人共同設計了愛心卡,計畫春節後,到民權、復興兩社區的愛心商家,提供失智老人愛心協尋卡,請商家張貼在店家門前,如果發現有走失的失智老人,可以撥打卡上的順泰專線,接送長者回家。
市長江聰淵認為,這個愛心措施將推展到宜蘭市其他社區,並號召社區商店加入愛心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