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9

書寫書法 助老人減緩失智

書寫書法 助老人減緩失智


大林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陳世琦為幫助老人減緩失智問題,在院內老人日照中心教導寫書法,他說,可增進病患認知等能力。
大林慈濟醫院表示,陳世琦平時在家醫科看門診,同時兼任心蓮病房醫師,每天所面對的病患多數是癌症末期,而他總是以樂觀又積極的治療方式幫助患者。
陳世琦說,記得以前有1位肝癌末期病患,在心蓮病房住院期間,多次不想住院治療,直到開始接觸書法後,變得更有自信、正向,還將毛筆所寫的阿彌陀佛扇子當成平安符隨身帶著。
陳世琦表示,從大學開始就對書法有興趣,一直到現在當了醫師後,30年來仍保有寫書法的習慣,平時有空也會到社區教民眾,透過書法讓民眾身心靈都能更健康。
陳世琦指出,書法治療同時也用於心蓮病房及老人日照中心,透過寫書法讓病患在生理、心理、認知、注意力等能力增進。
陳世琦在院內的老人日照中心教導寫書法,於今天展出作品,今年91歲的阿嬤,透過書法傳達出自己的心願與祝福。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說,透過書寫毛筆字過程,不僅可以讓心平靜下來,同時還能達到放鬆效果,尤其是獨居的老人家,生活開始有重心,心情就會好,身體自然會健康。
【2014/11/28 中央社】http://udn.com/

2014/11/26

東京物語/你我都可能「老年破產」

東京物語/你我都可能「老年破產」


與「孤獨死」一樣,「老後破產」是近來日本社會探討的熱門議題。媒體報導的個案,都是踏踏實實在一間公司工作廿幾年甚至近四十年的退休上班族,如今有人每天生活費要壓在台幣一百四十元內,有人每天只吃一餐,也有人被斷電。他們多靠每月不到台幣兩萬七千元的厚生年金過活,那是落在日本貧窮線的數字。
外界的印象是日本老人很有錢。確實,日本有六成資產為六十歲以上老人所擁有,不過財富分配兩極化。學者估計有三百萬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年收入不到一百廿萬日圓(約台幣卅一萬元),占高齡人口十分之一。報導中一名老人六十歲退休時,工作卅八年的退休金加儲蓄,戶頭有三千兩百萬日圓,半年後妻子被檢查出罹癌,六年耗盡手頭現金。如今七十一歲的他靠每月約台幣三萬七千元年金過活,要養四十多歲因憂鬱症辭職的兒子。
老後人生的「沒想到」太多了,專家說,看似充裕的退休金及存款,不見得足以安養天年。因為不少人選擇此時清償房貸,但隨年紀增長自己或另一半可能出現慢性病、失智等健康問題,若成年孩子又就業不順,經濟勢必窘迫。遑論二○一三年的統計,全日本五十多歲的人有三成三是「零儲蓄」。
日本的社會福利好,成年人收入落在貧窮線以下皆可獲「生活保護」(生活津貼),理應不會有三餐不繼的人。然而三百萬名貧困老人近七成不符領取資格,很多人因有房貸在身被打回票。
經濟評論家門倉貴史認為,最初年金制度設計時以退休後「與家人同居」為前提,但現代家庭剩夫妻兩老、最後獨居的人增加。日本政府因財政負擔過重,將持續下調年金給付,老窮者會愈來愈多,近來物價上漲,消費稅調高,雪上加霜。日本媒體列出「老後破產」潛在族群,像是與父母同住的單身者、未婚低薪上班族、熟年離婚者、沒積蓄的單身者、家有成年卻失學失業的小孩等;標題是「別以為不會發生在你身上」,聳動但值得警惕。
【2014/11/26 聯合報】http://udn.com/

暴飲暴食是失智危險因子 近八成民眾不知

暴飲暴食是失智危險因子 近八成民眾不知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以網路問卷進行國人失智症認知大調查,發現僅兩成民眾知道肥胖和暴飲暴食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議謙表示,大多數人都知道三高是失智症危險因子,不知體重超標也會增加失智風險。
劉議謙解釋,暴飲暴食者易導致肥胖,肥胖者易患代謝症候群,血管容易提早老化、阻塞而造成血管型失智症。肥胖者(BMI大於30)會增加三倍失智風險,過重者則會增加兩倍,「胖哥胖妹的大腦狀況比體重正常者老十六歲。」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表示,民眾除了注意身體健康、不要暴飲暴食,一定要養成定期運動的好習慣,最好從年輕就開始,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此外,他也推薦民眾下載APP「健康日記」,內建失智症篩檢量表及疾病介紹,還有體重控管、運動記錄等「預防失智」的健康管理功能。
【2014/11/25 聯合報】http://udn.com/

2014/11/25

人胖大腦老得快 肥胖容易失智

人胖大腦老得快 肥胖容易失智


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議謙今天說,肥胖增加失智風險,許多研究顯示,胖哥胖妹的大腦老得快,中年發福的老年失智風險上升。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今天呼籲民眾注意常被忽略的失智症危險因子,劉議謙指出,大多數人都知道血壓、血糖、血糖的三高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卻不知道體重超標也會增加失智風險。
劉議謙引用國外研究指出,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BMI等於或超過30)的失智風險會比正常體重者增加3倍,過重者(BMI超過25但低於30)增加2倍,胖哥胖妹的大腦狀況會比體重正常者老了16歲。
失智老人基金會日前調查,近8成受訪者不知肥胖與暴飲暴食皆為危險因子,呼籲民眾注意在年齡與三高之外,肥胖也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鼓勵民眾下載「健康日記」APP進行自我健康管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劉議謙強調,認識失智症危險因子,配合加強大腦保健、勤運動、多地中海飲食等,平時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就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可能,也能減少未來生活的相關負擔。
【2014/11/25 中央社】http://udn.com/

四成民眾對失智危機沒自覺

四成民眾對失智危機沒自覺


國人失智認知亮紅燈,近8成民眾不知肥胖與暴飲暴食皆為危險因子。安聯人壽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首次針對網路族群舉辦「國人失智症認知大調查」,顯示16.6% 的民眾身旁有失智症患者,其中祖父母占55.9%,這些民眾最需要人力協助照護及經濟支援,超過3成以上的民眾表示無法計算及想像失智症長期照護所需金額。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表示,失智病人的照護費用超出平均個人年所得12%,對家庭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呼籲國人重視健康自我管理,透過適度運動、活化腦力,並採用以大量蔬果、橄欖油為特色的地中海飲食來預防失智症。
調查也發現,民眾對罹患失智症危險因子的認知仍有一段落差,僅21.5%及18.7%的民眾知道肥胖(BMI≧30)及暴飲暴食會造成失智症;30歲以上、過重的受訪者,有40.5%完全沒有失智危機的自覺,令人憂心。
【2014/11/25 聯合晚報】http://udn.com/

鋁鍋別煮酸辣湯 小心引發老人失智症!

鋁鍋別煮酸辣湯 小心引發老人失智症!


【文、圖╱台灣好食材 Fooding提供】
鋁攝取過量恐引發老人失智症! 圖片來源╱台灣好食材 Fooding
黑心食品連環爆,許多人選擇在家開伙,不過得先檢查家中鍋具是否符合標準。台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鋁製、不鏽鋼、鐵氟龍製鍋具,雖符合國內法規規定,但70件中有11款鍋具的鋁、鎳、鉻等重金屬溶出量超出歐盟標準,衛生局表示,人體若攝入過量的鋁,恐引發老人失智症,有危害健康之虞,建議避免長時間烹煮酸性食物,並選用304級以上的不銹鋼材質鍋具,才能吃得更安心。

北市抽檢,80%鋁鍋溶出量高
台北市衛生局近日抽檢市售鍋具,從PChome 24h購物、家樂福、大創百貨、愛買、SOGO忠孝館買了10個鋁鍋、40個不鏽鋼鍋及20個鐵氟龍鍋進行材質溶出試驗,雖然符合國內的鉛10%以下、銻5%以下標準,但發現有8個鋁鍋溶出重金屬鋁超過歐盟標準(5PPM),比例達80%
其中,PChome販售的「經典雙耳韓國泡麵鍋」,溶出量最高,達76.93PPM,超出歐盟標準15倍多,另一款「超輕鋁合金單鍋」65.28ppm,超出13倍;大創單柄鍋48.65PPM,超出9倍多;宜得利家居的NITORI雪平鍋也有30.4PPM,超出歐盟標準9倍多。
不鏽鋼鍋具也溶出鉻、鎳
此外,還有3件不鏽鋼鍋具不合格,家樂福販售的「430不鏽鋼雙耳湯鍋」溶出重金屬鉻0.79PPM,超過義大利標準(0.25PPM);愛買「PRIMA高級304不鏽鋼湯鍋」及SOGO忠孝本館「義大利喜莉多不鏽鋼單把湯鍋」分別溶出鎳0.16PPM、0.19PPM,也超出標準( 0.14 ppm) ;20件鐵氟龍鍋具則均符合歐洲盟規範。
鋁過量恐引發老人失智症
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長邱秀儀指出,鉻、鎳微量溶出不致對人體造成太大影響,不過鋁鍋檢出的鋁溶出量,依照歐盟規定,可能造成老人失智等問題,建議民眾烹煮酸性食品如酸辣湯、酸梅湯時,避免使用鋁鍋;此外,購買不鏽鋼鍋具時,應挑選明確標示材質的產品,以中性食品用洗潔劑清洗,再以熱水重複沖洗2次,以去除表面髒污,若有鏽蝕或刮傷即應更換,以確保食用安全。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後青春安老學 打造健康照護平台





全球銀髮海嘯衝擊,後青春安老學—2014高齡照護論壇邀請到各界專家分享健康照護新觀念,慈濟大學教授葉金川(左起)、健保署主任秘書蔡淑鈴、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中國生產力中心總顧問暨清大榮譽教授王國明、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
記者楊光昇/攝影

陳亮恭
記者楊光昇/攝影
「過去只要超過五十歲,就有『半百老翁』稱號,但現在這樣講會被人取笑。」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在「後青春的安老學—二○一四高齡照護論壇」中表示,十九世紀後,人類平均壽命從四十歲飆高到八十歲,由於無法向過去學習經驗,人口老化成為全球挑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占該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就是高齡化國家;超過百分之十四,則會被稱為「老人國」。亞洲老年人口成長速度,台灣已超越日本,韓國緊追在後,再來是大陸、泰國、印度等。因亞洲人口多,也是未來老人病最多的地方。
陳亮恭分析健保統計資料指出,國內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的住院次數,每年零點三八次,這是六十五歲以下族群的三倍,常見住院原因依序是肺炎、癌症、泌尿道感染、腦血管與心血管疾病。不過,失智症患者的住院次數,卻是同年齡、性別、同疾病個案的二點四倍,常見原因包括肺炎與泌尿道感染;若因肺炎而急性住院,死亡風險會增加百分之六十二。
預防老人因感染住院,全球主要國家均建議高齡民眾應注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帶狀皰疹疫苗等。
目前國內針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提供流感疫苗,至於肺炎鏈球菌疫苗,則建議符合企業定額捐贈的對象者可以免費接種或由民眾自費接種。
陳亮恭強調,高齡者不是多重疾病的堆疊,而是具特殊健康需求,醫療院所應有通盤性思維,提供老人整合式健康與功能照護平台,包括疾病治療、失能照顧、預防保健等,高齡醫療服務不僅降低醫療費用,也可減少疾病照護的負荷。
「後青春的安老學─二○一四高齡照護論壇」是由台北榮總、聯合報、默沙東藥廠、昇恆昌共同主辦。陳亮恭也指出,為促使國人了解如何「從生活去切入,用健康來加值」來面對高齡問題,「後青春的安老學」論壇將持續辦下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4/11/24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4/11/20

假性失智與失智症 有差別

假性失智與失智症 有差別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國泰醫院身心科主任葉宇記昨(十九)日表示,有時老人憂鬱症也會伴隨假性失智,如反應變遲鈍、記憶力變差,看起來像失智,但兩種疾病其實有差別,且不太一樣。

葉宇記主任指出,假性失智症有比較明確的發作時間,患者面對問題時常放棄回答,或說不知道,原本是自己的事情卻變得不會做,治療上常用抗憂鬱劑、認知行為進行治療。

失智症則是模糊地出現緩慢退步狀態,病患面對問題可能會回答卻回答錯誤,做事態度方面,可能會隱藏自己失能情形,治療上沒有藥物可以使病人痊癒,不過,早期治療有助於延緩病情惡化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年輕人的憂鬱症表現也有一些差異存在,比如老人憂鬱症病患常主述自己身上有很多種病痛,有的還會伴隨假性失智症;年輕人憂鬱症則只會主述自己心情不好。建議家屬要持續關心、鼓勵、陪伴老人家,同時幫助長輩進行適當運動,有助於促使老人家早日走出憂鬱,重拾往日笑容。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白髮照顧白髮 百萬家庭需喘息服務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陳正芬(中)及照顧者代表,在「看見1+1投票權」記者會,希望各縣市候選人更應關注家庭照護者的權益。記者曾學仁/攝影
照顧失智母親近20年的廖女士,一家三口年齡合計236歲,是高齡照顧高齡;照顧兩個生病子女的蘇媽媽則是哽咽的說,「我真的很累很累」,只想要有喘息的機會。國內估計有百萬名家庭照顧者,照顧者高齡、身心俱疲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民間團體今天舉行記者會,要縣市政府提供喘息服務,別讓家庭照顧者連家門都走不出去。「我自己送急診的次數比媽媽還多」,滿頭白髮的廖女士69歲、先生78歲,兩人合力照顧89歲的老媽媽;之前外籍看護逃跑,她每天要抱媽媽活動,導致右手紅腫、腰痛,復健了一年半,至今手連芭樂都切不動。
蘇媽媽則是女兒腦性麻痺、兒子罹患罕病,她「一人當兩人用」,女兒兩個月前過世,但她卻沒有時間悲傷;因為以女兒名義申請的外籍看護,按規定得先離台重新入境,這段兩個半月的空窗期,她卻得不到任何幫助。
部分縣市 服務資訊不足
喘息服務可依被照顧者的嚴重程度,每年有一定天數,安排照顧服務員至家中,讓家庭照顧者可以暫時休息、紓解長期照顧的壓力。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總會理事長陳正芬表示,國內估計至少有百萬名家庭照顧者,選戰將近,各縣市候選人更應關注家庭照護者的權益;但家總檢視各縣市政府網站公布的喘息服務資訊,發現基隆市、金門縣、連江縣沒有任何資訊,只有台北市、桃園縣、新竹市提供完整資訊。
另外,許多照顧中重度失能者的家庭會聘請看護工,雖然政府規定外籍看護工休假或返國超過一個月,可申請喘息服務,但22個縣市中,僅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基隆市、花蓮縣、澎湖縣,可以提前申請,其餘縣市不是要等外籍看護工離境才能申請,就是不提供服務,無法預先安排人手,讓這些家庭求助無門。
【2014/11/20 聯合晚報】

2014/11/19

餿水油事件幾點商榷

餿水油事件幾點商榷
2014/09/06 22:30
從市容來看,臺灣高樓疊起,高速公路和高架快捷道路凌空而過,大學錄取率破表,到處是明亮的便利商店,街角一轉,不難發現高檔的、連鎖的餐飲名店。臺灣不謂不進步。
負責食品安全的衛生機關,樓房、設備等硬體和官員碩博士教育程度都有顯著提升,臺灣的食品安全衛生當然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在如此經濟和教育面都有長足進步的國度裡,令人感慨莫名的是,三不五時就會爆發食品安全事件,和落後國家沒啥差別。當前社會的基本價值崩潰,商家連基本的誠信商道都不顧了,「提煉油脂」的地下化工廠又怎會在意舉頭三尺有神明。
民國74年第一次爆發餿水油事件,事主父子倆幾年間靠簡單的化工常識,回收餿水,提煉油脂,廉價賣給攤商,牟取數億非法利益,雖然判了幾年徒刑,我不知道當時有沒有數倍重罰罰金。台灣相似的案件,如斃死豬,三不五時就會登上媒體版面,粽子、貢丸、排骨等都曾被懷疑使用斃死豬。還有,將飼料奶粉、飼料用酵母粉賣給糕餅店、台糖公司,也都登上過媒體。
看看這幾天媒體的報導,和消費者或網友們的評論,對的,錯的,都煮成一鍋又焦又糊的粥了,這也反應當下社會的情況,食品安全又怎會進步!
這是食品安全問題嗎?
「食藥署昨天仍將此事的食安風險燈號,定為綠燈,強調這些劣質豬油對人體健康沒有立即危害。葉明功表示,目前無法確定這些問題油品含重金屬、黃麴毒素與苯芘等,但這些有毒物質得吃到一定的量,才會造成危害,不會出現立即危害;問題油品只在國內銷售六個月,也不是每個人每天都會去夜市吃東西,沒有想像中那麼傷身體。」署長這幾句話是符合科學依據,目的在安民,剛好適逢中秋節,糕餅正熱銷,而糕餅業用上這些豬油製品。不過這樣有依據平實的話,不符當前騷動的社會氣氛,也不符合消費者心中的「常識」,立刻便被媒體標題化,繼而大肆抨擊,使得民心更騷動。
在事件爆發後,即時取得某大醫院腎臟科顏姓醫師的意見(顏醫師是取代了故林醫師的角色),他的意見經過媒體報導後,便在消費者心中定調了餿水油的「毒性」。不過,經過記者轉報導的內容,頗值得商榷,不知道是否是顏醫師的原意。報導顏醫師說「餿水油可能含有細菌、重金屬、黃麴毒素與苯芘,會有敗血症與致癌危機」。細菌的生長需要營養和適當的溫度,餿水油當然甚麼菌都有,不過,能活過化工提煉過程的,只怕沒幾隻,單純油脂的營養與環境能否愉快地分裂增殖,都成問題(細菌生長必須水分,油脂裡的水分..)。黃麴菌喜歡長在玉米花生等潮濕的穀物裡,如果拿發黴的花生和玉米製油,當然擔心油脂裡的黃麴毒素,因此油脂都訂有黃麴毒素的標準限量,黃麴菌長在餿水的機會不高。專業來看,餿水油的問題不在細菌,不在黃麴毒素。在油脂加熱的料理過程中,可能會從器具溶出些微重金屬,高溫處理食品(如烤肉)的化學反應也可能會產生苯芘(benzopyrene)等致癌化合物,所以餿水油中,重金屬與苯芘等風險遠比細菌或黃麴毒素高。將不同可能性的毒物混在一起講,只是說明術有專攻,千萬別隨口說說。含混在一起,無助於真實風險的釐清,對於無專業知識的一般民眾而言,無助於智慧增長。這裡還沒有談到「量」的問題,如果光靠這樣的瞭解就認定餿水油有「致癌危機」,超過了。如果依照這樣方式談食品風險,烤肉不可以,吃檳榔更不可以,因為「苯芘」會出現在烤肉中,檳榔致癌更是「常識」了。
餿水油這當然是「食品安全」的問題,可惜為了安撫民心所採用的「燈號」標誌,雖然依照科學的風險評估,但是不符合民眾的一般認知,這燈號出師不久便破功了。這裡就可以看出科技人在處理這些「政治危機」時的失能。同時也說明「風險溝通」的重要性,特別處在台灣這樣「特殊」的社會態勢之下。
檢驗解決不了這類食安問題
對於葉署長的反應,消基會雷秘書長立刻批評:食藥署簡直不把人命當一回事,「砒霜吃一點點都會死人了。」她提醒「食藥署不要把話講得太快,萬一下周化驗報告發現油品有毒,食藥署要如何向國人交代?」這代表了長期以來民眾不怎麼正確的認知。將實驗室的檢驗當作是維護食品安全最佳的辦法,例如對學校的營養午餐來說,老師和家長事事要求檢驗報告。檢驗是食品衛生管理法規上的手段之一,法律上立了許多食品標準,在政府的管理上,檢驗不符合這些標準,便會依法取締。問題是,法律是人類的最低道德標準,食品也是一樣,這些供檢驗的標準,也是食品中的最低「道德」標準。對於食品而言,並不應該只要求符合這些檢驗室的檢驗標準而已,從田間開始就應該要求符合良好的作業規範,符合良好的作業規範能在源頭處降低風險,而非等待問題食品產生後的化驗工作。如果拿寵物飼料去化驗,不符合人類食用標準的機會不高,難道我們就認為可以拿貓食狗食去騙人吃?!
對於餿水油,郭姓地下化工廠處理過廢油後,再當原料賣給食用油脂製造商強冠公司,將低價回收品混入到正常的油脂中。這樣層層轉製稀釋後,能夠檢驗出毒性物質,或毒性物質超過限量標準的機會,有,可能性不高。郭姓和強冠等奸商,之所以敢,就是經過「特製」後,這些油脂都勉強符合檢驗標準,使得檢驗不容易分辨真偽。我不擔心「食藥署要如何向國人交代?」,反而擔心:如果檢驗完後,毒性物質沒有超過限量呢?到時候不相信檢驗結果,再批政府護航嗎?(後記2:9/9日的報導,果然如筆者預料,這類事件不能靠檢驗,檢驗不能靠主觀。)實驗室檢驗只是安民的舉措之一,如果沒有好好說明,一時的安民反而會誤導民眾對於改善食安的正規作法,以為檢驗萬能。
食用油脂中使用餿水油已經違反良好作業規定,違反強冠GMP商品的品管規定,已經很充分判定這事件的責任了。這類食品安全問題不能或不必靠化驗,如果食安輕稽查,重化驗,那食安就永遠沒救了,那只會便宜了SGS之類的檢驗公司。
誰要負責任?
和「毒澱粉事件」一樣,全國譁然,受害的攤商無數,這次餿水油情況相同,因為擔心反式脂肪酸,不敢用氫化的植物油,特別是經過前次橄欖油事件後,對於豬油需求提高,特別是糕餅等行業都需要這些炸酥油品,所以這回影響到全國的糕餅業,甚至惡名傳到香港等地。政府稽查後,公布了數百家商號,許多是你我熟悉的品牌。這樣的公布,影響到商家們的生意,特別是在中秋節前。這些糕餅店已經是下游商,產品是消費者直接接觸的,這樣的公布,當然是為了安撫消費者,雖然影響到生意,也是不得不然。
這些糕餅攤商要負甚麼責任?這些下游攤商從強冠公司進貨,那是一家上市的合法公司,有日本的技術合作,產品中一些具有GMP認證,GMP是認證個別的產品,不是認證公司、工廠,所以生產出GMP認證產品的工廠,不表示所有的產品都必然會有GMP認證。對於小店家而言,如果能做到進貨GMP認證的油脂,就很不錯了。對於大公司,如味全,為甚麼被重重的責備,因為大公司必然具備更多的能力去查核供應廠商的產品與生產過程,不能以大公司的人力和財力,只願意負擔小攤商的責任!
郭姓非法工廠當然惡質,更可惡的是合法的強冠公司,和其他故意使用非法原料的商家,為了貪圖暴利,明知來源有問題,仍然混入使用,以具有GMP產品認證的信譽矇騙全國商家,惡質的的程度,遠超過食品安全衛生的法規所能約制。
行政呢?每次發生食品事件,不管風險高低如何,首當其衝的便是中央的衛生署,現在稱為衛生福利部。這時候談中央和地方的職責分工,會立即招來無情的批評,要知,本國的政制採地方分治,只有軍警,國稅等少數機關是中央到地方一條鞭,就算警察局長的任命多少還是要聽聽地方首長的建議,其他如國教、衛生等,無不由地方政府的教育局和衛生局負責。媒體和政治人物都是以台北觀天下,郭姓的地下工廠在哪裡?屏東縣!強冠公司在哪裡?高雄市!都歸屏東縣和高雄市政府的衛生局管理!平常疏於督導、稽查,如果不是有人告到檢察單位,事情也不會被揭發。這兩個地方政府怠忽職守,應負最大的行政責任!怎麼不見這兩處縣市長陪同衛生局官員出來面對媒體,面對全國民眾?!(後記1)
中央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事前督導不確實,無法喚醒國人注意地方政府食品衛生管理的缺陷,守著科技人的死腦筋,墨守成規,無法預知奸商的「無限創意」。事發後,也只有中央政府才有能力去全面清查問題食品的流向,責咎廠商應負的法律等責任。從毒澱粉起,中央也都迅速完成。不過,如果有權的地方政府無能,中央政府只能一邊挨罵,一邊做善後工作。
再來就是GMP制度,這是政府輔導,目前由產業團體運作,對於績優的廠商,稽核的頻率會降低些,但是面對龐大的不法利益,奸商往往鋌而走險,該GMP協會無能揭發在先,使得許多下游小攤商蒙受極大的商譽損失。GMP協會與認證執行的方式應當立即謀劃改進,重建國民對GMP的信心。
餿水油事件再一次看到全國都都在打迷糊仗,不多久,另外一則新聞就會取而代之,過幾年,又會大火翻炒一次。唉,還保留著「傳統」的氣味呢!
後記:
1. 今日(9/7)蔡主席指出餿水油事件要有人負政治責任,實在是太正確了,依照食品安全行政管理的秩序,這政治責任的追究順序應該是:屏東縣和高雄市衛生局局長-->督導的副縣長和副市長-->屏東縣縣長和高雄市市長-->中央的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衛生福利部副部長-->衛生福利部的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因為只是備位就算了)-->總統。要辭職的話,就從屏東縣和高雄市開始吧!實在是太英明了。

2. 果然如筆者預料,今天媒體報導檢驗的結果,「教授」們一樣的抨擊。【餿油「檢測全合格」 學者斥「荒謬無意義」】。不是筆者能預知未來,這種事件本質就是如此,過去相似的案件無不按照這樣的規律發展,就是因為大家都不長進,食安問題才能一而再地發生。檢驗僅是最低道德標準,檢驗不是萬能,稀釋後毒素的量自然就會降低。毒素量雖然低,代表消費者吃進已知毒物的微量而已。這不代表違法廠商就能減輕罪責,最好全國下游的糕餅店聯合向造事廠商求償,向GMP協會求償,追究自屏東縣與高雄市起各級政府的責任!
http://blog.udn.com/wonghc70/16974927

食安事件中,為何不見專業?

食安事件中,為何不見專業?
2014/11/13 23:29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爆發,三聚氰胺、塑化劑、毒澱粉、瘦肉精、假橄欖油、餿水油、飼料油等事件,除了瘦肉精屬於動物用藥殘留外,其他都是屬於食品主動或被動的傪偽事件(adulteration)。都是利用次等原料或非法添加物處理後,牟取不當利益。為了經濟目的傪偽稱為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已經是世界性的食品問題,歐盟中轟轟烈烈的傪馬肉事件皆屬此類事件,國內傪偽事件的精緻化與多樣化讓人咋舌,可以說是另類「臺灣之光」。比起斃死豬、飼料奶粉、農藥過量、添加物過量等傳統食品安全事件,更是不能相比。
過去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常看到知名的食品安全專家發言,無論官方邀請的,或民間如消費者團體所邀請的,或媒體所諮詢的,總可以看到恰如其份的分析。如今,民主化、自由化,媒體蓬勃化後,無數的文字和電子媒體不分晝夜地轟炸,反而呈現雜亂而是非不明的訊息。政治人物為政治利益跳樑,不必討論。姑且不論媒體的政治立場,媒體考量市場性,其報導和評論的角色往往隨著社會氛圍起舞,很難持平,更談不上專業。
餿水油的毒性
以本年(103年)暑期發生的餿水油事件來分析。事發後立即有關餿水油毒性的報導,來源為自詡承繼已故林杰樑醫師角色的顏醫師發言:「餿水油可能含有細菌、重金屬、黃麴毒素與苯芘,會有敗血症與致癌危機。」這樣的發言定調了此後有關於餿水油的毒性,凡不合此毒性的發言都遭到批判。
先分析一下這樣的毒性描述的合理性。回收的餿水含有各種食用過的殘餘食物,大量的有機物和水分,可以滋長各類細菌,剛好這也是細菌喜歡高的水活性、高營養環境,如若細菌會產生毒素,主要生成一些蛋白質類的毒素,那是親水性的物質,水和油脂不相混,所以當萃取油脂後,這樣親水性的蛋白質毒素不容易混雜到油脂裡。在餿水中,水分太高了,不容易長黴菌,時間久後,合理的只會有些黴菌長在表面。黃麴菌喜歡長在花生、玉米和核果穀物之類的食物上,餿水的表面不見得是合適的生長環境。由此分析,餿水裡的細菌和黴菌和相關的毒素能混入到提煉過後的餿水油機會不多,再經過稀釋混合賣給糕餅和飲食店作為炸酥油,再用到食品中,經過層層處理後,細菌和黴菌的微生物風險不高。微生物的風險不高,由微生物造成的敗血症,可能性更低!
筆者不否認餿水油有毒,餿水油裡的油脂經過層層料理,特別是經過長時間油炸後,會產生多種顏醫師所說的「苯芘」(屬於多環芳香族化合物PAH之一,PAH中有八種會致癌),重金屬也因為處理的工具溶出,合理分析,也是應該會提高。所以,餿水油的毒性是以化學性的風險為主,扯到微生物的風險顯然就缺乏專業考量了。
食品安全,或者其他危害的風險評估,必然要包括危害鑑定(何種毒性物質)、危害效應評估(對健康有何傷害)、暴露評估(人們接受的毒性物質的劑量有多少),就算是一公克能殺死一百萬人口的肉毒桿菌毒素而言,微量的毒素可以作為醫美用藥,這是人們都知道的ABC。但是換到食品安全上,這樣簡單的專業ABC,居然不管用了。媒體轉載顏醫師的發言:「有毒的東西就是有毒,那油有毒就是有毒,你不能用風險管理模式來套用,說健康危害有限。」這就完全不計較「暴露評估」了。
基於這樣對餿水油毒性的「認知」,凡是稍做解釋的,都受到政治人物和媒體無情的批判。如食品藥物管理署發佈餿水油是屬於「食品安全綠燈事件」,支持該署發言的東海大學蘇教授,更受到人肉搜索「起底」,含沙射影地指涉蘇教授八年「撈」了政府六百萬,不用提任何佐證資料,便詆毀一位教授的人格清白。
媒體報導的標題是:「餿水油危害講求”數據”,食藥署挨轟」,就是這樣的極致,餿水油的毒性被先定調後,不管是否真實,只能附和,也不必講客觀的「毒性物質的存在」、「毒性物質的毒性」、「毒性物質的攝取量」等客觀的「數據」了,大家憑「感性」便可。
媒體不是完全不知道這裡尚有一些「客觀」的事實存在,在報導蘇教授的文字裡:「對於蘇的言論,東海大學學生也認為,即使科學上照他的講法沒問題,但在道德上就沒這麼好。」顯然不敢否認蘇教授的發言可能有科學事實的依據,但是縱然有依據,「道德上就沒這麼好」,說明如果應用科學的數據作為發言的依據,不符合當前「道德」所需?
甚麼「道德」呢?報導有關政治人物和被徵詢的「專家」發言:「衛福部餿水油無害的說法,恐怕受害者永遠都得不到賠償。」,除了政治利益外,這裡考慮到消費者損失的賠償問題,所以只能說「毒性」高,只能說「會致癌」,其他任何事實和推演的過程都可以省卻了。這些報導所轉述:「衛福部餿水油無害的說法」根本是過度簡化官方有關餿水油毒性的陳述,以官方的保守性格,只可能會說明餿水油的風險程度,不可能用「無害」這樣的字眼。
專家不見得是專家
前述醫師不能不說是專家了,前述發言的護士也有許多醫學相關的訓練,專家指的是特定領域的專門人員,不過,食品安全不見得是這些人員的專業,當「名嘴」可以,可能經不起分析。
在食藥署初步分析的結果出爐後,台大公衛教授們提出了幾點批評,其一是「抨擊政府搞錯重點,只檢驗常規項目,結果令人質疑;回收油含有許多致癌物質,但這次未檢驗,當然無法得知確實結果。台大公衛學院陳教授指出,食藥署這次檢驗只能說是快篩,有必要做進一步、更精細的檢測,才能知道餿水油是否含有其他重金屬及致癌物質。」既然已經知道「回收油含有許多致癌物質」,又何需化驗!這不是自相矛盾?!筆者對這類事件,素來不主張化驗,因為事實明確,可以直接法辦和執行下架等行政處理。
餿水油等事件的安全風險分析,大可以使用已知的研究訊息用最高的標準來評估。如筆者前面的發文所強調這些「苯芘」等環狀致癌物有八種,就當作統統都存在,以科學文獻報導過在油脂曾發現最高量的標準來評估便可。筆者不主張檢驗,另外的考慮是:當化驗的結果低於政治人物和前述「專家」的預期時,一定會被批評為「包庇」,如果檢驗出的毒性物質量比較高時,又會造成民眾無謂的恐慌。餿水油的原料到消費者吃到的「鳳梨酥」之間毒素的劑量就有很大的落差,民眾被教育到不願意去瞭解毒性物質毒性和劑量的關聯性。筆者研判,如果真要化驗,其結果可能會比前面用文獻最高標準估計的低很多,這也不符合懲處無良奸商的行政目的。
其二是台大公衛吳教授指出:「衛福部每逢食安風暴,習慣性召開專家會議、進行風險評估,告知大眾食用風險極低,民眾無需驚慌,但事實證明,國人反而更恐慌、無所適從。」這裡要問的是衛福部的「專家會議」究竟有哪些專家?是否真的是專家?如果不信賴衛福部的專家,就應該就事論事地批評這些專家們的專業性!難道每次食安事件發生時,不要召開專家會議,難道要召開「公民會議」來審查食品安全風險?
仔細的觀察,這些論調影響到媒體報導和評論,也影響到讀者投書的取捨。媒體的政治立場外,媒體的專業畢竟不是食品安全專業,如果社會上傳播的都是「名嘴式專家」的言論,官署裡的碩士、博士專業官員又完全沒有媒體近用的能力(media accessibility),所以在食安事件的呈現中,看不到專業!
為何食品安全專家不見了
筆者有幸認識一位臨床研究的院士,他很不解為何食品微生物的檢驗要花那麼高的預算,他說臨床一個檢體分析不用幾百元,為何食品微生物的檢驗要花幾千元?要知病菌能造成病人的感染,病人檢體中病菌多而純,簡單培養便可以獲得,而且通常不需要定量。食品的成分和結構是非常複雜的,食品致病菌在背景的菌叢中只佔極少數,要以大海撈針的方式分析得到致病菌,自然比臨床困難多了,這裡還不談食品的檢驗常做到微生物的定量。前述各領域的專家,可能和這位院士前輩一樣,筆者不能說故意曲解,只能說不夠瞭解食品安全的專業性。
衛福部官員中,碩士博士所在多有,就學識和技術而言,不能不說是專家,行政上縱然有計畫地引進媒體的專業服務,呈現的還是被動的角色,失去應有的權威性。衛福部尚網羅各方的專家學者組成食品安全諮詢委員會等各類專家團體,在台大公衛教授的眼中好像只剩下扮演「護航」的角色。
真正的專家只能基於事實FACT分析,從前面文字敘述,這些專家們的結論一定不符合政治人物、名嘴和浮動的社會人心的想像。看到東海蘇教授的煎熬,誰願意為了區區的兩千元出席費而拋頭露面,誰願意被起底?
另外,不能不談的是從事食品安全專業的學者專家愈來愈少。食品安全除了法律和管理方向外,主要為化學性風險和生物性風險兩大領域。原來從事生物性風險的專家學者們早早轉行從事生產性的研發去了,例如發酵、健康食品、生藥等,都是廠商老闆們喜歡的,直接和產品有關。安全衛生不是不好,那是附加的價值,屬於第二線,短視的老闆無暇顧及,老闆們是不會爽快投資的。安全衛生原本更應該是政府所支持的學術方向,藉以提升能力,是維持全國食安系統的基石,不過在2000年換政府前後,氛圍變了,政府的經費,包括農委會和衛生署的計畫預算改放到健康食品、基因改造食品GMO和生產等方向了。內外煎熬下,有多少學者專家還願意枯守在食品化學性或生物性風險的領域裡?

如果社會氛圍只願意接受「名嘴」,就難怪日漸凋零的專家不願意為專業發言了。

http://blog.udn.com/wonghc70/18931463

老年憂鬱症 易與失智混淆

老年憂鬱症 易與失智混淆


好萊塢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今年8月因罹患重度憂鬱症而自殺,結束60多歲生命,許多老人家有憂鬱症,卻常被忽略或誤以為失智症。67歲張先生與家人出國旅遊返台後,因行李延誤擔心、睡不著覺,後來還頭昏、胸悶,感到沒希望、記憶力差,家屬一度以為是失智症,就醫診斷為憂鬱症。
內政部去年底統計,國內65歲以上人口有269萬人,以老年憂鬱症盛行率約12%估計,國內至少有32萬名老年人罹患憂鬱症。
國泰醫院身心科主任葉宇記主任表示,老年憂鬱症患者不會說出自己心情不好,甚至易與失智症混淆,出現所謂的「假性失智」。
葉宇記解釋,憂鬱症與失智症最大區別在於,前者會出現放棄感,對任何事情都說「我不會、我不知道」;失智症患者則是「自以為什麼都會、都記得」,卻老是答錯,明明吃飽了,卻說還沒吃飽等。
家屬若發現老人家情緒低落、憂鬱,可以帶到醫院身心科檢查,先排除腦部是否因中風等引發失智,一旦確診為憂鬱症,可使用抗憂鬱劑治療。
【2014/11/19 聯合晚報】http://udn.com/

查無病因 當心老年憂鬱症上身




老人家這裡痛、那也痛,卻老是檢查不出病因,可要小心憂鬱症已上身。台大老年部兼任主治醫師劉介修指出,年長者心情不佳時往往不會明講,而以身體不適來表達,若患者同時出現3個以上身體部位不舒服,就需特別注意情緒狀況。國泰身心科主任葉宇記表示,部分老年憂鬱症患者會出現「假性失智」症狀,需解決壓力源頭才能改善記憶力退化的問題。
【找出病根】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統計顯示,65歲以上族群自殺死亡率是其他年齡層的2倍,主因為不堪慢性病或憂鬱症纏身。葉宇記指出,老年憂鬱症盛行率約12%,全台恐有32萬名長者受憂鬱症所苦。劉介修分析,老年憂鬱症的「病根」除某些壓力事件外,也可能是皮質素分泌不足,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內分泌作用失調所致。
「年長者可能因『小事情』,就引發憂鬱情緒。」葉宇記有位67歲患者,因旅行返國時行李延誤,就開始出現失眠、頭暈、胸悶、食慾不振、容易疲倦等問題,曾多次向家人表示自己恐罹患心臟病、癌症、甚至中風,2個月內至5家醫院就診10多次,卻檢查不出任何異狀,患者記憶力也不斷衰退,家人懷疑他得了失智症。也有患者某次自測血壓值偏高,就開始擔心自己「快中風、死掉了」。葉宇記強調,這類不合理的「災難式思考」,往往導致年長者陷入憂鬱。
【個性突轉變】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指出,老年憂鬱症患者除心情不佳外,常伴隨記憶力衰退,稱作「假性失智」。葉宇記解釋,失智症患者的記憶喪失多為漸進式,且常會答錯生活上簡單的問題;假性失智患者則常自較明確的時間點開始,記憶突然減退,且患者往往會放棄答題,或說「我不知道」,並強調自己不會做某些過去熟悉的事情。劉介修說,一般民眾不易判斷老人家是憂鬱還是失智,但通常若個性突然轉變,就應儘快就醫。
「接受抗憂鬱藥物治療,有助改善老年憂鬱症患者心情,並減少身體不適的感覺。」葉宇記提醒,部分患者對藥物反應較慢,家人應鼓勵長者耐心接受治療。劉介修表示,抗憂鬱劑藥效及副作用可能遍及全身,且年長者常有多重用藥問題,因此應儘量降低劑量。
詹佳真說,臨床上多採藥物及運動並行等方式,能使年長者較快恢復。劉介修強調,家人多陪伴,並常帶老人家出門曬太陽、散步、與人接觸,都有助改善憂鬱症狀。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2014/11/19 台灣醒報】http://udn.com/

2014/11/17

精神用藥頻率高 失智者住院風險反升

精神用藥頻率高 失智者住院風險反升


國內失智症人口約十六萬,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研究發現,失智長者一旦生病住院,醫師常開立安眠藥、抗焦慮藥、抗精神藥、抗憂鬱藥等精神科用藥,是未住院失智長者的一點四倍;他認為,醫院照顧失智患者的品質不佳,可能是醫護人員不懂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遂使用藥物讓患者順利接受治療,卻反而不利病情。
陳亮恭是以二○○一到二○○九年健保資料庫,比較逾五千名年齡、性別及共病情況相當的失智及非失智患者之住院醫療品質,結果發現失智症患者住院的風險較高,與非失智患者相比,前者是後者的二點一九倍。失智患者最常住院的原因包括肺炎、泌尿系統疾病、腦血管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高齡失智患者一旦生病住院,他們使用安眠藥、抗焦慮藥、抗精神藥、抗憂鬱藥等精神科藥品,均明顯上升。整體而言,失智症患者住院後九十天死亡率及死亡風險,較非失智患者要高出八成五至九成二。
陳亮恭說,失智症患者是較為複雜的高齡患者,但國內醫院常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於失智症的認識明顯不足也不夠友善,多數醫師不懂得如何照顧失智且有多重慢性病的患者,從失智症患者住院期間精神用藥使用較高,就是明顯例子。
陳亮恭說,失智症就像積木組合,患者罹患多種病並非一個個積木拆解就能根治問題,失智症患者的疾病組合在一起需更多整合醫療照顧,才能避免他們身體每況愈下,不斷輪迴進出醫院終至死亡。
他強調,國外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並不建議使用精神藥物治療,因為精神藥物的副作用會讓失智患者精神更混亂,且因為昏昏欲睡,臥床時間也會拉長,不利患者病情。
【2014/11/18 聯合報】http://udn.com/

「無效醫療」像凌遲 微笑關機才美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

圖/聯合報提供
八十二歲的許阿嬤有糖尿病、慢性腎衰竭、慢性心臟病等病史,因肺炎、尿道炎等感染不斷進出醫院,但阿嬤希望回家。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啟動居家安寧照護,醫療人員天天探視問候,阿嬤儘管不願吃喝,仍可喊孫名,第十一天微笑與家人道別。
許阿嬤喜歡住家裡,醫療人員也承諾天天來訪,但阿嬤不願吃東西喝水,兒孫圍繞身邊,到第七天儘管血壓低,仍然可喊出後輩的名字;家屬與醫護一度考慮住院灌食,但最後都選擇聽從許阿嬤的意願,僅在嘴唇上擦擦水,反而改善在醫院會喘的症狀。
許阿嬤做神仙的過程,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長黃勝堅稱為「有機死亡」。他說,不要對死亡加工,生命中自有關機模式,「很省電」,走的時候帶著輕輕的微笑,家屬也比較安心。
生命自然關機 很省電
推廣社區安寧多年,黃勝堅說,沒有一個老人告訴他,希望在生命末期要救到底,每個都想要「安寧」走完人生路;如此死者可以瞑目,家屬也不會有遺憾。
到長照機構訪視,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主任王英偉看到許多插著鼻胃管的失智老人,都已經失去意識,雙手被綑綁,非常不忍心。
怕背不孝惡名 硬搶救
無奈的是,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國人不愛談死亡,很少在生前和兒女討論要選擇哪條路走向天堂;往往後輩怕被認為是不孝兒女,多半要求醫師一定要救到底。
曾有名八十多歲的高級知識分子,車禍後中風,成為植物人,平常住在安養機構,三不五時發燒感染,不斷進出醫院,家屬還是不放棄,倒是主治醫師很無奈。
現今醫病關係緊張,面對生命末期的老人家一送醫院,醫師一定搬出葉克膜、呼吸器等「飛機大砲」,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感嘆,台大在他嚴格把關下,估計有一成病患明知救不活,還是要裝葉克膜,這些都是無效醫療。研究也顯示,死亡前一年、前一個月醫療費用最多。
知道如何善終 是權利
柯文哲認為,若是到生命末期,釜底抽薪的辦法就是做好生死學教育,建立病房安寧照護及居家安寧機制。「人本來就有知道如何善終的權利」黃勝堅說,他呼籲醫護人員多花點時間,和病人討論最想要走神仙路的方式。

急性後期照護 美、英都積極推動

急性後期照護 美、英都積極推動


「英國力推急性後期照護,是因為發現患者出院後並未從此健康快樂,反而都住到長照機構去了。」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17日應邀出席健保署「急性後期照護研討會」時表示,患者出院前除急性症狀痊癒外,身體各項功能理論上也應恢復,但由於醫療資源有限,患者常在未完全康復前就須出院,造成年長患者喪失自理生活能力,或再度住院的原因之一。
陳亮恭指出,英、日等國平均住院天數都有被年長者「拉高」的情形,是因為年長者即便「疾病」已被治癒,但整體健康狀態仍不理想,特別是獨居長者出院返家後易面臨跌倒、營養不良等風險,往往使年長者出院後不久又再度住院,只好延長住院時間。
目前各國都遭遇醫療資源緊縮的問題,造成2至3成患者出院時,身體功能、認知、情緒等狀況反而比入院前更糟,以英國為例,高齡患者出院後3個月內再住院比例達25%,1年內死亡風險更高達36%。
英國力推急性後期照護,改以促進住院患者健康為主要目標,扭轉傳統醫療模式太過側重「解決當下問題」的窘況,也使該國成為全球醫療制度最健全的國家之一。而國內榮總體系員山、桃園、埔里、嘉義、屏東等分院推行急性後期照護後,將患者出院1年內死亡率從26%,降至平均約1成,接近健康80歲長者的自然死亡風險9%。
美國規模最大的急性後期照護體系之一「Kindred Healthcare」資深副總裁馬克羅斯曼也應邀出席研討會;他表示,過去護理之家或復健中心住民,逾7成都是失智症患者,所受藥物及功能性復健等治療比例偏低,使患者很少能完全恢復並返家回歸正常生活。Kindred Healthcare增加功能性輔助病床及復健設施,並依照患者需求加強呼吸輔助、創傷照護、肺功能照護等服務,並長期追蹤患者出院後的居家復健情形,將出院患者回歸社區生活比例提升5、6成。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教授王懿範指出,推動急性後期照護的重點之一,是要讓患者與家人等照顧者充分了解患者身體狀況、如何自我照顧、出問題時可向哪些醫療及社福資源求助等。她舉例,在美國部分社區裡的餐廳,會選在週間用餐人潮較少的時段,以「老人折價特餐」等方式招徠年長客群,而餐桌上菜單旁,則擺滿衛教資訊,以提升附近居民利用醫療社福資源的便利性。

2014/11/16

補充維他命B12與葉酸 無助遠離失智

補充維他命B12與葉酸 無助遠離失智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

維他命B12與葉酸被認為是神經必要營養素,一般多認為能夠幫助降低失智症罹患機率,但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發現,長期服用相關營養補充劑民眾,失智症危險沒有明顯降低,研究建議均衡飲食保持規律身體檢查,才能真正保護健康。

研究團隊隨機抽樣3000位受測者,平均年紀約74歲,分成兩組進行實驗,每天給予500毫克維他命B12與400毫克葉酸,或每天給予安慰劑,總時間長達2年,開始與結束時都有記憶力與思考能力測驗,結果發現使用營養補充劑受測者大腦功能下降僅稍微緩慢,嚴格來說兩組沒有明顯差異。

研究學者羅沙莉表示,固有認知都希望藉由維他命B12與葉酸補充,減少記憶力減退與失智症罹患風險,但是在實驗中卻看到,規律使用營養補充劑組別與安慰劑組別,兩者的思維能力測試成績沒有太大不同;但實驗無法推測,已經有認知問題民眾,是否因為補充這兩項營養素而改善病情。

英國阿茲海默症學者艾力克認為,雖然維他命B補充劑可能對神經有益,但沒有辦法改善老年人的記憶與思考退化,大腦已嚴重損傷,維他命B12與葉酸是否扮演重要角色,需更多實驗認定;維持健康生活,均衡飲食習慣、規律運動等是保健最好方法。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桃園失智日間照護 楊梅啟用

桃園失智日間照護 楊梅啟用


桃園縣政府委託辦理「福喜緣日間照顧中心」今天啟用,將提供失智、失能長輩照護;社會局預計民國105年完成「一區一日間照護中心」目標。
桃園縣政府委託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桃園縣支會辦理的「福喜緣日間照顧中心」今天在楊梅市啟用。
桃園縣政府社會局長陳仲良表示,日間照顧中心將提供生活照顧,也提供失智、失能長輩社會互動的平台,給予日常生活訓練,以維持生活自理能力,同時針對不同長輩需求,給予個別化的照顧。
陳仲良也表示,計畫在105年完成「一區一日間照護中心」的目標。
社會局表示,繼桃園市2家日間照顧中心之後,楊梅市「福喜緣日間照顧中心」成為專為失智、失能長輩的據點,只要50歲以上,經診斷患有失智症長輩,可提供日間照顧服務。
社會局呼籲,歡迎有需求民眾可以直接向日間照顧中心提出申請,經評估符合資格者,社局會依據失能程度及家庭經濟狀況,每月補助新台幣3150元至1萬6200元。
【2014/11/15 中央社】http://udn.com/

2014/11/12

新北市圖新增3樂齡閱讀示範點




新北市立圖書館繼在三峽等3分館設置「樂齡專區」,今年續於平溪、三重與新莊等分館打造樂齡示範點,提供友善的銀髮閱讀空間。
市立圖書館今天於新莊西盛分館舉辦「活躍樂齡同樂會」,邀請到40餘位銀髮長者與家屬一起體驗圖書館特別為阿公阿嬤設置的專屬樂齡設施,現場並且展示阿公阿嬤精彩的生命故事書,以及創作分享。
場中還有平溪長者帶來的山歌演唱,三重分館故事志工自編自導自演,為長者們精心演出的人生故事劇,讓長者度過溫馨快樂的同樂會時光,也希望各圖書分館可以成為他們新的休閒場所。
市圖館長唐連成表示,新北市在三峽、淡水、土城等分館設置有銀髮族專屬的「樂齡專區」,但為了打造更友善的銀髮閱讀空間與服務,今年度特別於平溪、三重南區與新莊西盛打造3處樂齡示範點。
他說,各示範點設置樂齡輔具及設備,方便年長讀者使用館內服務,同時推出銀髮藝術創作課程,協助高齡者藉由參與藝術、音樂、園藝等創意課程及活動,找回自我價值與積極生活的動力。
他表示,希望於全市29行政區的分館都能設置銀髮族專屬的樂齡閱讀專區,讓爺爺奶奶們不用勞累奔波,就能更容易也更方便的學習。
市圖指出,居住在新莊的56歲的李金貞就帶83歲罹患失智症的公公來參加「活躍樂齡同樂會」活動,她很高興公公參加銀髮藝術創作課程後,都很期待每一次的上課,從來不與人交談、互動的,也竟然主動加入與同學談話,顯見樂齡課程是失智症很好的復健活動。
市圖強調,各樂齡示範點的銀髮藝術創作課程,將阿公阿嬤的回憶創作集結成冊,讓長者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回味他們精采的生命故事。
【2014/11/12 中央社】http://udn.com/

中和區大同托老中心 足部SPA大熱門

中和區大同托老中心 足部SPA大熱門

中和區大同公共托老中心昨天啟用,是全市第15家公共托老中心。新北市不僅設有全國最多的公共托老中心,市長朱立倫也預告今年底前將於瑞芳及新莊再增設兩處。朱立倫說,新北市首創銀髮族佈老志工和年輕的世代志工,已有5千多人參與,充滿愛心的志工專為銀髮長輩服務,佈老志工融入托老中心服務內容,陪伴長者散步、運動、購物、送餐和簡易文書處理。
他說,由社團法人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承辨的大同公共托老中心,結合日間照顧中心及銀髮俱樂部,強調生活機能活化,延緩失老化,並營造一個安心、舒適的托老環境,讓長輩感覺有如第二個家。
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理事長涂福增表示,公共托老中心1樓為閱覽室,2、3樓是日間照顧中心,4樓為銀髮俱樂部,設施包括足部SPA區、閱讀室、復建運動室、多功能室、卡拉OK室、棋藝區、泡茶區、開放式廚房及家庭影音設備。

高齡長者體驗足湯泡腳樂。
記者王長鼎/攝影
社會局長李麗圳說,中和大同公共托老的日間照顧可提供30名服務名額,讓失能與失智的長輩能融入社區生活,在地就養。「真讚!」昨天到場體驗足部SPA的爺爺奶奶們,個個開心不已,還說,要空一定會天天來。
【2014/11/08 聯合報】http://udn.com/

新北第15家公共托老中心啟用

新北第15家公共托老中心啟用


新北市中和大同公共托老中心今天啟用,是新北市的第15家托老中心,許多阿公、阿嬤搶先來體驗,市長朱立倫看到一位阿嬤親手做的小植栽,直呼太棒了,逗得阿嬤也笑開了。
記者陳珮琦/攝影
新北市第15家中和大同公共托老中心今天啟用,市長朱立倫表示,中和大同公共托老中心是安養中心空間活化再利用,結合日間照顧中心和銀髮俱樂部,為社區長輩營造一個安心、舒適的第二個家。年底再增2家
他並表示,新北市是全國設置最多托老中心日間照顧的城市,年底前會再增設瑞芳、新莊兩處,使新北市公共托老中心達到17家。
社會局長李麗圳表示,在公共托老中心還有佈老志工和世代志工來專為長輩服務,陪伴他們散步、運動、送餐和簡易文書處理。
中和大同公共托老中心內有足部SPA區、閱讀室、復建運動、多功能室、卡拉ok室、棋藝區、泡茶區、開放式廚房及家庭影音設備等,今天上午已有許多阿公、阿嬤搶先來體驗。
社會局表示,中和大同公共托老的日間照顧可提供30位長輩服務,同時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也特別導入復健方案、物理療法及失智症預防方案等,並依個人情況設計各種「生活增能活動」來協助長輩延緩老化或失智,在地就養。
【2014/11/07 聯合晚報】http://udn.com/

新北293藥局 化身社區公衛站

新北293藥局 化身社區公衛站

新北市衛生局指出,現有293家藥局加入社區藥局公共衛生服務站,近4年來共轉介大腸癌篩檢8316人次,成市民健康好鄰居。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熱心服務社區居民的藥師大多加入「社區藥局公共衛生服務站」,提供鄰近居民安全用藥或避免重複服藥的藥事照護,還可以幫忙民眾轉介大腸癌篩檢、心情檢測、長者認知功能及情緒狀態篩檢、廢棄藥品檢收等5大服務。
衛生局指出,因媽媽未及時篩檢出大腸癌而過世的藥師蘇國欽,積極鼓勵社區民眾大腸癌篩檢,去年達998人次,今年至9月底止則有891人,其中發現陽性有55人,服務績效不亞於一家小型地區醫院。
此外,還可在藥師的協助下,剔除重複的藥物並發現漏吃藥物,適時避免可能發生的悲劇。
衛生局表示,以永和薛姓伯伯為例,罹患中風、高血壓、巴金森氏症、失智症且視力與聽力功能不佳的的他,光是從各地醫院拿回家的慢性處方箋就有一大疊。
在居家附近開業的藥師黃雋恩,發現慢性處方箋中,有多種藥劑雖然製造廠商不同,但藥效重複。
衛生局表示,經黃雋恩整理下,提供藥師建議單並幫忙藥盒分裝、協助掛號與提供關懷餐點,並協助前往固定科別看診,一年下來,薛伯伯已經漸漸開始走出家門,與社區居民互動。
衛生局指出,目前新北市共有293家藥局加入社區藥局公共衛生服務站,自民國100年至今,共檢收5491公斤的廢棄藥品,轉介大腸癌篩檢累積達8316人次,可說是市民健康的好鄰居,歡迎有志一同的藥師加入行列。
【2014/11/10 中央社】http://udn.com/

牙齒不好影響身心 從而影響外觀

牙齒不好影響身心 從而影響外觀


現代人對於口腔顏面美容醫學的要求已經不如過往,每個患者上門求診除了希望能做到舒適,咀嚼食物以外,對美觀更有著一定的要求和期待。而普遍大眾對牙齒的觀念就是【牙齒就是吃東西】,但其實牙齒跟我們身體循環和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撰文/魔法牙醫診所 潘韞(ㄩㄣˋ)珊醫師.圖片提供/達志影像】現代人對於口腔顏面美容醫學的要求已經不如過往,每個患者上門求診除了希望能做到舒適,咀嚼食物以外,對美觀更有著一定的要求和期待。而普遍大眾對牙齒的觀念就是【牙齒就是吃東西】,但其實牙齒跟我們身體循環和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傳統牙醫學,只是做一個鑲牙匠,牙痛時讓患者不疼痛,沒有牙時讓患者有一兩顆牙或一排牙,這些都是傳統牙醫學給人的刻板印象。
潘韞珊醫師希望,讓廣大民眾更了解牙齒的咬合與健康以及口周肌肉的功能異常是跟身體各個部分的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是傳統牙醫學從未提及,也是許多牙醫師與民眾所欠缺的知識,而導致診斷不正確,致使症狀惡化!蛀牙、缺牙導致咬合不佳,不但引起口腔問題還可能影響到脊椎及足弓的正常狀況!
潘醫師提到,當患者本身有一些不明原因的疾病,像是肩頸痠痛越來越嚴重、顳顎關節疼痛、甚至其他如免疫失調、賀爾蒙失衡,還有許多身體不適的問題這些都有可能與牙齒的健康及咬合有關。
長短腿的人,骨盆不太可能是正的,骨盆一旦歪了,脊椎也不太可能正,當脊椎歪了為了身體的平衡,頭、顱、頸、椎脖子應該也會歪另外一邊來平衡,走路才不會跌倒!
頭顱支撐我們平衡的地方就是我們牙齒的咬合,如咬合不良,對於我們腦部接受的訊息是較不穩定的,交感、副交感及賀爾蒙也會因此變得不平衡!一旦不平衡,我們身體各個器官運作將會變得不正常,導致很多不明原因的疾病!如「咬合良好」給我們腦部的訊息是很正向,我們的交感、副交感會比較平衡,我們的賀爾蒙分泌正向,器官運作也會比較正常,如果我們把牙齒的咬合重建好,再建議患者會做一些脊椎足弓的矯治,他們比較能夠長期擁有穩定的咬合!
臨床研究也發現缺牙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而牙周病則更與肺炎、腦血管疾病、心瓣膜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胎兒早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另外,過往所用的假牙材質若含有成分不佳的金屬,或使用可能導致癌症或過敏現象的金屬,也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其實牙齒的健康與美觀,也會影響到「心靈」及「心情」。
當你有嚴重的牙周病或牙齒凌亂、表面有很多蛀牙、顏色不均、牙齒歪斜、大暴牙,甚至前牙缺牙等情況下,多數人都是不愛展現笑容的,且跟人對話時會讓人觀感不佳,這些情況也會直接影響患者的自信心,潘醫師表示,在門診中常發現一些缺牙或門牙開縫的患者,在講話時都會用手遮蔽嘴巴,一來可能覺得不好看,二來可能擔心說話時會噴口水而不禮貌,這些反應明顯都是自信心不足的現象,當然也會影響其心理層面,心理也會影響生理。

跨領域技術整合提供患者身心靈合一
面對患者因牙齒咬合而可能造成身體健康問題的惡性循環下,我在臨床上對患者都習慣照相記錄,當患者完成牙齒咬合重建、牙齦調整、並教導患者如何正確的潔牙之後,我習慣每半年追蹤一次,結果發現不管男女的患者在健康及外觀都有明顯改變與影響。當把患者牙齒咬合矯正或重建好後,告訴患者吃東西要細嚼慢嚥,其消化功能與吸收功能會比之前較好,咬合良好時且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都會比較正向,在比較照片時,都會發現患者瘦的會變胖,胖的會變瘦,且會變年輕,皮膚都會變更有光澤!這些都是現代牙醫學在做全口重建時,讓患者得到一個更健康、心靈上更正向的真實結果。
現代牙醫學只要治療得當,在使用各種先進牙科工具及儀器輔助下,如水雷射、3D電腦X光系統、CAD-CAM技術及各種自己整合創新的技術,輔助重建患者的咬合及美麗笑容,對患者的身、心、靈,都會有一個很正向的表現。微笑曲線是現在許多患者所追求的。男女老少,甚至是小朋友發現因牙齒從凌亂到整齊後會受人喜歡,所以他們都願意跨出這一步,這也是越來越多老人家會願意花費金錢去重建牙齒的原因。但話說回來,預防還是勝於治療,從小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從小問題著手處理,要有一個迷人的微笑與健康的咬合並非難事!
除了養好良好的口腔潔牙習慣外,必須定期檢查,也別忽略了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及口周肌肉等全方位的檢測,如果您已經有缺牙、咬合不良,您就應該透過現代的牙醫學的新方法做一個全方位的整合治療!包含肌肉+骨骼+牙齒+正確保健共同調整!您才有辦法重建您的美麗貝齒!
透過整合醫學的幫助建立長期有效的健康讓您生活更美好!
潘韞珊醫師的自然醫學博士論文
「牙齒的咬合點 脊椎的支撐點 足弓的立足點共構人體平衡」

【案例】王小姐足壓分析 .由此足底壓力得知,足底壓力集中在紅色蹠骨關節區,形成骨盆的生理曲度前傾且脊椎骨往左側歪斜,至肩膀角度形成左高右低之情形;頸部為了平衡身體再代償為右高左低,形成歪頸斜肩的情形。肩膀易緊繃不適,也易使得心臟把血液藉由頸動脈輸送到血液的含氧量降低,逐漸會形成頭部的不適症。 .胸椎的上中段為了平衡骨盆的角度,形成小駝背現象。 .由於骨盆前傾,且股關節向前旋轉再加上受力不均時,盆腔器材的循環代謝,易出現問題,注意是否有內分泌失衡之現象
醫師小檔案
潘韞(ㄩㄣˋ)珊醫師
自然醫學博士︱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科產學碩士/兼任講師︱國立台灣大學NTU牙醫學士︱北京師範大學書法研究所畢業︱世界臨床雷射醫學會WCLI院士/北區副秘書長/講師︱亞太雷射醫學會APLI進階專科醫師及講師︱中華民國口腔雷射專科醫師及講師/學術委員︱台灣美容植牙學會專科醫師︱台灣美容植牙醫學會專科醫師/理事/美容推廣主委/專科甄審委員︱兩岸幹細胞微整型醫學會常務監事/口腔微整形學術主委︱台灣微整型美塑醫學會口腔微整型學術主委/專科醫師/常務監事︱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國際事務委員︱台灣牙醫數位學習學會理事︱現任魔法牙醫診所院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醫美時尚》2014年11月號】

中和大同公共托老中心啟用 新北第15家

中和大同公共托老中心啟用 新北第15家

新北市第15家中和大同公共托老中心今天啟用,市長朱立倫表示,中和大同公共托老中心是安養中心空間活化再利用,結合日間照顧中心和銀髮俱樂部,為社區長輩營造一個安心、舒適的第二個家。
他並表示,新北市是全國設置最多托老中心日間照顧的城市,年底前會再增設瑞芳、新莊兩處,使新北市公共托老中心達到17家。
「人都會老,」根據統計,新北市截至今年9月底總人口數計396萬1374人,老人人口則有39萬3392人,老人人口比9.93%。朱立倫說,新北市已在29區成立了216處銀髮俱樂部;同時為使失智或失能長輩白天獲得完善的照顧,讓家中子女能安心去上班,因此利用空間活化,結合日間照顧與銀髮俱樂部,首創公共托老中心。
社會局長李麗圳表示,在公共托老中心還有佈老志工和世代志工來專為長輩服務,陪伴他們散步、運動、送餐和簡易文書處理。
【2014/11/07 聯合晚報】http://udn.com/

友善城市 銀髮樂齡

國家發展委員會10月發布未來人口推估指出,我國將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超過14%;2025年則進入「超高齡社會」,每100人之中,至少20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
【文/朱立群】國家發展委員會10月發布未來人口推估指出,我國將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超過14%;2025年則進入「超高齡社會」,每100人之中,至少20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

公車行駛於平面道路,是市區最方便的短程交通工具,車廂低底盤設計,對銀髮族是一大福音。(攝影/莊坤儒)
幾歲才叫「高齡」?隨著社會對老人人權日漸重視,針對高齡駕車的爭議,在個人自由與公共安全之間如何拿捏平衡並予以落實,是每一個高齡社會無法迴避的課題。
雖說老化並非疾病,且持有駕照並不等於開車上路,但各國幾乎都希望老人主動自我評估身心狀況,如果不適合開車,就別勉強。
以英國為例,皇家汽車俱樂部(RAC)去年9月發布調查報告指出,英國70歲以上的汽車駕駛首次突破400萬人,占全英3,600萬位駕照持有者的11.1%。
RAC表示,之所以把「高齡」設定在70歲,乃因英國法律規定70歲以上領有駕照者,每3年須換照一次;換照時,並不做正式體檢或路考,而是要求駕照持有人自我評估身心狀況是否適合繼續開車。
然而,「高齡」駕駛並無放諸四海皆準的年齡標準。根據我國交通部的統計,全國有一千二百七十餘萬人領有汽車駕照,其中60歲以上者達一百九十多萬人,約占15%。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黃國晉則表示,醫學及公衛統計以65歲當作老年的分水嶺,但衡量老人是否適合開車,考量駕駛者身體的「功能性」,才是比較妥當的評估判準。
鼓勵老人繳回駕照
駕車適性評估,已在許多國家實施。公路總局監理組副組長李輝宏,舉英國、日本為例,這兩個駕照需要換照的國家,皆要求70歲以上的駕駛每3年做一次檢測;我國已實施一般駕駛無需換照,目前採取的措施,就是鼓勵高齡不適開車者主動繳回駕照。

台北發揮設計力,徵求設計師研發智慧站牌,未來可供長者或行動不便者候車時登錄身分,提醒司機進站前預作準備。(攝影/莊坤儒)
從去年起,公路監理機關結合警察單位與地方政府,針對70歲以上高齡駕駛辦理540場宣導活動,收到六千六百多張繳回的汽車駕照;今年迴響更大,1~8月累計收回駕照達六千三百多張。另外,李輝宏表示,針對確診罹患中、重度失智症的駕照持有人,監理機關獲衛福部註記通知後,依照《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76條關於體格及體能變化的規定,主動請其繳回駕照,如不繳回,監理機關將予註銷。
然而,與其強調註銷駕照,黃國晉建議,應優先創造友善老人的生活環境,再來談剝奪老人的交通工具,才是符合高齡社會的作法,不應本末倒置;成功的老化,除了避免生病、維持良好身心功能之外,也希望長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彰顯生命價值。
換句話說,老人要樂活,生活上就不該被孤立,也不該自我孤立;如不希望老人開車,就應先幫他們打造「行」的替代方案。
黃國晉舉美國的例子說,為了說服老人不開車,配套措施包括頻繁發車的社區巴士、鼓勵小客車共乘、開闢電動代步車通行車道等;此外,道路夜間照明亮一點,馬路平一點,路牌指標再清楚一點,十字路口綠燈秒數長一點,都是可以說服老人安心當個行人的友善環境。

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歡樂也可以成為銀髮族最好的朋友。(攝影/莊坤儒)
銀髮城市,樂齡無礙在全球城市快速發展之下,人口往城市集中的趨勢越加顯著。聯合國轄下的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至2030年,將有高達五分之三的人口集中住在市區。城市的機能,因而也被賦予滿足市民生活需求的任務。
這些需求之中,從住居、醫療到交通,很大部分與高齡社會息息相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推估,全球60歲以上人口的占比,從2006年的11%,至2050年將倍增至22%。面對全球城市人口全面老化的未來景象,世衛組織預作規畫,2007年出版《全球高齡友善城市指引》,倡議打造高齡友善的城市或社區,是因應銀髮海嘯最有效的基礎策略。
《指引》指出,高齡友善城市應含括8大面向: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交通運輸、住宅、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資訊通訊,以及社區與健康服務。
我國呼應世衛組織的倡議,由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2010年在嘉義市試推這8大面向。2012年,全國22縣市都加入了這項計畫,縣市參與率百分百,台灣成為推動高齡友善城市涵蓋率最高的國家。

智慧服務鈴的設計,可幫助餐廳店家對用餐的老人及其他行動不便者,提供「無礙」的服務。(攝影/莊坤儒)
各縣市結合創意與在地特色,發展出不同的高齡友善計畫。例如,宜蘭縣倡導祖孫共學、新竹市發展銀髮族雲端健康照護。已經爭取到2016世界設計之都的台北市,則把通用設計與社會設計的概念導入城市治理,用設計打造高齡樂活無礙的城市,作法最時尚。友善城市從設計開始
台北,成了設計師履行社會責任的城市基地。
設計團隊「肆意設計」總監陳希聖表示,智慧站牌可滿足兩大族群的需求,包括候車的老人、孕婦、幼兒、身障人士等行動不便者,以及提供友善乘車服務的公車運將。
除了可以顯示公車到站時刻之外,智慧站牌還具有候車者身分登錄的功能。
以老人為例,使用敬老悠遊卡在站牌上感應公車路線後,銀髮族候車的訊號,隨即傳至即將到站公車的駕駛儀表板上,提醒公車司機預作準備,例如進站前放慢車速,或籲請車上乘客記得讓座。
居住在都會區的老人對公車的依賴,並不亞於捷運,陳希聖九十多歲的父親每次前往醫院複診,便得換3班公車再轉捷運。陳希聖說,智慧站牌可讓公車變得更友善,但冰冷的人工智慧不該取代人際互動,所以,他不讓智慧站牌的功能過於複雜,而是創造公車司機與乘客之間友善的互動環境。
公車智慧站牌營造老人安心候車、搭車的環境,「智慧服務鈴」則要搭起餐廳店家與老人之間友善溝通的橋樑,服務的對象也包括視障、聽障、身障、孕婦等單獨前往餐廳用餐且走動不便的客人。
設計師伍志翔舉老人為例,用餐時段餐廳人手不足,獨自用餐的老人即使東張西望、雙手揮舞,也等不到服務生前來幫忙。
或者,雖然有些餐廳桌上裝有服務鈴,但服務生聽到鈴響若無法立刻趨前服務,有些老人在不知情之下,就會坐立難安。另有一些老人比較害羞,既不願呼喚服務生,也怕按鈴招來眾人注目的眼光,只好索性不按鈴,乾坐空等,外出用餐變成折磨。

銀髮族身體安康,心情愉悅,生活不與社會脫節,即是熟齡人生的圓滿實現。(攝影/莊坤儒)
伍志翔表示,智慧服務鈴具有雙向溝通的功能,老人按鈴後,鈴上會有閃光,服務生接到訊息,可透過遠端系統關閉服務鈴的燈光,表示「立刻前來」;或讓服務鈴燈號轉成綠燈,意謂請老人稍候,服務生忙完就過來。對老人友善的用餐環境需要餐廳店家一起參與打造,伍志翔說,智慧服務鈴本月會在Kiki餐廳和莫凡彼餐廳進行測試,店家也期待智慧服務鈴可讓服務品質更精緻,更加滿足老人等具特殊需求的客群。
3年後,台灣邁入高齡國家之林,銀髮族將是台灣社會的主要成員之一。友善環境是高齡樂活的先決條件,「老年學」這門必修課,對你我及整個台灣社會都很重要,學分不容被當。
【完整內容請見《台灣光華雜誌》十一月號】

2014/11/6

排毒新高手!優格能降低重金屬吸收

排毒新高手!優格能降低重金屬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