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老人可小賭…打開潘朵拉盒子

2016-10-03 03:28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老人賭博除罪化近日成為話題,從監察院長到縣長,都替老人賭博除罪化請命。
少子化的浪潮從中小學一路到大學進逼,而老人社會對照年輕力壯群的停滯,以及健康醫療水準提升,維繫生命延長,台灣預計到一一四年時,老人將是幼年人口的二倍以上,超高齡社會的「紅色警戒」,勢必顛覆整個社會的運作與思考。
公園裡老人群聚的縮影,就是老化社會外顯寫照。都市公園,體力不行但仍有財力的老者,在外籍看護推著輪椅下對坐地說話,或是無言目視地曬太陽,看護們反而在聊天、打電話、玩手機;而體力尚可長者們,常利用公園涼亭桌椅,有人談天說話,更多人在群聚效應氛圍下,自行帶著桌椅,玩麻將或下棋的快樂互動,錢流加入娛樂的快感,就成為許多公園「聚賭」的寫照。
老者因為麻將或象棋的動腦過程,能預防大腦老化與對抗失智,好友齊聚也能聯絡感情。然而,以公園開放空間聚集小賭,對於其他想運動或休息的人來說,就是一種不尊重。因為玩棋變成賭博,人員的交流會變複雜,噪音製造、公德心也在沒有管控對弈中萌芽,菸頭、垃圾、飲料酒瓶,時常伴隨出現。
打小牌或家庭麻將,加上能有金錢輸贏,更會造成「小賭」的定義難以拿捏;何種類型的博弈才算小賭,甚至一群人,包括年輕與中壯人口加入戰局,執行的標準如何界定?
當能小賭的潘朵拉盒子一開,就怕拿小賭為藉口,行大賭為目的之「社會人」,包含老者,勢必增加。開放小賭除罪化,是讓沒有其餘休閒的老人找到紓壓管道,只是治標。應該反思,我們的鄉里空間,有沒有在為未來超高齡做準備?更多多元化軟硬體的大眾社交據點,而非菁英付錢的養老環境,讓銀髮族追回孤單的失落,而不是用小賭的藉口,將社會的複雜大問題,過度簡化卻失焦。
當初廣設大學所造成青年人口個個是大學生,卻無法與社會接軌的無奈。如今,再沒多久又會有高齡人口浪潮,各種措施與思維,不得不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