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台灣,人口快速老化,65歲以上的失能人口已達50萬人,失能率16.1%。推估國人一生中需要長照的時間平均是7.3年,若以性別區分,男性6.4年,女性8.2年,遠高於北歐的兩周。
誰在照顧這50萬失能老人?根據衛福部2014年長照資源盤點結果,21.7萬人由外勞照顧、10.3萬人是家人照
顧 、9.9萬人住在安養機構、4.1萬人則由社區提供居家服務 ,而22K的外籍看護工竟是他們主要的「依靠」。
台灣的長照資源卻「缺很大」。缺錢、缺人、社區及居家式服務嚴重不足、偏鄉更是一床難求。長照十年服務的人數,至2014年為15萬5,288人,每人每月平均僅提供20小時服務「少得可憐」。
「薪資低、社會地位低、看不到未來...」,是全台2 .7萬位照服員的寫照,其中9,057位居服員更是按時計酬,一小時只有170元,卻競爭不過2 1.1萬的外籍家庭看護工。
15年後的台灣,65歲以上的失能人口倍增到95萬人,失能率16.3%。如果外勞不來了,失能老人「怎麼伴」?青壯世代是不是會為了照顧年邁的雙親被迫離開職場,這將衝擊台灣的經濟成長,有人則視為是:國安危機。
正值政黨輪替,新政府上台,研議「長照2.0」制度之際,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推出「誰來伴老」專題,主張政府應該建立像瑞典一樣,普及平等,人人負擔得起的長照體系;將失智症患者、亞健康老人納入長照體系;普設長照據點,一村一日照,在地老化,因地制宜;將外籍看護工納入長照體系,翻轉照服員薪制,培養本土長照大軍;善用企業資源、力量;借鏡日本,稅收制和保險制可以並存。
「誰來伴老」專題分現況篇、資訊圖表篇、地方篇、人力篇、企業篇、瑞典篇、日本篇,讓我們共同關心、監督「長照2.0 」制度的建立,讓一村一日照遍地開花,未來不要「有錢卻買不到服務」。
為了製作這個專題,採訪團隊還實地走訪了福利國家瑞典,及與台灣人口結構發展類似的日本,探尋他山之石,也為台灣長照制度建立提供借鏡。
我們促成的正向改變:
1.催生長照2.0制度。
2.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體系。廣設據點,四年設2,500個巷弄長照站,擴大服務對象、項目。
3.實現在地老化,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型服務中心。
4.將失智症患者納入長照體系。
5.將亞健康老人納入長照體系。
6.提高照服員薪水,保障平均月薪逾3萬元,提供職涯發展;北市試辦居服員改採月薪制。
7.大幅放寬鐘點外勞適用對象,將外籍看護工納入長照體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