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失智症解密? 台大完成血液生物標記研究

2016-10-26 14:00聯合報 記者劉嘉韻╱即時報導
台大今舉辦阿茲海默暨相關疾病生物標記國際研討會。記者劉嘉韻/攝影
台大今舉辦阿茲海默暨相關疾病生物標記國際研討會。記者劉嘉韻/攝影
國內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8%,推估失智人口已超過25萬人,未來50年更可能突破85萬人,然而,以現在的醫療科技,失智症很難事先預防,只能在發病之後試圖延緩失智症的進程,全球醫界則期待透過生物標記,能夠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成大醫學院行為神經科主任白明奇指出,許多失智症病人來求醫時,都已經相當嚴重,而包括民眾及醫界都期待,是否可透過任何檢測指標,在疾病早期或是還沒發生時,就可以觀察到病理變化,因此近年全球醫界也透過如血液、脊髓液等生物標記,企圖找出答案。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指出,根據估算,全球約有4700萬人失智,每年醫療照護總金額大約是8000億美元,通常都是病人有了症狀之後才能確診,並透過藥物及照護延緩疾病進程;而通常一位失智患者從輕度到極重度,約7年的時間,然而臨床證據顯示,若能在疾病早期用藥,或是改變生活型態,可以延緩病程。
邱銘章說,台灣進入老齡社會,失智症是一定得面對的問題,雖然目前沒有辦法真正有效預防或是治療此疾病,但仍有些方法可以讓風險降低,例如鼓勵長輩多出門走動、運動,多動腦,而不是放老人孤單在家裡看電視而缺乏與外界互動,而對於失智患者的照顧,希望政府能推廣社區或居家照顧服務,以及老人日間臨托等,而不是只仰賴安養中心等機構;也期待政府多多挹注長照資源,否則以現有的資源,根本不足以改善長照環境。
提到對於失智症的相關研究,邱銘章透露,台大已與恩主公醫院、仁愛醫院及雙和醫院合作,對200多名失智患者進行血液生物標記臨床實驗,並已完成解盲,但此成果還需等衛福部核可之後才能對外透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