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7/21

國畫家鄧雪峰失智 變身抽象派

2015-07-20 09:43:21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鄧雪峰即使罹患失智症,仍不忘筆墨,每天一早就到書桌前畫畫。 圖/林棨禧提供

分享
台灣國畫名家鄧雪峰擅花鳥水墨,風格細膩、栩栩如生,但畫風在九年前愈見抽象,好客個性變得「閉俗」。醫師研判他罹患早期失智症,而他風格漸變的作品,有助醫界了解失智症如何影響藝術家的大腦。

失智前 栩栩如生
鄧雪峰失智前,花鳥畫栩栩如生,最受好評。失智後,畫風逐漸變形,只剩點、線條和色塊,用色也從豐富變得單調。 圖/林棨禧提供

分享
雙和醫院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李耀東指出,藝術是人類最高階的大腦活動之一,國外曾報告過四位西洋畫家因罹患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畫風改變;鄧雪峰是第一例研究失智對國畫家影響的個案。
經過六年追蹤,李耀東、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和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蔡耀慶,三人比對鄧雪峰失智過程中創作和認知退化程度對比,論文獲肯定,刊於知名期刊「Cortex」。
鄧雪峰於二○○六年時莫名憂鬱不安、不願作畫,無法自己過馬路。就醫之後,進行簡易心智功能評估(MMSE),結果為廿九分,滿分為卅分,在定義上不符合失智症。

失智後 盡情想像
鄧雪峰失智前,花鳥畫栩栩如生,最受好評。失智後,畫風逐漸變形,只剩點、線條和色塊,用色也從豐富變得單調。 圖/林棨禧提供

分享
李耀東表示,鄧雪峰教育程度高,高階腦部認知功能完整,簡易心智功能無法反映他的早期退化,他與陳亮恭建議服藥控制。
鄧雪峰治療一年後,再度提筆,畫風丕變,原本細膩花葉成為幾何圖案,畫作不再留白,沒有景深和立體感,用色也從鮮豔豐富轉為單調暗沉;連書法字體也像初學者。
李耀東說,失智患者會因視覺立體感率先退化,導致走路容易跌倒;鄧的畫作失去立體感,就是反映此現象。
陳亮恭表示,具高等教育程度的專家仍有失智風險,只是退化過程和健忘不盡相同,尤其是藝術家,很可能是從創作改變開始顯現早期失智症狀。若能早期確診、服藥控制,有很大機會可減緩失智退化速度。

鄧雪峰小檔案 製表/鄧桂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