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22

睡眠檢查免接線 陽明首創無線檢

2017-07-22 10:27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傳統的睡眠記錄系統得在身體黏貼17條以上的線路,才能同步收集腦波、眼動波、肌電波...
傳統的睡眠記錄系統得在身體黏貼17條以上的線路,才能同步收集腦波、眼動波、肌電波、心電波、呼吸、運動等生理訊號。圖/郭博昭教授提供
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有慢性失眠,睡眠問題的釐清經常仰賴睡眠檢查,傳統儀器得在身體黏貼17條以上的線路,使用複雜,不過國內研究有了領先全球的突破。國立陽明大學今日發表歷時10年研發的「全無線貼片式多頻道睡眠生理記錄儀」雛型機,能以無線的方式同步記錄睡眠中的多種生理訊號,盼未來也能讓民眾在家進行睡眠管理。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博昭指出,傳統的睡眠記錄系統得在身體黏貼17條以上的線路,才能同步收集人體的多項生理訊號,收集到的訊號若透過透過藍芽或wifi等無線方式傳輸,難確定這些訊號是否皆來自同個時間點,在在影響睡眠技師的操作與判讀,在醫院檢查室所進行的檢測,也難以反映患者在家中真實的睡眠情況。
為克服操作複雜與多點無線傳輸難同步的問題,郭博昭與研究團隊鑽研技術源頭,從最基層的電路設計開始探究,發展出以「神農無線傳輸」為名的新技術,歷時10年陸續完成多種小如積木的感測器,只要貼在人體上的適當位置,就能分別記錄腦波、眼動波、肌電波、心電波、呼吸、運動等生理訊號,且一次能有高達10個點的資訊能以無線的方式同步傳輸。
郭博昭說,過去醫院檢測室中的儀器的最大特點為多頻道、能一次監測多項生理訊號,市售較簡單的穿戴式手環,一次只能有一至兩個頻道。新研發出的記錄儀能一次監測多項生理訊號,未來有機會取代醫院中的昂貴儀器;若與市售穿戴式手環相較,當前的市售產品僅有少數公司提供科學實驗數據驗證其儀器精確度,單一部位如腕部的活動力偵測資料也難精確分析睡眠狀況,而新研發的記錄儀不僅有學術研究基礎,民眾也能依自身需求購買所需要的感測器,不用全套購買。
他舉例,不少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不清楚自己的睡眠狀態,以為睡得好,卻從家人口中得知自己鼾聲如雷,才知道睡眠中可能有呼吸暫停之虞,此時,就可選用監測血氧濃度的感測器,黏貼手上再入睡,隔天起床就能檢視前夜的睡眠狀況,一有異狀便能將資料傳至醫院供判讀,即時接受建議或治療。
郭博昭說,目前生理資訊的判讀仍仰賴專業人員,下個階段將挑戰以人工智慧讓判讀自動化,未來兩、三年內有機會實現。
小如積木的感測器,只要貼在人體上的適當位置,就能分別記錄腦波、眼動波、肌電波、心...
小如積木的感測器,只要貼在人體上的適當位置,就能分別記錄腦波、眼動波、肌電波、心電波、呼吸、運動等生理訊號,且一次能有高達10個點的資訊能同步傳輸。圖/郭博昭教授提供

小如積木的感測器,只要貼在人體上的適當位置,就能分別記錄腦波、眼動波、肌電波、心...
小如積木的感測器,只要貼在人體上的適當位置,就能分別記錄腦波、眼動波、肌電波、心電波、呼吸、運動等生理訊號,且一次能有高達10個點的資訊能同步傳輸。圖/郭博昭教授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