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6/12

驗血液蛋白質可知失智風險 預測阿茲海默症有望

你為什麼需要知道這則新聞
這項結果如今可為醫師預測何者罹患失智症風險較高鋪路,並協助他們找出可能的治療方式。
Photo Credit:  Global Panorama @ Flickr CC By SA 2.0
根據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人體的血液中含有某種特定蛋白質,而此種蛋白質能作為生物標記,並預測10年後是否有罹患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可能。這項結果如今可為醫師預測何者罹患失智症風險較高鋪路,並協助他們找出可能的治療方式。
自由報導,科學家從20名罹患阿茲海默症前10年和確診後的受試者,以及已出現失智症狀、不存在思考記憶問題的受試者身上,採集血液樣本。經分析研究後發現,在阿茲海默症出現前後,健康者和失智患者的蛋白質數值都出現顯著差異。
英國牛津大學臨床老年醫學榮譽教授魏考克(Gordon Wilcock)說:「重要的是,研究顯示血液蛋白質改變,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早期徵兆,在明顯出現記憶問題前10年就可能發生。」
不過,魏考克認為此項研究應再透過更多受試者,使研究結果數據更精準,甚至能讓尚未出現失智症狀的患者能知道何時會病發,並及早治療預防。這項研究被發表在美國神經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的《神經學》(Neurology)期刊中。
Photo Credit: Global Panorama @ Flickr CC By SA 2.0
中央社報導,另一項相關研究,印度研究人員發現藉由1種新生物標記來診斷阿茲海默症的臨床證據,藉以排除侵入性的診斷程序。新生物標記「穀胱甘肽」(Glutathione)是1種可保護腦部免於受損的天然抗氧化物質。印度國立腦科研究中心(National Brain Research Centre)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正常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穀胱甘肽減少許多。
國立腦科研究中心的曼達爾(Pravat Mandal)博士說,診斷阿茲海默症的傳統方法大部分仰賴臨床症狀或組織切片等侵入性程序,「然而,這種新生物標記可藉由核磁共振成像進行評估,也可藉此在病發前幫助預測疾病」。這項發現獲國際期刊《生物精神醫學》(Biological Psychiatry)接受發表。
泛科學報導,阿茲海默症(老人失智症)是1種常見的腦功能障礙疾病,全球有3500萬名患者。專家預期,到2030年患病人口可能會來到6600萬;到2050年,每85名65歲以上成人中,就有1人罹患這種疾病。衛生署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民國100年1月至100年12月的全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指出台灣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為4.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