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民國100年大腸癌手術後,原本聰明的他變得陌生,家裡與孩子的電話記不清,藥重複吃,皮包不見認為是家人偷拿,銀行密碼記錯被鎖卡,錢提不出來,去跟行員「嚕」,疑神疑鬼,弄得家人關係緊張,備受煎熬。
照顧他身心疲憊,他無緣無故燒炭自殺,兒子們守著他無法上班,我更是嚇出病也尋求心理諮商,最後帶他去看失智門診,醫師診斷「初期失智」合併「巴金森氏症」,開藥給他並領了「身心障礙手冊」。
當我上了全國失智家屬訓練課程及失智家庭的8堂課,及看了失智相關的書,才了解人口老化,失智人口增加,而失智是慢性疾病,病人會有被偷、被遺失、妒嫉、被害、錯認、幻覺、攻擊、睡眠障礙、重覆行為、貪食、病態收集、不適當性行為等。
知道原因後,我用藥物及非藥物治療,親自並三餐定時拿給他服用。早上他出門走路,撿路上別人丟棄的食物回來,我告訴他路上食物不能吃,何況家人買了他最愛吃的零食,他隨時可吃。
此外,我學習幫他理髮,用手機拍照記錄點點滴滴,拜他為師,請他教我他的母語,兩本被我倆翻爛的字典和台語老歌本,和他對唱老歌,查字典比賽、數學加減法,共同觀看老照片及交往5年的200封情書,是我倆的共同記憶。在他的衣服寫上他的名字,雖然他尚未走失;也讓他參與我的工作,包括替我曬衣服、折疊衣服,庭院的除草、燒柴火給全家洗澡,我在旁煮晚飯,隨時注意他的舉動和安全。
五年了,我用盡方法刺激他的腦力,減緩退化,雖然民國103年我脊椎手術行動不便,70歲的老人照顧80歲失智老人,一路走來,過程辛苦,兒子也隨時援助我。我以感恩的心和他相處,把握當下,或許有天他不認識我:與他共患難49年的太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