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9

全國首創行動條碼協尋 宜蘭為走失者找到回家的路

2016-07-28 13:29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即時報導

宜蘭縣政府全國首創「幸福Q一下」關懷布條,未來透過手機QRCODE就可以協尋走失...

宜蘭縣政府全國首創「幸福Q一下」關懷布條,未來透過手機QRCODE就可以協尋走失者身分及聯絡方式,第一階段鎖定身心障礙或失智患者。記者林縉明/攝影

根據統計,走失族群以老年人或身心障礙者占多數,常常因為無法具體表達身分或聯絡方式,導致家人協尋不易,宜蘭縣政府結合手機QRCODE,全國首創「幸福Q一下」關懷布條,希望家人能夠把布條主動縫在衣物,未來只要掃描條碼就能確認身分,通知親友到場,方便又快速。
縣府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縣內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有31692人,其中,心智障礙、失智症等走失疑慮潛在人口群有8200人,占身障人數25%,過去透過配戴手鍊或GPS定位輔具預防走失,但因容易被貼標籤造成排斥,效果有限,導致協尋難度增加,因此想出行動條碼布條,透過手機掃描確認身分及聯絡方式,為走失者找到回家的路。
縣長林聰賢說,老年人隨著年紀增加記憶逐漸衰退,常常會發生外出忘記回家的路,不僅讓很多家庭很頭痛,也讓員警疲於奔命,因應智慧型手機普及,運用科技系統係整合來解決問題,不僅讓長輩或身障者不會被貼標籤,同時加速協尋速度,凡是符合需求的家庭都可以提出申請,每人將發放20個關懷布條。
宜蘭縣政府全國首創「幸福Q一下」關懷布條,未來透過手機QRCODE就可以協尋走失...

宜蘭縣政府全國首創「幸福Q一下」關懷布條,未來透過手機QRCODE就可以協尋走失者身分及聯絡方式,第一階段鎖定身心障礙或失智患者。記者林縉明/攝影

宜蘭縣政府全國首創「幸福Q一下」關懷布條,未來透過手機QRCODE就可以協尋走失...

宜蘭縣政府全國首創「幸福Q一下」關懷布條,未來透過手機QRCODE就可以協尋走失者身分及聯絡方式,第一階段鎖定身心障礙或失智患者。記者林縉明/攝影

日介護殺人 長照2.0能避免嗎

2016-07-27 06:36 聯合報 伊佳奇/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台北市)

日本廿六日發生被解雇的介護士,入安養院砍人,造成十九人死亡,被稱為二戰以來日本最慘重的屠殺事件。日本介護凌虐到介護殺人是否會發生在台灣,如何避免,值得政府在推動「長照十年2.0」前,重新檢視政策,避免重蹈日本長照覆轍。
過去,日本嚴苛的移民政策,使外籍看護很難進入日本,但面對二○二○年東京奧運及照護人力嚴重短缺,安倍政府放寬移民政策或外國學生實習政策。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平成廿六年度高齡者虐待防止.養護者支援應對情況相關調查」顯示,二○一四年度遭安養機構虐待的長者計有六一三人,事件數則達三百起,比前年度成長卅五.七%,連續八年刷新紀錄。
「長照十年2.0」明年預算二百零七億中,規劃九十九億做為支付照服員每月三萬薪資的預算。照服員人力長期不足,薪資是一項重要因素,但專業門檻低、社會地位低、欠缺職涯規劃、無進階專業證照制度等,是無法吸引年輕人的主因,要年輕人一輩子都領三萬的月薪,是否能吸引他們?
「長照十年2.0」規畫A到C的長照服務網需要三萬名以上的照服員,短期間如何召募?如何避免類似日本良莠不齊現象?在短期內,如何從基本照服到對失智及失能的照護知識技能,避免照護壓力無法抒解出現照護凌虐,是高難度挑戰。
失智症照護是老人照護中困難度最高的。過去常見到「不同工同酬」,照服員不願服務失智或失能長者,如何建立失智症照護專業層級證照,以證照制度及服務品質來決定酬勞,才能鼓勵照服員投入失智症照護。
日本介護凌虐有許多是針對失智症長者,長者從晚上不睡、遊走或大叫、被害或被偷妄想、重覆言語、到暴力行為等,讓介護士無法休息而情緒及行為失控,約束已是常態,近年來日本才開始反省,提出零約束的介護政策,這有賴於客觀落實的評鑑制度。
長照機構的評鑑,首應合理化改革,政府應讓長照機構收費回歸市場機制,協助照護的訓練,並給予外籍看護合理居留權利等,讓長照機構走向正常化、透明化營運。
長照服務能量的壓力,已逼迫蔡英文政府從尚未解決的年金問題,又趕緊面對長照問題。日本今天就可能是台灣的明天,「長照十年2.0」的挑戰已一一呈現,就看林全內閣如何面對。別讓日本介護凌虐、介護殺人出現在台灣。

監護工同工不同酬 應盡速修法

2016-07-26 21:41 台灣醒報 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

目前護理機構和社福機構的監護工,做相同的工作權益卻不相同,勞動部要盡速將兩者都認...

目前護理機構和社福機構的監護工,做相同的工作權益卻不相同,勞動部要盡速將兩者都認列勞基法84-1條。(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護理監護工和社福監護工都應該適用勞基法第84-1條!」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周矢綾26日表示,社福機構的監護工和護理機構的監護工做的事情是一樣的,但僅前者適用勞基法第84-1條,造成兩方做相同的工作卻享不同的權益。立委劉建國表示,衛福部已經同意後者適用勞基法第84-1條,勞動部應盡快討論修法。
周矢綾在報告時禁不住調侃說,台灣現行的照服機構、照服名詞甚至所屬主管機關、依據法源都非常「多元」,舉凡護理之家、養護之家、安養之家等等,權益不對等,做的事情卻都是一樣的。
「護理之家就是住宿型長照機構!」周矢綾26日在「護理之家監護工認列勞基法84-1條」公聽會中指出,護理機構監護工與社福機構監護工,名稱、工作權責、工作內容甚至服務對象都相同,包括無法自理日常生活的失智、失能者,但社福機構無法照顧的複雜性個案,會委託給護理之家收容,更不用說護理之家也要輪班值勤。
「但前兩者所屬主管機關卻不一樣,依據的法源也不同。」台灣護理之家協會副理事長陳麗娟表示,護理之家的主管機關為衛福部照護司,依據法源為《護理人員法》;社福機構的主管機關則是社家署,依據法源為《老人福利法》。
「就算護理之家業者願意付高加班費,也找不足監護工。」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謝長佑開玩笑舉例,假如一層大樓裡同時有護理之家、養護之家和安養之家,只要在電梯相遇一聊天,就能知道哪個工作場所環境比較好,護理之家找不太到本籍監護工,要請大多數都已婚的監護工時常輪班更是困難,人力不足讓業者的營運雪上加霜。
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寶靜出席公聽會表示,衛福部持認同立場,護理之家監護工應認列勞工法第84之1條,在取得大家的共識後就會開始推動。衛福部照護司副司長蔡誾誾則提醒,長照服務屬人力密集式照顧的產業,24小時都要有人力接替,未來勞動部在擬法時要思考充足,必須給予企業足夠的彈性空間安排人力。

性格驟變 恐為失智症前兆

2016-07-26 19:02 世界日報 編譯張玉琴/綜合華盛頓25日電

記憶力變差可能不是罹患失智症的頭一個癥兆,研究人員指出,行為或個性轉變也可能是失智症早期症狀。
研究人員提及,「輕度行為障礙」(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MBI)症候群也可能是罹患阿茲海默等失智症的先兆,他們並提出一列症狀檢查名單,讓醫生和家屬提高警覺。
對喜愛活動喪失興趣,變得異常煩躁、具攻擊性或多疑,或突然公然出言冒犯無禮,24日在阿茲海默症國際會議提出該檢查名單的伊斯梅爾醫生說:「過去這些症狀被視為心理出問題,或是老化跡象。」他指出,如今這類行為卻被認為可能是失智症的先兆。
麻州科技專員貝利維發覺自己變得極易感到挫敗和發怒,以為是工作壓力造成。向來極有耐性的他,開始謾罵同事,搖下車窗向其他駕駛人咆哮,最後一根稻草是與妻子吵得面紅耳赤,讓妻子狐疑:「這個人是誰?我不認得。」讓55歲的貝利維警覺求醫,而被診斷出罹患早期失智症。
美國有500餘萬人罹患最常見的失智症─阿茲海默症,隨著人口老化,此人數持續增加。此症病患記憶及思考推理能力會逐漸喪失,而在其早期症狀出現後,歷經10年或20年,腦部在悄無聲息中被破壞無遺。
早期記憶喪失問題稱之為「輕度認知障礙」(MCI),提高了隨後演變為失智症的風險;而記憶力愈來愈差通常是促使潛在病患或家人求醫的主要原因。
如今失智症之前出現的「輕度行為障礙」,是行為出現特定轉變,預示了腦部非關乎記憶區域有退化跡象。伊斯梅爾說,這些新的行為問題持續至少六個月,而非暫時性症狀或非精神疾病。這類行為轉變包括冷漠、對昔日例行活動感到焦慮、喪失對衝動的控制、嘲弄社會規範、喪失對食物的興趣。他並舉例指出,一名68歲病患在出現記憶力喪失症狀前,開始吸毒。

2016/9/6

常睡夢拳打腳踢吼叫 巴金森氏症前期症狀


常睡夢拳打腳踢吼叫 巴金森氏症前期症狀觀賞相片
常睡夢拳打腳踢吼叫 巴金森氏症前期症狀
1名從事公職的男子,跟同事出差執行公務時,睡夢中不斷拳打腳踢還不時發出大吼大叫,醒來時卻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這種症狀屬於快速動眼期運動障礙,也可能是巴金森氏症前期症狀,建議及早到醫療院所進一步檢查。(李明朝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玉晴表示,門診診斷出好幾個個案屬於快速動眼期運動障礙病患,有的病患家屬先前不知道病患有這種症狀,還不斷埋怨夜間睡覺時候,另一伴明明睡覺卻不時出拳,還大吼大叫,造成睡眠品質不佳。
 黃玉晴醫師表示,其實病患根本不知道本身在睡覺時發生什麼事,別人問他也會覺得很納悶,但是提醒不要輕忽這種症狀,有可能是巴金森氏症前期症候,應該要及早診療。

 黃玉晴醫師表示,如果病患是因為神經退化引起,可以透過運動減緩,但若是其他症狀問題,可能必須經由檢查才能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