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21

老人專用網咖、藥局親自送藥到府…德國推高齡友善城市

2018-08-26 09:25:31聯合報 記者江睿智/專題報導
「變老這件事,不要當成講不出口的禁忌,也不要太擔心,就像是小孩子長大要上小學那樣自然。」
說這話的是達姆斯塔特老人諮商協會(Seniorenrat_Darmstadt e. V.)主席、黑森邦議員克拉芙以瑟蔓(Irmgard Klaff-Isselmann),從事老人服務工作長達30年。她說,協會目的是希望老人食衣住行、日常生活不會有巨大改變,不需要搬到他處養老,而能在地安老。
{德國自2009年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比率20%以上),65歲以上人口超過1700萬人,如何讓老人安心地在地老化成為德國社會的重要課題。}
在德國,年輕人隨著年齡增長而搬出去住,或到遠方工作,無法隨伺父母,她表示,需要由其他年輕人來服務老人,全德國各地都有各種老人協會,也都會利用廢棄學校做為老人活動場地。
例如,舉辦演講、看電影、一起喝咖啡等等活動,有些免費,有些活動老人只要付2歐元,辦活動是希望老人不會無聊、太孤單。
距法蘭克福約半小時車程、以科技大學聞名的達姆斯塔特市提供老人各式各樣友善服務,包括軟體及硬體,堪稱高齡友善城市。
四月微風吹拂,老人們約時間聚集在市民公園翠綠草地上,並圍個大圈圈,一起做運動,舒展身骨。公園這大片角落是老人專屬,還有法蘭克福大學運動醫學系專為老人設計的各種運動設施,讓老人都可以用到全身肌肉,像是依老人節奏設計划步機,老人平衡木等等,每天都有爺爺奶奶來此活動。
在科技年代,達姆斯塔特老人諮商協會也設立2個網咖,協助年長者使用科技產品。她表示,很多老人在新科技使用上怯於求助於自己家人,在網咖可以得到耐心且友善的服務。
很多老人來到網咖,希望幫忙設定與遠方子女視訊、電郵往來;也有老人要添購3C產品,但搞不清楚各種功能而來尋求協助,或學習簡單的電腦技能等等。網咖都是採一對一教學,這項服務已有15年,因此講師也都很了解長者的需要。
市中心大街的Alpha藥局已多年獲得老人友善商店榮譽。藥師賴爾勒(Benno Leyerer)說,藥局是無障礙空間,輪椅可以行走,座椅也設有把手,只要有老人進門,一定要主動幫忙,並且為老人遞水;藥品放置與分類要非常清楚,價格標籤要很容易讀。
而如果老人生病無法到藥局買藥,Alpha藥局也接受訂藥,賴爾勒接到電話、準備好藥包,騎上鐵馬親自送藥過去,十分熱心。「這是友善藥局一定要有服務,」賴爾勒以溫暖友善語氣說,有些失智老人已經訂了藥,也送過去了,卻又打電話來訂,這時要非常有耐心地處理。
克拉芙以瑟蔓說,協會每年都會選拔友善商店,除了對老人服務賓至如歸之外,最重要是外送到家服務,卻不用額外費用;像是送花、送食物,也有送10件衣服到老人家,讓老人挑選試穿,老人最後可能只買1件。
協會每年都會舉辦老人日,就像是老人日常生活、生老病死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商家齊聚的大型園遊會,像是旅行社、鞋匠、專蓋老人住宅建商、房仲、銀行、教育課程、養老院、看護公司、可到家進行小手術及門診服務、葬儀社、會經常接觸老人的警察局參與,老人都可以很方便取得服務。
德國經驗是,要讓變老不再成為禁忌,最要倚靠是友善的鄰里。

柏林青年尋找「老朋友」 要陪他到終老

2018-08-26 09:29:24聯合報 記者江睿智/專題報導
來自克羅埃西亞,現在柏林工業大學任職的譚雅,過去3年的時光,她每周都固定要做一件特別的事情:拜訪「老朋友」。譚雅陪伴一位老奶奶聊天、推她到附近社區喝咖啡,也一起去看攝影展和電影,直至老奶奶因患失智症,再也記不得她為止。
譚雅是老人之友協會(Freunde alter Menschen e.V)的志工,她來自異鄉,卻樂意陪伴德國老人走生命最後一段旅程。「我和我的爺爺奶奶相處得非常好,也很懷念他們,當我來到柏林這個陌生城市,我就開始尋找老人,透過與老人接觸,來認識柏林,」譚雅說。
愈來愈多德國老人拒絕住進養老院,寧願在家終老。為避免老人孤獨老去,德國柏林老人之友協會號召一群志工,每周固定拜訪「老朋友」,直至老人終老。
老人之友協會是國際性組織,在柏林分會則有230位像譚雅這樣志工,要拜訪柏林地區350位老人。協會會長帕維耶特(Klaus-W. Pawletko)說,有愈來愈多德國老人想保有自主權,因而選擇在家終老;很多行動不便老人,若長期關在家裡,不願走出來也會陷入孤獨之境。協會宗旨就是找出「老朋友」,組織一群志工固定去拜訪他或電訪問候。
協會鎖定找尋對象是75歲以上、行動不便的長者。而且,「志工不是去服務長者,不是同情,而是去跟他做朋友,發展友情,雙方是平等關係,我們稱為『老朋友』,」帕維耶特並說,希望志工完全發自內心,並且持續性、固定陪伴,直至老朋友生命終了。
老人之友協會對外關係聯絡組長畢博斯坦(Anne Bieberstein)表示,協會也幫助孤獨老人提出必要申請,如看護、或是補助申請;還有,「遠水往往救不了近火,緊急時老人需要鄰居幫忙」,協會也幫助老人建立與鄰居關係。
茫茫人海中,「這群孤獨老朋友,的確很難接觸到。」畢博斯坦表示,協會與媒體合作,有些獨居老人會將協會訊息剪報剪下來,但很多老人對外尋求幫助會有心理上的障礙,仍不願主動與協會聯繫。其次是,協會透過醫師、看護、健康局的管道,得知哪裡有孤獨的老朋友,主動聯繫。第三是,有些家屬會主動聯繫,例如,家人在海外工作,擔心媽媽在柏林太孤獨而沮喪,希望有人可以去拜訪她。
在志工招募上,該協會透過網路報名,並且要求必須有警察局提供的良民證。結果,約有一半的志工屬25至35歲的年輕人,這令協會大感意外。整體來說,協會的志工以年輕人、女性居多,且高學歷。
柏林年輕一輩為何對陪伴老人感興趣?柏林因都市發展關係,老人被迫遷出某些區域,畢博斯坦觀察,有些年輕人在成長過程看不到老人,長大之後反而會覺得生命中欠缺了什麼,因此想來當志工。還有一些年輕人爺爺奶奶已經過世了,很懷念小時候與爺爺奶奶相處美好時光。
透過陪伴,有不少年輕人因此和老朋友建立深厚友情。畢博斯坦說,曾有一位念文學的女性,固定家訪一位90歲老太太,老太太經常回憶她過往的生活迭事,年輕人幫助老太太完成手稿。還有一位年輕建築師,固定陪伴一位84歲從事建築工作的老先生,倆人興趣相投,經常一起去看美術展。
老人之友協會25周年時,曾經邀請25對長期陪伴的年輕人與老朋友一同攝影。畢博斯坦說,平常都是年輕人到老人家拜訪,活動設計則是角色互換,由年輕人邀請老朋友到他工作或居住地方,請老人坐在年輕人固定坐的椅子或位置上,感受年輕人的日常生活。
在生命最後階段,有年輕人陪伴與扶持,該是一幅多麼動人的景色。畢博斯坦直言,要達到此境界並不容易,一方面是有許多老人不願意讓陌生人踏進家門,這要花很多時間去說服和溝通;而且,很多老人都有心理創傷,例如經歷過戰爭,無法走出陰影,年輕志工面對沮喪、憂鬱的老人,還有受病痛之苦的老人,並不好受。
她進一步表示,協會提供志工心理輔導課程,且在事前盡可能適當配對,也讓雙方先見面、了解;然而,年輕人會換工作、會搬家、結婚,可能就無法穩定地拜訪、陪伴老人。
已不年輕的譚雅,熱衷陪伴老人。她回想她的老朋友,是位情感豐富有趣、愛開玩笑的老奶奶,年輕時有3個男人,抽煙喝酒樣樣來,90多歲了,卻保有一顆童心。老奶奶家附近咖啡廳的店員都認得譚雅和老奶奶這對朋友,老奶奶還暗戀一位50多歲的男人,譚雅經常陪老奶奶去這家咖啡廳,只為看暗戀男人一眼,有次老奶奶暗戀對象主動跟譚雅聊天,老奶奶還因此吃醋呢!
老奶奶漸漸出現失智症的初期症狀,不斷反覆地說著自己故事;譚雅說,在此情況下,不能露出很煩的表情,而是仍要表現得聽得津津有味…之後老奶奶失智情況愈加嚴重,已忘記了譚雅,「每次去看她,她都要很努力去想我是誰…」,老奶奶精神負荷不了,而今老奶奶住進協會老人公寓,「受到很好的照顧」,譚雅平淡地說。
老人之友協會也提供老人公寓,有6至8位患失智老人共居,由專人照護,老人也可以用私人物品裝飾自己房間,家屬隨時可以來探望。
伴你到生命盡頭,跨越世代友誼長存人間。譚雅無悔,更滿懷珍惜。「我正在尋找老人,」譚雅這麼說。

農場裡的日照中心 失智長輩變開心農夫

2018-08-26 09:43:35聯合報 記者鄭朝陽/專題報導
大阪日照中心結合食農教育,促成世代共融。圖/晴耕雨讀舍提供
大阪日照中心結合食農教育,促成世代共融。圖/晴耕雨讀舍提供
75歲的山田自從被確診輕度失智的那天起,就變了個樣;遺忘親友與生活點滴的挫折、對未來病情每下愈況的不安,連開車都被禁止,讓他越來越寡言笑,直到來了大阪府北區高槻市這家「晴耕雨讀舍」日間照護中心,才出現改變。
來「晴耕雨讀舍」的22名長者,都是醫師判定輕度到中度的失智者,平均年齡超過80歲。日照中心負責人在房舍之外,也把隔壁近半個操場大的農田租下來,設計成一區區架高的小菜園,讓長者動手種蔬果;這裡不僅是他們的開心農場,也是附近社區學童食農教育的園地。
台灣來的元子怡是日照中心的員工,她考取日本園藝治療士之後來這裡上班,同時透過實地研究寫園藝治療的博士論文。
她說,受限空間環境,日本有如此大規模農場的日照中心少之又少,能促成失智長者與學童世代交流機會的,目前只有「晴耕雨讀舍」,這也是她在此「半工半研」的主因。
以山田為例,他失智前是一位傑出的農夫,現在每天早上搭日照中心專車來上課,所有延緩失智速度的課程中,在農場種菜最不像在上課,山田的表情也最專注。
大阪日照中心結合食農教育,促成世代共融。圖/晴耕雨讀舍提供
大阪日照中心結合食農教育,促成世代共融。圖/晴耕雨讀舍提供
元子怡請教山田如何種出身型優美的地瓜,山田不僅有條有理地解釋方法,更親手示範如何整理地瓜藤,讓地瓜好好長大,起身時臉上洋溢著農業職人自信的笑容。
這一幕也在每周五的學童食農教育活動中上演。這一天是日本政府推行的食農教育日,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到日照中心農場參觀、體驗農作生活,也是山田每周最期待的日子。
「看到孩子們,就像看到自己的孫子一樣!」包括山田在內的長者個個都笑容燦爛,開心迎接家長和孩子們到來,除了傳授地瓜、茄子、小黃瓜等園藝工法,長者也樂於為孩子做生態導覽,訴說兒時的自然生態記憶,孩子們不斷的提問與讚美,讓長者過了愉快又充實的一天。
元子怡說,除了農場體驗,作物收成時也會邀社區孩子們一起參與,透過一次又一次的世代合作、交流,傳承長輩的智慧與經驗,也讓孩子們療癒長者的心靈,一舉多得。
她表示,務農背景的失智長者種植作物的成功率偏高,施以園藝治療能喚起務農的記憶,藉由成就感產生有正向鼓舞、提高自信的效果;非務農背景的失智者在固定的空間裡,看著作物成長、開花、結果的喜悅,不僅能平靜情緒,也能藉此延緩記憶流失。

這樣動不失智/賠錢菜攤 賺到健康

2018-08-24 09:08聯合報 文/徐正雄(新北新莊)
母親退休之後,在自家樓下賣菜。
那時候超市還沒這麼多,網路也還不發達,尚未有網路購物,大多數人買菜都是在傳統菜市場,所以,生意還不錯!母親賺了一些零用錢。
十多年後,人們購物習慣改變,有冷氣、包裝精美、什麼都有的超市,快要取代菜市場,有幾次回家陪母親在菜攤子聊天,發現菜市場的攤販比客人還多。母親說:這些年都沒賺到什麼錢,還常常賠錢。我問母親為何不把攤子收起來?母親說:收起來,以後我的老客戶要買東西怎麼辦?而且,攤位也會被別人占走。
為此,我和母親起了一點爭執。
但是,去年母親滿六十五歲,以及父親開始坐輪椅之後,我對這個賠錢的菜攤子開始有不同想法。
很多婆婆媽媽來母親的攤子,不見得會買東西,但一定會聊天,我覺得聊天對老人來說是一種健康的活動,可以抒發心情。當有客人來買菜時,母親也可以起來活動一下筋骨。算帳、找錢更可以訓練腦力,對預防失智應該有不錯的功效,因此,即便賠錢,我決定不再阻止母親賣菜,讓母親的生活有個重心,這是做功德,也是在幫自己。
不過,做生意虧損不能太大!所以,我要求母親減少菜的數量和種類,並開始作帳,總算損益兩平,就當賺到健康。
國內與義大利研究皆發現,愈能自理日常生活的人,愈不容易罹患失智。常做家務、購物、財務規畫等,都能有助訓練維持日常生活。(摘自科學研究告訴你:這樣動,不失智一書)
科學研究告訴你:這樣動,不失智 本報資料照
科學研究告訴你:這樣動,不失智 本報資料照

北市日照收托量不夠 逾500失智長者享不到

2018-08-24 00:07聯合報 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
北市日照中心收托量不足,市議員汪志冰質疑社會局對長者照顧不夠細緻。 圖/聯合報系...
北市日照中心收托量不足,市議員汪志冰質疑社會局對長者照顧不夠細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北市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議員汪志冰昨在議會民政部門質詢時直言,據社會局調查,北市有1255名失智症長者有意接受日間照顧服務,但北市21間日照中心,收托量僅741人,換句話說,逾500名失智症者無處可去。她質疑社會局對長者照顧不夠細緻。
對此,社會局代理局長黃清高表示,因應超高齡社會,預計未來3至4年間,北市日間照顧機構將加倍設置,預計可再增加19家。
汪志冰說,國際失智症協會2017年統計,平均每3秒就有一位長者罹患失智症,全球失智症人口已突破5千萬人,台灣粗估有26萬人,北市則有2萬多人,但這僅是政府已知數,合理推估黑數更多。
不過汪志冰表示,領有身障手冊的失智症長者僅7608人,也就是說,有1萬多名長者無法享有應得的經濟補助、輔具服務,也無法享受無障礙交通、個人與家庭照顧者,但其實很多長者不是沒這方面需求,而是抗拒就醫,社會、衛生局等應研議更人性化的方式,鼓勵長者就醫接受治療。
汪還表示,社會局推估北市有1255名失智症長者有意接受日照服務,但現有21間日照中心,最大收托量為741人,多達514名長者看得到日照中心卻享受不到。
除了日照中心收托量能不足,部分日照中心收托量更是差很大。她表示,像是松山、內湖等12間日照中心嚴重超出負荷,也有醫院附設長照機構可收托30人,卻僅照護5人,服務有失比例原則。
她說,長照政策應要有遠見,並要求社會局等相關單位盡速研議策略。

嘉義市高齡友善運動會 機器人湊熱鬧

2018-08-23 19:00聯合報 記者王慧瑛╱即時報導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在北興國中辦高齡友善社區健康營造趣味運動會,近400名長者以老師設計的簡單恰恰舞步,現學現賣,長輩們也卯足了勁參加具有復健性質的趣味競賽,展現老而健康的活力。
義守大學所開發的八段錦機器人,帶著嘉義市長涂醒哲和長輩們做養生操,氣氛很high。
涂醒哲表示,智慧健康對社區長輩而言是抽象名詞,透過和義守大學所開發的機器人同台演繹八段錦功法,頗具時空穿越效果,別小看可愛機器人,它的動作可是具有職能治療的功能。
70多歲患有血管性失智症的柯伯伯,原本無法和陌生人共處,需要另一半隨時陪在身旁,自從參加精忠社區長照站,在里長、照服員及志工的陪伴下,一起走出社區。
嘉義市衛生局說,趣味競賽是以生活化、兼具訓練下肢肌力、手眼協調能力的懷舊童玩方式進行。圳頭里89歲伯伯李體文神采奕奕玩著套圈圈、林森里89歲奶奶王張水妹以有力的「佛山無影腳」推動水瓶,長輩和里長們開心地玩在一起。
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失能、失智人口也隨之增加,嘉義市在民國96年成為台灣第一個推動「高齡友善」的示範城市,東、西區衛生所在去年承接社區健康營造計畫,經過和里長、里民討論後,讓社區提出自己的健康需求,進行健康營造,目前東、西區各有7里參與,也發展出各自的特色,社區常經驗交流,互相觀摩學習。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今天在北興國中辦高齡友善社區健康營造趣味運動會,近400名長者卯...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今天在北興國中辦高齡友善社區健康營造趣味運動會,近400名長者卯足了勁,參加具有復健性質的趣味競賽,展現老而健康的活力。記者王慧瑛/攝影
由義守大學所開發的八段錦機器人,帶著嘉義市長涂醒哲和長輩們做養生操,氣氛很hig...
由義守大學所開發的八段錦機器人,帶著嘉義市長涂醒哲和長輩們做養生操,氣氛很high。記者王慧瑛/攝影

老人失智可預防 關鍵在心血管

2018-08-23 18:02台灣醒報 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
老年人因控制自己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將有助於減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photo ...
老年人因控制自己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將有助於減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photo by geralt via pixabay used under CC license)
心血管狀況越好,老人越可避免罹患失智症!老年人常因年紀增長而出現失智問題,但最新研究指出,只要老年人戒煙、多吃蔬果,控制自己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將有助於減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研究人員認為,心血管健全功能除了能促進血液循環外,也能減少大腦中的一種神經元素—白質受損,讓大腦組織更加完善,減少認知風險的問題。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老年人的心血管健康狀況越好,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越低。
該研究建議,老年人應戒煙,多吃蔬菜、水果、魚類,控制自己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以維持心血管健康。領導該研究的研究員薩梅麗指出,這項研究主要在探討老人癡呆、認知風險的綜合因素,他們最終發現影響老人癡呆的4種因素,分別是吸煙、運動量、飲食和體重。
薩梅麗指出,心血管最佳的健康水平有特定的指標,如戒煙至少12個月、每週至少走4-8小時的路、一天至少吃一份新鮮水果,將有助於控制心血管健康。若老年人每達到1項指標,將可減低10%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今日醫藥新聞》報導指出,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醫師薩維爾和庫斯曼也指出,若心血管狀況不佳,不但會影響到腦血管的基本系統,恐怕也會影響到腦組織的完整性,進而影響腦部的功能。此外,該研究可延伸探討心血管健康是否會影響年輕人的大腦功能,以幫助民眾及早預防罹患失智症。

陳建仁探視生病老神父 畢神父:哇係台灣郎

2018-08-23 17:39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即時報導
副總統陳健仁探望病榻中的96歲比利時籍神父畢耀遠,並緊握老人家的手,要他加油。圖...
副總統陳健仁探望病榻中的96歲比利時籍神父畢耀遠,並緊握老人家的手,要他加油。圖/若瑟醫院提供
「哇係台灣郎!」副總統陳建仁今天到雲林視察長照、長青食堂和農業產銷,行程前先到虎尾若瑟醫院探望96歲的比利時籍神父畢耀遠,躺在病床帶氧氣罩的畢神父,見到好友來訪仍挺力聲對陳建仁說「哇係台灣郎!」讓副總統高興又感動。隨後長青食堂共餐,陳副總統快樂為老人打菜,讚譽「雲林是老人模範縣」。
副總統陳建仁第一站訪行若瑟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了解雲林老人長照推行情況,若瑟院長李聰明說,失智失能是長照重要一環,雲林失智就醫人數約3千人,若瑟失智中心提供完善的照護,目前使用的房舍還是健保署長的老家,別具意義。
陳建仁也探望病榻中的老神父畢耀遠,見老友到訪,老人家精神振奮,不僅為副總統降福,還一起唱聖歌。儘管年邁虛弱口戴氧氣罩,老人家仍大聲說出「哇係台灣郎!」,讓副總統深深感動,緊握老神父雙手,要老人家健康「呷百二」。
隨後陳建仁抵元長鄉西莊社區長青食堂,帶來總統蔡英文祝福並和雲林縣長李進勇為老人家打菜、共餐,「呷飯配話」有說有笑,他稱讚李縣長一連串的長照創舉,樣樣得第一,不僅把長明食堂與長照結合,還加碼推動祖孫托育,建構三代同堂的幸福家庭,他大力讚譽雲林是台灣幸福老人的模範縣。
李進勇說,老人吃好、心情好自然就健康,長青食堂帶給老人的健康快樂已實現,可說是長照的前哨站,未來會更著力去做,「盡量吃!」,縣府縱然財源拮据,但照顧長者絕不手軟,明年長青食堂經費就增加1千萬元,達到4500萬元,務必讓老人走出家門進食堂呷健康。
「阿公、阿嬤種出歐盟最高保證」陳建仁下午抵古坑綠色隧道驛站了施工情形,並到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參訪胡蘿蔔種植生產加工過程,李進勇說,合作社負責人王文星主打「VDS活力東勢」,以無毒質佳打響國際品牌,是國內唯一獲Global.G.A.P歐盟農業認證形象。陳副總統也感念農民的用心,連阿公阿嬤也能種出世界品牌的胡蘿蔔。
副總統陳建仁和雲林縣長李進勇為長青食堂的老人家打菜。記者蔡維斌/攝影
副總統陳建仁和雲林縣長李進勇為長青食堂的老人家打菜。記者蔡維斌/攝影
副總統陳健仁探望病榻中的96歲比利時籍神父畢耀遠,並一起唱聖歌相互祈福。圖/若瑟...
副總統陳健仁探望病榻中的96歲比利時籍神父畢耀遠,並一起唱聖歌相互祈福。圖/若瑟醫院提供
副總統陳健仁探望病榻中的96歲比利時籍神父畢耀遠,並緊握老人家的手,要他加油。圖...
副總統陳健仁探望病榻中的96歲比利時籍神父畢耀遠,並緊握老人家的手,要他加油。圖/若瑟醫院提供
副總統陳建仁和雲林縣長李進勇為長青食堂的老人家打菜。記者蔡維斌/攝影
副總統陳建仁和雲林縣長李進勇為長青食堂的老人家打菜。記者蔡維斌/攝影
評比名列全國第一的長青食堂,讓老人家走出家門呷健康,深獲中央和各界好評。記者蔡維...
評比名列全國第一的長青食堂,讓老人家走出家門呷健康,深獲中央和各界好評。記者蔡維斌/攝影
副總統陳健仁發放加菜金鼓勵長青食堂志工。記者蔡維斌/攝影
副總統陳健仁發放加菜金鼓勵長青食堂志工。記者蔡維斌/攝影
評比名列全國第一的長青食堂,讓老人家走出家門呷健康,深獲中央和各界好評。記者蔡維...
評比名列全國第一的長青食堂,讓老人家走出家門呷健康,深獲中央和各界好評。記者蔡維斌/攝影

「點了冰美式來了熱拿鐵」失智症咖啡館擴大展店

2018-08-23 17:09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即時報導
「點了冰美式、來了熱拿鐵」,這樣你會生氣嗎?仿效日本「忘記了餐廳」中華聖母社會福利基金會從一年前在嘉義與2家統一超商合作開設「幾點了咖啡館」,邀請罹患失智症的長輩至裡頭實習,重新學習如何沖煮咖啡,經一年的IADL功能量表評估後發現9成長輩情緒趨穩定也更活潑,8成會主動與他人接觸互動,也有6成無明顯退化甚至減少失智的黃昏症候群。
聖母基金會認為台灣失智人口逐年攀升,面對無藥可根枱的失智症,許多家屬會把長安置在家中或機構避免走失,但也因此缺乏與外界互動、導致退化更快,因此,從去年起聖母基金會讓失智長輩擔任超商店員,一年以來共有17位失智長輩在2家「幾點了咖啡館」工作,情況也有所改善。
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表示,由於在長輩身上看到好的效果,因此預計在今年擴及至9縣市、12個店面,雖然有時長輩會上錯餐點、也希望民眾能多體諒。
黎世宏發現,由於推動幾點了咖啡館,除了延緩退化外,有時也促進家屬間的關係,「甚至還有家屬特地請假點了杯咖啡為他們加油」,但他也說,推動的過程面臨包括家屬認為長輩不宜拋頭露面、店面的包容及民眾的體諒等,但藉此除了改善退化速度外,也讓更多民眾認識何謂失智症。
目前中華聖母基金會與統一超商合作推動「老老重擔 有你救好」公益募款計畫,邀請民眾至全台統一超商門市投下零錢,千元以上可利用ibon捐款。
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預計在今年把「幾點了咖啡」擴及至9縣市、12個店面...
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預計在今年把「幾點了咖啡」擴及至9縣市、12個店面。記者林良齊/攝影

雲林推失智共同照護 陳副總統讚全國典範

2018-08-23 13:51中央社 雲林縣23日電
副總統陳建仁今天訪視雲林縣虎尾鎮若瑟醫院設立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時表示,堪稱是全國典範,政府將於今年底修訂台灣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制訂失智照顧2.0版本。
陳副總統上午到醫院後首先探視醫院創辦人之一、來自荷蘭的96歲神父畢耀遠,關心身體狀況,畢耀遠直說「我是台灣人」,感謝政府推動老人長期照顧;陳副總統隨後聽取院方簡報推動共照中心,並探望在共照中心的長者。
陳副總統表示,人口老化與青年人口外移集中都市,使鄉村地區人口結構形成長者和小孩的兩極化現象,若瑟醫院秉持「需要在哪裡,責任在哪裡」的天主教醫院設立精神,投入小孩及長者等醫療照護,嘉惠地方有目共睹。
陳副總統說,政府以社區為基礎,推動「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付得起」長照制度,據點設立原訂目標到今年底1500個,但統計到8月止已達1600個;今年1到6月受照顧者10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0%,執行2年來績效遠超過目標。
陳副總統表示,除長者照顧,雲林縣更積極推動托育計畫及祖孫托育加倍補助,照顧好長者與小孩,減輕年輕人家庭照顧負擔,可放心在外打拚,也增加年輕人願意返鄉機會,一家人互相照顧,這照顧長者與小孩、顧及年輕人打拚事業最佳政策。
陳副總統說,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5月通過失智症全球照護行動方案,若瑟醫院建置共照中心及相關軟體資料等,足為全國典範。
陳副總統隨後參訪元長鄉西莊社區長青食堂,幫長者打菜並一起用餐時表示,雲林縣積極推動設立長青食堂,至今有56個據點、3400人共餐,在家裡「吃飯配電視」,在長青食堂「吃飯配話」,促進長者互動,增進生活與精神健康。
衛生福利部去年起創新試辦以社區為基礎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雲林縣以若瑟醫院及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斗六分院為主軸推動,縣內至今設置14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兩間醫院各負責7個服務據點,推動認知促進、緩和失智與安全看視等服務。

關心雲林長照 陳副總統訪視加油打氣

2018-08-23 10:17中央社 雲林縣23日電
副總統陳建仁今天訪視虎尾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參觀長青食堂幫長者打菜與共餐,並視察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關心胡蘿蔔產銷及綠色隧道交流驛站,為綠色執政雲林加油打氣。
衛生福利部從去年起創新試辦以社區為基礎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雲林縣以虎尾若瑟醫院及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為主軸推動,縣內至今設置14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若瑟醫院及若瑟基金會申請虎尾、元長、古坑、四湖等4處服務據點。
陳副總統由雲林縣長李進勇等陪同,前往虎尾若瑟醫院設立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訪視,關心失智者照護對家者與患者的多元照護服務情形,期待中心設置提高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
隨後,副總統參觀元長西莊社區長青食堂,瞭解社區關懷據點設置長青食堂推動情形,午餐時並將為長者打菜及共餐。
陳副總統也將視察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打造的全國第一胡蘿蔔王國,見證「活力東勢」品牌的產銷履歷;接著將視察古坑綠色隧道交流驛站建設,為雲林加油打氣。

照顧退化的家人,卻希望他惡化?心靈輔導師教你這樣看待「歹念」

2018-08-23 00:52愛長照 文/心靈輔導老師 王漪
圖片提供/愛長照(來源:istock)
圖片提供/愛長照(來源:istock)
在人生的最初和最後幾年,通常,人是需要被照顧的。雖然被照顧者可能是嬰幼兒或是病弱的老人,但是照顧者需要的事情大致是類似的。
嬰幼兒智力未開,垂暮者能力衰退,都沒有太多心思去想過於複雜的事,照顧的重點,不外乎吃、喝、拉、撒、睡,以及適度的關愛。
對於照顧者,尤其是親人,以及那些不領薪水的照顧者而言,照顧過程中要說從不感到厭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嬰兒一夜數起的餵奶,或是莫名的哭鬧;照護退化老人,無止境的重複同樣的問題,三不五時的送急診都會讓人心力交瘁......

▍ 默默吞下自己的情緒 卻造成更大的負擔

每個照顧家庭都能列出一個清單,羅列出種種令人疲憊沮喪的事。「厭煩」是個說不出口的感受,因為那不符合一般倫理道德的要求。然而,當照顧者經年累月的把育兒或照顧長者產生的負面感覺默默吞下去,照顧者的身心狀況通常也會因此產生巨大的負荷與傷害。
在這樣一種負荷沈重的氛圍中,往往會產生一種思緒,就是:「如果當時......可能就好多了。」「要是......那就會比較好了!」
比方說,年輕的媽媽太累太煩時會嚷嚷:「我巴不得把這小孩再塞回肚子裡。」稍微平息之後,可能會說:「唉,等寶寶會自己吃飯拉屎,應該就好多了......」、「等小孩上小學之後,就比較好了。」
這個「比較好」,通常會延續到孩子「唸完大學」、「找到工作」或「結婚生子」之後;若是照顧老人,也許台詞會換成:「老先生要是肯穿紙尿褲就好了,不會弄的一床都是排泄物。」、「要是能轉回普通病房就好了。」、「如果能找到一個好的安養中心,大家的生活品質都會比較好了。」人生在世,這個「如果怎樣怎樣,就可能比較好」,它不會只是一個單一事件或是短時間的欲求,只要人還有一口氣在,這個慾念都會存在,只是內容稍加更動而已。
前面我提到的,都還是淺層表象,真正難擺平的是隨著疲累厭倦而產生的......嗯,我找不到合適的字眼,就暫時稱它為「歹念」吧。歹念是一種突然浮現,甚至會嚇到自己的,不善良的想法。
圖片提供/愛長照
圖片提供/愛長照

▍ 當「歹念」敲敲來襲 要如何煩而不厭?

舉幾個可能大家也曾遇過的例子。某位失智的老先生,經常趁人不備時偷溜出門,讓家人焦慮且耗時的四處尋找,他的兒子會說:「沒辦法,只能等他退化的更嚴重,癱在床上,不能再亂跑,就比較好照顧了!」
我一個朋友的母親,在過世前幾年,不僅脾氣變得暴躁易怒,而且把糞便亂抹在牆上、地上,朋友曾經欲哭無淚的跟我說:「她什麼時候才會死啊?我自己都快崩潰了!」這朋友其實是個事親至孝的人,後來她母親因中風成為植物人,她反倒鬆了一口氣地說:「這下子好照顧多了。」我真的可以理解,因為七十歲的女兒照顧九十多歲的失智雙親,即使家裡有外籍看護,還是會很吃力。
我的母親其實算是非常好照顧的老人,她年近90,罹患巴金森症已經好幾十年,非常照規矩吃藥,至今仍能自己盥洗如廁,自己手不抖的進食,但是仍有一些習性,會讓人感到厭煩。我不想形容詞修飾這個感覺。總之,那個感覺就是......煩!我很努力的讓自己保持在「煩而不厭」,但光是要做到「不厭」,就得經常提醒自己-「如果有一天你自己老了,也變成這樣,你會願意別人討厭你嗎?」煩,是難免的,但不要放縱自己的「厭」。
母親的問題來自於「過去的美德變成了今日的毛病」。
母親是一個非常有責任感的人,家中大小事都要事必躬親,說成美德是有責任感,說成負面的描述,就是不信任任何人可以把事情做得比她好。
每天晚上,她會叮嚀很多遍要關好門窗,我們要好幾十次跟她說放心,我們會關,但我仍然在半夜會聽到她拄著四角助行器,「咯噔咯噔」的走來走去,反覆地檢查門窗,因為退化,她會把已經關好的門窗,冷氣,熱水瓶等等,開了又關,關了又開,所以,很可能早上起來一看,冷氣、電視都是開著的。久而久之,只要我在深夜聽到他在客廳走路的聲音,就會感到煩躁,猜想著不知道她又會亂動什麼按鈕。
煩躁時,偶爾就會看到自己心中的「歹念」如一股小黑煙般的升起,想著:「可能得等到她將來更衰弱,必須臥床了,就不會再起來東管西管了。」
一邊想,一邊覺得自己很不孝,怎會希望她的病情惡化?而且,繼而一想:「是啊,臥床的病人是無法再起來搞東搞西,但還會有新的問題產生,我們必須投注更多的人力、財力去照顧,那比起起她多按錯幾個按鈕,那一種狀況才算真的比較好呢?」
心中常常就是這樣矛盾的情緒,來來回回的翻攪著。每天入睡前,我都祈求上蒼:「神哪,請賜給我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尤其是對生我、養我,一輩子都全心愛護我的母親。」
如果您常常閱讀勵志書籍,可能會朗朗上口的說:不要瞻前顧後,要活在當下。但我最近,得到一個領悟,在有能力真正活在當下之前,要先能跟自己內心的「歹念」打打交道,問問它:「你冒出這個念頭,你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因為我們平常對這些歹念的慣性作法是:忽略它、訓斥它、打壓它,但就是因為壓抑與迴避,反而讓我們很難理解它。
圖片提供/愛長照(來源:photoAC)
圖片提供/愛長照(來源:photoAC)

▍ 沈澱內心 與自己對話

以我前面所提的狀況來說,我會問那個「歹念」:「你是真的希望你母親臥床,不再能行動,不會再有能力亂按開關,不再反覆問同樣的話,是這樣嗎?」
「歹念」會說:「當然不是的,我只是累了,而且我也不知道這種母親受罪,我們也疲憊的情況,到底還會繼續多久?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健康的身心和歲壽來陪她?畢竟,我自己也在老去。」
於是,我可能會在心裡看到,我的「善念」跟我的「歹念」開始對話,彼此理解,接納對方的存在。甚至能看見歹念背後是帶著焦慮的善念,它們可以彼此擁抱,而且,神,擁抱著我的善念和歹念,因為祂全然知曉一切。
所以,當「歹念」出現時,到底怎麼做會比較好呢?首先接受自己的全貌,與自己的「歹念」和解,讓「善念」主導行為。知道永遠不會有一個能永保安康的「比較好」,那麼,就用心學習看到每個「當下」美好的一面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