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1

《有我照你——埔基愚人們在地化長照的故事》




她從福氣村的示範經驗點出過去失智照顧的諸多迷思:「有的人認為,失智老人家會迷走,所以要關起來……」

「這尾是阿嬤家屬買來的,刺很多,我先幫她挑,再把它炒香,做成魚脯,讓她慢慢吃。」福氣村村民們都還在各自房間內午休,家屋長秀鳳就善用這樣的空檔,慢慢挑出一根根細小虱目魚刺。
拋棄軍營式管理

福氣村失智團體家屋的生活場景。
呂豔芳/攝影
這兒有個阿嬤很喜歡吃常民口味的這種魚。女兒為了孝親,每回探望總不忘順道帶個一、兩尾過來。剛開始,秀鳳是將整尾虱目魚放入鍋子內清蒸。「結果,一頓飯下來,我都在挑魚刺,刺多到很可怕,根本沒辦法給阿嬤吃。後來,我終於想到這樣的烹調方式。」
秀鳳決定製作古早味的虱目魚脯,相當費工。她必須將預先蒸熟的魚肉,一小塊一小塊撕開,確定所有細刺都清除了,才能夠下鍋,一面掌控適切火侯,慢慢翻炒出金黃色澤的一大盤新鮮魚脯。秀鳳如此大費周章的理由只有一個:「阿嬤既然喜歡吃,我就儘量滿足她吧。」
二十四小時失智團體家屋福氣村,是以一個照服員看護三名長者的高照顧比例,面對九名中、重度以上失智長者。然而同樣二十四小時照護的一般機構型療養院,最多只有一比八人力配置。在服務資源相較不足情況下,很難出現像福氣村一樣,力行以個案為中心的失智安養模式。
團體家屋的每日伙食是:「我要吃麵,你要吃泡米麩,她要吃乾飯……每個人都吃不一樣的。」
一般安養機構提供長者的卻是制式的團體生活,連協助餵食重度失智的阿公、阿嬤,也大部分是在固定進食鐘點的軍營式管理底下,「餵你幾口,假如不吃,就全部給你倒掉」。
而福氣村的家屋長秀鳳堅持:「我們這裡都是慢慢餵,即使要花一個鐘頭以上,也會讓長輩慢慢吃。」
照服員餵食重度失智老人家的耐心,感染了症狀較緩和的旁觀長者。「我用比較小口餵,您就慢慢吞、緩緩吃。阿伯,您真有我的緣。」秀鳳等人忙不過來的時候,就會有長輩自告奮勇,仿效她們一面噓寒問暖一面餵食,像是一家人一起用餐那般。
失智不等於失能


「老人家喔,哪個時候要走我們不知道。我覺得要滿足她的心願,免得留下未完成心願,造成遺憾。」這可說是十幾年來,秀鳳歷經健康長輩家屋照顧、失能老人家全日照顧,以及現今二十四小時失智長者團體家屋的連續照服磨練,有感而發的信念。福氣村照顧過的一位阿嬤,有一陣子非常渴望吃到她年少記憶的焢肉傳統美食。秀鳳特地買回食材,為她一人精心燉煮。
「我們是二十四小時照顧。這裡的大部分長者都是家人的陪伴出了許多狀況,已經服侍不下去了,才送過來。」有四、五年營運歷史的福氣村,是台灣屈指可數的團體家屋。主持人趙素絹則是國內最早接受相關培訓的種子教師之一,她從福氣村的示範經驗點出過去失智照顧的諸多迷思:「有的人認為,失智老人家會迷走,所以要關起來;也有的人覺得,這樣的老人家開瓦斯,都會忘記,所以不要讓他們使用瓦斯爐。可是失智不等於失能呀,一旦失智長者們樣樣都不能做,到後來反倒會一直退化。」
趙老師接著分析福氣村內截然不同的照顧思維:「我們剛好相反,長者能做的就儘量去做,不能做的我們再支援。我們強調『生活就是復健』。長輩入住以前,我們先家訪,了解阿公、阿嬤以前是做什麼的?最愛的又是什麼?我們設法復原那樣的生活平台,再給予生活支援,以彌補長者現今的不足。要讓老人家覺得自己還很有用,仍能展現生命的光與熱,從而自覺老年生活很有意義。」
福氣村失智長照的重點很清楚:「讓長輩們來到這裡,能夠過著一般人想要的普通生活。」
●摘自遠流出版《有我照你——埔基愚人們在地化長照的故事》
【2014/10/31 聯合報】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