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27

「善終」法案 逾5成民眾霧煞煞

2016-06-02 13:49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即時報導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今年1月6日公布,是亞洲第一部「自己醫囑自己訂」的先進法案,預計於2019年1月正式上路。但據國內民調顯示,超過五成民眾不知道這項法案,顯示宣導與教育資訊嚴重不足,經了解後,約有超過3/4的民眾,認同生前訂立醫療決定,但仍有一成多民眾猶疑觀望。
醫師解析,「病人善終觀」仍被傳統觀念束縛,有的家屬會希望醫師盡力急救,或有醫師不敢放手等因素,才讓外界對「病人自主權利法」卻步,整體觀念進步仍需時間,才能使病人、家屬及醫療三方都不受苦。
自今年3月起,北市聯醫開始實驗「預立醫療決定諮商會議」,透過醫療人員照會見證下,已為民眾完成100多例醫囑,跑在法案前端。不過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坦言,願意立醫囑的民眾,本來就對生命權很有看法,真正完全不知道而跑來參加的人,真的很少很少。
前立委沈富雄表示,美國接受呼吸器治療的病人少,是因對死亡看很開,但台灣相較之下多很多。他認為,不只是傳統孝道觀念影響,也跟健保與外勞制度有關,因健保給付大部分的費用,每床還都有外勞幫忙擦背、翻身、拍痰,使生命能平均苟延殘喘8個月,不一定每位家屬都願意直接放手。
此外,黃勝堅指出,即使病人自主權利法讓病人有權預立醫囑,且家屬也認同了,不一定有醫師敢按醫囑執行,例如撤除能維持病人生命的灌食,就會有醫師「怕怕的」。此時建議病人轉院,讓敢做的醫師執行。
黃勝堅強調,拒絕醫療權並非放棄生命,而是預防病人及家屬受苦,是一門預防受苦醫學。另健保花費在呼吸治療病人的健保費用,每年平均耗費270億元,占健保總額1/25,預防受苦之外,也可省下社會支出。
今年77歲的沈富雄,四月在臉書上貼自己的「準遺言」,直言往生不插管、不氣切、不電擊、 不設靈堂、不設牌位等,不僅家人支持,也獲網友十萬多個「讚」。沈表示,看開死亡不能只有自己,也應讓親人認同,才能達到真正的生死兩相安。
病人自主權立法由前立委楊玉欣提案,於去年底的立院會期尾聲三讀通過,首度將「拒絕醫療權」還給病人,民眾可預立醫療決定,當發生末期病人、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狀況,經醫療評估確認,醫師就可依病人決定,終止、撤除、不進行維持生命 的治療或灌食,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加強版法案。

今周刊委託民調公司做「民眾對病人自主權利法意見」調查,逾五成民眾不清楚法案。左為前立委沈富雄,右為醫師黃勝堅。 記者鄧桂芬/攝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