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細胞自噬奪諾貝爾生醫獎 有望抑癌治失智

2016-10-03 21:16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即時報導
71歲的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大隅良典贏得今年諾貝爾醫學獎,主因是對細胞「自噬」機...
71歲的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大隅良典贏得今年諾貝爾醫學獎,主因是對細胞「自噬」機制的開創性實驗與研究,這種功能若出問題可能導致巴金森氏症、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 圖/路透社
日本生物分子學家大隅良典串聯起「細胞自噬作用」機轉,未來治療癌症、神經退化疾病嶄露曙光。癌症專家、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說,這發現十分偉大,包含神經退化疾病、癌症抗藥性等,皆有可能透過抑制或增強細胞自噬現象治療,發展極具潛力。
楊慕華指出,細胞自噬是細胞基本的生物現象,也是細胞死亡的其中一種方式,細胞自噬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把自己吃掉之後死亡,另一種是當細胞缺乏能量時,把自己不重要的物質吃掉,用來對抗惡劣環境、度過難關,以利存活。
他舉例,當癌症病人使用化療藥物或標靶藥物,對癌細胞來說是個惡劣環境,多數的細胞會被藥物殺死,但有一些特別頑強的癌細胞,就會透過細胞自噬存活下來,產生抗藥性,此時若能研發出抑制細胞自噬的藥物,結合化療或標靶藥物,就能更快殺死癌細胞。
楊慕華說,平常用於治療瘧疾的奎寧就是細胞自噬的抑制劑,臨床上已將奎寧和常用的化療、標靶藥物結合,抑制癌細胞自噬能力,初步看起來也有效果。
至於應用在神經退化性疾病上,中研院生化所副研究員陳光超解釋,這類疾病如失智症、漸凍症、帕金森氏症等,因細胞內的不正常蛋白質折疊、累積造成,細胞自噬機制一旦作用,就能清除這些不正常結構蛋白的累積物,避免毒害,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近來科學家也陸續投入研究,人體一旦被外來病毒、細菌感染,也會誘發細胞自噬機制抵禦外來病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