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9

腦部健康-早發性失智症 從年輕就該預防

腦部健康-早發性失智症 從年輕就該預防



中國時報【陳瑄喻╱台北報導】
失智並非高齡者的專利,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下早發性失智症人口數約為1萬至2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人數雖然不多,但是這個年齡層仍在中壯年並處事業巔峰之際,若沒有及時發現罹病,在決策和規畫上可能出現錯誤判斷,提醒中壯年族群也必須注意失智症的早期徵兆,掌握早期的黃金治療期。
最近上映的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描述才智過人、事業家庭有成的大學教授,正值人生顛峰時,卻被診斷出罹患早發性的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協會舉例,像是曾與中華電信團隊開創MOD系統的博士嚴劍琴,也在事業如日中天時出現失智症的症狀。
嚴博士的先生張鎮華表示,現年62歲的太太5年前確診早發性失智症,過去太太的能力很強而且獨立,兩人都各忙各的很少有時間互動。罹患失智之後太太很依賴他,雖然辛苦,但也增加了兩人相處的時間。
他強調,失智症是一種疾病,失智症家庭需要的是「同理心」而非「同情心」。過去嚴博士的同事及好友,現在仍經常邀約他們一同聚餐,這對他們是最好的支持。即使失智,仍需要家人朋友的細心關懷,只要多一份包容體諒,失智者還是能擁有快樂的生活。
張鎮華強調,發現早期徵兆要勇於面對,及早就醫並與台灣失智症協會聯繫,多了解相關資源及服務。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表示,早發性失智與遺傳、基因有部分相關性,但是不建議做基因檢測,因為不論有無失智症的遺傳因子,都應該做好失智症的預防,趨吉避凶。
邱銘章呼籲民眾,失智症的預防永遠不嫌晚,從年輕時就應注意增加大腦的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的危險因子。中壯年族群也應關心身旁的親友,一旦出現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一定要到神經內科、精神科門診作檢查,愈早確診治療愈能夠延緩退化、降低疾病的負面衝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