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31

長照2.0挑戰/讓用得到的長照 消弭照顧悲劇

2016-07-19 03:21 聯合報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台北市)

許多人真實的「長照經驗」是:當家人倒下的那一刻,手足無措、訊息混亂、不知道哪裡找人幫忙。沒有太多人聽過「出院準備服務」或「照管中心」,反而是「外籍看護工」廣告到處看得到。不放心外勞看護或付不起費用,就只能選擇由家中那個收入最少、最沒有聲音的人辭去工作、在家照顧。
目前全國約七十六萬名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僅一成使用政府長照資源,近三成聘僱外籍看護工,逾五成仰賴「家庭照顧者」。照顧者中的七成是女性,平均照顧長達九.九年,每天照顧約十三.六小時,身心俱疲,最近五年間已發生近五十起「照顧悲劇」。更令人擔心的是,家庭照顧者辭去工作、缺乏退休保障,很可能淪為另一個新的貧窮人口。
看到新公布的長照十年2.0版,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這項計畫內容有別於過去「服務提供者」思維,而是從「服務使用者經驗」,放寬申請資格、排除使用服務的障礙、增加彈性。其中最大亮點是A、B、C三級制長照服務體系,若能落實,應可從點、線、面鋪陳一個較為綿密的長照服務網絡,民眾「看得到、用得到」的長照服務體系。
憂的是,長照十年2.0版並未處理最棘手的「外籍看護工」管理政策,是否會抵消努力?計畫如何落實?才是挑戰的開始。以下提出幾點建議:
一、推動「全民長照教育」:照顧悲劇案例的共通點,「把照顧視為個人責任,拒絕外援」、「不了解或不信任政府長照資源」、「家庭成員缺乏溝通與共識」。建議政府強化教育、宣導及溝通,教導民眾認識長照資源與使用方式,並引導學習家庭內的溝通對話。
二、更前瞻的「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現行十四至廿一天的喘息服務根本不足,應提供每年至少五十二天、周休一日的喘息服務。對下班後照顧的「在職照顧者」,可否提供夜間喘息或「顧老假」,幫助他們留住工作。建議政府應從年金、住宅、就業、退休、社會參與等更多面向,發展更周延的「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
三、建立「使用者意見回饋平台」:長照需求非常多元化,也受到區域既有資源、人才等客觀條件限制,應建立「使用者意見回饋平台」,增加服務設計之參與,並促進數據公開與經驗交流,鼓勵創新,持續檢討與修正,打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服務。
四、訂定「長照成果指標」供全民監督:長照資源發展,各地條件不一,挑戰也不同。例如台北或因房租成本因素,過去十二年間,小型養護機構從二○二家銳減至一○二家,二.二個有需求的重度失能者僅能分配到一個床位。因地制宜非常重要,應釐清中央與地方權責,訂定成果指標,供全民監督,落實責任政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