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30

照顧者做越多越剝奪患者能力 加國專家授失智照護心法

2018-12-14 19:37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如果一名失智的爺爺經常在固定時間鬧脾氣,你是否會覺得他生病難照顧,家屬也無能為力?其實未必如此。國際上發展多年的認知悠能(DementiAbility)概念,強調要瞭解患者過去的生命、觀察他的行為特徵與思考可能原因,並利用這些資訊重塑照顧方法,這成功翻轉了許多患者的生命。
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今日舉辦「失智症預防及照護因應策略」專家會議,邀請加拿大認知悠能諮商公司創辦人、麥克馬斯特大學前老齡化及心理健康專題教授Gail M. Elliot 出席分享理論與實務。
Gail曾遇過一名失智爺爺,爺爺總在下午三點發脾氣說想回家。照護人員關心後才知道,過去爺爺的妻子也住在這間長照中心,下午三點是爺爺探視完奶奶、準備要離開的時間,因此如今每逢三點他就躁動不安,想離開。後來,照護人員選在每天下午兩點四十五分左右,讓爺爺彈年輕時擅長的吉他,順利轉移爺爺的注意力與不安的行為。
這只是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Gail受蒙特梭利教育方法啟發,將dementia(失智症)與ability(能力)兩個字結合在一起,提倡失智症照顧也應依據社工、職能治療等不同領域研究基礎,設計符合患者需要、興趣、專長、能力的照顧環境與照顧方法,讓患者的生活更快樂、有意義、有自尊,「失智症患者的許多行為源於寂寞、無聊與沒有成就感,這沒有藥醫;唯有找到生活的意義,才能改變生命。」
認知悠能概念具體應用起來,可被歸納成「WOW模式」,第一個W是WHO(誰)的簡寫,要瞭解這個人是誰、過去是怎麼樣的人、過去如何生活;第二個W是OBSERVATIONS(觀察)的簡寫,觀察患者的行為特徵、發生時間、可能原因等;第三個W是WHAT YOU WILL DO(你將做什麼行動?),利用上述資訊來決定用什麼方法照顧。
Gail提醒,照顧失智者時,不該聚焦在他們失去的能力,而應讓他們原本就有、只是久未使用而生澀的潛力再次外顯;很多失智者能力喪失並非源於疾病,只是不常使用罷了。因此照顧者不用為患者做太多,做得越多,也剝奪他越多的能力。
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今日舉辦「失智症預防及照護因應策略」專家會...
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今日舉辦「失智症預防及照護因應策略」專家會議,邀請加拿大認知悠能創辦人Gail M. Elliot(右五)、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長照司簡技吳希文、立委吳玉琴等人一同出席交流失智症照顧品質提升的可能性。記者許正宏/攝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