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7

劉秀枝/輕度帕金森氏症患不肯服藥,怎麼辦?

劉秀枝/輕度帕金森氏症患不肯服藥,怎麼辦?

2013/09/01
【元氣周報/劉秀枝(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台北榮總特約醫師)】朋友的先生,60歲,被診斷罹患輕度帕金森氏症,但不肯接受治療,醫師要他半年後回診追蹤。每天他除了工作還是工作,讓朋友非常困擾,不知如何幫他?
帕金森氏症是第二個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僅次於阿茲海默症,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症狀常由一側開始,逐漸擴展到另側及軀幹,主要有靜止性顫抖、僵硬、動作遲緩、平衡差且容易跌倒。雖然病程由單側症狀演變到影響軀幹可長達數年,但進展的快慢因人而異。
帕金森氏症主要是因中腦黑質的神經細胞退化,導致多巴胺的分泌量減少,進而影響中腦到基底核的神經網路,因此治療的方針為增加多巴胺。許多藥物可以增加腦部的多巴胺,使得帕金森氏症成為當今藥物治療效果良好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目前藥物治療的主流是左多巴胺,療效佳,但長期服用可能產生異動症、藥效變短以及突然僵住無法活動等難以處理的副作用。因此醫師有時會讓輕度患者先服用多巴胺促效劑或單胺氧化酉每抑制劑,當病情較嚴重時,再使用左多巴胺,以延遲其副作用的發生。
這些藥物主要在減輕患者的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但是否具有神經保護功能,即阻止或延緩疾病的進行呢?雖然有學者認為多巴胺促效劑可能有神經保護作用,而且也有不少的藥物正在研發中,但目前並沒有確實的結果。因此,有些醫師不見得會讓輕度帕金森氏症患者立刻服藥。例如來自挪威,刊登於2013年8月的斯堪的那維亞神經學雜誌的一篇論文,在183位新診斷的輕度帕金森氏症病人中,醫師對44位病人沒有投予藥物,12個月後,病情並無改變。
疾病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雙重意義。一是及早治療,效果較好,也許還可以防止疾病的惡化;二是了解疾病,做好人生規畫。但是對於未服用藥物的輕度帕金森氏症患者,其親友難免會焦慮,有什麼能為他做的呢?我的建議是鼓勵患者多運動、維持原本活動量和社交生活,並留意是否出現憂鬱症狀,如果工作是他的興趣和價值觀,就尊重他的決定。
運動已知對一般人以及許多疾病患者都有助益。至於帕金森氏症,最早是來自老鼠的研究,發現注射化學物質而產生帕金森氏症狀的老鼠,若在注射之前或注射之後讓其持續運動(如跑滾輪),解剖後其腦病變的程度較無運動的老鼠輕。之後,陸續有不少臨床報告,發現讓帕金森氏患者接受復健、打太極、練氣功、騎單車或走跑步機等有氧運動,可以減輕患者的症狀。
因帕金森氏症患者本身就有僵硬和動作遲緩等問題,所以所從事的運動因人而異,需量力而為,且最好先請教醫師是否可行,以免造成傷害。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tw.myblog.yahoo.com/easy-neuro/


全文網址: 劉秀枝/輕度帕金森氏症患不肯服藥,怎麼辦? - 健康名人堂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4333#ixzz2nkdbu94a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