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28

技術亮點/B細胞抗體 失智症救星

2016-03-28 05:09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整理

人類在21世界享受高度的文明生活,但神經退化疾病的發生,卻成為最讓人害怕的疾病。
所謂神經退化疾病,舉凡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這些疾病常伴隨年齡增長而提高發病率。
以常見的阿玆海默症來說,2013全球約有4,400萬患者,預計2050將達到1.355億,約平均5.5年增加一倍;而亞洲更是全球阿茲海默症病人數成長最快速的區域。
這些疾病,預計將造成醫療照護的極大負擔,遺憾的是目前神經退化性疾病大多仍無有效的治療,僅有少數症狀治療藥物,對於疾病病程並無明顯效果。
面臨這些挑戰,世界各國正開始積極投入對神經系統的研發。
例如美國於2013年宣布推動的BRAIN Initiative, 日本與中國也都有類似的大型計畫推動,而台灣科技部也積極規劃腦科學專案計畫,促使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目前已與陽明大學、長庚大學、台北榮總合組一個跨領域的研發團隊,領先獲得腦科學先導計畫的支持,開始針對對阿茲海默症進行研究。
隨著醫療與生活水準的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全球正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
全球超過65歲的人口目前約占全球總人口之8% (約5億人);推估2030年高齡人口將達10億人(約占全球總人口之13%)。
而台灣也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目前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數比率約12%;預計於2018年該比率將超過14%,正式成為高齡社會。
真正的挑戰是,神經退化疾病藥物研發是一項困難課題,因為很多包括神經退化疾病致病機制不明,疾病病程緩慢,病人個體差異性高,臨床診斷不夠準確,以及神經系統具有血腦屏障等。
即便如此,在國際大藥廠前仆後繼的投入,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腦神經系統內變性蛋白堆積與許多的神經退化疾病相關,例如阿茲海默症中Amyloid bet a澱粉樣變性蛋白,而針對這種澱粉樣變性蛋白開發抗體藥物,已經有許多公司投入。
一般認為抗體藥物比較難穿過神經系統的血腦屏障,不過近年來出現了不少神經系統抗體藥物開發的案例,像是Biogen在今年初宣布了Aducanumab抗體藥物的Phase Ib臨床試驗結果,引起了許多熱烈的討論。也由於這個樂觀的結果,Biogen啟動了Phase III臨床試驗來進一步測試此種抗體藥物的療效。
此類治療藥物的發展方興未艾,因此勢預估,抗體蛋白質藥物將會是在神經退化疾病治療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生技中心近年來在抗體蛋白質藥物技術己經奠定了相當的基礎,已經開始啟動數個神經疾病藥物相關研究計畫,其中也包含了神經退化疾病中變性蛋白的抗體藥物開發。
一般來說,抗體開發多半是起始於利用動物免疫的方法,這種方法得到的抗體需要經過耗時耗力的後續人源化步驟,以避免不同種源間產生排斥的問題。
此次生技中心採取的是一種不同於傳統的新開發方式,直接從人體中篩取特定的B細胞來製造抗體。
設想一個得到急性傳染病的病人痊癒後會產生保護性的抗體,如果能夠從這個人血液中取得保護性抗體,甚至進一步篩選出產生特定保護性抗體的B細胞,那就可以製造出抗體注射給另一個人。
除了在技術上需要克服從血液中選出特定的B細胞來生產出有效的抗體的困難之外,更至關重要的關鍵問題在於要選擇那個人或那種患者做為抗體來源的對象。
就急性嚴重感染病來說,這個答案就很直覺當然是痊癒後的病人。現實中,愛滋病毒感染後有極少數痊癒者血液中,的確發現了保護性抗體而也成為藥物開發的基礎。
不過因為B細胞篩選技術的大幅進步,配合轉譯醫學對於疾病生物標誌與自體抗體的研究,已經將如科幻小說中的虛擬情節,進化成現實中的可能。
(本文是生技中心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