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認知障礙、失智症的成因,醫學上仍存在謎之音,但是國際間對於人類與靈長類動物的腦部測試卻從未間斷,儘管實證結果不一定成理,但從科普角度解讀卻趣味十足。在名古屋舉行的「如何推動失智症防治網路」國際會議上,專家提供部分的研究結果發現,人類在看電視和上課時,腦部活躍度最低,曲線幾乎躺平,如何解讀頗令人玩味。
日本醫療政策機構HGPI主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Kiyoshi Kurokawa表示,針對MIT學生進行為期一周、每天24小時腦波監測,觀察學生所從事的日常行為腦波活動程度,從曲線圖顯現,該學生在讀書、趕作業、實驗室研究時,腦波活躍度相當高,睡眠次之,最低則為看電視和上課。因而Kiyoshi Kurokawa開玩笑說,以後上課有8成時間應該讓學生發問。
另一項有關失智症的動物實驗則是用在觀察黑猩猩身上。京都大學教授Kozo Matsubayashi認為,每個地區的文化與生態不同,針對長者慢性病治療照護的同時,也應該綜合考量長者的活動、日常生活、生活品質,例如長者每天花時間在什麼活動?他有社交活動嗎?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這才是「最理想的老化」觀念。他以黑猩猩為例,黑猩猩50歲相當於人類的75-80歲,觀察他們認知並無變化。如果失智症並非來自生理上的先天缺陷,這或許可以說明,差異可能來自人類擁有文化、生活習慣所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