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6

劉秀枝/一時說不出名字:失語、失智,還是舌尖現象?

2018-05-27 12:52聯合報 劉秀枝
失語症是左側大腦的額顳葉受損所造成的語言障礙,主要分為表達性(無法言語)和接受性...
失語症是左側大腦的額顳葉受損所造成的語言障礙,主要分為表達性(無法言語)和接受性(不能理解別人的話)兩種,兩種常常並存,且都有命名困難,即說不出人事物的名字。 圖/ingimage
日前和幾位60歲左右的朋友聊天,提到我們今年4月一起去日本看到紫藤花開盛況,腦海立刻湧現一片姹紫嫣紅,卻一時想不起花園的名字。一位朋友提個頭「足……」,我馬上說:「足利花園」。於是大家紛紛分享,很多名字都想不起來的經驗,感嘆老了,也擔心是否為失智前兆。
這種知道自己要講的名字,印象很鮮明,名字也呼之欲出,但就是講不出來,這時如果有人起個頭,就會立刻脫口而出;或在幾分鐘、甚至幾天後,自己也會想起來的情況,稱之為「舌尖現象」(tip-of-the-tongue experiences)。
舌尖現象並不少見,不限語文、不分國家,各種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只是隨年齡增長頻率逐漸增加,有些人甚至每星期就會出現一次,而且不常用的名詞比較容易叫不出來。可能是因大腦老化,腦中負責名詞意義與名詞語音的神經連結變得較弱之故。
舌尖現象最特別是只是叫不出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國名。但如果連桌椅或手錶等一般名詞都叫不出來,那就要考慮是否有「失語症」。
失語症是左側大腦的額顳葉受損所造成的語言障礙,主要分為表達性(無法言語)和接受性(不能理解別人的話)兩種,兩種常常並存,且都有命名困難,即說不出人事物的名字。症狀最輕的失語症只有命名上出現困難,稱為「命名性失語症」,它與舌尖現象最大的差別是不僅專有名詞,連一般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名詞都有困難。例如病人可能說不出「手錶」兩字,但會說「是用來看時間的」,或指著自己手上的手錶。
舌尖現象是否為失智前兆?
失智症是以短期記憶和情節記憶(對事件的記憶)的減退為主,一篇刊載於2013年《心理科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論文,分別測試718位年齡18~99歲的情節記憶和舌尖現象,發現年紀大的舌尖現象與情節記憶減退並沒有明顯相關,可見不是失智前兆
然而,阿茲海默症、顳葉癲癇等神經疾病也可能出現舌尖現象,但因疾病的其他神經症狀很明顯,所以舌尖現象常不會被注意到。
雖然舌尖現象不用擔心,但還是讓人困擾,能不能避免?
研究發現,當處在被觀察的環境中或受到注意時,可能因為緊張,比較容易發生舌尖現象,所以平常養成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在演講或重要場合,除了充分準備,前一晚更要睡得飽,屆時充滿自信,心情放鬆,比較不會發生舌尖現象。
一篇來自英國伯明罕大學,發表於2018年4月《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期刊論文,對28位平均70歲的老年人,在實驗室裡測量其有氧適能(即最大攝氧量),並以60個名詞測其舌尖現象的發生頻率,發現兩者呈負相關,即體適能好者,其舌尖現象也較少。雖然這個研究沒有證明兩者間的因果關係,但相信持之以恆的運動,會有助於減少舌尖現象的發生。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