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15

健康@news/胃造口管好處多 不易滑脫、不需常換

2018-11-19 01:54聯合報 簡錫淵/台安醫院內視鏡治療中心主任
病患裝置在左上腹部的胃造口管,可方便管灌飲食。 圖/簡錫淵醫師提供
病患裝置在左上腹部的胃造口管,可方便管灌飲食。 圖/簡錫淵醫師提供
80歲陳爺爺中風後需管灌餵食,因口咽結構偏移,每次更換鼻胃管都很辛苦,居家護理師都要花一、兩個小時,途中陳爺爺常缺氧發紺,他不但鼻胃管置放困難,也常將鼻胃管咳出而需重新置放,居家護理師因經常求助醫師。
經詳細評估後,幫陳爺爺裝了胃造口管,術後4小時開始電解質糖水灌食,12小時後再做一般管灌飲食,不需再放鼻胃管,術後一個月追蹤造口癒合良好,灌食順暢。
胃造口是什麼?簡單說明,胃造口是在病人左上腹,做一個可通至胃內的小洞,再將灌食管從胃內接出來至腹外,以進行灌食。

施術費時短 成歐美主流

有幾種做胃造口的方式,一種是「經皮內視鏡胃造口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簡稱PEG,此技術自1980年研發以來,已成熟穩定,施術時間約15至30分鐘,費時極短,合併症較少,目前已是歐美國家需要長期管灌餵食病人的主要灌食途徑。
另一種是以手術方式施作的「外科性胃造口術」(Surgical Gastrostomy),需要全身麻醉,傷口較大,合併症比率較高,主要用於口不能張而無法做內視鏡的患者。其他還有「腹腔鏡輔助性胃造口術」及「放射影像輔助性胃造口術」。

鼻胃管便宜 但缺點也多

一些無法自行進食的病人,必須長期使用鼻胃管,雖然鼻胃管有置放簡單、經濟便宜的優點,但缺點也不少,例如口鼻不舒服、病人容易將鼻胃管拔除、需約束以防止自拔、大約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更換鼻胃管、因鼻胃管引起出血、胃食道逆流引起食道炎、外觀不雅等,胃造口管可避免或減少這些缺點。
胃造口管優點不少,例如不會因口鼻有灌食管而不舒服、不易滑脫、不需經常更換,約半年至一年更換一次、外表看不出來,對意識清楚或有活動能力的病人而言,較能顧及其尊嚴、不會造成鼻部潰瘍,而且家人較容易照顧。
以疾病而言,最常接受胃造口的是中風及癌症病患,這些病人常因喪失吞嚥能力或吞嚥困難而需要長期置放灌食管,另外如重度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患者。

需長期使用者 都可評估

任何長期使用鼻胃管的病人,都可以接受評估是否合適建立胃造口管,尤其是鼻胃管不易插入或反覆滑脫的病患,更需及早考慮;此外,照顧者或長照機構是否有照顧胃造口管的能力,也需要考量。
「經皮內視鏡胃造口術」在歐美推行至今已近40年,是需長期灌食病人的主流選擇,美國每年約有22萬人接受「經皮內視鏡胃造口術」,其安全性和對病人的幫助早為大眾所肯定。
建立胃造口管約需住院5至7天,前兩天作術前準備,後兩天作術後觀察及灌食照顧指導;每半年更換管路,僅需在門診安排時間,至內視鏡治療中心更換後,片刻即可離院,不須住院。
過往,台灣大多數病人選擇鼻胃管而非胃造口管灌食,主要是因為胃造口管費用昂貴,健保已在民國98年11月開始給付「經皮內視鏡胃造口術」,包含技術及材料費用,也給付每半年胃造口管更換費用,病患不必再為醫療費用苦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