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8

活躍老化/智慧機器人 讓長照更幸福


台灣已是高齡化社會,然長期照護機構的設施與福利措施卻遲滯不前。
人的一生中,平均有七至九年失能,而需要人員照顧。若以一家四口為單位,僅能有二點五人能投入照顧,剩下的一點五名人力誰來補足?通常依賴外勞或照護機構。
根據衛福部指出,台灣光失智人口,今年已達到四十四萬人,導致在民國一○五年長照機構人力將要補足三萬八千七百人以上。再者,長照服務員被規定每兩小時要幫患者拍背一次,一次需十五分鐘,但是一位服務員根本沒有足夠時間照顧十幾位患者,在薪資不高,並且工作繁重情況之下,聘僱人員更是難上加難,如此一來,如何增加人力?
台灣亟需發展醫療照護智慧機器人,如此一來能減緩護理人員工作量,以及其職業傷害(如脊椎傷害),更能解決這項重大的社會問題。
首先,台灣可發展低價位的「輔助機械」開始此項替代方案。日本則是和台灣社會同樣面臨照護工作人數不足問題,開始著力於大量而低價的機器人,而不是像台灣目前以外籍勞工為解決方案,反而造成逃跑或照護缺乏耐心,衍生更多社會問題。據天下雜誌報導,日本政府於二○一三年提供補助,協助相關企業開發價格低於十萬日圓的輔助機械。除了機械外骨骼之外,該計畫還包括另外三種輔助機械,其一為輔助步行的小型電動推車,其二為攜帶式、可以自行清理的床邊小型廁所,最後則是可以追蹤並回報失蹤病人位置的機器人。這項計畫帶動大量產業發展,產品也銷售給美國。
更進一步則是開發醫療照護智慧機器人,經由人性化角度設計出有表情,可為病人拍背、翻身、防止病人跌倒,協助病人上下床、按摩,移動至廁所、浴室;餐桌用餐及客廳看電視等,並能提供協助提醒老人吃藥,也能為老人播報新聞或說故事、預報氣候、陪老人下棋等服務的智慧機器人。
如此優質的照護設備,將會是未來優質養護機構的需求,亦是具有極大商機的科技發產趨勢,提高慈善照顧更能提升國人幸福指數,畢竟良好的醫療照護水準,是評估一國文明的重要指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