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23

借鏡日本/窩在社區「溫暖館」 像在自宅

借鏡日本/窩在社區「溫暖館」 像在自宅
八十一歲的堀越道子,是溫暖館的住民。在這有工作人員照料外,也可利用介護保險的服務,請人來替她復健和打掃。 東京記者雷光涵/攝影
走進東京江戶川地區「溫暖館」玄關是無障礙坡道,左邊是辦公室,右側是對外營業的咖啡廳。非營利組織NPO「溫暖社區江戶川」理事藤居阿紀子說,「我們打造自己老後也想住的地方」。
「溫暖館」不是安養機構,也不像高級高齡住宅。藤居說,它是在地人的理想家,「從管理者、工作人員到住戶,都是江戶川區的居民。」它標榜的是「能繼續活得像自己的住處」,對於住戶未設任何條件,甚至他們歡迎年輕人優惠入住,因為晚上工作人員下班,年輕人就兼守護任務。
據調查,想利用安養院等設施的老人,有七成七的理由是「不想給家人添麻煩」。八十一歲的堀越道子正是如此。她四年前自願搬來溫暖館住。在這有工作人員照料,也可利用介護保險的服務,請人來替她做復健、打掃。
除了溫暖會館,「溫暖社區江戶川」還籌組了「溫暖聚會」給社區老人。「不要忘記照顧介於『要介護者』及『健康者』間的這群老人。」藤居阿紀子說。八年前,這個NPO接受江戶川區委託,開辦「溫暖聚會」,每周六把會員接到學校空教室,由各領域講師、醫師、志工帶活動或健康指導,有團體及分組活動。
七十五歲的石井芙美子是八年前的創始會員,「我好喜歡來這裡,可以自然交到新朋友。」下午運用球等健身「3B體操」是她的最愛,分組活動還有打麻將、散步、書法。
而各坐廿人的教室,白板寫滿當日活動內容。藤居說,清新第二小學的教室,已由業者成立周一到周五的「日間托老班」,給需要介護支援的老人。
八十五歲的渡邊太太就是發現,她的先生「以前當醫師,天天和病人說話,不能接受退休後的空虛」。七年前夫妻加入「溫暖聚會」。渡邊太太說,日本男人不善與陌生人打交道,所以她陪著來,「結果我也玩得好愉快,從沒想過退出。」
而日本投入相當資源在預防「孤獨死」。狹義的「孤獨死」,是獨居者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死於家中;其實與子女同住的老人,家人無心與之互動,也很孤獨。
「芝浦Island高齡兒童交流廣場」,把兒童館、老人館、托兒所容納在同棟建築,不定期舉辦不同世代的交流,像安排老人、小孩對打桌球。
這些「溫暖」社區、機構與社團,就是希望帶給孤獨老人們更多的希望與溫暖,以安養晚年。
東京江戶川地區「溫暖館」,是當地的高齡住宅,但是也歡迎年輕人入住,所有住民一起用餐,像個溫暖的大家庭。 東京記者雷光涵/攝影

【2014/02/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