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7/30

胡乃文/老年人不生病的智慧

作者:胡乃文(臺北上海同德堂中醫師)


現代疾病中有個叫「三高」的病名,意思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沒有血壓計的早期,西醫醫生有誰知道什麼是血壓高?沒有驗血糖、驗血脂肪的方法之前,誰知道什麼人血糖高、血脂高?
拜現代「進步的」醫學科技和新聞媒體強力報導所賜,幾乎每個老人都或多或少都覺得自己有「三高病」。
中醫常見老人病?來中醫診所看病的,除了三高最為常見之外,那就屬老年便秘、老年失智、失眠和各種癌症了。
本來,中醫沒有所謂三高這種病的,更何況所謂「老人病」,更更何況,「三高」本來不能算作病;它們只是某些病所呈現的症狀而已。舉個大學二、三年級生理學的「血壓、血糖」知識,天氣冷會導致血壓和血糖增高,溫暖身體就能解決;情緒激動會導致血壓和血糖增高,改善情緒即可;吃某些藥物會導致血壓和血糖增高,不吃那個藥也就好了。
從《黃帝內經》看,中醫沒有「老人病」,中醫只認為人的一生,從年輕到老,是體質和體力上循序漸進的老化過程,當然也包括現代人所認知的,內分泌變化和生殖能力的變化。從女子7歲、14歲、……42歲、49歲,男子8歲、16歲、……56歲、64歲的每一階段變化,都是從腎氣、天癸、筋骨、頭髮、肌肉、牙齒、面色……的變化探討的,卻沒有見到對於「老年病」的敘述。
老年人除了「腎水虛」之外還有就是「脾氣虛」;腎水虛,可以補腎水,脾氣虛,可以補脾氣。平時注意不戕害腎水,有腎水虛的現象就立刻尋求醫師補腎水。不戕害腎水的方法就是,早睡早起、不勉強做體力不能負荷的事情。
有些民眾以為,老年了會腎水虛,就失去性能力。其實,不是這樣,性能力是屬於生殖能力的一部份。人類的永續繁衍,當然靠的是生殖能力、性能力,可這是「腎火」的問題。年輕人腎火旺,能繁衍生子,老年人身體機能開始衰退,為了保有生命,最先開始衰退的就是周邊比較不那麼重要的器官,包括四肢末端關節退化的問題,也包括「腎火」逐漸走下坡,生殖能力、性能力當然的開始衰退。這個不需要做任何醫療,保護了生命,生命的能力增強了,自然也能改善。@◇

徐玉清/失智有警訊 8成患者未被發現


只是老了,還是罹患失智症?苗栗縣長期照護管理中心說,失智症有諸多警訊,但易被輕忽,苗栗縣估計有8成患者未被發現。
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研究推估,苗栗縣社區失智老人約3890人,不過截至去年2月,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證明者僅809人,估計有近8成的失智症長者尚未接受診斷、治療或未受到妥善照護。
苗栗縣長照中心主任徐玉清指出,失智是一種疾病現象而非正常的老化,當腦部功能明顯衰退到影響工作、日常生活自我照顧能力,且忘記的事情很少能夠自己回想起來,甚至不承認自己健忘,都是失智的警訊。
她舉例,患者可能「忘東忘西」的情狀日益惡化,對原本熱愛的活動變得興趣缺缺,以往擅長的技術突然不會操作,除了記憶力衰退、智力下降、無法思考解決問題外,也導致情緒容易起伏。
有些患者會因為小事發脾氣,說話常顛三倒四,個性變得古怪或疑神疑鬼,亂發脾氣亂罵人,例如覺得家人要偷他的錢、別人要害他,或是可能亂藏放東西,把食物放進衣櫥、亂撿垃圾等不合宜的舉動。
徐玉清說,造成失智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年齡、三高疾病、腦部受傷、營養失調、新陳代謝異常等都有可能造成,如果發現家中長輩不對勁,最好前往精神科或神經內科就診,早期接受診斷、檢查,可透過藥物等方式治療或延緩退化。
徐玉清表示,依據失智症機率公式,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為5%至10%,不過許多民眾錯把失智症的發病情況誤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容易錯失就醫黃金時間。
苗栗縣長期照護管理中心網站內,建置有失智症專區,提供民眾對失智症正確認知,後續照護及相關社會福利諮詢。
長照中心今天也在頭份鎮忠孝里成立「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忠孝里健康小站」,引入社區醫療資源,加強失智症宣導、篩檢、非藥物治療及免費量測血壓、血糖等服務,讓長輩降低失智風險,失智者也能透過在地社區照顧,有尊嚴地生活。
【2014/07/30 中央社】http://udn.com/

苗栗縣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揭牌

苗栗縣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揭牌

苗栗縣政府長期照護中心推動成立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今天在頭份鎮忠孝社區成立社區服務據點暨健康小站揭牌典禮,為恭醫院也讓專業醫療團隊進駐社區,提供民眾大腸癌、血糖、血壓及失智症篩檢等多項檢測,呼籲鄉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協會理事長吳秋香說,除設立健康小站,還在社區活動中心開辦「瑞智學堂」,每周規畫相關課程,提供失智症患者免費參加。未來將持續規畫音樂、藝術及懷舊等多元課程,讓更多人重視老人疾病。
樂智社區關懷協會每周開辦瑞智學堂,提供失智症長輩預防及治療的課程。記者黃婕/攝影

縣府長照中心在頭份鎮忠孝社區服務據點暨健康小站揭牌典禮,縣長劉政鴻(左六)等人出席。記者黃婕/攝影
【2014/07/30 聯合報】http://udn.com/

華山基金會成立杉林站

華山基金會成立杉林站

華山基金會進駐高雄市杉林區,杉林愛心站今天上午宣告成立,高雄市議員鍾盛有出席剪綵,現場還有義剪服務,基金會日後以照顧失智、失能、失依的長輩為工作宗旨。
繼甲仙站成立之後,杉林站今天也在杉林區上平里成立,全台成立數已達341站,未來朝全台365鄉鎮全設愛心天使站為目標。華山基金會人員指出,愛心站提供免費到宅訪視、家務協助、陪同就醫、泡澡、護甲等服務,杉林天使站專線電話為(07)6774591。
華山基金會成立杉林站,社區長輩一同來參加剪綵儀式。記者徐白櫻/翻攝
【2014/07/29 聯合報】http://udn.com/

失智症/黎煥雄:遺忘是種幸福的殘忍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圖/聯合報
「我記得朱槿是扶桑、我記得微笑是友善,但天啊,我不記得你..」黎煥雄是知名的舞台劇導演,也是詩人,他曾寫下對失智症複雜情緒與恐懼,成為歌曲「阿茲海默」的歌詞。這首「阿茲海默」曾入圍第24屆金曲獎,但黎煥雄說,重要的不是入圍金曲獎,而是希望藉由這首歌,讓更多人了解失智症對患者及家人帶來的影響。
他說,得知小阿姨罹患失智症的同時,舅舅中風後沒多久也失智,讓他有著家族遺傳的恐懼和疑惑,他懷疑會不會自己也藏有阿茲海默的家族遺傳基因,而這巨大的恐懼感,在一次夢境顯露無遺。
那次夢境中,他看到自己的雙手有著與小阿姨、媽媽一樣的老人斑,緊接著的畫面裡,身旁許多家人圍繞,滿是和樂、溫暖的氣氛,「雖然家人以我為中心、體貼照顧著,更有人喊我舅舅…」但可怕的是,自己竟然一個人都不認得,更絲毫找不出與這些家人連結的任何端倪。
黎煥雄說,當下他被夢境嚇醒,整夜沒睡,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提筆寫下那種遺忘家人的感受。他說,人的記憶是很珍貴的,是一種跟所有人事物的連結,如果當某種東西開始「崩壞」,失去了連結,是多麼殘忍。
如同歌詞中「不要當我的女兒,不要當我的愛人,遺忘是一種好幸福的殘忍…」。最後他決定將歌詞交給歌手萬芳,並由青峰譜曲。當後來聽到萬芳完整呈現全曲時,黎煥雄痛哭不止,而痛哭之後,也讓他開始學習放下恐懼。
這首歌後來得來許多共鳴,甚至引來很多朋友和他談起失智症。黎煥雄說,愈了解,恐懼愈能跟著獲得釋放,面對家人失智問題,甚至可以調適到承擔。更重要的是,先做好心理建設,當有天真的可能被宣判罹患失智症時,也應該做好各種「交接」,盡量減低家人的負擔。
很多醫師提到失智症可以預防或延緩,例如多元思考、多運動,他自己過去就常慢跑、游泳,現在更加身體力行,希望活得更健康。
本報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推出名人談失智症系列專訪,每周一刊出。如想獲得更多失智症資訊,或需諮詢及協助,可洽基金會。電話:(02)2332-0992,或上網:www.cfad.org.tw
【2014/07/28 聯合晚報】

失智症/親近會換來更多傷痛?

失智症/親近會換來更多傷痛?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圖左二穿圓點上衣者為黎煥雄(見圖)印象中健康、溫婉的小阿姨。
圖/黎煥雄提供
「かあさん(媽媽)最近怎麼樣? 某某醫生那麼照顧我們,記得去謝謝人家…」舞台劇導演黎煥雄兩、三年前當聽到媽媽描述最親的小阿姨出現神智不清症狀時,竟談起過世很久的兩個人,不僅黎煥雄媽媽難過、抗拒、無法接受,黎煥雄也疑惑:「失智症如果會讓親密的家人轉為陌生,那麼到底我還要不要親近,以免換來更多傷痛?」面對至親的記憶逐漸崩壞
四年前,黎煥雄80歲的小阿姨中風,經過治療後,情況慢慢好轉。黎煥雄和兄姊們都在台北念書或工作,他們擔心爸爸過世後,媽媽一個人在苗栗老家落單,於是勸媽媽搬到台北和小阿姨作伴,姐妹倆感情深厚、有相同記憶與背景,相信可以彼此照應。
沒想到就在媽媽與小阿姨嘗試磨合,考慮就近互相照顧或同住時,小阿姨卻出現記憶力模糊、混淆的情況,後來檢查證實為阿茲海默症。
黎煥雄說,一開始,小阿姨搞不清時序,記憶錯置,向媽媽提起過世很久的外婆和醫師。那時媽媽雖然沒有情緒崩潰等外顯舉動,只說「姊姊病得迷迷糊糊的」,但面對至親的記憶逐漸崩壞,媽媽心中的痛難以言喻。
黎煥雄感慨地說,小阿姨身體狀況一向保持得很好;他形容小阿姨「健康、溫婉,永遠那麼迷人」,從沒想過竟有一天她會因為生病「從此不再認得我」。
「家中若有人失智症,帶來的衝擊是整個家族…」,當看到小阿姨不認得舅舅、姪子等至親等,那種感覺「很震驚!」
黎煥雄說,失智症除了是生理上的疾病,更是一種情感上的疾病,任誰都無法接受這麼親密的人,有天卻把「我」給忘了。因此,黎煥雄一度陷入情感膠著與拉鋸,「如果有一天身邊親友把我忘了,或我把他們忘了,那麼我還要不要親近他(她)?」

黎煥雄。
記者侯永全/攝影
媽媽心裡有很強的失落感
這樣的情感拉鋸,同樣出現在黎煥雄媽媽身上。隨著小阿姨病況退化,媽媽後來很少再提起小阿姨的狀況,剛開始還會去探望和幫忙照顧小阿姨,但後來她去的次數愈來愈少,甚至後來媽媽選擇搬回苗栗老家,即使大家鼓勵她北上,媽媽也鮮少再探視小阿姨。
「我可以理解媽媽的心情,一種很強的失落感」;黎煥雄說,媽媽從小與小阿姨感情特別好,但每看完小阿姨一次,都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受,媽媽更生怕小阿姨把她也給忘了。
只想保留最美好的記憶
對小阿姨來說,有時似乎回到少女時代,擁有當初的浪漫,但這對親人卻是巨大的痛苦。「埋怨、抗拒、不敢接觸」是黎煥雄媽媽選擇的方式,不過他說,老一輩的人對情感的表達畢竟與年輕人不同,「我無法強逼媽媽去接觸,因為那樣太殘忍」;他心想,或許媽媽想保留對小阿姨最美好的記憶。
黎煥雄說,自己不是專業醫師,不了解如何延緩或預防失智,但他也提醒為人子女者,及早安排空閒時間多陪陪爸媽,不管未來如何,至少不會有太多的遺憾。
本報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推出名人談失智症系列專訪,每周一刊出。如想獲得更多失智症資訊,或需諮詢及協助,可洽基金會。電話:(02)2332-0992,或上網:www.cfad.org.tw
【2014/07/28 聯合晚報】

2014/7/27

陳凱翔/巴金森氏症多腸胃疾病 嚴重影響用藥吸收



相關內容

  • 巴金森氏症多腸胃疾病 嚴重影響用藥吸收看相片
    巴金森氏症多腸胃疾病 嚴重影響用藥吸收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65歲李先生,大約半年前開始,左側手部常出現不自覺顫抖,左手也常感到吃力,行動上不僅左側肢體感到僵硬,走路還出現拖著小碎步。就醫診斷證實罹患巴金森氏症,但在用藥治療後,情況仍不見好轉。進一步就醫才發現,原來李先生腸胃不好,再加上常愛吃肉,以致服用藥物無法吸收,經由更改用藥順序,並建議多吃蔬菜後,病況才獲改善。
    收治這位李先生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陳凱翔醫師表示,經過了解,李先生常在用餐後立刻服用巴金森氏藥物,加上每餐高蛋白質的肉類占比高,兩者都讓藥物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建議改為餐前半小時服藥,並增加蔬菜量,李先生的狀況也獲得大幅好轉。
    李先生的巴金森氏症,除了手腳僵硬和顫抖外,長年累月的便秘也形成很大的困擾,陳凱翔認為,李先生服藥效果不彰,主要是因為腸胃吸收不良,導致藥物無法吸收,才使得症狀遲遲無法改善。其實,巴金森氏症不僅是動作障礙疾病,還會影響病人行動退化,腦部黑質的退化和基底核多巴胺不足,失智、睡眠障礙、憂鬱症、嗅覺喪失等都是病程中的一環。
    然而,在此眾多的「巴金森非運動性障礙症狀」當中,腸胃道的功能異常,並伴隨長期便秘與宿便堆積也是常見問題。陳凱翔醫師指出,蛋白質也會影響巴金森症的藥物吸收,因為蛋白質和藥物會在腸道中形成競爭效應,使得藥物「有吃沒有到」,讓療效打折。因此,藥物隨餐服用和食用高蛋白食物成為用藥時的大忌。
    另外,陳凱翔醫師也建議巴金森氏症病人應避免藥物與其他營養品共同服用,例如維他命B群中的維生素B6會使得左多巴胺吸收變差,影響藥物療效。由於巴金森氏症中晚期的吞嚥與消化會更僵硬困難,若藥效吸收不佳,會使吞嚥更惡化,在惡性循環下,有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使得預後不樂觀。

調查顯示 平均落在775萬元


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用見仁見智,甚至有超過四分之一受訪者不知道該如何計算。然根據近幾年數次退休金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認為退休金需求約在500∼1,000萬元左右,平均數是落在775萬元。
退休金協會理事長李瑞珠提醒,此數據並未將醫療以及長期看護費用考慮其中,實際金額有時可能會比預估還要多很多。
據近4年有關退休金需求的問卷調查結果幾乎大同小異,共同處包括超過四分之一甚至達五成的受訪者不知道要準備多少退休金;能回答退休金準備金額者,以500∼1,000萬元所占比重最高。
投信法人今年最近的一次調查指出,受訪者對退休金合理平均估算每年需求與開銷需33萬元,退休餘命23年估算,約要775萬元左右;去年一份退休金需求問券調查結果也顯示,回答500∼1,000萬元者占比34.6%最多,另有31%認為要2,000萬元以上;再往2年前推,根據2011年10月的相關調查,回答500∼999萬元的比重也最高,占20.5%。
法人指出,但相關調查,回答不知道要準備多少退休金的比重都相當高,甚至有4∼5成受訪者都表示不清楚。李瑞珠表示,退休後,每個人究竟需要多少錢,真的很難估算,而以發生在親人例子看,剛退休時,有些人會到處旅遊,如到退休前想去卻沒有時間或沒有去過的地方,所以,前幾年開支不見得比上班時少,但花費最多期間卻落在失智、中風或者失能之後。
就統計指出,失智症病患平均餘命約為8∼10年,失能民眾甚至是失智人口的5倍多,所需要的看護、醫療費用比預期多很多,有些人想靠政府,但是政府只能給民眾最基本的退休金而已,因此,在上班時以及作理財規畫,應多為自己儲存一些退休金才能因應未來的長壽風險。

曾妙慧/預防失智失能 慎選看護險




「民眾應先計畫好未來失智或失能後,希望被誰照顧?希望搭配何種照顧模式?再來思考該購買哪種長期看護保險。」淡江保險系助理教授曾妙慧分析,除「錢」外,投保民間長期看護險更需擬定完整的照顧計畫;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則認為,儘管政府即將推動長照服務及保險相關法案,但涵蓋範圍有限,民間保險仍有需求。
失智症協會27日聯合國內多家壽險業者舉辦「失智、長期看護保險講座」,介紹近年來新興的各種長期看護保險方案。湯麗玉指出,儲蓄雖有助維持晚年生活品質,但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增長,失智及失能風險也提高,必須借助外力處理財務問題,是產生長期看護保險需求的主因。
【公家長照服務有限】
《長照服務法》預計明年上路、《長照保險法》草案也即將送入行政院會,但民間普遍預估,民眾「自費負擔」的部分,將遠多於全民健保。失智症協會諮詢服務組長陳筠靜解釋,政府提供長照措施的品質、服務時數及涵蓋項目都有限,以現行依不同失能程度申請每月25、50或90小時的居家服務為例,協會就常接獲民眾無法申請足夠時數的申訴電話,主因為居家服務員人手不足,短期難獲改善。
曾妙慧曾調查國內千餘位民眾希望的長期看護模式,結果發現有3成希望由子女、媳婦照顧,23%由配偶照顧,22%希望交給安養機構負責,8%希望政府或社福機構派出居家照護服務員,僅4%願意由外勞照顧。曾妙慧強調,購買長期看護保險應先決定照顧方式,再來評估財務,而非遷就保險公司的方案,例如保險公司多推出「人壽加長期看護險」的複合型產品,談約時即可降低壽險比重。
【照護方式多元】
「政府要推動長照保險,必須先建立民眾失智、失能風險的觀念。」曾妙慧表示,國內長期看護保險仍未普及的原因,是多數民眾並不認為失智或晚年看護等情形需要納保、事先進行風險規畫。
湯玉麗與曾妙慧都認為,未來政府的長照措施仍不脫自2008年起推動的居家護理、日間托顧、社區及居家復健、輔具購買及租借、住宅無障礙環境改善、送餐、長照機構、交通接送、家屬喘息服務等「長照十年計畫」範疇,且會以多種方式互相搭配為主,而非像國內目前較普遍的家屬、外勞或機構照顧的單一模式,民間長期看護保險也將採多元配套方案。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不要跟政府買一張太爛的「長照保單」



【王兆慶╱政策工作者】
photo credit:MIKI Yoshihito (CC BY 2.0)
買保險之前,通常要跟業務人員問清楚:繳多少錢、理賠金額多少、給付方式為何?算算期望值,看對自家人是否划得來。
推動「長期照顧保險制度」,是馬英九總統2008執政以來的政見,由總統府施政報告觀之(2009成立籌備小組、研擬長保法草案、規劃給付及支付制度),政府也的確有在動。
不過七月份新聞:「長照保險,千呼萬喚又延」,讓有些人失望了。台灣少子高齡化現象不是很嚴重嗎?老年長期照顧不是很重要嗎?為什麼長照保險不趕快上路呢?
假如拿出花錢買保險的精神,自己算一算,答案就會呼之欲出。
衛生福利部七月份公布規劃,將來國民除了繳交健保費,還必須繳交「長照保險費」,每人保費平均值大概是現行健保的1/5。和健保一樣,長保也是由勞工、雇主、政府分攤。所以,假設你是月薪六萬的員工(先不算眷屬),每年可能要再繳約2000元長保費,你老闆則要再為你繳4000元長保費,政府則為你墊700元長保費。當然,現行健保的「補充保費」,也要加算長照保險一份。
錢繳給政府,你買到甚麼樣的「保單」呢?行政院跨部會聯合提出的《長照保險規劃報告》指出,將來四種人可得到長照保險給付,依身心失能的程度,由低到高分為四等級:要支援、要照護1、要照護2、要照護3。這四種人在台灣老年人口的比例,大約是9%、3%、2%、6%。姑且可以把這想成,你未來得到給付的機率。
給付多少呢?以中推估換算,這四種人,每月可得的長照保險給付上限,分別為新台幣3000、6000、13000、24000元,可換成居家服務、daycare、養護機構等專業照顧服務。因為,照顧失能失智老人,靠的並不是錢,是人。你我失智失能之後,將會需要一位(或多位!)可信賴的照顧者、好幫手。不過很遺憾,「找個好幫手」沒這麼便宜廉價。粗估每天8小時的托老所每月2萬元,24小時的養護機構每月也許4萬元。所以,如果你希望被「照顧」得更完整?勢必要再花錢買。
另外,假如你失能了,卻不想要上述專業照顧服務,政府規劃的長照保險也可以直接「退現金」給你,可退額度約給付上限的30%。也就是這四種失能程度的老人,分別可領回每月900、1800、3900或7200元現金。因為政府認定,你的媳婦╱女兒╱兒子為了照顧你,大概要辭職回家,那你就可以用這筆費用當作補貼他們的錢。
你覺得這份政府開出來的「保單」如何?
依照方案邏輯,如果你自信晚年會非常有錢,那給付額度少也不成問題。你大可自己貼錢,把服務買足就好。(貼2萬塊請照顧員每天多來四小時,或是每月貼6萬塊住高級養護機構)
但是,渴望服務,卻沒錢聘足照顧人力(幫你洗澡╱翻身╱如廁╱上下床╱打掃╱煮飯╱隨時看顧╱出門就醫……)的話,你有兩個選擇。第一、先申請時數有限的給付(中度失能額度每月13000元,換算起來就是每天兩小時有人幫忙)。其他時間也需要嗎?自己忍耐!第二、凹你的媳婦╱女兒╱兒子,回家全心陪伴照顧你的需求,反正長照保險退給你至少900元,就當成補給他們的津貼……
換句話說,在給付額度不足的限制下,這是一份替民營商業保險公司的「生意」預留極大空間的保單。政府的說法是——規劃中的長照保險制度,只負責「最基本」的保障。也就是,其實相當有限的公共化。
更嚴重的麻煩是,在服務供給不足的困境下,這是一份誘導人民「繳保費,退現金」的保單。失能失智以後,就算你湊到錢、買得起服務,你也未必排得到隊!甚至,你家附近就是沒有專業人力可以服務、沒有可信賴的托老所可以去!(台灣長照服務惡性匱乏的困境,參考這裡)。於是大多數人只好申請長照保險「退現金」的方案,凹媳婦╱女兒╱兒子,來幫你洗澡╱翻身╱如廁╱上下床╱打掃╱煮飯╱隨時看顧╱出門就醫……。不過你能肯定,自己晚年失能失智,身邊一定會有認命的媳婦╱女兒╱兒子嗎?
《長照保險規劃報告》本來信心滿滿的認為,政策上路後,「退現金」跟「用服務」的人大概各五成。但最近的新聞中,官員已經承認,服務輸送基礎不足的情形下強制民眾繳費,「做不好,政府會被民眾罵到臭頭」。所以,長照保險只好延後上路。
日本人繳錢給政府,買到甚麼保障?
錯誤的長照保險政策,可以是壓垮政府公信力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好的長照保險政策,也可以成為政府支持度的強心針。日本的「介護保險」(即長照保險)施行14年,滿意度八成以上。但是日本政府為國民提供一張怎樣的保單?
日本民眾的長照保費,每月每人基準額約5000日圓,政府為國民每人再墊5000日圓。就算考量台、日消費及收入水平差距,保費金額都比台灣高上許多!相對的,給付上限金額也比台灣高很多。日本將需求分為七等級:要支援1、要支援2、要介護1~5。台灣長保的分級名稱,顯然從日本學習而來,但給付金額卻差很大——日本失能七等級的每月給付額度,分別為5萬、10萬、17萬、20萬、27萬、31萬、36萬日圓。折合台幣每月15000元起~最高110000元的額度!跟台灣每月3000元~24000元可憐兮兮的「基本保障」相去甚遠。
日本長保如果買到的是全餐,台灣規劃中的方案,買到的就是小菜而已。日本民眾不分貧富,老後失能失智,大概不用擔心「買不起」完整的照顧服務,因為給付額度絕對夠你用。就算只是最輕度的「要支援1」(例如關節疼痛不方便者),每周到托老所運動上課半天,外加每周兩次請照顧人員來家裡打掃洗衣,早早就用、用得少少,也沒問題。
何況,日本長保給付的“サービス”(“service”),細膩及多樣化程度驚人——厚生勞動省(相當於台灣的衛生福利部)的服務一覽表上,除台灣現行公費長照的居家照顧、日間照顧中心以外,還多了夜間到府服務,定期巡迴+隨時對應型到府服務,短期住宿照顧,綜合到府+日托+短期住宿的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失智症團體家屋等等。
不僅如此,日本長保的理念是:不能只幫老人買個「歹活」,也要買「預防」。所以長保基金中約2%(1600億日圓),是投資在各地的創新預防事業,如運動復健教室、口腔元氣教室、腦力提升教室等(3個月內可免費參加6~12次),期待尚未失能、需要維持健康的老人,走出家門,得到預防性的保養。
日本長保鼓吹「繳保費,退現金」的方案嗎?沒有。日本這一張「保單」的本質,就是政府結合各種照顧專業組織,全力支持日本老人「在地養老」和「預防減緩失能失智」的制度。日本3100萬老年人口中,得到給付的七等級使用者,分別各有2~3%,共計500多萬的老人得到實際照顧。500多萬人的照顧需求,一方面創造龐大的銀髮產業、細膩的服務選擇,另一方面,它買到了「老年照顧尊嚴和自立生活」。繳費給政府的日本國民,他們買的是「長期照顧及預防失能」,且額度充足,不分經濟貧富都能用。沒甚麼一半的人用不起服務、或排隊等不到,只好「退現金」的現象。(然而,「退現金」跟「用服務」者各五成,竟然是台灣國家長照保險制度的規劃藍圖……)
因為,「老年照顧尊嚴和自立生活」,對高齡化的日本社會,近乎公共財。
地方政府,其實也有責任!
七月份的日本新聞指出,介護保險將再度大幅改革,「要支援」等級的給付解除管制、去中央化,照顧的軟硬體規格不設限,將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雖然有人擔心,服務水準出現地區性的落差,但可見,日本地方政府角色之吃重。
我們的地方政府呢?2014年底的縣市選舉,目前為止還沒聽說哪個縣市長候選人、縣市議員,有亮眼的長照服務創新政見——至少不像以前,地方選舉搶著發老人津貼那樣的熱門。
然而,左手「收錢」、右手「發錢」的政府,真的太不堪了。我們要這種政策何用?發展照顧基礎建設,與民間共同創造新的產業、就業機會,甚至替社會集體買到「健康老年」這一份公共財,才是政府的工作啊?公共長照保險之所以有正當性,部分原因是民營商業保險供應不了那麼多「全民使用」的長照服務。所以買商業長照保險,對方通常只能「理賠現金」給你。假如,政府辦的長保也演變到「退現金」了事,那政府不就只是一個超大型民營保險公司了?
公共長保的真正的關鍵,還是在建設「服務實體」。全台灣各縣市現在已經有零星的新興服務實驗,例如老人日托站、失智團體家屋。但是,各縣市政府有沒有能力整備資源,建構日本那樣完整而細膩的服務菜單?從而,公共長照保險開辦後,財源活水挹注,銀髮產業就可以順勢成長?還是services沒著落,民眾只好紛紛「退現金」;收來的保費退光光,結果實體建設仍是一場空?
我們只有一個政府,也只會有一種公共長照保險的保單(你不可能去買日本、韓國的)。所以,不必聽到「長照保險」就滿心期待。多等一等,期待它再做修正,是值得的。否則政治人物在選票誘惑下,亂喊長照保險承諾,害大家買到一張太low的保單,並無意義。
尤其必須認清一件事——對「發錢了事」的政府說「不」,對以照顧、產業、就業為中心考量的政治家(如果存在的話……)說 “yes”,是你我的共同責任。因為現在中年以下的世代,老年失能、失智了,恐怕根本不會有媳婦╱女兒╱兒子來照顧。早點推展多種多樣的“services”,才是正途。



◎ 作者簡介╱王兆慶:政策工作者。倡議公共照顧政策,包括幼兒托育、老人照顧。合著有《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一書。

2014/7/23

失智症/當魔法奶奶插上鼻胃管

失智症/當魔法奶奶插上鼻胃管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魔法奶奶」許景珍,在紀錄片中猶如開心果,童真又可愛。
圖/張淑潔提供
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呈現失智長者童真可愛的一面,其中被稱為「魔法奶奶」的許景珍,就像個開心果,讓看過影片的人印象深刻,也讓女兒張淑潔每次看影片就能「回想媽媽的好」。
「魔法奶奶」2008年入住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正好遇到導演楊力州拍攝紀錄片。張淑潔說,媽媽罹病前後,周遭的人似乎有很多人對失智症不瞭解,希望透過紀錄片,讓失智長輩在社區裡得到更友善的對待,「如果媽媽沒有失智,應該也會熱心參與」,於是她同意讓媽媽入鏡,成了主角之一。
在「被遺忘的時光」影片裡,張淑潔於清明節帶著媽媽去為父親掃墓,但是媽媽根本忘了枕邊人、也忘了老伴過世好幾年,一旦暫時從記憶的迷宮脫身,拼湊起人生的片段,「我有先生死啦?我怎麼不知道呢?」許景珍傷心的哭起來又讓人鼻酸,而透過影片中幾失智位長者的故事,也讓人對失智症狀更有概念。
入住新居 卻失去生活重心
張淑潔說,媽媽本來住在新竹的眷村裡,和一群一同從大陸撤退來台的婆婆媽媽們互相照應,2005年眷村老家拆了,原本情同姊妹、家人的鄰居們,散居到政府分配的國宅,媽媽一個人住在新房子裡,原本天天串門子的媽媽可能因此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好強的媽媽雖沒有多說什麼,但是漸漸的出現不對勁。
張淑潔發現,一開始媽媽會在社區裡走丟,還會半夜獨自出門,曾被附近三個派出所「撿到」;她還會到社區停車場,把別人車上的傘帶回家,家裡堆滿了傘。媽媽也會走錯門,拿著自家鑰匙去鄰居家開門,種種行為讓鄰居們覺得媽媽「怪怪的」,抱怨不斷,也讓張淑潔有了警覺心。
於是張淑潔辭掉台北的工作,搬回新竹帶媽媽就醫,媽媽被診斷出失智症,逐漸失去認知功能。張淑潔難過的說,以前媽媽手藝好,能把一袋麵粉做成餃子、麵條,但有一天她卻把電鍋放在電磁爐上加熱,電鍋燒壞了,滿屋子的塑膠味久久不散。
媽媽也老搞丟電話號碼,張淑潔特地把手機號碼寫在牆上,卻未曾接到媽媽的電話;有一天她問媽媽有沒有打電話給她,媽媽「表演」給她看,直接拿起話筒大喊「張淑潔」,卻忘了應該要先撥號電話才會通。
「雞婆」媽媽 社交功能退化
雖然在新竹就近照顧媽媽,但張淑潔上班時打電話回家,只要沒人接,就讓她擔心媽媽又跑到哪兒去了。幾經考量之後,她決定讓媽媽入住養護機構。
罹患失智症之前,許景珍很活躍,眷村鄰居要拱熱心的她選里長。張淑潔說,媽媽外號叫「雞婆」,很愛管閒事,村子裡的小孩也常圍著她,聽她講故事。
而發病之後,張淑潔觀察,社交能力是媽媽最後退化的一環,在聖若瑟養護中心裡,她常笑嘻嘻四處跟人打招呼、跟護理人員開玩笑。紀錄片拍攝過程中,許景珍常看到攝影鏡頭照過來,就以為是照相不能動而「停格」,也讓工作人員覺得有趣,為她取了「魔法奶奶」的綽號。
就近照顧 關係反而變親密
「被遺忘的時光」紀錄片中,「魔法奶奶」是可愛的失智長者。她的女兒張淑潔說,媽媽雖忘了她,但她知道「媽媽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她不愛我」。
記者陳立凱/攝影
兩年前許景珍因為摔跤,換了人工髖關節,行動不便開始坐輪椅;今年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吞嚥功能也喪失,改以鼻胃管進食,因此入住另一家位在陽明山上的養護中心,現在幾乎已不能言語。
張淑潔也說,媽媽失智之前,媽媽住眷村、她住台北,各忙各的;發病後她就近照顧媽媽,兩人關係反而變親密,她說小時候是媽媽照顧孩子無微不至,現在換她照顧媽媽也是應該的。
張淑潔不捨的說,媽媽忘了她,她知道「那不是她故意、也不是她不愛我」,但她比較難過的是看著媽媽退化,「每次去看很掙扎,不知道媽媽又變成什麼樣子」,只能祈禱,「雖然她退化,希望她不要太痛苦」。
本報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推出名人談失智症系列專訪,每周一刊出。如想獲得更多失智症資訊,或需諮詢及協助,可洽基金會。電話:(02)2332-0992,或上網:www.cfad.org.tw

2014/7/20

李雪雯/「類長看」可以取代傳統長期看護險?




最近,筆者最常被問到各種有關長看險、類長看險的問題。而從這些問題中可以發現到:不管是保險公司、業務員或民眾,似乎都認為「類長看」是更便宜,且可完全可以取代傳統長看險的最佳解決方案。因此,想藉此機會進行徹底的分析。 自從1995年,國內出現第一張長期看護險之後,各保險公司陸續推出不少的保單。但是,銷路一直都不是非常好。業者的說法首先是「理賠定義嚴格(當時比較多是以「巴氏量表」為主,而一般民眾能夠申請到的機會並不高)」,其次則是「保費真的不便宜」。雖然保險公司為了讓長看險更加「親民」,在契約條款中關於「長期看護狀態」的定義,進行了不少修正,多半已經改為「失能」與「器質性癡呆(失智)」的條件(相關定義請見下《表一》),但是,由於長期看護險規定被保險人在請領定期保險金之後,必須定期(例如每月或半年、一年)提供「符合長期看護狀態」的證明,仍舊無法拉抬太多買氣。

說明:以上不同保單的理賠定義,可能會因不同保險公司條款內容而有所不同,所以僅供參考。
圖/李雪雯提供
因此,一種叫做「類長看」險的保單便應運而生,並且成為公司與業務員大力推廣的保單之一。但所謂的「類長看」保單,只不過是將過去單筆給付型態的特定傷病險,以及殘廢險,改成具有「定期保險金(例如「特定傷病關懷金」或「殘廢扶助金」等名詞)」概念的保單,讓它們(類長看保單)從「給付項目」來看,就像傳統有「定期給付保險金」的長看險一樣。
然而,目前不管是保險公司或業務員,在大力推廣這類保單時,莫不是以「『類長看險』不管有沒有發生「失能 狀態,只要罹患特定疾病,或是符合各級殘廢規定,被保險人就可以開始定期領取一筆「看護保險金」。
所以,他們最常掛在嘴邊的行銷話術就是:類長看保單會真的比傳統長看險要「容易領取」,而且從同一性別、保額、年齡的年繳保費來看,類長看保單真的比傳統長看險便宜許多。
剛開始時,筆者也滿相信業者這樣的說法的,但在仔細比對過幾乎每一張保單的理賠定義,並且實際與腦神經、精神科專科醫師討教過後,卻發現目前市場上對於長看險與類長看險,存有不少錯誤的認知。且由於不同保單的定義不同,假設保戶只因為保費便宜而買類長看險,恐怕並不能讓自己免於「陷入長期看護財務缺口的風險之中。
因為從以上《表一》與《下圖》來看,傳統長看險雖然是以「失能」狀態做定義,且根據相關專科醫師的說法,通常要中、重度程度以上的病患,才能夠請領到保險金,但卻沒有特定傷病險中「必須罹患特殊疾病」,或是必須符合殘廢等級表中,不同殘廢狀態的限制。
簡單來說,假設同樣符合「失能」的定義(六項生活行為中,有三項不能執行),但如果不是因為特定傷病險中所定義的「特殊疾病」所致,被保險人還是領不到任何保險理賠金,保戶還是只能靠「傳統長看險」來尋求保障。
另外更重要的是:由於失智症也是必須仰賴長期看護的大宗,且患者並不一定會出現「失能」或「殘廢」的狀態。所以,如果被保險人是屬於行動自如的失智症患者,都不能從所有「類長看險保單中,定期拿到保險理賠金。

傳統長看與類長看險保障範圍比較圖。
圖/李雪雯提供
如果實際以最常導致需要「長期看護」情形的三大原因-腦中風、失智症及意外傷害來看(請見下《表二》),就算是同一位保戶在相同的狀態下,能不能夠領到不同保單的保險理賠金,也可能會出現滿大的差異。

說明:以上為與醫師討論後能否領取到保險金的情形,未來保戶所患相同病症時,是否能領取到保險理賠金,還要看當時症狀及醫師診斷證明而定。
圖/李雪雯提供
當然,由於每一個人所發生的疾病,或呈現的狀態不可能完全相同,未來能不能從傳統長看險,或是類長看保單中順利請領到保險理賠金,還存在著很大的變數。
但是,保戶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只圖「保費便宜」,並輕信公司及業務員所說的「定義較為明確」說詞,而不特別考慮自己是否有相關家族病史(失智症與「三高」),或是可能罹患相關疾病的風險(例如「三高」患者發生腦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相當高),則很有機會是花了錢、繳了保費,卻沒辦法獲得最適當的保險保障。
《補充說明》
《在殘廢險中有此一定義 「神經障害等級」之審定基本原則:綜合其病灶症狀,於永久影響日常生活活動狀態及需他人扶助之情況依下列各項狀況定其等級。於審定時,須有精神科、神經科、神經外科或復健科等專科醫師診斷證明資料為依據 。
1.因重度神經障害,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全須」他人扶助者:適用第1級。
  2.因高度神經障害,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之「一部份」須他人扶助者:適用第2級。
3.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尚可」自理,但因神經障害高度,終身不能從事工作者:適用第3級。
  4.上述「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係指食物攝取、大小便始末、穿脫衣服、起居、步行、入浴等。
5.有失語、失認、失行等之病灶症狀、四肢麻痺、錐體外路症狀、記憶力障害、知覺障害、感情障害、意欲減退、人格變化等高度障害;或者麻痺等症狀,雖為輕度,身體能力仍存,但非他人在身邊指示,無法遂行其工作者:適用第3級。
殘廢險方面有關「神經障害」的定義,以及是否符合「失智」的定義,老實說我問過的醫師,此多半不敢直接論斷,都認為要視個別當事人狀況,才能進行判定。所以,文末也有特別註明「每人狀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但經詢問過相關專科醫師,失智有可能會失語,但失語也許不一定失智;且一般失智是依照「時間、地點及人物」的順序而喪失,通常要到中度,才可能時間與地點同時無法清楚分辨。
然而,殘廢險中定義只有寫「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的「全部」、「一部分」「尚可自理」,全部應該是指「六項都不能為之」,所以,看起來「一級殘」大概是不可能(因為很難達到六項完全不符合),至於第二級與第三級中所謂的「一部分」或「尚可自理」,到底是指幾項不行?條文並沒有寫清楚,則真的沒有任何人敢明確斷定。
所以,保戶未來能不能領到,似乎都要看當事人實際狀況、醫師實際的診斷證明書,以及保險公司的認定否而定。
另外,綜合精神科醫師「失智症的病因、病名及解釋如下:
從醫理上來說,所謂的「失智症就是指「大腦病變,腦細胞比其他身體器官提早或明顯萎縮。一般來說,人的身體一定會隨著年齡而「老化,但大腦皮質卻不一定會同步萎縮。頂多是腦細胞不再繼續增加、腦功能變弱而已。而假設頭腦裡,主管思考、語言…等的外皮質的萎縮,就是所謂的「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而國內老年失智症的排名,首先是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其次則是血管型失智症。後者是因為「三高所導致的「小中風,使得腦細胞死亡、腦功能下降所造成。以上兩種失智症,佔了絕大多數失智症的比例。
臨床失智評分量表「CDR(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中,如果評分是0.5,代表處於「輕度認知障礙期(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如果評分是「1,代表是輕度失智;評分是「2,代表中度失智;假設評分是「3,則代表重度失智。都需要經過醫師的精細評判才行。
從保險契約條款上所認定的理賠標準來看,大約要「中度失智,才有可能領到保險理賠金。但整體還是依據「輕/中/重/極重/深度5等級程度來決定。他認為保險業務員說「殘廢(扶)險的第三級,適用於失智症」的結論太籠統,因他手上還有輕度失智症者還在工作賺錢。
相關老年看護及失智症問題,請見未來《康健》月刊的「醫療保險」專欄。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
※延伸閱讀》
《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


【2014/07/17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

一條龍式照護 海青日照中心動土

一條龍式照護 海青日照中心動土

【聯合報╱記者黃婕/通霄報導】
2014.07.19 03:11 am

苗栗縣通霄鎮私立海青老人養護中心附設日照中心,昨天舉行動土典禮,未來將提供在地輕、重度失智、失能老人「一條龍」式的照護服務。
執行長賴添福表示,1樓有室外療癒庭園,室內還規畫才藝教室、休息區、廚房、客廳及多功能活動中心等,並貼心設計無障礙衛浴設備,讓銀髮族方便使用。他說,日照中心也將仿照日本老人照顧模式,以3樓休息空間作為夜間照護中心。
新建日照中心昨天由機構董事長張漢昌、縣府參議陳錦俊、苗栗縣長照中心主任徐玉清、通霄鎮長徐永煌、立委徐耀昌夫人蔡麗卿及多位地方民意代表等人焚香祭拜、持鏟動土。新建日照中心規畫地上3層樓建築,採鋼筋混凝土構造,由機構自籌近1700萬元,搭配縣府公益彩券盈餘500萬元,總經費超過2000萬元,預計明年7月完工。
徐玉清表示,日間照護讓失智、失能長者白天有學習、活動空間,完工後,將提供長輩舒適、安全及全面性地醫療照護環境。徐永煌也打趣地說,日照中心讓他的老年生活「有著落了」,引起與會者一陣笑聲。
【2014/07/19 聯合報】http://udn.com/

幸福下一站 樂活銀髮族




「老年自有樂趣,儘管風味不同,比起青春毫不遜色。」英國現代作家毛姆對老人生活下了這麼一個耐人尋味的註腳。
  
高雄市致力打造一個老人幸福的樂齡城市。(圖∕鮑忠暉 攝)
拜醫療科技之賜及普遍出生率下降,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高雄市人口結構當中,65歲以上長輩人口數有32萬餘人,佔總人口比約12%,但現代的銀髮照護已不限於文康休閒服務,舉凡延緩老化、預防醫學、多層級照顧等皆是樂齡城市的指標。
  為了解現代社會高齡長輩的生活情況與福利需求,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在2014年3月間才完成了「高雄市老人生活狀況與需求調查」,根據統計分析,長輩們比一般人想像中還要「好動」,休閒生活也精彩,有約59%的長輩幾乎每天都會外出活動四處走走,超過7成最喜歡如聊天、下棋、泡茶等的消遣型活動。但是另一項數字也提醒我們,當長輩無法照顧自己時,僅有不到4%選擇願意移居專門機構照顧,顯示多數老人家還是非常重視家庭內成員的相互照顧關係。
小規模多機能的高齡者服務中心
  一大早走進位於左營區的翠華國宅,偌大的中庭林蔭間老奶奶們有的閒坐、有的聊天話家常,而社區內的「北區銀髮家園」(翠華園)就像爺爺奶奶們的生活補給站,寬敞明亮的空間裡,報紙、按摩椅、血壓計一應俱全,中午用餐時間不到,就三三兩兩地提著餐具到中心來,趁著打菜飯的時候,量個血壓或看報紙消遣;一門之隔的「失能老人日間照護中心」則正進行一場擲圈圈的體能活動,老人家在社工人員的鼓勵下完成訓練操作,每一次活動的成績還會被紀錄在白板上。
  「我們希望長輩來到中心不只是被照顧,還要鼓勵他們活動,藉由規律的生活和節奏,延緩老化速度,下午五點以後由家人帶回家,還可以和子女、兒孫、家人在一起,對他們有很大的穩定作用。」中心張主任指出,北區銀髮家園附近約有2500戶家庭,但65歲以上長輩多達1500人,因此從早期提供老人住宿逐漸發展成「社區型、小規模、多機能的高齡者服務中心」,除了失能老人日間照護,有50多位長輩定時在這裡用餐,「很多老伯伯一次買一個禮拜份量的饅頭,每天只吃饅頭充飢,營養不可能均衡,老人營養餐食服務讓鮮少下廚的長者每天至少一餐可以吃得營養,而且鼓勵他們走上小小一段路來用餐,還可以和人聊聊天、減緩退化,如果老人家沒有定時出現,我們還可以打電話去關心。」

社區型的高齡者服務中心除了照顧長輩飲食營養,也隨時注意健康狀況。(圖∕張筧 攝)
目前北區銀髮家園共有6戶可供12位高齡長輩居住,失能老人日間照護中心則服務20位長輩,除環境清幽舒適,另有各項支持性服務可供申請,包括高齡者的家事服務、定點沐浴餐食、生活陪伴和照顧等。「透過居家服務,照顧者可以得到喘息的機會,利用這項服務的民眾也越來越多了。」張主任說,中心裡有專為長輩準備的浴室,在專人服務下,能讓失能長輩享受沐浴後的乾淨清爽,並大幅減少在浴室跌倒的風險。北區銀髮家園用心營造「家」的溫馨氣氛,讓許多不相識的長輩因著關懷據點而結緣。
「三在一生」的銀髮生活
  「居家與社區式照顧老人的福利措施,最能符合高雄市長輩的期待與需求。」市府社會局指出,「三在一生」的銀髮生活涵蓋在地安養、在地生活、在地照顧,因此比照北區銀髮家園委託社團法人台灣身心機能活化運動協會的經營模式,結合民間社團力量,前鎮區的南區銀髮家園委託高雄基督教信義醫院開辦「迦南園」,社會局長青中心也與善護關愛協會合作開設長輩半日托服務的「善護學堂」,鳳山老人活動中心則委託財團法人宏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設立「鳳山日間照顧中心」,提供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讓家有失能、失智長輩的上班族子女不再面臨工作與孝養長輩間的無奈拔河與掙扎。

社區式的老人照護中心符合現代家庭的需求。(圖∕鳳山日間照顧中心 提供)
「居家服務」是高雄市推動老人福利的另一項成就,為協助獨居、行動不便、缺乏家人照顧的長輩,市府社會局於今年度委託29家民間單位辦理老人居家服務,讓許多長輩們能夠留在熟悉的家中安養,同時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截至5月已有超過5200位長輩和家庭運用,總服務時數達13萬6000餘小時,相當每位個案每月平均接受25小時左右的居家服務,無論是服務人次或總時數都是全國第一,服務涵蓋率遍及全市38個行政區。
  「隨著台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居家照顧服務員在未來幾年的需求勢必大幅成長,必須有更多服務員投入高齡服務市場。」市府社會局指出,目前高雄市領有證照的服務員人數雖有1221人,仍是供不應求,為提高民眾投入高齡照護產業,市府從今年起補助服務時數超過達168小時以上的服務員每月3000元薪資津貼,希望留任績優服務人力。這些居家照顧服務員須經118小時的相關訓練及認證,時薪雖比一般工時略高,但相當辛苦,是未來銀髮經濟中重要的一環。
  不想將家中長輩送往安養中心,白天又無法照顧長輩者的家庭,有一項以「社區保母」的服務模式發想的「家庭托顧」正在萌芽,今年市府社會局已於鳳山區成立2處老人家庭托顧據點,每位服務員最高能收托4位長輩。由於現階段受限於居家環境設備須進一步改善的門檻,仍在推動的狀態,考量長輩照顧需求日益增加,規劃將在大寮區與大樹區籌設新據點,持續為長輩營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目前高雄市內老人服務設施涵蓋率相當廣,包括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有189處、老人活動中心57處、公立老福機構1處、公設民營老福機構1處、老人公寓1處、日間照顧據點11處、銀髮家園2處、老人休閒設施3處,以及居家服務支援中心29處,未來市府也將持續廣設服務據點,預計在5年內提高3至4成的老人照顧服務量,實現在地老化的長青照顧。

高雄市政府廣設服務據點實現在地老化的長青照顧目標。(圖∕高雄市政府社會局仁愛之家 提供‧鮑忠暉 提供)
幸福老人 四界趴趴走
  趴趴走是幸福老人的象徵,超過半數的長輩幾乎每天都會外出活動四處走走,除了社區關懷據點與老人活動中心,高雄市長者還可以持免費搭乘公車、船及捷運半價的敬老卡「四界企淘」;若想活動活動筋骨,南北兩區的銀髮農園更是遍植老人家們勞動之餘的成果與歡笑。
黃昏時刻太陽稍稍西斜,老人家們如同往昔,不約而同來到楠梓區群益橋附近的  「北區銀髮農園」,一進到園裡大伙兒便熱絡地打起招呼:「天氣這麼熱,什麼菜都很難種啊!一下雨,葉菜便爛了。」話這麼說,大家還是忙著除草、澆水,並沒有打算閒著。
  「這裡很多位長輩年輕時都是種過田的,農事一點也難不倒他們,就算剛開始什麼都不會,也能邊種邊學。」農園主任簡天拱表示,這個園區裡有80個耕作區,不灑農藥,使用有機肥栽種,不求量產,種出來的菜除了自己吃外,大多分享給親朋好友,盛產期還能舉辦義賣或捐贈給仁愛之家做公益。
  走進園區,每個耕作區裡都至少種了十來種各式瓜果蔬菜,舉凡市場上看得到的茄子、空心菜、大陸妹、絲瓜、蕃薯葉、九層塔等應有盡有,每種蔬果都種一點,輪著種、輪著採收,翻土、播種、除草、施肥,就連棚架也自己搭,整個園區充滿了田園的野趣。到了假日,還可以看到家族總動員,兒孫子女一起到田裡走一走,共享天倫之樂,是園區最熱鬧的時候了。
  在寸土寸金的高雄市,一南一北兩座銀髮農園開辦以來,得到許多老人家青睞,每年抽籤是鄰近社區長輩期待的盛事,南區銀髮農園位於前鎮區興仁國中旁,劃分出66個耕作區;北區銀髮農園位於楠梓區中山高中後方重劃區,每個耕作區約莫10坪,雖然面積不大,「還是吃不完呢!要不要到我家作客?沒農藥的!」老人家做完今天的田間活動,露出自給自足的愉悅神情。
幸福城市 社福力全國第一
  天下雜誌公布2013年幸福城市「城市競爭力」調查,高雄市獲得整體城市競爭力亞軍,其中「社福力」面向評比勇奪五都組第一名,在這個基礎上,市府也在今年規劃2個重大老人福利設施,將於左營區華夏路興建「北長青綜合福利服務中心」及於仁愛之家設置長期照顧園區,提供兼顧保健、醫療、養生、休閒、娛樂等機能的老人社福機構,讓許多長輩得以在多層級與連續性的照顧設計下,在熟悉的環境中幸福到終老。

社福力全國第一的高雄市規劃各項福利措施,期讓長輩在熟悉的環境中幸福到終老。(圖∕鳳山日間照顧中心 提供)
北區銀髮家園 (翠華園) 07-5828511
南區銀髮家園 (迦南園) 07-5366025
社會局老人福利科 07-3373376~8
老人福利查詢 http://socbu.kcg.gov.tw/?prog=1&b_id=4

寵爸媽正流行

寵爸媽正流行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物質生活改善,辛苦打拚大半輩子的銀髮族,也開始重視休閒生活。
【文/黃漢華】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物質生活改善,辛苦打拚大半輩子的銀髮族,也開始重視休閒生活。上有年長父母、下有學齡兒女的三明治世代,帶起了「寵爸媽」風潮,全家三代出遊,成為一種樂趣。

不僅民間響應,政府單位也將寵爸媽列為政策,推動許多樂齡運動。想知道銀髮族喜歡哪些景點?長輩出遊又該注意什麼?就讓《遠見》陪你一起寵爸媽,闔家玩得安心又有趣。

高齡社會到來,隨著國人平均餘命延長,上有爸媽、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照顧長輩的時間將會增加。現在30歲到60歲左右的壯年族群,堪稱台灣的三明治世代,他們可能是還信奉孝道、還會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

所謂「百善孝為先」,三明治世代平時忙於家庭與工作,他們會趁著假日和孩子來趟親子遊,是否也會規劃旅遊路線,帶爸媽去旅行呢?

孝道向來是國人的價值觀,以弘揚孝道為成立宗旨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就提倡子女要帶爸媽旅遊,增進親子感情。執行長林依瑩表示,三明治世代為生計忙碌,未必有時間和父母共遊,可是,等到他們年邁,生病或行動不便,共同旅遊的機率就更低了。

辛苦的三明治世代 疼孩子也莫忘寵爸媽

25歲的正聲電台節目主持人陳君慈還不算三明治世代,卻已了解帶爸媽玩要趁早。不同於時下年輕人呼朋引伴出國玩,由於父母晚婚,她看到68歲的爸爸、63歲的媽媽漸漸老去,因此,工作才兩年,她就帶他們到日本、香港旅行,全家人第一次一起出國。

陳君慈雖然年輕,卻認為要趁著爸媽都健康的時候,儘早一起旅行,如果要等賺了很多錢,才一起玩,沒人能保證需要多久,錢才算存夠?也沒人知道那時候,爸媽的身體如何?是否還有體力玩?

相較於陳君慈,一位三明治世代的旅遊界重量人士就感嘆,自己因為工作太忙,直到退休後,才有空帶媽媽玩。媽媽很喜歡牡丹,很希望能到杉林溪,但是因為洗腎,已經坐著輪椅,行動不便,只好作罷。

愛要及時 趁身體健康一起出遊

這位人士還回憶,第一次帶爸媽去日本玩,爸爸已經失智,到了日本,無法分辨,還以為在台灣,如果時光能倒轉,一定要趁爸媽還健壯,趕快帶他們去玩。「寵愛爸媽要及時!」參與制訂「老人福利法」的政大社會學系教授呂寶靜如此表示。她提醒三明治世代,寵愛年幼孩子的同時,也要同時多寵愛爸媽,帶他們出遊便是一種方法。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老人福利組副組長陳美蕙也提出反思,希望社會更關懷長者。她看到有些三明治世代關愛子女的程度,遠遠超過對爸媽的關心,當子女生病,急著請假親自照顧,可是,爸媽生病,卻未必人人願意親奉湯藥,即使送到安養機構,也可能鮮少探訪。

台大社工系教授楊培珊也極力提倡「寵爸媽」的觀念,她認為,長者辛苦一輩子,老來仍然承受生理、心理的壓力,當台灣老年人口快速邁向20%之際,社會還來不及提供他們需要的完整生活照顧,三明治世代不妨先思考,自己的爸媽需要些什麼。

和爸媽同遊不難 重點是陪伴與交心

20多年前曾在美國護理之家工作、對銀髮族生活有深切研究的楊培珊認為,目前社會提供的銀髮服務,與長者實際需要的服務,還相差一段距離。她呼籲三明治世代人人都來「寵爸媽」,讓長者擁有安穩的老年生活。



日本人出書 喚起子女盡孝道

和爸媽共遊的想法在鄰國日本,也被視為孝道的表現。日本親孝行實行委員會在2012年向社會大眾收集55個真人實事的孝順方法,並且出版《別以為還有20年,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由於好學、易做,希望為人子女者參考、學習。

親孝行實行委員會代表中島大輔,是Earthstar娛樂公司製作人,他認為,日本人平均壽命全球居冠,大家也以為,為人「父母」的人生應該很長,可是,論到「親子」間的壽命,日本人就未必是世界第一。

究其原因,日本人工作忙碌,親子分居兩地,十分常見,即使父母仍然健在,子女因為工作,其實並沒有太多時間陪伴他們,因此,他想喚起社會要關心父母,便和一群有相同想法的朋友,組成了親孝行實行委員會,提醒子女盡孝的重要。

全家人同遊樂園 增進親子交流

在這55種盡孝方法中,有人提到帶爸媽旅遊,祖孫三代去遊樂園玩,就能促進親子交流。一名36歲的女性向公婆提議,全家三代到迪士尼樂園玩,原本公婆抗拒,後來才同意,結果,公婆看到工作人員招呼周到,相當滿意,也願意幫忙看孫子,要媳婦和兒子自己去玩。隔天,還告訴媳婦,下次去迪士尼,由他們請客,要過夜也行。

帶爸媽舊地重遊、製造驚喜,是另一種讓爸媽高興的方法。一名35歲的男性記得爸媽曾經說過,結婚之前,常在橫濱約會,於是,就從東京帶他們來橫濱,尋找以前約會吃飯那家能看到海岬的餐廳。

等他們找到餐廳,才發現景象改變,周圍高樓林立,海岬景色已經無法看到,儘管如此,卻讓爸媽重溫當年的戀愛時光,兩人回憶當時最常喝的飲料,而且聊得很起勁。

帶爸媽出國玩也是盡孝,一名47歲的男性計劃帶72歲的爸媽出國旅行,這是他們這輩子第一次踏出國門,無奈爸爸辦好護照,全家正要擬定旅遊計畫時,發現肺癌住院了,後來不幸過世,他到頭來一輩子沒離開過日本,卻孤伶伶地走向另一個世界。

事後,這名男性看著爸爸的護照,上面有中規中矩的大頭照、十分工整的英文簽名,他很自責沒有及早帶他出國,而抱著遺憾,寫下自己的故事,讀來令人鼻酸。

韓「花甲旅遊」 當60大壽贈禮

其實,孝親旅遊在東北亞的韓國更為盛行。帶媽媽環遊世界的韓國旅遊作家太源晙就說,60歲大壽在韓國是重要的日子,子女會在此時送爸媽禮物,幫他們付旅費,報名旅行社的「花甲旅遊」,就是常見的選擇。

他分析,孝親旅遊在韓國多年不墜,和尊崇孝道的社會風氣有關。韓國人訂每年的5月8日為父母節,慶祝形式有點像台灣的母親節。這一天,中小學生會做卡片、送康乃馨給爸媽,街上很容易就見到胸前別著紅色康乃馨的長者,尤其是年過七旬的父母,很以此為傲。

「和爸媽旅遊拉近親子距離,爸媽也能重新認識自己,」太源晙表示,媽媽跟著他去了50個國家,回來之後,變得很有自信。過去的她總要在外人呈現最好的一面,內心承受壓力,現在的她完全釋放,要做真實的自己。

他的媽媽韓東益也因為這趟旅行,想起了過世的媽媽。她反省從前以忙著做小吃生意為由,沒有多花時間陪媽媽,但是,快90歲的媽媽卻會為晚歸的女兒,在廚房裡準備晚餐,讓韓東益充滿甜蜜的回憶。

在台灣,本身也是三明治世代的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李仲毅,很認同這項理念,便在2014年2月成立「寵爸媽股份有限公司」,邀請楊培珊擔任顧問,她將公司的英文名字取為Privileged Aging Parents Life Care Co. Ltd.。

楊培珊解釋,Privileged是尊祟、榮寵之意,life care是指生活照顧,也就是說,長輩應該活得老,更要活得好,寵爸媽公司要以最尊崇、最榮寵的模式服務長輩,協助子女盡力寵愛爸媽,而銀髮旅遊就可以是寵爸媽的服務項目。

寵爸媽管道1〉雄獅旅遊
子女幫父母報團 可享優惠價

當三明治世代決定二代或三代遊,就不妨幫爸媽報名。雄獅旅遊從2004年5月起,推動「孝親月」,建議子女替爸媽報名參加旅行團,可以享有優惠價格。總經理黃信川表示,他們透過旅遊的方式,提倡孝道,也有別於現在市面常見的親子遊商品。

「旅遊是三明治世代與爸媽增進感情的好時機,」黃信川多次在演講中提到。他認為,爸媽在意的是子女的孝心,他們心中的那分喜悅其實遠勝過目的地的大山大水!「子女幫爸媽報名,還會成為長者炫耀的話題呢!」黃信川曾經看到長者在遊覽車上,向同伴誇讚子女孝順,替自己報名,臉上洋溢著十足的滿足與驕傲。

寵爸媽管道2〉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辦系列活動 倡祖孫三代同歡

不只社會出現「寵爸媽公司」的企業,服務長者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也有相同理念,他們推動阿公阿媽節,從今年10月開始,以「樂」為主題,舉辦系列休閒旅遊活動,提倡祖孫三代共遊,希望在明年1月第二個週日的阿公阿媽節,達到高潮,增進親子交流。

弘道基金會企畫人員林筱君表示,遊樂場很適合全家同遊,他們期盼業者能對長者同行的親子檔,提供門票優惠。他們曾經帶一群從沒去過遊樂場的長者前往,其中,一位盲胞長者平時只聽人提起,當他觸摸遊樂場設施,就覺得很興奮。

子女早晚會面臨爸媽死亡的事實,有個保健食品的廣告是:「父母的健康不能等」,不如現在就採取行動,不論爸媽行動力如何,趁早和他們出去玩,人生就不會有遺憾。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旅遊專刊;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失智症/林書煒 時髦的媽媽 60歲就失智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你們怎麼現在才來?」回想起罹患失智症的媽媽,一年半前失蹤當晚的情況,前電視新聞主播林書煒仍心疼、難過的流下眼淚。那天媽媽早上7點多離家,因為走得太累坐在路邊休息,才被路過的好心人送到基隆長庚醫院。家人趕到醫院已是半夜,歷經那天的驚慌,一家人決定積極幫助媽媽延緩失智。

醫師:不可能,妳媽媽這麼年輕
林書煒在媽媽(左)罹患失智症後,仍會安排時間家人一起外出聚會用餐。 圖/林書煒提供
林書煒的媽媽今年63歲,退休前是國中老師,個性活潑、開朗,喜歡交朋友,很受同事、學生歡迎,失智前打扮時髦,一頭俐落短髮非常帥氣。但三年前,她被確診為早發型額顳葉型失智症。
林書煒回憶,五年前,她發現媽媽好像變成另一個人,每天不停抱怨自己有更年期障礙、骨刺痛到很想死,而且一天打好幾通電話給以前的同事、阿姨和兩個女兒,內容千篇一律。後來媽媽求助精神科,醫師開了控制情緒的藥物,媽媽吃藥後雖然不再抱怨,卻變得茫然,還出現奇怪的行為。
例如,她會一口氣買五個筒仔米糕或五碗蚵仔麵線,吃不完就往冰箱塞。林書煒開始起疑:「媽媽會不會得了失智症?」但醫師至少兩度告訴她:「不可能,妳媽媽這麼年輕。」
林書煒越想越不對勁,決定帶媽媽到醫院仔細檢查。初步評估結果讓林書煒和姐姐嚇一大跳,醫師要求寫「老師」,媽媽卻寫成「老人」;再問「5加9等於多少」,媽媽竟答不出來。林書煒心痛又心驚:「媽媽很會算錢耶!怎麼可能?」

發現額顳葉萎縮 已近中度
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林書煒母親的額顳葉萎縮,已接近中度,遠在大陸工作的爸爸更是難過驚訝,很難接受太太失智的事實,後來全家人為媽媽請了一名24小時的看護全天照顧。
林媽媽退化情況非常快。林書煒說,媽媽上完廁所後,曾經抓起排泄物丟進垃圾桶,或直接從冰箱裡拿出新鮮香菇就往嘴裡塞。有一次想吃木瓜,卻忘了木瓜要削皮、去籽,竟把木瓜捏爆,吃完後留下滿地殘渣。原本很重養生、天天散步、愛看保健書籍的媽媽,確診失智後一年內,更因缺乏運動胖了8公斤。

林書煒積極幫助媽媽延緩失智。
記者林伯東/攝影
最難忘媽媽走失的那一天
最難忘的是一年多前的某天一早,媽媽穿戴整齊,披上披肩、戴著耳環、擦了口紅,出門攔了一輛計程車離去。大約15分鐘後爸爸和姐姐起床後找不到人,非常緊張;幸好鄰居看見媽媽出門,並記下了計程車車號,家人報案後,警方雖循線查出媽媽在重慶北路交流道下了計程車,但當時路邊監視器畫面只錄到媽媽一個畫面,眼看天色越來越暗都沒有消息,林爸爸急到在警局跪地痛哭。
就在這時,終於有了媽媽的消息,人在基隆長庚醫院。林書煒一家急奔基隆,終於看見媽媽坐在急診室的擔架上,披肩、雨傘都掉了,腳趾甲也斷裂,但她一臉平靜,還掛著微笑,問說「你們怎麼現在才來?」。
原來媽媽以為那天是假日,想上教會卻找不到路,後來實在走累了,坐在路邊,被好心民眾送到醫院。

醫生建議家人要有長照規畫
林書煒說,其實媽媽除了失智,健康和身體功能都還不錯,醫生評估認為媽媽可以再活10年、20年不成問題,建議家人要有長期照護規畫。
現在林書煒已經可以正面看待媽媽的病,她常回娘家陪媽媽,還買了家庭式卡拉OK,讓媽媽可以在家裡唱歌。她更以自己的例子鼓勵失智患者的家屬,要用正面、積極的心態,勇敢面對家人失智後的種種挑戰。

聯合晚報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推出名人談失智系列專訪 「不能遺忘的故事」,每周一刊出 ,如想獲得更多失智症資訊,或需諮詢及協助,可電洽基金會。諮詢電話:(02)2332-0992,網址:www.cfad.org.tw
【2014/07/14 聯合晚報】

蔡佳芬/迷路 失智初期症狀

迷路 失智初期症狀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一名台大退休教授日前在社區中走失,幾天後卻在新店溪找到遺體;還有一名阿嬤跟團到東部旅遊,卻意外走失,五天後才被尋獲;專家指出,失智者會有記憶力減退、空間感喪失現象,所以迷路通常是最早出現的症狀之一。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失智症的病期大致可分為健忘期、混亂期、癡呆期三期,在症狀初期,許多病人常會以為記憶力退化是正常老化,以致疏於求醫,根據統計,約有六成的病患有走失的經驗。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蔡佳芬說,有些長者因症狀不明顯,對於自己失智根本沒有病識感,但失智症患者其實有五至六成會合併其他精神症狀,有的人會出現幻想、幻覺甚至具攻擊性,但因缺乏病識感,常不覺得自己生病而拒絕就醫。
蔡佳芬建議,如果發現長者有失智症的跡象,帶到門診治療還是最好的作法,或是家屬自行先來門診諮詢,一起研擬帶長者看診策略也很好。
湯麗玉說,有一個聰明的阿公就跟他失智的老伴說想要去看醫生,請她陪著一起去,還可以「順便」檢查;也有子女會告訴父母有免費的健康檢查,連哄帶騙地哄失智長者看醫師。
【2014/07/12 聯合報】

蔡佳芬/三高又菸酒 失智症易上身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醫師表示,造成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不少,其中以年歲增長而造成中樞神經漸漸退化的失智症,還是占最大宗,其他包括酗酒,以及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症等三高的患者、憂鬱症等,也都是引發晚年失智的病因。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蔡佳芬指出,目前醫界研究普遍認為失智症的病因是多重因子,只有部分個案是先天遺傳或是基因缺陷,造成早發性失智,有研究證實,脂蛋白基因型帶有一個E4,得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到五倍,若帶兩個,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就高達五到十五倍。也有研究發現,教育程度較低者較容易得失智症。
此外,有些人因某些特定的外在因素導致失智,例如酗酒造成的酒精性失智,也有人因愛滋病併發失智。其他如頭部遭受撞擊、腦部腫瘤等也會誘發失智;曾有研究發現,職業拳擊選手因腦部有許多微小創傷而有較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鋁是一種神經毒素,如果長期使用鋁製的鍋子或含鋁的化妝品、清潔劑,也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出現失智的症狀。

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預防失智症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要避免失智症的危險因子,而能夠減緩失智的方法,包含多運動、多動腦、多參與社交活動,飲食上採取多蔬果、多吃魚肉、少紅肉等的地中海飲食。

湯麗玉表示,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也有較高比率出現失智,若有情緒障礙問題的民眾應積極治療。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2014/07/12 聯合報】

蔡佳芬/抽菸有失智風險 比未吸菸者高四成五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失智症協會(ADI)共同發表聲明指出,抽菸恐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吸菸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未吸菸者高四成五,且即使本身不吸菸,暴露於二手菸也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WHO委託國際失智症協會系統性回顧一九九○年以來的四十多份研究,證實抽菸與失智症的關聯,且推測全球每年新增七百七十萬失智症患者中,有一成四的病患可能就是因抽菸導致失智。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蔡佳芬說,報告指出,抽菸與失智症的關聯有多個原因,其中一個原因與香菸危害心血管有關,它的有毒物質會使血液中的血漿同型半胱胺胱酸上升。過去研究也發現,此種物質的增加與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都有關。
臨床上常見會引起失智症的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其次為血管型失智,高雄榮民總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薛光傑表示,過去研究已證實菸害對心血管的影響,是中風、動脈硬化等的危險因子,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較容易罹患失智症。
另外,抽菸會讓人體加速氧化產生更多的自由基,蔡佳芬說,抽菸會產生過氧化的壓力,並使神經細胞死亡,也會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有許多研究指向失智與腦部的發炎反應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該份報告也發現,吸二手菸會增加罹患失智的風險,但報告也建議,不論癮君子的菸齡為何,只要立即戒菸,對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的預防都有幫助。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表示,目前醫學上還沒有治癒失智症的方法,因此最好能遠離失智症的危險因子,癮君子戒菸可有效降低失智症的醫療及照護成本。
圖/聯合報提供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2014/07/12 聯合報】

楊梵孛/文組轉醫科 用詩歌治療失語症

【聯合報╱記者張裕珍/竹南報導】


清大外文系副教授楊梵孛跨領域鑽研核磁共振技術,協助失語或失智症患者恢復正常功能。
記者張裕珍/攝影
「只要有心就能做對的事!」38歲清大外國語文系副教授楊梵孛原從事語言學研究,有感「能幫助的人太少」,她跨領域學習核磁共振知識,返台兼任清大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主任,替失語、失智或阿茲海默病患進行腦部造影,搭配認知復健療程,鼓舞病患讀詩、唱歌,病情有很大進展。
研究發現,腦傷、中風後失語症、阿茲海默症、輕度認知障礙者,常有腦部功能異常現象,楊梵孛自美攻讀博士返台後,利用核磁共振替患者進行腦部造影,了解病人腦部資訊,搭配進行認知復健,是新穎的大腦疾病治療方式。

「失語症從年輕到老,都有可能罹患」,楊梵孛昨天受邀參與國衛院舉辦的生物醫學學術研討會中,發表三年來成果時,舉失語症為例說,失語症多好發男性,病患年齡層遍布青、壯年,喜歡熬夜、愛吃甜食、油炸等垃圾食物或三高患者,都是失語症高危險群。

以往病人腦部受損了,若發現失語情況,則轉由語言治療師協助,但受限臨床病例過多,無法一一「量身訂做」療程,楊梵孛與北中南各大醫院合作,協助患者進行6到8周的認知復健,果然發現有病人從原本「不會說話」,進展到可以讀詩,到讀了300多個字,從腦部神經影像發現,患者的神經纖維原有斷裂,「逐漸長了出來」,對家人、患者和團隊都是很大的鼓舞。

楊梵孛說,自己雖是出身外文系,但只要有心,一樣能學得會。她也常鼓勵學生「以人為本」,對人文社會要有強力關懷,幫助更多人。

【2014/07/09 聯合報】

陳怡如/末期腎衰竭洗腎患者 情緒、腦部會生變



【台灣新生報/記者張淑珠/台中報導】
生性節儉樸實的四十八歲已婚女性,突然買了新車和許多亮麗的衣服;另一位五十歲已婚男性出現疑神疑鬼的異常行為;醫師追根究柢發現兩人都是末期腎衰竭洗腎病患,是情緒和腦部出現變化,分別出現了躁症和失智症的症狀。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身心內科主治醫師陳怡如表示,末期腎衰竭的病患,加上洗腎往往造成身心衝擊,一旦出現睡眠或情緒方面的困擾,應即早求醫,以免病情惡化。這位已婚的上班族女性,過去職場表現相當好,同時也能兼顧家庭,身體健康方面,一個多月前病患和家人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多,伴隨的症狀包括:話多、晚上不睡覺、花錢沒有節制、買了新車和許多衣服。

陳怡如醫師指出,患者經腦部電腦斷層掃描及腦波檢查,並未發現特殊異常,其情緒行為的異常為典型躁症表現,雖然在臨床上,不少洗腎患者都可能出現憂鬱狀態,但正如此個案,國外亦曾發表過洗腎而發生躁症的個案報告,此患者經藥物治療控制,成效不錯,目前已減少用藥量。

另一位男性患者於兩年前腎功能逐漸惡化,去年六月開始進行一周三次血液透析。據患者的妻子描述,他洗腎後不久,情緒明顯不穩定、躁動,晚上易發脾氣,甚至出現疑神疑鬼的情形,整天懷疑有人在監視他。

陳怡如醫師指出,該患者經腦部核磁攝影檢查,評估為血管性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其腦部病變、認知功能損傷,可能和腦血管硬化,尿毒或洗腎至代謝異常有關,醫學文獻也指出,接受洗腎患者合併失智症的發生率約為四點二%。目前該病患由身心內科和神經內科共同給予藥物治療,以減緩其失智速度和情緒控制。

失智症/「哪有什麼辛苦,她是我老婆啊!」



【聯合晚報╱記者曾宛琳/台北報導】
一輩子都在飯店工作的楊水生回憶,退休後,每天無時無刻與妻子聚在一起,讓妻子對他越來越依賴,他感嘆地說,「或許就是因為她太依賴我,導致慢慢地失去思考能力,甚至可能成為誘發失智症的原因之一。」
妻子罹患失智症後,楊水生不眠不休的陪在她身邊,台語形容妻子為「牽手」,彷彿就是對他們這對老夫老妻最好的註解。妻子去哪裡,楊水生都盡量牽著她,不管是從日照中心回家的路上,還是坐在家中椅子上,他始終牽著她的手。楊水生笑著說:「沒辦法,她到現在都還知道我是她的丈夫,還知道我叫甚麼名字,還是會在我面前鬧小孩子脾氣,我只要稍微離開五分鐘,她就會慌張地問,你去哪了?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除了在日照中心的時間,他們每分每秒都在一起,有時妻子會鬧脾氣不想洗澡,楊水生只好用哄的、用鼓勵的、用騙的方式帶她去洗澡,洗完澡幫她擦乾身子,吹乾頭髮,再跟妻子說:「現在我們一起去睡覺好不好?」
結髮一輩子的夫妻,另外一半失智了,楊水生很坦然看待這件事情。他認為事情遇到了,就找好醫生用好藥治療,無法痊癒的記憶力和行動能力,只好藉由復健和陪伴,跟著妻子走下去。楊水生說,「這哪有什麼辛苦不辛苦?真的不辛苦,她是我的老婆啊,不然怎麼辦?」
長輩不像年輕人常把「我愛你、你愛不愛我」情話掛在嘴邊,但楊水生對妻子的愛護及照顧,早就證明他的濃情蜜意是體現在真實的每一個日子裡。
聯合晚報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推出名人談失智系列專訪 「不能遺忘的故事」,每周一刊出 ,如想獲得更多失智症資訊,或需諮詢及協助,可電洽基金會。諮詢電話:(02)2332-0992,網址:http://www.cfad.org.tw
【2014/07/07 聯合晚報】

照顧失智妻 楊水生:謝謝妳沒有忘了我



【聯合晚報╱記者曾宛琳/台北報導】
楊水生(中)與太太(右)、家人的合照。 楊水生/圖片提供
「她罹患失智症後,沒有辦法記得兒女孫子的名字,好像只認得他們的臉,但我的臉和名字她還記得。」華園飯店前總經理、花蓮美侖飯店前副總楊水生說起妻子罹患失智症的心路歷程,他不斷且重複地笑著說著,太太還記得他。
楊水生的妻子現年78歲。在她66歲那年時罹患失智症,至今已發病12年。回憶她剛開始的症狀是,講過的話一講再講,且常忘記自己所說過的話,記憶力一天比一天差;剛發生的事情也馬上忘記,脾氣也變得很暴躁、像小朋友一樣愛賭氣、並會幻聽和幻想,家人為求謹慎,帶她去康寧醫院的神經內科做檢查,檢查報告出來後才發現,她已罹患失智症。
妻子原是精明能幹的女強人
楊水生說,妻子一直是位精明能幹的女強人,還自己開設一家美容院,打拚事業二十幾年。但罹患失智症後,連自己是否已經服用過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藥都常常忘記,時間一久,隨著病症越來越嚴重後,每個人的名字都記不得,勉強只能認得出子女和孫女的臉,和過去在職場上呼風喚雨的形象完全不同。
一開始為了照顧妻子,楊水生幾乎是全日無休的陪在她身邊;近幾年聽取主治醫生的建議並和兒孫討論後,2年前決定送妻子到日間照顧中心,從早上9點半到下午5點這段時間,讓妻子能在照顧中心和其他人相處,感受熱鬧的氣氛、學習簡單且有助腦部發展的遊戲,到傍晚時再接她回家。
楊水生坦言,送妻子到日照中心後,的確減輕不少照顧上的負擔,再加上女兒也剛好在日照中心工作,妻子並非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讓他放心不少。
現在只要一到5點半,他就會起身去接妻子回家,耐心地陪著她走路回家。妻子近幾年的肢體行動不太協調,常常會鬧脾氣說不想走路、腿好痠、身體好累。但他總把妻子當小孩看,半哄半鼓勵,一路陪著她、牽著她走回家。
發完脾氣後 妻子感性道歉
「我又不是故意的,我也不想要這樣,謝謝你。」楊水生說,有時妻子在發完脾氣後,會說出這樣充滿感情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歉意。
這些話聽在楊水生耳裡,總是讓他百感交集;因為妻子知道自己得了失智症,無法控制情緒和行為,有時失控後會造成他和兒孫的負擔,妻子常在睡前或發完脾氣時候跟他道歉。他雖然知道她不是故意,但偶爾看著她熟睡的臉龐時不禁會想,好好的一個女強人,怎會變成這樣。
前美侖飯店前副總楊水生。 記者徐兆玄/攝影
原本壞脾氣 被她磨到沒脾氣
楊水生笑著說,其實自己本來脾氣很不好,但這些年下來,已被妻子磨到沒有脾氣;即使照顧罹患失智的另外一半真的很累,他還是一肩承擔,妻子的日常生活全由他照料,就連洗澡也是他幫她洗,洗完之後還不忘稱讚:「妳好漂亮!」,而她總會回他一句:「謝謝你,對不起讓你辛苦了。」
楊水生說,每每聽到這句話,就會忘記有多累,這麼多年來,他陪著她一路走來沒有怨言,就是因為知道妻子唯有在他身邊才有安全感、才有愉悅放鬆的心情。
「她記得我名字,記得我的臉」
「她現在幾乎忘記很多人的名字,但她卻能記得我的名字,也能記得我的臉,她清楚知道我是誰。」楊水生笑著說,這是他覺得非常欣慰的地方,妻子沒因為失智症就忘記他是誰,光是這一點,再辛苦都也都值得。
楊水生說,除了他之外,兒孫也非常團結的一起加入照顧的行列,通常會在假日一同出遊,去陽明山、商場、百貨公司。就為了「要讓失智的她知道,家中沒有一個人把她忘掉,我們都是非常愛她的,不會因為她生病就對她棄之不理」。
聯合晚報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推出名人談失智系列專訪 「不能遺忘的故事」,每周一刊出 ,如想獲得更多失智症資訊,或需諮詢及協助,可電洽基金會。諮詢電話:(02)2332-0992,網址:http://www.cfad.org.tw
【2014/07/07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