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4

養老院多.品質好 德國如「老人天堂」


【黃小琪 賴冠諭 德國】
提到養老機構多半還停留在鄰避設施的疏離印象,在台灣老人也多半不願意離開兒女住進養老院,但在德國養老院不但多,幾乎到轉角就有的程度,而且好,不分檔次都追求品質,所以在「老人天堂」的德國,老人們對於養老模式,有自由又多元的選擇,今天起,黃小琪、賴冠諭要帶大家,從德國經驗看台灣,首先就從他們養老機構的經營型態來了解。
剛過80歲生日的Klinger輕微失智,但精神很好,令她快樂的是,有間信賴的養老院可以住,然後布置它。
AWO Seniorendienste Heusenstamm養老院住民 Frau Klinger:「這是我兒子的照片,他是一個記者,這是婚禮的照片,這是我兒子和他的女朋友。」
養老院的人不怕比老,93歲的Weber過去是政府要員,到現在還在學新事物,電腦 視訊鏡頭 通訊軟體,他每天都要玩一玩。
打字是復健,串項鍊也是復健,而且是美麗的復健。
AWO Seniorendienste Heusenstamm養老院 住民 Frau Gross:「
在這裡我們常常一起做項鍊,我們會先把珠子挑好,放在這個盤子上,看看這樣的搭配,呈現出什麼花樣,再把珠子串起來。」
機構生活也重視團體交誼,志工歌手一週來一次,大家聚在客廳,唱歌 打拍子,帶最愛的娃娃來聽歌。
「將庭院妝點得十分歡樂,這是養老院,每月一次的主題性活動,今天特別邀請,附近社區的小朋友,來與老人作伴過節,這邊有小攤位,提供這德國特有的,環結餅給大家吃,那邊則有遊樂區,讓小孩老人同歡,就如同過去,爺爺奶奶含飴弄孫一般。」
AWO Seniorendienste Heusenstamm 養老院活動部主任 Herr Wolfgang David:「AWO經常辦一些活動,在這裡的老人們,都已經非常習慣,有些小朋友,會從幼稚園來看他們,或是在一些特殊的節日,一起來這邊慶祝,就算這些老人與小朋友,彼此之間不認識,這些老人也不會感到陌生害怕。」
換個方式說,老人是在不脫離,原有社區人際關係的同時,享受養老院的護理服務,他們看待老化很重要的一點,是選擇過生活而不是度日子。
還有互利也是共生的方法,養老院會善用條件,提供社區流動護理服務,也會開放廚房,讓養老院餐廳,變社區的休閒中心。
好吃的餐點,實惠的價格,不住老人院卻可來吃老人餐。
社區住戶:「這裡的餐點太完美了,因為食材新鮮又常更換菜色,我幾乎天天來這裡吃飯,而不是在家裡吃飯。」
機構與社區只是成員不同,其他一樣,德國人以健康心態面對老化,台灣人則往往避談老死,相對德國養老院的明亮,養護機構在台灣,卻常是老人「不快樂」的選擇。
僑務委員會諮詢委員 高晴宏:「我從自己的經驗來看啦,我母親在台灣,也是住這樣的機構,不過跟這個比就差很多了啦,你看人家這裡的景觀很好,就如公園一樣,不會離人群環境太遠,與大家同在一起,你看左鄰右舍大家都在。」

機構與人的距離是短的,老了不怕一個人,德國快樂養老的關鍵,就是全面與系統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