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27

阿里纏鬥巴金森氏症32年,因為打拳?

2016-06-04 19:08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即時報導

拳王阿里與巴金森氏症搏鬥卅二年,於美國時間三日逝世,結束傳奇一生。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是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仍無確切發病原因,患者會步伐遲緩、手抖、臉部僵硬如撲克臉,雖不會直接致命,卻可能演變成失智症或嚴重失能臥床。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邱銘章表示,在台灣,巴金森氏症盛行率在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約百分之一,換算約三萬人,主要是因腦部黑質細胞凋亡,造成多巴胺系統失調,常見症狀包括行動遲緩、手抖、步伐與手部擺動變小、駝背、臉部僵硬等,因患者交感神經受影響,也會導致嚴重便秘。
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指出,巴金森氏症雖非失智症,但患者腦部逐漸退化,約半數患者演變成失智症;失智症高居美國第六大死因,且巴金森氏症導致肢體退化,最後無法動彈臥床,可能因肺炎等感染症致命。
邱銘章說,阿里過去打拳導致頭部重覆外傷,可能是造成他神經退化的原因,也有研究顯示,長期接觸農藥者患病風險較高,另約一成患者有家族病史;巴金森氏症雖好發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但也有少數年輕患者,他曾收治四十多歲就發病的個案。
治療方面,徐文俊表示,巴金森氏症雖是不可逆的退化疾病,但愈早診斷,症狀控制的效果愈好,目前治療以藥物為主,可延緩退化並減輕症狀,若是病況較嚴重,可採用手術深度腦電擊改善。
邱銘章說,巴金森氏症無確切發病原因,較難預防,但維持規律運動與良好生活習慣,有助延緩退化;徐文俊指出,保護頭部避免外傷,不亂服藥並控制三高慢性病,減少腦部破壞,或可降低患病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