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25

菜市場裡搭小學教室 「都市酵母」推世代共學

2018-08-31 12:45:29聯合報 記者章凱閎╱即時報導
都市酵母創辦人周育如(左起)、玖樓共生公寓共同創辦人潘信榮與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楊...
都市酵母創辦人周育如(左起)、玖樓共生公寓共同創辦人潘信榮與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楊寧茵昨晚一起出席聯合報系主辦的願景工程-公民沙龍「世代共好Part3 世代共融-全齡化環境」第二場,分享各自對共居的觀察與研究。記者蘇健忠/攝影
國內一群設計師展開「市場小學」計畫,在一甲子歷史的菜市場攤販旁,搭起小學教室;讓菜販老嬤、肉販阿伯成為小學生們的老師,傳授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菜市場化身跨世代的共學之地,翻轉老舊印象。
計畫發起人是都市酵母發展工作室創辦人周育如。她出席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公民沙龍」,與社企「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楊寧茵、玖樓共生公寓共同創辦人潘信榮,一起探討城市空間如何經過設計、創新,讓不同世代都能受益。
都市酵母創辦人周育如昨晚出席聯合報系主辦的願景工程-公民沙龍「世代共好Part3...
都市酵母創辦人周育如昨晚出席聯合報系主辦的願景工程-公民沙龍「世代共好Part3 世代共融-全齡化環境」第二場,分享對萬華老市場重生的規劃與研究。記者蘇健忠/攝影
傳統市場比起超市,往往給人擁擠、不衛生的印象,讓年輕世代為之卻步。但周育如說,菜市場是上一世代的知識寶庫,例如萬華區的新富、東三水街市場裡,每5間攤販,就有1間是40年以上的老店,「每個老闆都是各領域的專家。」
周育如與北市都市更新處展開「市場小學」計畫。起初拜訪攤販老闆,有人會問:為何要把年輕人帶進來?但她反問,「少了年輕人,10年、20年後,你們產品要賣給誰?」一句話,讓多數攤商參與響應。
菜市場裝上新潮燈具,老攤販也鋪上繽紛花布,煥然一新。當小學生背著書包走進市場,有菜販老闆盛情招待:「小朋友來,我請你吃牛蒡!」結果孩子回,「我不吃牛蒡,我吃素。」大人們啼笑皆非,卻也顯示食育的重要性。
也有孩子好奇,「老闆,你每天殺雞不會覺得很噁心嗎?」肉販阿伯耐心回答:「我每天處理這些最新鮮的食材,準備給你們大家吃,怎麼會噁心呢?」
周育如說,當菜市場成為不同世代交流之地,長輩的知識得以傳承,教小學生做魚丸、做素鞋;也因為孩子多了,市場開始定期舉辦市場清潔日,擺出空氣清淨機,還有麵攤老闆研發「菠菜/紅蘿蔔/紅麴彩色拉麵」,讓孩子的晚餐兼顧美味與健康。
不只在台灣,透過「社會設計」,促進世代間的互動、共融,已是世界當紅潮流。楊寧茵舉例,在矽谷有日照中心,媒合失智長者與幼童,「孩子不帶偏見,不會對長輩不耐煩,也不會說:同樣的事講了5次,怎麼還聽不懂?」相反地,孩子的出現,也改善長輩僵化的生活型態,「也不再認為自己老了、沒有人生目標。」
此外,美國也有中途之家,聘用二度就業、藍領出身的成年人,擔任迷途青年的老師,成立社區志工團隊,相互合作、共創,雙方成為彼此的人生支柱。
楊寧茵說,世代對立,起因於不同世代的長期分隔;世代隔閡的傷害,猶如種族隔離,是歧視的根源。透過混齡、混居,打破各自成見,才能創造健康的社會。
「每個人的視線都是有限的,所以更需要不同世代共同生活。」潘信榮說,「玖樓」在國內提倡共居理念(co-living),而每戶共居宅的共通規則是——不讓同一種人住在一起,「都是學生,不就只是宿舍而已嗎?」
玖樓的租客包含學生、上班族、自由工作者,甚至銀髮房東,不僅跨年齡,也強調跨領域、跨職業。潘信榮說,族群「多元」,是創造生活趣味、更多生活可能性的前提。

【世代共好-共融】周育如:當我們一同積極快樂的老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