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起伏伏,有時超乎想像,但我們有選擇的權利。
知道嗎?身為一個醫師,有時不需要親身經歷也能同理失智君生命中的失去。而經歷熟悉的家人慢慢改變,在面對一再出現的症狀時,除了擔心、不捨與憤怒之外,我們能做些什麼,帶給失智君什麼,又能從過去的痛苦累積多少智慧呢?
失智君一切的改變都是獨一無二的,他開始猜疑,遊走,性格改變,健忘,失去秩序,但他還是希望保有他以往的獨特。希望他說的話能被重視,做的事能被肯定,以往跟家人的互動還是一樣親密,雖然他可能知道他生病了,或許他不認為自己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陪伴失智君,我們了解我們能承受的生命有多重。
在陪伴失智君與家人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每個人面對失去的方式不同,因此,生命回饋給照護者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曾有失智君因疾病開始出現三個字的問候語,隔了一陣子再問照顧者,回答的是「進步很多,以前是三個字,現在是五個字,也有失智君在未患疾病前與家人看法見解不同而離家,因失智讓一家重新再聚一起,出現「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他」。
此外,還有因健忘一再發紅包的慷慨失智君;勇往直前徒步走數十公里的失智君;「什麼都不會,只會說『都好』」的失智君。
生活其實不難,鼓勵與陪伴,不管在任何情境我們都協助,日子就都安穩。因此,我們在每次協助失智君的過程中,學習到了如何解決問題與移轉心境,得到智慧。
正面看待失去吧!或許一個更緩和可行的方式是將焦點轉到我們現在還擁有的,也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在高雄長庚醫院智能與老化中心的團隊所接觸的家庭中,我們體會到家人能一起討論並說出擔心失智症未來可能對自己或失智君的生活帶來多少衝擊,是一個很重要的起點。釐清自己的擔心可以提前準備,陪伴與提早對未來的準備可以讓生活更平安。無法面對失去時,逃避也不是懦弱,準備好了再面對也無妨。
以現今的退化性失智症而言,藥物或非藥物療法都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不全然讓人滿意。我看到失智君臉上的笑容,都源自於了解他的照顧者。當我們願意坦然分享如何面對失去時,我們已往前一大步。(作者是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一般神經科主任、受恩獅子軍(失智症照顧者互助社群)總顧問,本專欄每周三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