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8

失智父天天找爸 兒女請人演爸爸

2015-12-06 17:04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媽媽得失智症後,60歲的我才知道怎麼當孩子!」「父親原本是高官,失智後退化到5歲,天天吵著找爸爸,因為他出生後爸爸就不在身邊……」文化部今舉辦「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邀5個失智症家庭分享經驗,飆淚度更勝講述失智症的電影「我想念我自己」。
劉娟芳的老父親罹患額顳葉型失智症,自知不對勁,卻因語言能力受損說不出來,挫敗又痛苦,整個人變沉默。家人原本不知這是失智症狀,醫師確診後,身為特教老師的劉娟芳才頓悟父親就如她教過的自閉症孩子,「要順著他邏輯共處,不要逼他當大人。」
劉娟芳說,後來父親越來越退化,每早都拿兩支冰棒說要給爸爸吃,原來因祖父早早外遇,父親從小就沒爸爸陪。如今父親在不同群體中,都要有個類似爸爸形象的男子在才會安心,在家也要看到弟弟在才敢睡覺,他們因此會拜託不同人「演」父親的爸爸,「他想要的就是爸爸的愛,我們就用那個愛去呵護他。」
鄭慶訓的媽媽82歲病發,他坦言,由於長到60歲都沒照顧過媽媽,一開始看媽老忘東忘西,兩人常起衝突。
直到一回媽媽賴在地上打滾,他頓然想起幼時自己也曾這樣鬧脾氣,小時候對媽媽的感覺整個回來,立刻決定停止打拚,專心照顧媽媽。長大後沒牽過媽媽手的他,如今天天牽著媽媽,媽媽狀況也好轉很多,「這就是孩子對媽媽的回饋。」
88歲的林添發最傳奇,他70多歲病發,忘了台語怎麼講,幼時學的日語卻講得呱呱叫。靠著教社區長輩日語,3年後他狀況竟逆向變好,後來他不但創立弘道老人基金會大林站,去年還順利從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學系畢業,現在在念研究所。
病患、家屬都說,運動是改善失智極佳方式,也建議病患可去日照中心、瑞智學堂等失智患者課堂上課,並參與互助家庭活動,對病患、家屬都幫助極大。

文化部舉辦「國民記憶庫事‧故事沙龍」活動,本月以「消失的記憶」為題,邀請5個病患家庭分享他們如何與失智症共處的故事。記者何定照/攝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